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迢遞朗陵道,悵望都門夕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元八遊汝南》;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作品。
元生實奇邁,幸此論疇昔。刀筆素推高,鋒芒久無敵。 縱橫濟時意,跌宕過人跡。破產供酒錢,盈門皆食客。 田園頃失計,資用深相迫。生事誠可憂,嚴裝遠何適。 世情薄恩義,俗態輕窮厄。四海金雖多,其如向人惜。 迢遞朗陵道,悵望都門夕。向別伊水南,行看楚雲隔。 繁蟬動高柳,匹馬嘶平澤。潢潦今正深,陂湖未澄碧。 人生不得已,自可甘形役。勿復尊前酒,離居剩淒戚。
|
【註釋】:
迢:
[迢迢]1.遙遠的樣子。《古詩十九首·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。”潘嶽《內顧詩》之一:“漫漫三千裡,迢迢遠行客。”2.長久的樣子。戴叔倫《雨》:“歷歷愁心亂,迢迢獨夜長。”迢遞:
①遙遠,遼遠。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曠瞻~~,迥眺冥蒙。”也作“苕遞”。謝靈運《從斤竹澗越嶺溪行》:“逶迤傍隈隩,~~陟陘峴。”②高遠,高峻。李商隱《安定城樓》:“~~高城百尺樓,綠楊枝外盡汀州。”遞:
①交替;輪流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列星隨旋,日月遞炤。”《宋史·真宗紀》:“死罪以下,遞減一等。”②順著次序。袁枚《隨園隨筆·燧人鉆木樹》:“當天地開辟後,三皇遞興。”③傳送;傳遞。沈括《夢溪筆談》卷十一:“驛傳舊有三等,曰步遞,馬遞,急腳遞。”④有關驛站的。蘇舜欽《乞發兵用銀牌狀》:“臣欲乞今後起發兵馬及乘遞馬者,中給銀牌,以復本朝舊制。”朗:
①明亮。杜甫《舟月對驛近寺》:“更深不假燭,月朗自明船。”②明達;高明;穎悟。袁宏道《敘小修詩》:“既長,膽量愈廓,識見愈朗。”(廓:大。)③聲音清晰,響亮。孫綽《遊天臺山賦》:“朗詠長川。”劉德仁《中秋月》:“朗吟看正好,惆悵又西傾。”④眉目清秀。《梁書·陶弘景傳》:“神儀明秀,朗目疏眉。”陵:
①大土山。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山如皋,如岡如陵。”②越過;逾越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喪事雖遽不陵節。”(遽:匆忙。節:規矩。)《後漢書·馮衍傳》:“不求茍得,常有陵雲之志。”③升;登。郭璞《遊仙詩十四首》之一:“臨源挹(yì)清波,陵岡掇(duō)丹荑。”(挹:舀取。掇:拾取。丹荑:草的紅色嫩芽。)④乘;凌駕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乘雲陵霄。”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陵波微步。”⑤欺凌;侵犯。《管子·治國》:“民貧則危鄉輕傢,危鄉輕傢則敢陵上犯禁。”(危:危害。)⑥磨礪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兵刃不待陵而勁。”(勁:堅強有力。)⑦帝王陵墓。《國語·齊語》:“定民之居,成民之事,陵為之終。”[陵夷]衰微。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帝王之道,日以陵夷。”道:
(一)①道路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會天大雨,道不通。”②水流通行的途徑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秋,晉侯會吳子於良,水道不可,吳子辭,乃還。”(會:約會。良:地名。)③取道。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:“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裡。”④方法;途徑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”⑤技藝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”⑥宇宙萬物的本原。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一陰一陽之謂道。”⑦規律;道理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循道而不貳,則天不能禍。”(循:遵照。貳:不專一。)⑧政治主張或思想學說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吾道一以貫之哉。”⑨好的政治局面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”⑩道德;道義。徐階《送司封仲芳楊子赴留都》:“古道日淪替,群諛紛追隨。”(淪:淪亡。替:衰落。諛:阿諛,奉承。)(11)道傢。上古思想流派之一。(12)指道術。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十二:“子若學道,即有仙分。”(13)行政區劃名。1.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,開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。2. 清代和民國初年曾在省以下設若幹分守道。(14)說;講述。《鹽鐵論·遵道》:“飾虛言以亂實,道古以害今。”(15)量詞。用於命令、題目等。《新唐書·選舉志》:“進士試詩、賦及時務策五道。”(二)dǎo ①同“導”。1.疏通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決所犯,傷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決使道。”(決:河流決口。克:能。)2. 引導。《漢書·張騫傳》:“唯王使人道送我。”②治理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”(政:政令。齊:整頓。免:免於犯罪。)③介詞。從;由。《漢書·淮南王安傳》:“諸使者道長安來,為妄妖言。”悵:
失意;煩惱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悵然遙相望,知是故人來。”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輟耕之壟上,悵恨久之。”(恨:不滿意。)望:
①遠望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。”(轍:車轍。靡:倒。)②盼望;期望。曹操《收田租令》:“欲望百姓親附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知此,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。”③聲望;名望。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“令聞令望。”④有聲望的人或物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吾子,楚國之望也。”⑤怨恨;責怪。《新唐書·劉漢宏傳》:“漢宏恨賞薄,有望言。”⑥祭名。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望於山川。”⑦農歷每月十五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予猶記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[望洋]亦作“望羊”、“望陽”。仰視;遠視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嘆。”(若:海神名。)都:
(一)du ①[名]大城市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大~不過三國之一。”②[名]首都,京城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漢之西~,在於雍州,實曰長安。”③[名][都會]1. 諸侯國的都城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秦有天下,裂~~而之郡邑。”2. 繁華的大城市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然邯鄲亦漳、河之間一~~也。”④[形]漂亮。《詩經·鄭風·有女同車》:“彼美孟薑,洵美且~。”⑤[嘆]表示贊美。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皋陶曰:‘~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”⑥[動]居於,處在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,而~卿相之位,澤及後世。”⑦[動]匯總,匯聚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頃撰其遺文,~為一集。”(二) dou [副]全,盡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於時天月明凈,~無纖翳。” 【辨析】都,京。“京”的本義是“大”。在先秦“京師”連用方指“國都”,“京”指國都是後起義。“都”的本義指“大城市”,漢代以後才可以指首都。門:
①建築物的進出口。《詩經·小雅 ·何人斯》:“不入我門。”《木蘭詩》:“開我東閣門。”②關鍵。《老子》第一章:“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”《商君書·君臣》:“臣聞道民之門,在上所先。”③傢;傢族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先主傳》:“汝勿妄語,滅吾門也。”④門類;類別。《舊唐書·杜佑傳》:“凡書九門,計二百卷。”⑤派別;學派。《後漢書·鄭玄傳》:“仲尼之門,考以四科。”⑥門第。《北史·劉昶傳》:“唯能是寄,不必拘門。”夕:
①傍晚;日落的時候。《詩經·王風·君子於役》:“日之夕矣,羊牛下來。”②夜晚。《詩經·唐風·綢繆》:“今夕何夕,見此良人。”③古代傍晚時朝見君主。《左傳·成公十二年》:“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”④祭祀月亮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古者先王既有天下……是乎有朝日、夕月以教民事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