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別離長春草,存沒隔楚鄉。

    “別離長春草,存沒隔楚鄉。”詩句出處:《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》;是唐朝詩人劉商的作品。

    堅貞與和璧,利用歸幹將。金玉徒自寶,高賢無比方。
    挺生巖松姿,孤直凌雪霜。亭亭結清陰,不競桃李芳。
    讀書哂霸業,翊贊思皇王。千載有疑議,一言能否臧。
    儒風久淪弊,顏閔壽不長。邦國豈殄瘁,斯人今又亡。
    別離長春草,存沒隔楚鄉。聞問尚書慟,淚凝向日黃。
    奄忽薤露晞,杳冥泉夜長。賢愚自修短,天色空蒼蒼。
    銘旌斂歸魂,荊棘生路傍。門柳日蕭索,繐帷掩空堂。
    燈孤晦處明,高節歿後彰。芳蘭已灰燼,幕府留馀香。
    常愛獨坐尊,繡衣如雁行。至今虛左位,言發淚沾裳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別:

    (一)①分開。班固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別其官屬常惠等等,各置他所。”②離別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黯然銷魂者,唯別而已矣。”③分辨;區別。《商君書·禁使》:“則上別飛鳥,下察秋毫。”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如絲體變為縷體,縷體即是絲體。有何別焉?”(縷:線。)④類別。劉知幾《史通·雜述》:“史氏流別,殊途並騖(wù)。”(史氏:史傢。騖:奔馳;流行。)⑤另;另外的。朱弁《送春》詩:“把酒送春無別語,羨君才到便成歸。”⑥扭轉。杜牧《陪昭應盧郎中》詩:“泥情斜拂印,別臉小低頭。”⑦寫錯或讀錯(字)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前日替這裡作瞭個薦亡的疏,我拿瞭給人看,說是倒別瞭三個字。” (二)biè 不順;執拗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一回:“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,違別聖旨。”

    離:

    (一)①離開;離別。《呂氏春秋·誣徒》:“離則不能合,合則弗能離。”賀知章《回鄉偶書二首》之一:“少小離傢老大回,鄉音無改鬢毛衰(cuī)。”(衰:疏落。)②背離;違背。《隋書·楊素傳》:“民怨神怒,眾叛親離。”《商君書·畫策》:“失法離令。”③離間;叛離。《史記· 李斯列傳》:“(秦王)陰遣謀士齎(jī)持金玉以遊說諸侯……離其君臣之計,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後。”(齎:攜帶。)《孫子·計》:“親而離之。”④經歷。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我離兩周而觸鄭,五日而國舉。”⑤八卦之一。代表火。⑥通“罹”。遭受;遭遇。《詩經·邶風·新臺》:“魚網之設,鴻則離之。”(鴻:野鴨。)⑦分析。《禮記·學紀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。” (二)lǐ[離跂]用力的樣子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而儒、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。” (三)lì 通“麗”。依附。《漢書·揚雄傳下》:“丁傅、董賢用事,諸附離者,或起傢至二千石。”

    長:

    (一)①長度;兩端的距離。《考工記· 車人》:“車人為車,柯長三尺。”②長度大。與“短”相對。1.指空間。古樂府(木蘭詩》:“北市買長鞭。”2.指時間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矜偽不長,蓋虛不久。”③巨大。李白《行路難》: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雲帆濟滄海。”(會:一定。濟:渡。)④遼闊。李白《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》:“鳥飛不到吳天長。”⑤經常。張籍《猛虎行》:“谷中近窟有山村,長向村傢取黃犢。”⑥長處;專長。韓愈《畫記》:“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,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。”⑦擅長。《三國志· 吳書·周瑜傳》:“與吳越爭衡,本非中國所長。” (二)zhǎng ①年齡大;輩分高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長者雖有問,役夫敢申恨?”②排行第一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始皇有二十馀子,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……”③首領;首長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九州之長,入天子之國曰牧。”(牧:官名。)④生長;成長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淫侈之俗,日日以長。”⑤撫養。《詩經· 小雅·蓼莪》:“長我育我。”⑥滋長。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君子屢盟,亂是用長。”(盟:盟誓。用:以。)⑦增進;增強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,知困然後能自強也,故曰教學相長也。”(反:反省。)⑧提高。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青萍結綠,長價於薛卞之門。”(青萍:劍名。結綠:玉名。)

    春:

    ①春天,春季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四者不失時,故五谷不絕。”②年;歲。高適《人日寄杜二拾遺》詩:“一臥東山三十春。”③生機;生命。歐陽修《奉使道中寄垣師》:“塞垣春枯積雪溜,沙礫威怒黃雲愁。”(塞垣:指長城。溜:流水。)④指年輕女子的形態。崔玨(jué)《有贈》:“兩臉夭桃從鏡發,一眸春水照人寒。”(春水:指女子的眼睛。)⑤春色;喜色。田汝成《西湖遊覽志餘·熙朝樂事》:“諺雲:‘蓬開先百草,戴瞭春不老。’”⑥春情;情欲。《詩經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有女懷春,吉士誘之。”⑦指酒。司空圖《詩品·典雅》:“玉壺買春,賞雨茅屋。”

    草:

    ①草本植物的總稱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是歲大旱,野無草。”(是歲:這年。)②未開墾過的荒地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耕田墾草以厚民產也。”(厚民產:增加人民的財產。)③粗劣。《史記·陳丞相世傢》:“以惡草具進楚使。”④創始;起稿。《南史·蔡景歷傳》:“召令草檄,景歷援筆立成。”⑤底稿;稿子。杜甫《晚出左掖》:“避人焚諫草,騎馬欲雞棲。”⑥漢字形體的一種。陸遊《作字》詩:“書成半行草,眼倦正昏花。”⑦雌性的(傢畜)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杜畿傳》:“漸課民畜牸牛,草馬,下逮雞豚犬豕。”[草草]憂慮勞神貌。《詩經·小雅·巷伯》:“勞人草草。”(勞:憂。)

    存:

    ①問候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而公子親數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是以形存則神存,形謝則神滅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長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論衡·訂鬼》:“凡天地之間有鬼,非人死精神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

    沒:

    ①沉沒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欲出周鼎泗水,使千人沒水求之。”②沉下;沉落。王昌齡《塞下曲》:“平沙日未沒,黯黯見臨洮。”③淹沒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水來漂沒,溺其人民。”④隱沒;消失。劉長卿《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》:“長天不可望,鳥與浮雲沒。”⑤覆沒;淪陷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陵未沒時,使有來報。”⑥終;盡。《詩經·小雅·漸漸之石》:“山川悠遠,曷其沒矣。”⑦同“歿”。死;去世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父在觀其志,父沒觀其行。”⑧沒收。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子本相侔,則沒為奴婢。”

    隔:

    ①阻開;隔離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秦無韓魏之隔。”②間隔;距離。杜甫《奉待嚴大夫》:“不知旌節隔年回。”李白《江行寄遠》:“疾風吹片帆,日暮千裡隔。”③隔閡。李白《君馬黃》:“馬色雖不同,人心本無隔。”④通“膈”。隔膜,腹腔和胸腔之內的肌肉膜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脾生隔,肺生骨。”⑤格子。周邦彥《六醜》:“多情是誰追惜,但蜂媒蝶使,時叩窗隔。”

    楚:

    ①木名。牡荊。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枝幹堅勁,可以作杖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公宮之垣,皆以荻蒿楛楚墻之。”②打人的荊條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”(夏:通“檟”。木名。)③用荊條打。《後漢書·史弼傳》:“命左右引出,楚捶數百。”④痛苦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何其楚痛而不得也。”⑤整齊。《詩經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“籩豆有楚。”(籩豆:食器。)⑥周朝諸侯國,戰國時為七雄之一。原來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帶,後來擴展到今河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和四川。後為秦所滅。[楚楚]1. 繁茂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楚茨》:“楚楚者茨。”(茨:茨藜。)2. 鮮明的樣子。《詩經·曹風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

    鄉:

    (一)①行政區劃名。1.古代鄉的建制,大小不一。周代一萬二千五百傢為鄉,漢代十亭為鄉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州為鄉。”(州:二千五百傢為州。)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大率十裡一亭,亭有長。十亭一鄉。”(大率:大概。)2.唐、宋以來為縣以下的行政區劃。《宋史·袁燮傳》:“合保為都,合都為鄉,合鄉為縣。”(保:十傢為保,五十傢為大保。)②城鎮以外的地方,指農村。翁卷《鄉村四月》:“鄉村四月閑人少。”③傢鄉,指自己的傢庭世代居住的地方。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鄉音無改鬢毛衰。”④地方;地區。曹鄴《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》:“孤飛入齊鄉。”(齊:州名。)⑤境界。許渾《與裴三十秀才自越西歸望亭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》:“酒鄉逢客病,詩境遇僧閑。” ⑥通“享(xiǎng)”、“饗(饗)”。享受。《漢書·文帝紀》:“夫以朕之不德,而專鄉獨美其福,百姓不與(yù)焉。”(夫:句首助詞。專: 獨。與: 參與。) ⑦通“響(xiǎng)”。回聲。《漢書 · 天文志》:“猶景之象形,鄉之應聲。” (二)xiàng ①窗戶。《儀禮·土虞禮》:“啟牖鄉如初。”(牖yǒu:窗戶。)②同“向”。朝著;面向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父南鄉而立。”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侯生果北鄉自剄。”(自剄:自殺。)又方位;方向。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天地易位,四時易鄉。”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夫矢來有純鄉。”③同“向”。趨向;向往。《墨子·耕樁》:“夫倍義而鄉祿者,我常聞之矣。”(倍:通“背”。違背。)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天下鄉善矣。”④接近;將近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趙皇後》:“鄉晨,傅絝襪。”(傅:通“附”,著,穿。絝:套褲。)⑤同“向”。從前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宮室之美為之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鄉有天下,今無天下。”⑥剛才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。”(知:智。)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。”⑦同“向”。表示事後的假設,可譯為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鄉使秦緩其開罰,薄賦斂……則世世必安矣。”《漢書·五行志下》:“鄉亡桓公,星遂至地,中國其良絕矣。”


    上一篇:神仙乐吾事,笙歌铭夙心。

    下一篇:薄暮思悠悠,使君南陌头。
  • 别离长春草,存没隔楚乡。

    “别离长春草,存没隔楚乡。”诗句出处:《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》;是唐朝诗人刘商的作品。

    坚贞与和璧,利用归干将。金玉徒自宝,高贤无比方。
    挺生岩松姿,孤直凌雪霜。亭亭结清阴,不竞桃李芳。
    读书哂霸业,翊赞思皇王。千载有疑议,一言能否臧。
    儒风久沦弊,颜闵寿不长。邦国岂殄瘁,斯人今又亡。
    别离长春草,存没隔楚乡。闻问尚书恸,泪凝向日黄。
    奄忽薤露晞,杳冥泉夜长。贤愚自修短,天色空苍苍。
    铭旌敛归魂,荆棘生路傍。门柳日萧索,繐帷掩空堂。
    灯孤晦处明,高节殁后彰。芳兰已灰烬,幕府留馀香。
    常爱独坐尊,绣衣如雁行。至今虚左位,言发泪沾裳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别:

    (一)①分开。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别其官属常惠等等,各置他所。”②离别。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。”③分辨;区别。《商君书·禁使》:“则上别飞鸟,下察秋毫。”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如丝体变为缕体,缕体即是丝体。有何别焉?”(缕:线。)④类别。刘知几《史通·杂述》:“史氏流别,殊途并骛(wù)。”(史氏:史家。骛:奔驰;流行。)⑤另;另外的。朱弁《送春》诗:“把酒送春无别语,羡君才到便成归。”⑥扭转。杜牧《陪昭应卢郎中》诗:“泥情斜拂印,别脸小低头。”⑦写错或读错(字)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前日替这里作了个荐亡的疏,我拿了给人看,说是倒别了三个字。” (二)biè 不顺;执拗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一回:“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,违别圣旨。”

    离:

    (一)①离开;离别。《吕氏春秋·诬徒》:“离则不能合,合则弗能离。”贺知章《回乡偶书二首》之一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(cuī)。”(衰:疏落。)②背离;违背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“民怨神怒,众叛亲离。”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失法离令。”③离间;叛离。《史记· 李斯列传》:“(秦王)阴遣谋士赍(jī)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……离其君臣之计,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。”(赍:携带。)《孙子·计》:“亲而离之。”④经历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我离两周而触郑,五日而国举。”⑤八卦之一。代表火。⑥通“罹”。遭受;遭遇。《诗经·邶风·新台》:“鱼网之设,鸿则离之。”(鸿:野鸭。)⑦分析。《礼记·学纪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。” (二)lǐ[离跂]用力的样子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而儒、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。” (三)lì 通“丽”。依附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丁傅、董贤用事,诸附离者,或起家至二千石。”

    长:

    (一)①长度;两端的距离。《考工记· 车人》:“车人为车,柯长三尺。”②长度大。与“短”相对。1.指空间。古乐府(木兰诗》:“北市买长鞭。”2.指时间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矜伪不长,盖虚不久。”③巨大。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(会:一定。济:渡。)④辽阔。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“鸟飞不到吴天长。”⑤经常。张籍《猛虎行》:“谷中近窟有山村,长向村家取黄犊。”⑥长处;专长。韩愈《画记》:“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,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。”⑦擅长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周瑜传》:“与吴越争衡,本非中国所长。” (二)zhǎng ①年龄大;辈分高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”②排行第一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始皇有二十馀子,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……”③首领;首长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曰牧。”(牧:官名。)④生长;成长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淫侈之俗,日日以长。”⑤抚养。《诗经· 小雅·蓼莪》:“长我育我。”⑥滋长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”(盟:盟誓。用:以。)⑦增进;增强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然后能自强也,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”(反:反省。)⑧提高。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青萍结绿,长价于薛卞之门。”(青萍:剑名。结绿:玉名。)

    春:

    ①春天,春季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四者不失时,故五谷不绝。”②年;岁。高适《人日寄杜二拾遗》诗:“一卧东山三十春。”③生机;生命。欧阳修《奉使道中寄垣师》:“塞垣春枯积雪溜,沙砾威怒黄云愁。”(塞垣:指长城。溜:流水。)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。崔珏(jué)《有赠》:“两脸夭桃从镜发,一眸春水照人寒。”(春水:指女子的眼睛。)⑤春色;喜色。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·熙朝乐事》:“谚云:‘蓬开先百草,戴了春不老。’”⑥春情;情欲。《诗经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有女怀春,吉士诱之。”⑦指酒。司空图《诗品·典雅》:“玉壶买春,赏雨茅屋。”

    草:

   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是岁大旱,野无草。”(是岁:这年。)②未开垦过的荒地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。”(厚民产:增加人民的财产。)③粗劣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以恶草具进楚使。”④创始;起稿。《南史·蔡景历传》:“召令草檄,景历援笔立成。”⑤底稿;稿子。杜甫《晚出左掖》:“避人焚谏草,骑马欲鸡栖。”⑥汉字形体的一种。陆游《作字》诗:“书成半行草,眼倦正昏花。”⑦雌性的(家畜)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:“渐课民畜牸牛,草马,下逮鸡豚犬豕。”[草草]忧虑劳神貌。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劳人草草。”(劳:忧。)

    存:

    ①问候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而公子亲数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是以形存则神存,形谢则神灭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:“凡天地之间有鬼,非人死精神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

    没:

    ①沉没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欲出周鼎泗水,使千人没水求之。”②沉下;沉落。王昌龄《塞下曲》:“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”③淹没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水来漂没,溺其人民。”④隐没;消失。刘长卿《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》:“长天不可望,鸟与浮云没。”⑤覆没;沦陷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陵未没时,使有来报。”⑥终;尽。《诗经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山川悠远,曷其没矣。”⑦同“殁”。死;去世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。”⑧没收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子本相侔,则没为奴婢。”

    隔:

    ①阻开;隔离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秦无韩魏之隔。”②间隔;距离。杜甫《奉待严大夫》:“不知旌节隔年回。”李白《江行寄远》:“疾风吹片帆,日暮千里隔。”③隔阂。李白《君马黄》:“马色虽不同,人心本无隔。”④通“膈”。隔膜,腹腔和胸腔之内的肌肉膜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脾生隔,肺生骨。”⑤格子。周邦彦《六丑》:“多情是谁追惜,但蜂媒蝶使,时叩窗隔。”

    楚:

    ①木名。牡荆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枝干坚劲,可以作杖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公宫之垣,皆以荻蒿楛楚墙之。”②打人的荆条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”(夏:通“槚”。木名。)③用荆条打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“命左右引出,楚捶数百。”④痛苦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何其楚痛而不得也。”⑤整齐。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笾豆有楚。”(笾豆:食器。)⑥周朝诸侯国,战国时为七雄之一。原来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带,后来扩展到今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和四川。后为秦所灭。[楚楚]1. 繁茂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楚茨》:“楚楚者茨。”(茨:茨藜。)2. 鲜明的样子。《诗经·曹风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

    乡:

    (一)①行政区划名。1.古代乡的建制,大小不一。周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,汉代十亭为乡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州为乡。”(州:二千五百家为州。)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大率十里一亭,亭有长。十亭一乡。”(大率:大概。)2.唐、宋以来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。《宋史·袁燮传》:“合保为都,合都为乡,合乡为县。”(保:十家为保,五十家为大保。)②城镇以外的地方,指农村。翁卷《乡村四月》:“乡村四月闲人少。”③家乡,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。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④地方;地区。曹邺《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》:“孤飞入齐乡。”(齐:州名。)⑤境界。许浑《与裴三十秀才自越西归望亭阻冻登虎丘山寺精舍》:“酒乡逢客病,诗境遇僧闲。” ⑥通“享(xiǎng)”、“飨(饗)”。享受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夫以朕之不德,而专乡独美其福,百姓不与(yù)焉。”(夫:句首助词。专: 独。与: 参与。) ⑦通“响(xiǎng)”。回声。《汉书 · 天文志》:“犹景之象形,乡之应声。” (二)xiàng ①窗户。《仪礼·土虞礼》:“启牖乡如初。”(牖yǒu:窗户。)②同“向”。朝着;面向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父南乡而立。”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侯生果北乡自刭。”(自刭:自杀。)又方位;方向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天地易位,四时易乡。”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夫矢来有纯乡。”③同“向”。趋向;向往。《墨子·耕桩》:“夫倍义而乡禄者,我常闻之矣。”(倍:通“背”。违背。)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天下乡善矣。”④接近;将近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赵皇后》:“乡晨,傅绔袜。”(傅:通“附”,着,穿。绔:套裤。)⑤同“向”。从前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乡有天下,今无天下。”⑥刚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。”(知:智。)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。”⑦同“向”。表示事后的假设,可译为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乡使秦缓其开罚,薄赋敛……则世世必安矣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》:“乡亡桓公,星遂至地,中国其良绝矣。”


    上一篇:神仙乐吾事,笙歌铭夙心。

    下一篇:薄暮思悠悠,使君南陌头。

  • 上一篇:神仙乐吾事,笙歌铭夙心。

    下一篇:薄暮思悠悠,使君南陌头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