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世間何事最殷勤,白頭將相逢故人。

    “世間何事最殷勤,白頭將相逢故人。”詩句出處:《將赴汝州,途出浚下,留辭李相公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
    長安舊遊四十載,鄂渚一別十四年。後來富貴已零落,
    歲寒松柏猶依然。初逢貞元尚文主,雲闕天池共翔舞。
    相看卻數六朝臣,屈指如今無四五。夷門天下之咽喉,
    昔時往往生瘡疣。聯翩舊相來鎮壓,四海吐納皆通流。
    久別凡經幾多事,何由說得平生意。千思萬慮盡如空,
    一笑一言真可貴。世間何事最殷勤,白頭將相逢故人。
    功成名遂會歸老,請向東山為近鄰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世:

    ①古代稱三十年為一世。《論語 · 子路》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後仁。”(仁:仁政成功。)②世代;父子相繼為一世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今三世以前,至於趙之為趙。”③繼承。《公羊傳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夫之義不得世。”④一代又一代;世代相承的。《漢書·樓護傳》:“父世醫也,護少隨父為醫長安。”⑤傢世;世系。《呂氏春秋·知化》:“殘其國,絕其世。”⑥人的一生;一輩子。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。”(相與:交往。俯仰:生活。)⑦時代;朝代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”⑧人世;世界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此世之所以亂也。”⑨當時的。《鹽鐵論·論儒》:“孟軻守舊術,不知世務。”

    間:

    (一)①空隙;縫隙。《莊子· 養生主》:“彼節者有間,而刀刃者無厚。”(節:骨節。)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晏子為齊相,出,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。”②隔閡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故君臣多間。”《後漢書·皇後紀上》:“母子慈愛,始終無纖介之間。”(纖介:比喻微小。)③間隔。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骨微傷,病間月。”④私下;暗地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。”(之:到。次所:臨時住所。叢祠:神祠。)⑤離間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他人一間,女能復自救邪?”(女:汝。邪:耶。)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讒人間之,可謂窮矣。”⑥參與;介入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謀之,又何間焉?”⑦攙合。杜甫《贈衛八處士》: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間黃粱。”⑧抄小路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已去,間至軍中。”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故令人持璧歸,間至趙矣。”⑨副詞。斷斷續續。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:“予在患難中,間以詩記所遭。” (二)jiān ①片刻。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有間,大魚動。”②當中;中間。李白《關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蒼茫雲海間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七八月之間旱,則苗槁矣。”③空間;期間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奉命於危難之間。”④量詞。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之一:“方宅十餘畝,草屋八九間。”

    何:

    (一)①疑問代詞。1. 什麼。《詩經·召南·何彼穠矣》:“何彼穠(nóng)矣?”(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?)2. 為什麼。《漢書·伍被傳》:“公獨以為無福,何?”3. 何處。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雲橫秦嶺傢何在?”②副詞。1.表示反問。相當於“怎麼”、“哪裡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大王來何操?”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男兒要當死於邊野,以馬革裹屍還葬身,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嘆。相當於“多麼”。曹操《觀滄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擔。《詩經·曹風·候人》:“何戈與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負。《詩經·小雅· 無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為承受。《詩經·商頌·長發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義後來寫作“荷”。

    事:

    ①職位;職務;官職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職業。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舞陽侯樊噲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為事。”(沛:江蘇沛縣。)③事情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言不順則事不成。”④變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秦有荊軻之事。”蘇軾《徐州上皇帝書》:“今臣於無事之時,屢以盜賊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圖之,則已晚矣。”(圖:謀。)⑤實行;從事;做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欲與大叔,巨請事之 ”⑦從師求學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[非]與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為不如非。”⑧量詞。用於器物或衣服,相當於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》:“管弦三兩事。”

    最:

    ①古代考核政績或軍功的等級,以上等為“最”,下等為“殿”。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傢》:“攻槐裡、好時,最。”(槐裡、好時:地名。)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課殿最以聞。”②極;最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然惠施之口談,自以為最賢。”(口談:口才。)王維《相思》:“此物最相思。”③聚合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冬,收五藏,最萬物。”(收五藏:收藏好五谷。)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大最樂戲於沙丘。”④總要;總計。劉歆《與揚雄書》:“欲得其最目。”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“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。”(青:衛青。凡:共。)

    殷:

    (一)①盛大;眾多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樂崇德,殷薦之上帝。”(殷薦:奏盛大樂歌,祭祀天地鬼神。)《詩經·鄭風·溱洧》:“士與女,殷其盈矣。”引申為深。阮籍《詠懷》:“感物懷殷憂,悄悄令人悲。”②富足。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傢殷不足,志高氣揚。”③正當;正值。《尚書·堯典》:“日中星鳥,以殷仲春。”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衡殷南鬥。”(衡:北鬥七星的第五星。南鬥:星名。)[殷殷]1.憂傷的樣子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門》:“出自北門,憂心殷殷。”2.眾多的樣子。《呂氏春秋·慎人》:“丈夫女子,振振殷殷,無不戴說。”(戴:愛戴;擁護。說yuè:喜歡。) (二)yān 黑紅色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左輪朱殷。” (三)yǐn 雷聲。《詩經· 召南·殷其雷》:“殷其雷,在南山之陽。”引申為震動。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車騎雷起,殷天動地。”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:“君臣留歡娛,樂動殷膠葛。”(膠葛:曠遠的樣子。)

    殷勤:

    ①懇切,誠懇。《搜神記》卷四:“河伯乃大設酒食,詞旨~~。”②熱情;周到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遂教方士~~覓。”③辛苦,辛勤。《李雲卿》折二:“自從俺學出傢偶然把明師遇,受~~十餘載,無明夜下功夫。”④煩請,多承。蘇軾《鷓鴣天》:“~~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涼。”

    勤:

    ①勤勞;辛苦;勞苦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賽神曲》:“新婦上酒勿辭勤,使爾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勞苦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佈令陳辭而又不至,則增修德而無勤民於遠。”③名詞,勤勞的事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幽獨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閑。)④功績;功勞。《周書·賀拔勝傳》:“將軍首舉義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謀,可謂速禍,未見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禍:招禍。)⑤努力幹;積極用;做事盡力。《尚書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無怠。”⑥幫助;援助。《左傳·僖公三年》:“齊方勤我,棄德不祥。”⑦慰問;慰勞。韓愈《送楊支使序》:“夫樂道人之善,以勤其歸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孫復《答張浻書》:“兩辱手書,辭意勤至。”⑨憂愁;憂慮。韋應物《送宣州周錄事》:“惟當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憂愁。)⑩經常;頻繁地;次數多。劉開《問說》:“好學而不勤問,非真能好學者也。”

    白:

    ①白色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惡。”(辨:辨別。)②純潔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潔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見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顯赫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傢,則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陳述。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吾將以死白之。”⑥稟告;報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太尉自州以狀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詞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

    將:

    (一)①扶持;扶助。《詩經·周南·樛木》:“樂隻君子,福履將之。”(隻:助詞。履:祿。)《木蘭詩》:“爺娘聞女來,出郭相扶將。”(郭:外城。)②帶領。《漢書·張禹傳》:“禹將(戴)崇入後堂飲食。”《淮南子·人間》:“其馬將胡駿馬而歸。”③取;拿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。”④送行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:“不將不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若夫迎新將故之勞。”(若夫:至於。)⑤做;奉行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將事不敬。”⑥養;保養。《呂氏春秋·音律》:“以將陽氣。”⑦副詞。1.將要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知老之將至雲爾。”(雲:如此。爾:同“耳”,罷瞭。)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先生將何之?”(之:往。)《左傳· 隱公元年》:“夫人將啟之。”(啟之:給他開門。)2. 且,又。《詩經·小雅· 谷風》:“將恐將懼。”⑧介詞。以;用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。”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肯將衰朽惜殘年。”⑨連詞。和;與。李頎《臨別送張諲入蜀》:“經山復歷水,百恨將千慮。”李白《月下獨酌》:“暫伴月將影。”⑩助詞。用在動詞後面,無實義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一車炭,千餘斤,宮使驅將惜不得。” (二)jiàng ①將帥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(寧:難道。)《呂氏春秋·執一》:“軍必有將。”②統率;帶兵。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“虢公林父將右軍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。”(卒:兵。)③使擔任將領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齊威王欲將孫臏。”[將領]1. 將帥。《隋書·楊玄感傳》:“玄感欲立威名,陰求將領。”(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。)2.率領。元結《宿洄溪翁宅》:“老翁八十猶能行,將領兒孫行拾稼。”(稼:莊稼。) (三)qiāng 請;希望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將子無怒,秋以為期。”(子:你。)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將進酒,杯莫停。”

    相:

    (一)①互相;相互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。”②遞相;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。《呂氏春秋·疑似》:“為高葆禱於璐,置鼓其上,遠近相聞。”③質地;實質。劉峻《辯命論》:“昔之玉質金相,英髦秀達,皆擯斥於當年,韞(yùn)奇才而莫用。”(髦:俊傑。韞:藏。)[相對]相向。元稹《與李十二夜飲》:“寒夜燈前賴酒壺,與君相對興(xìng)猶孤。”(二)xiàng ①察看;仔細看。《詩經·大雅·公劉》:“相其陰陽,觀其流泉。”②占視。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相人之形狀顏色,而知其吉兇妖祥。”③相貌;形貌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形相雖善而心術惡。”④輔佐;扶助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。”⑤官名。1. 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。《史記·魏世傢》:“傢貧則思良妻,國亂則思賢相。”2.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,地位相當於郡太守。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永和初,出為河間相。”又使為相。《續資治通鑒長編·宋仁宗至和二年》:“帝新相文彥博、富弼,意甚自得。”⑥司儀贊禮者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口能言而行人稱辭,足能行而相者先導。”(行人:古時的外交官。)⑦選擇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自古相女配夫,新狀元花生滿路。”

    逢:

    (一)①遇見;碰到。李白《古風·二十四》:“路逢鬥雞者。”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”②迎接。王維《與盧象集朱傢》:“主人能愛客,終日有逢迎。”③迎合;奉承。《孟子· 告子下》:“今之大夫,皆逢君之惡。”④大。《禮記·儒行》:“丘少居魯,衣逢掖之衣。”(掖:胳肢窩。“逢掖”即大袖子。)(二)péng [逢逢]象聲詞。鼓聲。李賀《上之回》:“蚩尤死,鼓逢逢。”

    故:

    ①緣故;原因。王安石《讀孟嘗君傳》:“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,士以故歸之。”高叔嗣《簡袁永之獄中》:“罪至欲何言,直以愚慵故。”②事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不道仁義者故,不聽學者之言。”(者:之。)特指祭祀、期會等大事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君無故不殺牛,大夫無故不殺羊,士無故不殺犬豕。”③事故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,一樂也。”④原來的;舊有的。袁凱《客中夜坐》:“落葉蕭蕭江水長,故園歸路更茫茫。”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從六國破亡之故事。”⑤老朋友;舊交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“昔年疾疫,尋故鄉離其災。”⑥去世。張居正《答總督王鑒川計處黃酋》:“近報吉能亦於三月三日病故。”(吉能:人名。)⑦副詞。1.本來。李白《白頭吟》:“兔絲故無情,隨風任傾倒。”2.仍然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三日斷五匹,大人故嫌遲。”(大人:對長輩的敬稱。)3. 故意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將尉醉,廣故數言欲之,忿恚尉。”⑧連詞。表示因果;“所以”。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故曰弊在賂秦也。”2. 猶則,便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天地以順動,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(tè);聖人以順動,則刑罰清而民服。”(忒:差錯。)


    上一篇:溪中士女出笆篱,溪上鸳鸯避画旗。

    下一篇:属车尘已远,里巷来窥觑。
  • 世间何事最殷勤,白头将相逢故人。

    “世间何事最殷勤,白头将相逢故人。”诗句出处:《将赴汝州,途出浚下,留辞李相公》;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。

    长安旧游四十载,鄂渚一别十四年。后来富贵已零落,
    岁寒松柏犹依然。初逢贞元尚文主,云阙天池共翔舞。
    相看却数六朝臣,屈指如今无四五。夷门天下之咽喉,
    昔时往往生疮疣。联翩旧相来镇压,四海吐纳皆通流。
    久别凡经几多事,何由说得平生意。千思万虑尽如空,
    一笑一言真可贵。世间何事最殷勤,白头将相逢故人。
    功成名遂会归老,请向东山为近邻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世:

    ①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。《论语 · 子路》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”(仁:仁政成功。)②世代;父子相继为一世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今三世以前,至于赵之为赵。”③继承。《公羊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夫之义不得世。”④一代又一代;世代相承的。《汉书·楼护传》:“父世医也,护少随父为医长安。”⑤家世;世系。《吕氏春秋·知化》:“残其国,绝其世。”⑥人的一生;一辈子。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。”(相与:交往。俯仰:生活。)⑦时代;朝代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”⑧人世;世界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此世之所以乱也。”⑨当时的。《盐铁论·论儒》:“孟轲守旧术,不知世务。”

    间:

    (一)①空隙;缝隙。《庄子· 养生主》:“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。”(节:骨节。)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晏子为齐相,出,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。”②隔阂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故君臣多间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》:“母子慈爱,始终无纤介之间。”(纤介:比喻微小。)③间隔。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骨微伤,病间月。”④私下;暗地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。”(之:到。次所:临时住所。丛祠:神祠。)⑤离间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他人一间,女能复自救邪?”(女:汝。邪:耶。)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。”⑥参与;介入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⑦搀合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间黄粱。”⑧抄小路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已去,间至军中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故令人持璧归,间至赵矣。”⑨副词。断断续续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予在患难中,间以诗记所遭。” (二)jiān ①片刻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有间,大鱼动。”②当中;中间。李白《关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七八月之间旱,则苗槁矣。”③空间;期间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④量词。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之一:“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”

    何:

    (一)①疑问代词。1. 什么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(nóng)矣?”(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?)2. 为什么。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公独以为无福,何?”3. 何处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”②副词。1.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王来何操?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身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多么”。曹操《观沧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担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何戈与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负。《诗经·小雅· 无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为承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义后来写作“荷”。

    事:

    ①职位;职务;官职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职业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舞阳侯樊哙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。”(沛:江苏沛县。)③事情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④变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秦有荆轲之事。”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今臣于无事之时,屡以盗贼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图之,则已晚矣。”(图:谋。)⑤实行;从事;做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欲与大叔,巨请事之 ”⑦从师求学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[非]与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为不如非。”⑧量词。用于器物或衣服,相当于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》:“管弦三两事。”

    最:

    ①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等级,以上等为“最”,下等为“殿”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攻槐里、好时,最。”(槐里、好时:地名。)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课殿最以闻。”②极;最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然惠施之口谈,自以为最贤。”(口谈:口才。)王维《相思》:“此物最相思。”③聚合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冬,收五藏,最万物。”(收五藏:收藏好五谷。)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大最乐戏于沙丘。”④总要;总计。刘歆《与扬雄书》:“欲得其最目。”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。”(青:卫青。凡:共。)

    殷:

    (一)①盛大;众多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,殷荐之上帝。”(殷荐:奏盛大乐歌,祭祀天地鬼神。)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:“士与女,殷其盈矣。”引申为深。阮籍《咏怀》:“感物怀殷忧,悄悄令人悲。”②富足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家殷不足,志高气扬。”③正当;正值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日中星鸟,以殷仲春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衡殷南斗。”(衡:北斗七星的第五星。南斗:星名。)[殷殷]1.忧伤的样子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门》:“出自北门,忧心殷殷。”2.众多的样子。《吕氏春秋·慎人》:“丈夫女子,振振殷殷,无不戴说。”(戴:爱戴;拥护。说yuè:喜欢。) (二)yān 黑红色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左轮朱殷。” (三)yǐn 雷声。《诗经· 召南·殷其雷》:“殷其雷,在南山之阳。”引申为震动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车骑雷起,殷天动地。”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君臣留欢娱,乐动殷胶葛。”(胶葛:旷远的样子。)

    殷勤:

    ①恳切,诚恳。《搜神记》卷四:“河伯乃大设酒食,词旨~~。”②热情;周到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遂教方士~~觅。”③辛苦,辛勤。《李云卿》折二:“自从俺学出家偶然把明师遇,受~~十余载,无明夜下功夫。”④烦请,多承。苏轼《鹧鸪天》:“~~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”

    勤:

    ①勤劳;辛苦;劳苦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赛神曲》:“新妇上酒勿辞勤,使尔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劳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布令陈辞而又不至,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。”③名词,勤劳的事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幽独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闲。)④功绩;功劳。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将军首举义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谋,可谓速祸,未见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祸:招祸。)⑤努力干;积极用;做事尽力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无怠。”⑥帮助;援助。《左传·僖公三年》:“齐方勤我,弃德不祥。”⑦慰问;慰劳。韩愈《送杨支使序》:“夫乐道人之善,以勤其归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孙复《答张浻书》:“两辱手书,辞意勤至。”⑨忧愁;忧虑。韦应物《送宣州周录事》:“惟当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忧愁。)⑩经常;频繁地;次数多。刘开《问说》:“好学而不勤问,非真能好学者也。”

    白:

    ①白色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恶。”(辨:辨别。)②纯洁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洁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显赫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礼义不加于国家,则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陈述。《吕氏春秋·士节》:“吾将以死白之。”⑥禀告;报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太尉自州以状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词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堕,白地断肝肠。”

    将:

    (一)①扶持;扶助。《诗经·周南·樛木》:“乐只君子,福履将之。”(只:助词。履:禄。)《木兰诗》: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。”(郭:外城。)②带领。《汉书·张禹传》:“禹将(戴)崇入后堂饮食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》:“其马将胡骏马而归。”③取;拿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。”④送行。《淮南子·览冥》:“不将不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若夫迎新将故之劳。”(若夫:至于。)⑤做;奉行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将事不敬。”⑥养;保养。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:“以将阳气。”⑦副词。1.将要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(云:如此。尔:同“耳”,罢了。)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先生将何之?”(之:往。)《左传· 隐公元年》:“夫人将启之。”(启之:给他开门。)2. 且,又。《诗经·小雅· 谷风》:“将恐将惧。”⑧介词。以;用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。”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肯将衰朽惜残年。”⑨连词。和;与。李颀《临别送张諲入蜀》:“经山复历水,百恨将千虑。”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“暂伴月将影。”⑩助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无实义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” (二)jiàng ①将帅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(宁:难道。)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:“军必有将。”②统率;带兵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虢公林父将右军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。”(卒:兵。)③使担任将领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齐威王欲将孙膑。”[将领]1. 将帅。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“玄感欲立威名,阴求将领。”(暗中谋求将帅的职位。)2.率领。元结《宿洄溪翁宅》:“老翁八十犹能行,将领儿孙行拾稼。”(稼:庄稼。) (三)qiāng 请;希望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。”(子:你。)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将进酒,杯莫停。”

    相:

    (一)①互相;相互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”②递相;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。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为高葆祷于璐,置鼓其上,远近相闻。”③质地;实质。刘峻《辩命论》:“昔之玉质金相,英髦秀达,皆摈斥于当年,韫(yùn)奇才而莫用。”(髦:俊杰。韫:藏。)[相对]相向。元稹《与李十二夜饮》:“寒夜灯前赖酒壶,与君相对兴(xìng)犹孤。”(二)xiàng ①察看;仔细看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相其阴阳,观其流泉。”②占视。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相人之形状颜色,而知其吉凶妖祥。”③相貌;形貌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形相虽善而心术恶。”④辅佐;扶助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。”⑤官名。1.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家贫则思良妻,国乱则思贤相。”2.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,地位相当于郡太守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永和初,出为河间相。”又使为相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宋仁宗至和二年》:“帝新相文彦博、富弼,意甚自得。”⑥司仪赞礼者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口能言而行人称辞,足能行而相者先导。”(行人:古时的外交官。)⑦选择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自古相女配夫,新状元花生满路。”

    逢:

    (一)①遇见;碰到。李白《古风·二十四》:“路逢斗鸡者。”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②迎接。王维《与卢象集朱家》:“主人能爱客,终日有逢迎。”③迎合;奉承。《孟子· 告子下》:“今之大夫,皆逢君之恶。”④大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丘少居鲁,衣逢掖之衣。”(掖:胳肢窝。“逢掖”即大袖子。)(二)péng [逢逢]象声词。鼓声。李贺《上之回》:“蚩尤死,鼓逢逢。”

    故:

    ①缘故;原因。王安石《读孟尝君传》:“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,士以故归之。”高叔嗣《简袁永之狱中》:“罪至欲何言,直以愚慵故。”②事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不道仁义者故,不听学者之言。”(者:之。)特指祭祀、期会等大事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君无故不杀牛,大夫无故不杀羊,士无故不杀犬豕。”③事故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。”④原来的;旧有的。袁凯《客中夜坐》:“落叶萧萧江水长,故园归路更茫茫。”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从六国破亡之故事。”⑤老朋友;旧交。曹丕《与吴质书》“昔年疾疫,寻故乡离其灾。”⑥去世。张居正《答总督王鉴川计处黄酋》:“近报吉能亦于三月三日病故。”(吉能:人名。)⑦副词。1.本来。李白《白头吟》:“兔丝故无情,随风任倾倒。”2.仍然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。”(大人:对长辈的敬称。)3. 故意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将尉醉,广故数言欲之,忿恚尉。”⑧连词。表示因果;“所以”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故曰弊在赂秦也。”2. 犹则,便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天地以顺动,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(tè);圣人以顺动,则刑罚清而民服。”(忒:差错。)


    上一篇:溪中士女出笆篱,溪上鸳鸯避画旗。

    下一篇:属车尘已远,里巷来窥觑。

  • 上一篇:溪中士女出笆篱,溪上鸳鸯避画旗。

    下一篇:属车尘已远,里巷来窥觑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