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因依漢元寮,未似羈細輕。

    “因依漢元寮,未似羈細輕。”詩句出處:《初下東周贈孟郊》;是唐朝詩人劉言史的作品。

    鶴老身更卬,龜死殼亦靈。正信非外沿,終始全本情。
    童子不戲塵,積書就巖扃。身著木葉衣,養鹿兼牸耕。
    偶隨下山雲,荏苒失故程。漸入機險中,危思難太行。
    十發九縷絲,悠然東周城。言詞野麋態,出口多累形。
    因依漢元寮,未似羈細輕。冷灶助新熱,靜砧與寒聲。
    斷蓬在門欄,豈當桃李榮。寄食若蠹蟲,侵損利微生。
    固非拙為強,懦劣外療並。素堅冰蘗心,潔持保堅貞。
    修文返正風,刊字齊古經。慚將衰末分,高棲喧世名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因:

    ①憑借;依靠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為高必因丘陵,為下必因川澤。”《國語·鄭語》:“(謝西)其民沓貪而忍,不可因也。”②繼續;沿襲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千乘(shèng)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,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(jǐn),由也為之,比(bì)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(乘:一車四馬。攝:夾處。饑饉:荒年。比:等到。方:義方。)《漢書·循吏傳》:“光因循守職,無所改作。”(光:霍光。循:遵循。)③原因;緣由。鄒陽《獄中上梁王書》:“無因而至前也。”④因緣。寒山《詩三百五首》之二百三十八:“唯作地獄滓,不修正直因,忽然無常到,定知亂紛紛。”(無常:傳說為陰曹索命的鬼。)⑤介詞。1. 表示事情發生的原因。相當於“因為”、“由於”。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“因前使絕國功,封騫博望侯。”2. 表示行為的條件。相當於“通過”。《鹽鐵論·論儒》:“孔子適衛,因嬖(bì)臣彌子瑕以見衛夫人,子路不悅。”(嬖:被寵愛。)3.表示行為的根據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”4. 表示順應情勢。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:“因風吹火,用力不多。”⑥連詞。連接短語或句子,表示順承。“於是”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秦軍解,因大破之。”(解:松懈。)

    因依:

    ①依靠,依倚。阮籍《詠懷》:“回風吹四壁,寒鳥相~~。”②原由,緣起。蘇軾《辨題詩札子》:“臣今省憶,此詩自有~~。”

    依:

    ①靠著;挨近。《孫子兵法·行軍》:“依水草而背眾樹。”羅鄴《鸚鵡詠》:“玉檻(jiàn)瑤軒任所依。”(檻:欄桿。軒:窗。)②依靠;依托。《左傳·隱公六年》:“我周之東遷,晉、鄭焉依。”(焉:助詞。是。)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繞樹三匝,何枝可依?”(匝:周。)③依照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願依彭咸之遺則。”(彭咸:人名。則:準則。)④依戀。古詩《行行重行行》:“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”⑤茂盛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車舝》:“依彼平林,有集維鷮。”[依依]1.輕柔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薇》: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”2. 留戀;思戀的樣子。《楚辭·九思·傷時》:“志戀戀兮依依。”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舉手長勞勞,二情同依依。”(勞勞:憂傷。)[依稀]仿佛;不清晰。劉禹錫《荊州道懷古》:“南國山川舊帝畿(jī),宋臺梁館尚依稀。”(帝畿:京都。)趙嘏《江樓舊感》詩:“風景依稀似去年。”

    漢:

    ①河流名。漢水,也稱漢江。為長江最長的支流,發源於陜西省寧強縣,流經陜西、湖北,在武漢市入長江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決汝、漢,推淮、泗,而註之江。”②天河;銀河。《漢書·天文志》:“(王梁)旁有八星,絕漢,曰天橫。”《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”③男子。陸遊《雨夜不寐,觀壁間所張魏鄭公砥柱銘》:“世間豈無一好漢,叱吒喑(yīn)嗚氣吞虜。”(喑嗚:怒喝聲。)④朝代名。1. 劉邦建,公元前206~公元8年,史稱“西漢”;劉秀建,公元25~220年,史稱“東漢”。2.五代之一。劉知遠建,公元947~950年,史稱“後漢”。⑤民族名。漢族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近西羌保塞,與漢人交通。”

    元:

    ①頭;首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狄人歸其元。”②為首的。《荀子 · 王制》:“元惡不待教而誅。”③開始;第一。《公羊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元年者何?君之始年也。”④本;原來。後作“原”。嵇康《琴賦》序:“推其所由,似元不解音聲。”陸遊《示兒》:“死去元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”⑤大。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:“紂為暴虐,而元龜不占。”⑥善。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……天下之民,謂八元。”⑦朝代名。1206年建國。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。1279年滅南宋,定都大都(今北京)。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。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:“識者固知元政紊弛。”[元元]1. 民眾;百姓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出禁錢以振元元。”(禁錢:供皇帝使用的錢。振:救濟。)2. 善良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”

    寮:

    ①小的窗戶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交綺豁以疏寮。”②小屋。范成大《田園雜興》:“屋上添高一把茅,密泥房壁似僧寮。”陸遊《貧居》:“屋窄似僧寮。”③同“僚”。同官。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:“同官為寮。”又指官吏。《詩經·大雅·板》:“我雖異事,及爾同寮。”

    未:

    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時辰之一,即午後一時至三時。③十二生肖屬羊。④副詞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當於“不”。《詩經·周頌·小毖》:“未堪傢多難。”b.相當於“沒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詩經 · 召南·草蟲》:“未見君子,我心傷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問。相當於“否”。《後漢書·劉表傳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

    似:

    ①像;類似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材與不材之間,似之而非也。”古詩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”②似乎;好像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似啟之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似曾相識燕歸來。”③給與。韓愈《誰氏子》:“寫吾此詩持送似。”賈島《劍客》:“今日把似君,誰為不平事。”④介詞。引進比較對象。劉克莊《風入松》:“逆旅主人相問,今回老似前回?”⑤通“嗣”。繼承;延續。《詩經·大雅·江漢》:“無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

    羈:

    ①馬籠頭。《莊子·馬蹄》:“連之以羈馽。”(馽:同“縶”。絆馬足的繩子。)②系住。賈誼《吊屈原賦》:“使騏驥可系而羈兮,豈雲異夫犬羊!”③拘束;束縛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仆少負不羈之才。”④寄居。也指寄居在外的人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單獻公棄親用羈。”⑤女孩的發髻。《禮記·內則》:“剪發為髻,男角女羈。”

    細:

    ①小。1. 與“大”相對。《呂氏春秋·達鬱》:“得其細,失其大,不知類耳。”2.與“粗”相對。《墨子·兼愛中》:“昔者楚靈王好細要。”②詳細;仔細;周密。杜甫《春日憶李白》:“何時一樽酒,重與細論文。”③年齡小。袁文《甕牖閑評》卷一:“世有娘惜細兒之語。”[細人]小人。《資治通鑒·漢紀一·高帝元年》:“而聽細人之說,欲誅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續耳。”

    輕:

    ①重量小。與“重”相對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權,然後知輕重。”(權:衡量。)②輕微;微薄;淺薄。諸葛亮《與參軍掾屬教》:“任重才輕。”③輕率;不穩重。劉炎《邇言》:“輕躁寡謀,不必皆年少。”④輕便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夫寒之於衣,不待輕暖。”⑤輕視;看不起。《老子》:“禍莫大於輕敵。”⑥輕易;隨便。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輕凌。”⑦使……變輕;減輕。王維《送元中丞傳運江淮》:“薄稅歸天府,輕徭賴使臣。”(天府:朝廷的倉庫。徭:勞役。)⑧用力小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輕攏慢捻(niǎn)抹復挑。”⑨輕快。王維《觀獵》:“雪盡馬蹄輕。”


    上一篇:吾亦从此去,扁舟何所之。

    下一篇:空留棁仗犊鼻裈,濛濛烟雨归山村。
  • 因依汉元寮,未似羁细轻。

    “因依汉元寮,未似羁细轻。”诗句出处:《初下东周赠孟郊》;是唐朝诗人刘言史的作品。

    鹤老身更卬,龟死壳亦灵。正信非外沿,终始全本情。
    童子不戏尘,积书就岩扃。身著木叶衣,养鹿兼牸耕。
    偶随下山云,荏苒失故程。渐入机险中,危思难太行。
    十发九缕丝,悠然东周城。言词野麋态,出口多累形。
    因依汉元寮,未似羁细轻。冷灶助新热,静砧与寒声。
    断蓬在门栏,岂当桃李荣。寄食若蠹虫,侵损利微生。
    固非拙为强,懦劣外疗并。素坚冰蘖心,洁持保坚贞。
    修文返正风,刊字齐古经。惭将衰末分,高栖喧世名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因:

    ①凭借;依靠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为高必因丘陵,为下必因川泽。”《国语·郑语》:“(谢西)其民沓贪而忍,不可因也。”②继续;沿袭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千乘(shèng)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(jǐn),由也为之,比(bì)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(乘:一车四马。摄:夹处。饥馑:荒年。比:等到。方:义方。)《汉书·循吏传》:“光因循守职,无所改作。”(光:霍光。循:遵循。)③原因;缘由。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“无因而至前也。”④因缘。寒山《诗三百五首》之二百三十八:“唯作地狱滓,不修正直因,忽然无常到,定知乱纷纷。”(无常:传说为阴曹索命的鬼。)⑤介词。1. 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。相当于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因前使绝国功,封骞博望侯。”2. 表示行为的条件。相当于“通过”。《盐铁论·论儒》:“孔子适卫,因嬖(bì)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,子路不悦。”(嬖:被宠爱。)3.表示行为的根据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4. 表示顺应情势。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“因风吹火,用力不多。”⑥连词。连接短语或句子,表示顺承。“于是”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军解,因大破之。”(解:松懈。)

    因依:

    ①依靠,依倚。阮籍《咏怀》:“回风吹四壁,寒鸟相~~。”②原由,缘起。苏轼《辨题诗札子》:“臣今省忆,此诗自有~~。”

    依:

    ①靠着;挨近。《孙子兵法·行军》:“依水草而背众树。”罗邺《鹦鹉咏》:“玉槛(jiàn)瑶轩任所依。”(槛:栏杆。轩:窗。)②依靠;依托。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我周之东迁,晋、郑焉依。”(焉:助词。是。)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(匝:周。)③依照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愿依彭咸之遗则。”(彭咸:人名。则:准则。)④依恋。古诗《行行重行行》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”⑤茂盛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:“依彼平林,有集维鷮。”[依依]1.轻柔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”2. 留恋;思恋的样子。《楚辞·九思·伤时》:“志恋恋兮依依。”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举手长劳劳,二情同依依。”(劳劳:忧伤。)[依稀]仿佛;不清晰。刘禹锡《荆州道怀古》:“南国山川旧帝畿(jī),宋台梁馆尚依稀。”(帝畿:京都。)赵嘏《江楼旧感》诗:“风景依稀似去年。”

    汉:

    ①河流名。汉水,也称汉江。为长江最长的支流,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,流经陕西、湖北,在武汉市入长江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决汝、汉,推淮、泗,而注之江。”②天河;银河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(王梁)旁有八星,绝汉,曰天横。”《迢迢牵牛星》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”③男子。陆游《雨夜不寐,观壁间所张魏郑公砥柱铭》:“世间岂无一好汉,叱咤喑(yīn)呜气吞虏。”(喑呜:怒喝声。)④朝代名。1. 刘邦建,公元前206~公元8年,史称“西汉”;刘秀建,公元25~220年,史称“东汉”。2.五代之一。刘知远建,公元947~950年,史称“后汉”。⑤民族名。汉族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近西羌保塞,与汉人交通。”

    元:

    ①头;首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狄人归其元。”②为首的。《荀子 · 王制》:“元恶不待教而诛。”③开始;第一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元年者何?君之始年也。”④本;原来。后作“原”。嵇康《琴赋》序:“推其所由,似元不解音声。”陆游《示儿》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⑤大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纣为暴虐,而元龟不占。”⑥善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……天下之民,谓八元。”⑦朝代名。1206年建国。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。1279年灭南宋,定都大都(今北京)。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。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识者固知元政紊弛。”[元元]1. 民众;百姓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出禁钱以振元元。”(禁钱:供皇帝使用的钱。振:救济。)2. 善良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”

    寮:

    ①小的窗户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交绮豁以疏寮。”②小屋。范成大《田园杂兴》:“屋上添高一把茅,密泥房壁似僧寮。”陆游《贫居》:“屋窄似僧寮。”③同“僚”。同官。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同官为寮。”又指官吏。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我虽异事,及尔同寮。”

    未:

    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时辰之一,即午后一时至三时。③十二生肖属羊。④副词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当于“不”。《诗经·周颂·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。”b.相当于“没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诗经 · 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我心伤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否”。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

    似:

    ①像;类似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古诗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”②似乎;好像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似启之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③给与。韩愈《谁氏子》:“写吾此诗持送似。”贾岛《剑客》:“今日把似君,谁为不平事。”④介词。引进比较对象。刘克庄《风入松》:“逆旅主人相问,今回老似前回?”⑤通“嗣”。继承;延续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无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

    羁:

    ①马笼头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连之以羁馽。”(馽:同“絷”。绊马足的绳子。)②系住。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使骐骥可系而羁兮,岂云异夫犬羊!”③拘束;束缚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仆少负不羁之才。”④寄居。也指寄居在外的人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单献公弃亲用羁。”⑤女孩的发髻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剪发为髻,男角女羁。”

    细:

    ①小。1. 与“大”相对。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:“得其细,失其大,不知类耳。”2.与“粗”相对。《墨子·兼爱中》:“昔者楚灵王好细要。”②详细;仔细;周密。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:“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③年龄小。袁文《甕牖闲评》卷一:“世有娘惜细儿之语。”[细人]小人。《资治通鉴·汉纪一·高帝元年》:“而听细人之说,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”

    轻:

    ①重量小。与“重”相对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权,然后知轻重。”(权:衡量。)②轻微;微薄;浅薄。诸葛亮《与参军掾属教》:“任重才轻。”③轻率;不稳重。刘炎《迩言》:“轻躁寡谋,不必皆年少。”④轻便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夫寒之于衣,不待轻暖。”⑤轻视;看不起。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轻敌。”⑥轻易;随便。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轻凌。”⑦使……变轻;减轻。王维《送元中丞传运江淮》:“薄税归天府,轻徭赖使臣。”(天府:朝廷的仓库。徭:劳役。)⑧用力小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捻(niǎn)抹复挑。”⑨轻快。王维《观猎》:“雪尽马蹄轻。”


    上一篇:吾亦从此去,扁舟何所之。

    下一篇:空留棁仗犊鼻裈,濛濛烟雨归山村。

  • 上一篇:吾亦从此去,扁舟何所之。

    下一篇:空留棁仗犊鼻裈,濛濛烟雨归山村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