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雅贈響摐金,索居睽倚玉。”詩句出處:《酬鄭沁州》;是唐朝詩人劉禕之的作品。
麒閣一代良,熊軒千裡躅。緝圖昭國典,按部留宸矚。 匪厭承明廬,佇兼司隸局。蕓書暫輟載,竹使方臨俗。 節變風緒高,秋深露華溽。寒山斂輕靄,霽野澄初旭。 已切長年悲,誰堪岐路促。遙林征馬迅,別館嘶驂跼。 雅贈響摐金,索居睽倚玉。淒斷離鴻引,勞歌思足曲。
|
【註釋】:
雅:
①正;正確的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察納雅言。”(察納:考察,采納。)②規范的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詩書執禮,皆雅言也。”③高尚;不俗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才識不及預,而雅性過之。”(預:人名。)④平素;向來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雍齒雅不欲屬沛公。”(雍齒:人名。)⑤甚;很。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:“雅善鼓瑟。”(鼓:彈奏。)贈:
①贈送;送給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知子之來之,雜佩以贈之。”(子:你。)②驅除;送走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:“以贈惡夢。”③賜死者以官爵或榮譽稱號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步夫人卒,追贈皇後。”響:
①回聲。《水經註·江水》:“空谷傳響,哀轉久絕。”②聲音。《石鐘山記》:“桴止響騰,馀韻徐歇。”③發出聲音。陸機《赴洛道中作》之二:“側聽悲風響。”④聲音高而大。劉長卿《湘中紀行·浮石瀨》:“眾嶺猿嘯重,空江人語響。”[響應]回聲相應。比喻迅速表示贊同。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天下雲集而響應。”金:
①金屬的通稱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”《周禮·秋官·職金》:“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。”(為:制作。)②金黃色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浮光躍金。”《阿房宮賦》:“金塊珠礫,棄擲迤邐,秦人視之,亦不甚惜。”③錢財;錢。《史記·陳丞相世傢》:“臣聞(陳)平受諸將金,金多者得善處,金少者得惡處。”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金石絲竹,樂之器也。”《淮南子·說山》:“砥石不利,而可以利金。”(利金:磨利刀劍。)⑤古代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言,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。以一鎰(二十四兩)為一金,或以一斤為一金。《史記·燕召公世傢》:“子之因遺(wèi)蘇代百金。”(子之:人名。遺:贈與。)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,買五人之脰而函之。”(脰dòu:頸項;頭臚。)《獄中雜記》:“富者賂數百金。”⑦比喻堅固。《過秦論》:“始皇之心,自以為關中之地,金城千裡。”⑧五行之一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⑨朝代名(公元1115—1234年)。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。索:
①大繩;粗繩子,泛指繩子。賈誼《惜誓》:“並紉茅絲以為索。”(紉:搓。)②絞成索;使……成繩狀。王充《論衡·語增》:“傳語又稱紂力能索鐵伸鉤。”③法度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啟以商政,疆以周索。”(疆:疆理土地。)④尋找;搜尋;求取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路曼曼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”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求索不得,貨賂不至。”⑤索取;要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縣官急索租,租稅從何出?”⑥盡;完結。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士民病,蓄積索。”⑦單;孤獨。陶潛《祭程氏妹文》:“兄弟索居,乖隔楚越。”(乖隔:分離。)索居:
散居,獨居。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小窮則以詩相勉,~~則以詩相慰。”居:
(一)①坐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居,吾語女。”(語yù:告訴。女rǔ:汝。)《禮記· 曲禮上》:“居不主奧。”(奧:室內西南角。)②居住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所居之室,伯夷之所築與?”③住處。《詩經·小雅·雨無正》:“正大夫離居。”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問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”④停;留。《新書·大政下》:“待士而以敬,則士必居矣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記》:“以其境過清,不可不居,乃記之而去。”⑤處於。《周易·乾》:“是故居上位而不驕,在下位而不憂。”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而孫子為師,居輜車中。”(輜zī車:有帷的車。)⑥閑居;閑處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居則曰:‘不吾知也!’”⑦當;任。戚繼光《將官到任寶鑒》:“居官不難,聽言為難。”⑧占;占據。《中說·天地》:“封域之制無廣地,不居良田。”(封域:指墓地。)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數各居其上之三分。”⑨收藏;積蓄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臧文仲居蔡。”(蔡:烏龜殼。)《史記·呂不韋列傳》:“此奇貨可居。”⑩過瞭。用於“有頃”、“久之”、“頃之”等之前,表示相隔一段時間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居久之,孝景崩。”(孝景:漢景帝。崩:帝王死亡。)(二)jī語氣詞。相當於“乎”。《詩經·邶風· 日月》:“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”(諸:語氣詞。)睽:
(一)①乖離;違背。《周易·睽》:“天地睽而其事同也,男女睽而其志通也,萬物睽而其事類也。”方文《石橋懷與治》:“南村路何許,睽孤情尚爾。”(孤:孤獨。爾:這樣。)《莊子·天運》:“上悖日月之明,下睽山川之精。”謝朓《敬亭山》:“茲理庶無睽。”(庶:庶幾;差不多)②怒目而視。柳宗元《貞符》:“交焉而爭,睽焉而鬥。”(焉:詞尾。)[睽睽]形容註視的樣子,韓愈《鄆州溪堂詩》序:“萬目睽睽。” (二)jì[睽睢(huī)]眼睛深陷的樣子。唐孫華《石鼓歌》:“睽睢豈解辨異物,但見金字驚雙眸。”倚:
(一)①斜靠著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倚柱而笑。”②憑恃;倚仗。李白《扶風豪士歌》:“作人不倚將軍勢。”③偏;斜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中立而不倚。”④隨著;合著。多指以歌合樂或以樂伴歌。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客有吹洞簫者,倚歌而和之。”⑤椅子。後作“椅”。《金石萃編·濟瀆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》:“繩床十,內四倚子。” (二)jī①奇異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南方有倚人焉,曰黃繚。”②通“奇”。單個;獨。與“偶”相對。《谷梁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匹馬倚輪無反者。”(輪:代指車。反:同“返”。)玉:
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。《尚書·胤(yìn)征》:“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。”(胤:古國名。炎:焚燒。)《詩經·小雅·鶴鳴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(攻:制作。)②玉器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”(犧牲:祭祀用的牛羊豬。加:增加。指虛報。)③精美珍貴的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詰鮑》:“崇節儉之清風,肅玉食之明禁。”④潔白美好的。鮑照《舞鶴賦》:“疊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臨霞。”(羽:羽翼。)⑤相助;培養。《詩經·大雅·民勞》:“王欲玉女,是用大諫。”(用:以。諫:規勸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