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薄暮思悠悠,使君南陌頭。”詩句出處:《相和歌辭·采桑》;是唐朝詩人劉希夷的作品。
楊柳送行人,青青西入秦。秦傢采桑女,樓上不勝春。 盈盈灞水曲,步步春芳綠。紅臉耀明珠,絳唇含白玉。 回首渭橋東,遙憐樹色同。青絲嬌落日,緗綺弄春風。 攜籠長嘆息,逶迤戀春色。看花若有情,倚樹疑無力。 薄暮思悠悠,使君南陌頭。相逢不相識,歸去夢青樓。
|
【註釋】:
薄:
①草木叢生之地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露申辛夷,死林薄兮。”②迫近。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。”③厚度小。與“厚”相對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④微;少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知行淺薄。”⑤淡。與“濃”相對。《莊子·胠篋》:“魯酒薄而邯鄲圍。”⑥土地貧瘠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諸葛亮傳》:“薄田十五頃。”⑦減輕。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薄賦斂,廣畜積。”⑧輕視。杜甫《戲為六絕·五》:“不薄今人愛古人。”⑨助詞。用於句首。《詩經·周南·葛覃》:“薄污我私,薄浣我衣。”⑩通“箔”。1.簾子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帷薄之外不趨。”2.養蠶的篩子或席子。《史記·周勃世傢》:“勃以織薄曲為生。”(曲:與“薄”義同。)薄暮:
黃昏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~~冥冥,虎嘯猿啼。”暮:
①日落之時。《國語·晉語五》:“范文子暮退於朝。”(朝:朝廷。)②將盡;終末。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長。”③晚;遲。《後漢書·廉范傳》:“廉叔度,來何暮?”(叔度:廉范之字。)④喻指衰老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龜雖壽》:“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思:
①思考;想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學而不思則罔。”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。”②思念;懷念。《詩經·邶風·泉水》:“靡(mǐ)日不思。”(靡:無。)李白《靜夜思》:“低頭思故鄉。”③愁思。張華《勵志詩》:“吉士思秋。”(吉士:對男子的美稱。)④心情;情緒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清霜殘雪思難任。”(清霜殘雪:指鬢發已白。)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樓》:“海天愁思正茫茫。”⑤助詞。可用於句首或句中,調整音節。《詩經·大雅 ·思齊》:“思齊大任,文王之母。”(齊:通“齋”。莊敬。大任:即太任。王季之妻,文王之母。)⑥語氣詞,啊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南有喬木,不可休思。”(喬:高大。休:休息。)悠:
①思念;想念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”②長遠;長久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蘇武《詩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”③閑適的樣子。陶潛《飲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[悠悠]1.憂思的樣子。《詩經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遙遠;長遠的樣子。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:“悠悠蒼天。”3.閑適的樣子。崔顥《黃鶴樓》詩:“白雲千載空悠悠。”4. 眾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悠悠罔極,亦各有得。”悠悠:
①悠謬,荒謬。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~~之談,宜絕智者之口。”②憂思的樣子。《詩·邶風·終風》:“莫往莫來,~~我思。”③遙遠,悠長。《詩·唐風·鴇羽》:“~~蒼天,曷其有極?”④安閑靜止的樣子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閑雲潭影日~~,物換星移幾度秋。”⑤旌旗下垂的樣子。《詩·小雅·車攻》:“蕭蕭馬鳴,~~旆旌。”⑥眾多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~~者天下皆是也。”悠:
①思念;想念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”②長遠;長久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蘇武《詩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”③閑適的樣子。陶潛《飲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[悠悠]1.憂思的樣子。《詩經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遙遠;長遠的樣子。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:“悠悠蒼天。”3.閑適的樣子。崔顥《黃鶴樓》詩:“白雲千載空悠悠。”4. 眾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悠悠罔極,亦各有得。”使:
①命令;派遣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楚子使屈完如師。”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天子以為李氏世將,而使將(jiàng)八百騎。”(將:帶兵。)②役使;使用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使民以時。”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使人不以道。”(道:道理。)③出使。《晏子春秋·內篇雜下九》:“晏子使楚。”④令;讓;致使。《公羊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使人兄弟相疑。”⑤任;放縱。《宋書·劉瑀傳》:“瑀使氣尚人。”⑥表假設的連詞。假使;如果。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使(毛)遂蚤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。”(蚤:通“早”。穎:指錐尖。)[使命]1.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下官奉使命,言談大有緣。”2.使者。《宋史·田景咸傳》:“每使命至,惟設肉一器,賓主共食。”使君:
①使者的尊稱。《後漢書·鄧寇傳》:“非敢脅~~,竊傷計之不詳也。”②州郡長官的尊稱。《樂府詩集·陌上桑》:“~~遣吏往,問是誰傢姝。”君:
①君主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。”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大哉堯之為君也!”(大:偉大。)②封號。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“樂毅奔趙,趙封以望諾君。”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始常山王、成安君為佈衣時,相與為刎頸之交。”《史記·信陵君列傳》:“安釐王即位,封公子為信陵君。”③對人的尊稱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”(陽關:地名。)特指妻妾稱夫,子孫稱父祖輩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傢君作宰。”(宰:指縣令。)[君子]與“小人”相對。1.指在高位的人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無君子莫治野人,無野人莫養君子。”(野人:百姓。)2.指有道德的人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聖人吾不得而見矣,得見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(斯可矣:這就可以瞭。)陌:
①田間東西走向的小路。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為田開阡陌封疆,而賦稅平。”②泛指道路。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:“尋常巷陌。”③通“佰”。錢一百為佰。《舊五代史·王章傳》:“官庫出納緡錢,皆以八十為陌。”(緡:穿銅錢用的繩子。)陌頭:
①同“帕頭”。②路邊,王昌齡《閨怨》:“忽見~~楊柳色,悔教夫婿覓封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