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煩熱近還散,馀酲見便醒。”詩句出處:《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蘇州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震澤生奇石,沉潛得地靈。初辭水府出,猶帶龍宮腥。 發自江湖國,來榮卿相庭。從風夏雲勢,上漢古查形。 拂拭魚鱗見,鏗鏘玉韻聆。煙波含宿潤,苔蘚助新青。 嵌穴胡雛貌,纖鋩蟲篆銘。孱顏傲林薄,飛動向雷霆。 煩熱近還散,馀酲見便醒。凡禽不敢息,浮壒莫能停。 靜稱垂松蓋,鮮宜映鶴翎。忘憂常目擊,素尚與心冥。 眇小欺湘燕,團圓笑落星。徒然想融結,安可測年齡。 采取詢鄉耋,搜求按舊經。垂鉤入空隙,隔浪動晶熒。 有獲人爭賀,歡謠眾共聽。一州驚閱寶,千裡遠揚舲。 睹物洛陽陌,懷人吳禦亭。寄言垂天翼,早晚起滄溟。 |
【註釋】:
煩:
①煩躁;煩悶。《素問·調經論》:“血並於上,氣並於下,心煩惋善怒。”(惋:嘆恨。)②疲乏;疲勞。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日既西傾,車殆馬煩。”張籍《寄韓愈》:“臨溪一盥濯,清去肢體煩。”③敬辭。相煩;麻煩。韓愈《詠燈花》:“更煩將喜事,來報主人公。”④繁多;繁雜。《尚書·說命中》:“禮煩則亂,事神則難。”《史通·表歷》:“文尚簡要,語惡煩蕪。”近:
①距離短。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:“忘路之遠近。”《列子·仲尼》:“遠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內。”②歷時短。張居正《與薊遼總督》:“近屢得渠稟帖,極為感奮。”(渠:他的。)③接近;靠近。李商隱《樂遊原》:“夕陽無限好,隻是近黃昏。”張居正《聞警》:“初聞鐵騎近神州,殺氣遙傳薊(jì)北秋。”(薊:地名,今北京市西南。)張先啟《對菊》:“種菊叢叢傍石根,凌晨坐臥近黃昏。”④親近的人。《韓非子·難言》:“昵近習親。”⑤淺近;淺顯。何景明《與李空同論詩書》:“辭艱者意反近,意苦者辭反常。”(常:尋常。)⑥相似。張儼《默記·述佐》:“昔子產治鄭,諸侯不敢加兵,蜀相其近也。”(蜀相:指諸葛亮。)⑦副詞。大概;恐怕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華佗傳》:“此近難濟,恒事攻治,可延歲月。”(濟:成功。恒:經常。事:從事。)還:
(一)①返回;回到原地或恢復原位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宋成公如楚,還,入於鄭,鄭伯將享之。”(鄭伯:指鄭文公。享:設宴招待。)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還軍霸上。”②恢復。《魏書·顯祖紀》:“諸非勞超遷者,亦各還初。”(勞:功勞。遷:晉升。)③交還;歸還。《荀子·堯問》:“然而吾所執贄而見者十人,還贄而見者三十人。”也指交納。杜甫《歲晏行》:“割慈忍愛還租庸。”(庸:抵償勞役的佈帛。)④顧;回頭。潘嶽《傷弱子辭》:“還眺兮墳瘞(yì),草莽莽兮木森森。”(瘞:埋葬物。)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疾步數還顧。”⑤償還。江淹《恨賦》:“裂帛系書,誓還漢恩。”(系:綁。書:信。)⑥通“環”。環繞。陳亮《念奴嬌·登多景樓》:“危樓還望,嘆此意,今古幾人曾會。”⑦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還廬樹桑。”(廬:房舍。) (二)xuán ①旋轉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大夫種(zhǒng)勇而善謀,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”(種:指越大夫文種。玩:玩弄。)②立即;迅速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如是則舜禹還至,王業還起。”③輕盈快捷的樣子。《詩經·齊風·還》:“子之還兮,遭我乎峱(náo)之間兮。”(峱:古山名。) (三)hái 副詞。①仍;尚。杜甫《泛江》詩:“亂離還奏樂,漂泊且聽歌。”②再;又。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:“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。”③更。杜甫《奉待嚴大夫》詩:“殊方又喜故人來,重鎮還須濟世才。”散:
(一)①離散;分散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以九伐之法正邦國:……野荒民散則削之。”(削:削減其土地。)②分發;散發。《尚書·武成》:“散鹿臺之財,發巨橋之粟。”王守仁《登泰山》:“陽光散巖壑,秋容淡相輝。”③排遣;抒發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陳思王植傳》:“使臣得一散所懷,攄舒蘊積,死不恨矣。”④紛亂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不與物散,粹之至也。” (二)sǎn ①沒有約束;松散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庸眾駑散,則劫之以師友。”(庸:平庸。劫:劫奪,引申為強制其除去。)《北史·序傳》:“子孫散居諸國,或在趙,或在秦。”②閑散。《梁書·忠壯世子方傳》:“性愛林泉,特好散逸。”③粉末狀藥物。《後漢書·方術傳下 ·華佗》:“當須刳割者,便飲其麻沸散。”酲:
酒醉後神志不清。宋玉《風賦》:“清清泠泠,愈病折酲。”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憂心如酲。”魏源《觀物吟十首》之五:“午夜宿酲猶未消。”見:
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詩經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聞其聲,不見其身。”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見兔而顧犬。”《石鐘山記》: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有無,可乎?”②拜見;謁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子墨子見王。”③會見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伯即入見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見。”④見解;見識。《晉書·王渾傳》:“敢陳愚見。”⑤表示被動,相當於“被”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,能無怨乎?”《楚辭·漁父》:“舉世皆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動詞前,有稱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冀君實或見恕也。”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見背。” (二)xiàn ①顯露;出現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②介紹;引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胡不見我於王?”(胡:為何。)③現成的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軍無見糧。”便:
(一)①有利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必法古。”②指利益。《漢書·婁敬傳》:“臣願見上言便宜。”③方便;便利。韓愈《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》:“歸來得便即遊覽。”杜牧《赤壁》:“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”(周郎:周瑜。銅雀:臺名。二喬:指大喬、小喬。)④順便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卻因人舟未便,一面收拾起身,一面尋覓便人。”⑤熟習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胡人便於馬,越人便於舟。”(胡:指北方。越:指江浙一帶。)⑥簡便的;平常的。徐珂《清稗類鈔·馮婉貞》:“以槍上刺刀相搏擊,而便捷猛鷙終弗逮。”⑦副詞。就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旬日便退。”(旬日:十天。)⑧連詞。即使。表示讓步的假設。[便宜]1.相機作某事。陳壽《三國志·魏書·牽招傳》:“帝乃招招,使從便宜討之。”2. 有利,特指對國傢有利的事情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。”(條:分列條目。田:耕種。事:件。)無名氏《千裡獨行》第一折:“你正是得便宜翻做瞭落便宜。”(翻:反。落:失。) (二)pián ①安適;妥帖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食不甘味,臥不便席。”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飽食,便寧無憂。”②巧於言辭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便言多令才。”(令:美好。)[便嬖(bì)]指君主身邊親信的小臣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觀其便嬖,則其信者愨(què),是明主也。”(愨:誠實。)醒:
①酒醉之後恢復常態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醒而後知之。”②睡眠結束或尚未入睡。梅堯臣《永叔贈酒》:“醒目常不眠。”③醒悟;覺悟。《抱樸子·勖學》:“鹵鈍者醒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