“ā修廊架空遠岫入,弱柳覆檻流波沾。”詩句出處:《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見寄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脫屣將相守沖謙,唯於山水獨不廉。枕伊背洛得勝地, 鳴皋少室來軒簷。相形面勢默指畫,言下變化隨顧瞻。 清池曲榭人所致,野趣幽芳天與添。有時轉入潭島間, 珍木如幄藤為簾。忽然便有江湖思,沙礫平淺草纖纖。 怪石釣出太湖底,珠樹移自天臺尖。崇蘭迎風綠泛艷, 坼蓮含露紅襜。ā修廊架空遠岫入,弱柳覆檻流波沾。 渚蒲抽芽劍脊動,岸荻迸筍錐頭銛。攜觴命侶極永日。 此會雖數心無厭。人皆置莊身不到,富貴難與逍遙兼。 唯公出處得自在,決就放曠辭炎炎。座賓盡歡恣談謔, 愧我掉頭還奮髯。能令商於多病客,亦覺自適非沉潛。
|
【註釋】:
修:
①修飾;裝飾。《楚辭·九歌·湘君》:“美要眇兮宜修。”②整治;治理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修守戰之具。”③修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乃重修嶽陽樓。”④編撰;著。《北史·序傳》:“私為修撰。”⑤研習;修養。《禮記·大學》:“如琢如磨者,自修也。”《左傳·莊公八年》:“姑務修德,以待時乎!”(姑:姑且。務:致力。時:時機。)⑥特指佛、道教徒修行。⑦長;高。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修短合度。”⑧善;美好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要紹修態。”廊:
①堂下四周的廊屋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所賜金,陳之廊廡下。”②[廊廟]殿下屋和太廟,是古代議政的地方,指代朝廷。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計不下席,謀不出廊廟,坐制諸侯。”③遊廊;走廊。王維《謁璿上人》:“高柳早鶯啼,長廊春風響。”架:
①架子;支承或置放物件的用具。《齊民要術·種桃柰》:“蒲萄蔓延,性緣,不能自舉,作架以承之。”(緣:纏繞。)《晉書·王嘉傳》:“衣服在架。”②搭設;承架。《韓詩外傳》卷八:“有鳥於此,架巢於葭葦之顛。”③量詞。兩柱之間為一架。《新唐書·車服志》:“三品,堂五間九架,門三間五架。”空:
(一)①空虛;什麼也沒有。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囷倉空虛。”宋玉《風賦》:“空穴來風。”王維《鹿砦》:“空山不見人。”②不實;空泛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貪,負其強,以空言求璧。”③白白地。《漢書·匈奴傳》:“兵不空出。”④天空;空中。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廣陵》:“孤帆遠影碧空盡。”⑤佛教用語。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並無實體,都是空的。《般若心經》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(色:指物質現象。) (二)kǒng 孔;洞穴。《周禮· 考工記·函人》:“眡(shì)其鉆空。”(眡:視。)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舜穿井為匿空旁出。”(三)kòng ①窮困。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不宜空我師。”(空:用如使動,使……窮困。師:眾;眾人。)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回也其庶乎,屢空。”(回:顏回。庶:庶幾;差不多。)②缺少。《法言·問神》:“昔之說《書》者序以百,而《酒誥》之篇俄空焉。”(《酒誥》:《尚書》中的篇名。)白居易《春憶二林寺舊遊》:“最慚僧社題橋處,十八人名空一人。”③間隙;空子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魴傳》:“看伺空隙,欲復為亂。”④閑著;未被利用的。《史記·蕭相國世傢》:“上林中多空地。”(上林:苑囿名。)《論衡·命義》:“伯牛空居,而遭惡疾。”(伯牛:冉耕,字伯牛。空居:閑居在傢。)岫:
①山洞。張協《七命》:“臨重岫而攬轡。顧石室而回輪。”②巒峰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效邑正自飄瞥,林岫便已皓然。”杜甫《甘林》詩:“晨光映遠岫,夕露見日晞。”入:
①進入;由外面到裡面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”②泛指進入某種境界。李白《王右軍》:“筆精妙入神。”③特指入朝為官。傅亮《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》:“出征入輔,幸不辱命。”④接受;收入。《左傳·宣公元年》:“驟諫而不入。”(驟:屢次。)《新五代史·楚世傢》:“歲入萬計。”⑤上交;交納。《墨子·貴義》:“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。”⑥參加;加入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:“入子之事者,吾為子殺之亡之。”⑦合於;相合;符合。朱慶餘《近試上張籍水部》:“畫眉深淺入時無?”(時:時髦。)⑧入聲。古漢語有平、上、去、入四種聲調。弱:
①力氣小;勢力差。跟“強”相反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本既弱矣,其能久乎?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固不可以敵眾,弱固不可以敵強。”②削弱;使變弱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諸侯恐懼,會盟而謀弱秦。”③纖柔;柔軟。李商隱《無題二首》之二:“風波不信菱枝弱,月露誰教桂葉香。”④喪失;減少。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:“與赤道東交於角五少弱。”⑤年幼;年少。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:“夷吾弱不好弄,能鬥不過,長亦不改。”(弄:戲耍。過:過分。)[弱冠(guàn)]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,表示業已成人,所以常用來表示二十左右的年紀。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賈生矯矯,弱冠登朝。”覆:
①翻倒;翻轉。《荀子· 成相》:“前車已覆。”又覆沒。《商君書·賞刑》:“戰必覆人之軍。”②傾倒;倒出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”③遮蓋;掩蔽;覆蓋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鳥覆翼之。”④審察;審核;再次檢驗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藏在周府,可覆視也。”又審問。《新唐書·劉祥道傳》:“每覆大獄,必欷歔累嘆。”⑤反;相反。《詩經·大雅·瞻印(yǎng)》:“人有民人,女覆奪之。”(女:通“汝”。)⑥重復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舉吏先試之於公府,又覆之於端門。”⑦回復。也作“復”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菩薩蠻》:“長老覆:‘恩王,止有兩個在敝寺。’”⑧埋伏。《左傳·隱公九年》:“君為三覆以待之。”⑨反而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謀臧不從,不臧覆用。”檻:
(一)jian ①[名]關野獸的柵欄或籠子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獸震恐,及在~穽之中,搖尾而求食。”②[名]囚禁罪犯的牢房。《晉書·紀瞻傳》:“瞻覺其詐,使破~出之。”③[名]欄桿。王勃《滕王閣詩》:“閣中帝子今何在,~外長江空自流。”(二)kan [名]門前的橫木。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“走至堂屋,隻見小丫頭豐兒坐在房門~兒上。”流:
①水流動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聲。)②泛指液體流動。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屍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縞素。”(伏屍二人:指殺死國王和自己。縞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幹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順風波以從流兮。”④運動不停;移動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紅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劉禹錫《謝分司東都表》:“閭裡獲安,流庸盡復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傳》:“今水旱連年,民流滿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。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贓,雖未加誅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貸也。”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流共工於幽州。”⑦流傳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於置郵而傳命。”⑧變化,演變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);放縱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陰子堅涉於淺易,何仲言流於瑣碎。”(陰子堅:陰鏗。何仲言:何遜。)⑨流派;派別;品類。劉基《賣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齊民要術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悅目。”[流連]1.耽於遊樂而忘歸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連荒亡,為諸侯憂。”(荒亡:沉迷於田獵酒色,縱欲無度。)2. 依戀不舍。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:“遊九京者,亦流連於隨會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。隨會:晉大夫。)3. 滯留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劉靖傳》:“封符指期,無流連之吏。”4. 流徙離散。《漢書·師丹傳》:“百姓流連,無所歸心。”5. 哭泣流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翟酺傳》:“言無所及,唯涕泣流連。”流波:
本指流水的波浪,喻流轉的眼波。宋玉《神女賦》:“望餘帷而延視兮,若~~之將瀾。”波:
①波浪,起伏波動的水面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觀滄海》:“秋風蕭瑟,洪波湧起。”②水流;水。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? 復道行空,不霽何虹?”③流轉的目光。李白《長相思》:“昔日橫波目,今成流淚泉。”④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。獨孤及《壬辰歲過舊居》:“丈夫隨世波,豈料百年身!”⑤跑。北朝樂府《企喻歌》:“鷂子經天飛,群雀兩向波。”沾:
①古水名。淇水支流。②浸濕;浸潤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麗之姬,艾封人之子也,晉國之始得之也,涕泣沾襟。”《後漢書·諒輔傳》:“未及日中時,而天陰晦合,須臾澍(shù)雨,一郡沾潤。”(澍:及時的雨。)③施與或分享恩澤。《宋書·文帝紀》:“二千石官長並勤勞王務,宜有沾錫。”④熏陶;感化。《後漢書·張酺傳》:“賞賜殊特,莫不沾沾。”⑤接觸;沾染。薑夔《月下笛》:“春衣都是柔荑翦,尚沾惹、殘茸半縷。”(柔荑:指美人的手。)[沾醉]大醉。《資治通鑒》卷二五五:“從者皆沾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