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此遊誠多趣,獨往共誰閱。

    “此遊誠多趣,獨往共誰閱。”詩句出處:《宿雙峰寺,寄盧七、李十六》;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作品。

    寥寥禪誦處,滿室蟲絲結。獨與山中人,無心生復滅。
    徘徊雙峰下,惆悵雙峰月。杳杳暮猿深,蒼蒼古松列。
    玩奇不可盡,漸遠更幽絕。林暗僧獨歸,石寒泉且咽。
    竹房響輕吹,蘿徑陰馀雪。臥澗曉何遲,背巖春未發。
    此遊誠多趣,獨往共誰閱。得意空自歸,非君豈能說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此:

    ①代詞。這;這個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”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此之謂大同。”②這樣;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天何為而此醉。”③副詞。乃;則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必待堯舜之君,此為志士終無時矣。”

    遊:

    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泳之遊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潛行。)泛指遊泳。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越人善遊矣。”(越:國名。)②虛浮;不切實際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(lù陸)。”③遊玩;遊覽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疏》:“幼則同遊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學或求官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遊江淮。”④交際;交往。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與英俊並遊。”⑤流動。《漢書·溝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遊蕩。”⑥縱;放縱。《後漢書·仇覽傳》:“剽輕遊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懸垂的飾物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厲遊纓。”[遊說]為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四處奔走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子毋讀書遊說,安得此辱乎?”

    誠:

    ①真誠;真心;不虛偽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著誠去偽,禮之經也。”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帝感其誠。”②真實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著誠去偽。”③副詞。實在;的確。《史記·季佈列傳》:“賢者誠重其死。”④連詞。如果。《史記·張耳陳馀列傳》:“誠聽臣之計,可不攻而降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誠賢能也,然後隨其德之大小,才之高下而官使之。”

    多:

    ①數量大,與“少”相對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(得道:指得治國之道,即行仁政。寡:少。)王維《相思》:“願君多采擷。”②勝過;超過。湯顯祖《紫簫記·巧探》:“想他才似相如,貌多王粲。”(相如:司馬相如,漢辭賦傢。王粲:漢魏間人,貌美多才。)③稱贊;著重。《史記·季佈欒佈列傳》:“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,朱傢以此名聞當世。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士亦以此多之。”④過分的;多餘的。《莊子·漁父》:“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,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,而擅飭(chì)禮樂,選人倫以化齊民,不泰多事乎?”(飭:整頓。泰:太,過於,過分。)劉劭《人物志·體別》:“夫在多疑。”⑤增多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因物而多之,孰與騁能而化之?”⑥通“哆”,不正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中正則雅,多哇則鄭。”(哇:淫邪的樂聲。)⑦副詞。表示限定。約相當於“隻”、“僅僅”。朱浮《為幽州牧與彭寵書》:“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,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《論語·子張》:“人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 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

    趣:

    (一)①趨向;奔赴。《莊子·胠篋》:“某所賢者,贏糧而趣之。”(贏:備足。)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兵法,百裡而趣利者蹶上將。”(蹶:挫敗,垮掉。)②小步快走,表示恭敬。《呂氏春秋 ·直諫》:“葆申趣出。”③意向;志向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知堯、桀之自然相非,則趣操睹矣。”(操:操守。睹:見,看到。)④興趣;樂趣。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園日涉以成趣。”《水經註· 江水》:“清榮峻茂,良多趣味。”(良:的確。) (二)cù ①督促;催促。《呂氏春秋·仲秋》:“乃命有司趣民收斂。”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巫嫗何久也? 弟子趣之。”(巫嫗:巫婆。)②急速;趕快。《呂氏春秋·音律》:“申之此令,嘉氣趣至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若不趣降漢,漢今虜若。”(若:你。)

    獨:

    ①單一;單獨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。”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蓋高樹靡陰,獨木不林。”②獨自。蘇軾《石鐘山記》:“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。”③沒有子孫的老人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矜(guān)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”(矜:通“鰥”。)④獨特;特異;與眾不同之處。《論衡·實知》:“有獨見之明,獨聽之聰。”⑤專斷;獨裁。《荀子·臣道》:“故明主好同,而闇主好獨。”(闇:同“暗”。)⑥副詞。1. 相當於“隻”、“僅僅”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獨五人之皎皎,何也?”2.表示反問,相當於“豈”、“難道”。司馬遷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雖駑,獨畏廉將軍哉?”[獨夫]1. 獨身男子。2. 殘暴無道為人民所憎恨的統治者。

    往:

    ①到……去;去。與“來”、“返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。”(燕:國名。)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其送往而迎來,來者勿禁,往者勿止。”②以往;過去;從前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觀往者得失之變。”《列子·說符》:“觀往以知來。”(來:未來。)③送去(某種東西)。秦嘉《留郡贈婦詩三首》之三:“愧彼贈我厚,慚此往物輕。”④以後;以下。《呂氏春秋·察微》:“自今以往,魯人不贖人矣。”⑤死;死者。《左傳· 僖公九年》:“送往事居。”(居:活著的人。)

    共:

    (一)①拱璧。古代象征法權、法、法度。後作“珙”。《詩經·商頌·長發》:“受小共大共。”②拱手。兩手在胸前相合,表示恭敬。《論語· 鄉黨》:“子路共之。”③環繞。後作“拱”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” (二)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。《史記·越世傢》:“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”②共計;總共。魏學洢《核舟記》:“旁開小窗,左右為四,共八扇。”③副詞。全;皆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沛今共誅令,擇子弟可立者立之。”④介詞。引進動作涉及;和;跟;與;同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”⑤連詞,表示並列關系。林逋《山園小梅》:“不須檀板共金尊。” (三)gōng ①供給;供應。後作“供”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貢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;敢不共給。”②通“恭”。恭敬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我竭力耕田,共為子職而已矣。”

    閱:

    ①查點;計算。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商人閱其禍敗之釁,必始於火。”(商:朝代名。釁:征兆。)②檢閱。《左傳 ·桓公六年》:“大閱,簡車馬也。”③閱讀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可以調素琴,閱金經。”(素琴:沒有裝飾的琴。金經:佛經。)④經歷。《漢書·文帝紀》:“閱天下之義理多矣。”⑤仕宦之傢門前記述功績閱歷的柱子。左邊的叫閥,右邊的叫閱。也代指仕宦之傢。文天祥《回施帥準送別》:“雲霄名閱。”⑥容納。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我躬不閱,遑恤我後?”(遑:閑暇。恤:憂。後:指子孫後代。)⑦匯集。《子華子·神氣》:“川閱水以成川,世閱人而為世。”


    上一篇:雅赠响摐金,索居睽倚玉。

    下一篇:为客烹林笋,因僧采石苔。
  • 此游诚多趣,独往共谁阅。

    “此游诚多趣,独往共谁阅。”诗句出处:《宿双峰寺,寄卢七、李十六》;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。

    寥寥禅诵处,满室虫丝结。独与山中人,无心生复灭。
    徘徊双峰下,惆怅双峰月。杳杳暮猿深,苍苍古松列。
    玩奇不可尽,渐远更幽绝。林暗僧独归,石寒泉且咽。
    竹房响轻吹,萝径阴馀雪。卧涧晓何迟,背岩春未发。
    此游诚多趣,独往共谁阅。得意空自归,非君岂能说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此:

    ①代词。这;这个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此之谓大同。”②这样;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天何为而此醉。”③副词。乃;则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必待尧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”

    游:

    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泳之游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潜行。)泛指游泳。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越人善游矣。”(越:国名。)②虚浮;不切实际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(lù陆)。”③游玩;游览。晁错《言守边备塞疏》:“幼则同游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学或求官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游江淮。”④交际;交往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与英俊并游。”⑤流动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游荡。”⑥纵;放纵。《后汉书·仇览传》:“剽轻游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悬垂的饰物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厉游缨。”[游说]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奔走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”

    诚:

    ①真诚;真心;不虚伪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著诚去伪,礼之经也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帝感其诚。”②真实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著诚去伪。”③副词。实在;的确。《史记·季布列传》:“贤者诚重其死。”④连词。如果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诚听臣之计,可不攻而降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诚贤能也,然后随其德之大小,才之高下而官使之。”

    多:

    ①数量大,与“少”相对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(得道:指得治国之道,即行仁政。寡:少。)王维《相思》:“愿君多采撷。”②胜过;超过。汤显祖《紫箫记·巧探》:“想他才似相如,貌多王粲。”(相如:司马相如,汉辞赋家。王粲:汉魏间人,貌美多才。)③称赞;着重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,朱家以此名闻当世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士亦以此多之。”④过分的;多余的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,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,而擅饬(chì)礼乐,选人伦以化齐民,不泰多事乎?”(饬:整顿。泰:太,过于,过分。)刘劭《人物志·体别》:“夫在多疑。”⑤增多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因物而多之,孰与骋能而化之?”⑥通“哆”,不正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中正则雅,多哇则郑。”(哇:淫邪的乐声。)⑦副词。表示限定。约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朱浮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:“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,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”《论语·子张》:“人虽欲自绝,其何伤于日月乎? 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”

    趣:

    (一)①趋向;奔赴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某所贤者,赢粮而趣之。”(赢:备足。)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。”(蹶:挫败,垮掉。)②小步快走,表示恭敬。《吕氏春秋 ·直谏》:“葆申趣出。”③意向;志向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知尧、桀之自然相非,则趣操睹矣。”(操:操守。睹:见,看到。)④兴趣;乐趣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园日涉以成趣。”《水经注· 江水》:“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”(良:的确。) (二)cù ①督促;催促。《吕氏春秋·仲秋》:“乃命有司趣民收敛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巫妪何久也? 弟子趣之。”(巫妪:巫婆。)②急速;赶快。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:“申之此令,嘉气趣至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若不趣降汉,汉今虏若。”(若:你。)

    独:

    ①单一;单独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。”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盖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②独自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。”③没有子孙的老人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矜(guān)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”(矜:通“鳏”。)④独特;特异;与众不同之处。《论衡·实知》:“有独见之明,独听之聪。”⑤专断;独裁。《荀子·臣道》:“故明主好同,而闇主好独。”(闇:同“暗”。)⑥副词。1. 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独五人之皎皎,何也?”2.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岂”、“难道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虽驽,独畏廉将军哉?”[独夫]1. 独身男子。2.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。

    往:

    ①到……去;去。与“来”、“返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。”(燕:国名。)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其送往而迎来,来者勿禁,往者勿止。”②以往;过去;从前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观往者得失之变。”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观往以知来。”(来:未来。)③送去(某种东西)。秦嘉《留郡赠妇诗三首》之三:“愧彼赠我厚,惭此往物轻。”④以后;以下。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:“自今以往,鲁人不赎人矣。”⑤死;死者。《左传· 僖公九年》:“送往事居。”(居:活着的人。)

    共:

    (一)①拱璧。古代象征法权、法、法度。后作“珙”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受小共大共。”②拱手。两手在胸前相合,表示恭敬。《论语· 乡党》:“子路共之。”③环绕。后作“拱”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 (二)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。《史记·越世家》:“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②共计;总共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“旁开小窗,左右为四,共八扇。”③副词。全;皆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沛今共诛令,择子弟可立者立之。”④介词。引进动作涉及;和;跟;与;同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⑤连词,表示并列关系。林逋《山园小梅》:“不须檀板共金尊。” (三)gōng ①供给;供应。后作“供”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;敢不共给。”②通“恭”。恭敬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我竭力耕田,共为子职而已矣。”

    阅:

    ①查点;计算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商人阅其祸败之衅,必始于火。”(商:朝代名。衅:征兆。)②检阅。《左传 ·桓公六年》:“大阅,简车马也。”③阅读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”(素琴:没有装饰的琴。金经:佛经。)④经历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阅天下之义理多矣。”⑤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绩阅历的柱子。左边的叫阀,右边的叫阅。也代指仕宦之家。文天祥《回施帅准送别》:“云霄名阅。”⑥容纳。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?”(遑:闲暇。恤:忧。后:指子孙后代。)⑦汇集。《子华子·神气》:“川阅水以成川,世阅人而为世。”


    上一篇:雅赠响摐金,索居睽倚玉。

    下一篇:为客烹林笋,因僧采石苔。

  • 上一篇:雅赠响摐金,索居睽倚玉。

    下一篇:为客烹林笋,因僧采石苔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