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文場新桂茂,粉署舊蘭崇。”詩句出處:《書事寄萬年厲員外》;是唐朝詩人劉得仁的作品。
帝城皆劇縣,令尹美居東。遂拜趙張下,暫離星象中。 擁歸從北闕,送上動南宮。紫禁黃山繞,滄溟素滻通。 封疆親日月,邑裡出王公。賦稅充天府,歌謠入聖聰。 土膏寒麥覆,人海晝塵蒙。廨宇松連翠,朝街火散紅。 文場新桂茂,粉署舊蘭崇。留客揮盈爵,抽毫詠早鴻。 前騶潘嶽貴,故裡邵平窮。勸隱蓮峰久,期耕樹谷同。 鳧飛將去葉,劍氣尚埋豐。何必華陰土,方垂拂拭功。 |
【註釋】:
文:
①在身體上刺畫花紋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越人斷發文身。”②線條交錯的圖形;花紋。王充《論衡·言毒》:“蝮蛇多文。”③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。《周易·賁》:“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”④禮樂典章制度。張居正《與薊遼總督譚二華》:“如有不效,巡關禦史得論劾(hé)之,固不必襲此故套虛文為也。”(劾:揭發罪狀。襲:沿用。)⑤法令條文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與趙禹更定諸律令,務在深文。”⑥字;文字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書同文。”⑦文辭;文章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 情采》:“昔詩人什篇,為情而造文。”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醉能同其樂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”⑧非軍事的;與“武”相對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文武並用,長久之術也。”⑨華美;有文采。杜預《春秋經傳集解序》:“史有文質,辭有詳略。”(質:質樸。)⑩文飾;掩飾。劉知幾《史通·惑經》:“庸儒末學,文過飾非。”(11)柔和;不猛烈。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:“士龍為人,文弱可愛。”(士龍:陸雲字。)(12)量詞。計算銅幣的單位。《宋書·徐羨之傳》:“可以錢二十八文埋宅四角。”文場:
①科舉考試的場所。白居易《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》:“齊入~~同苦戰,五人十載九登科。”②文人聚集的地方。《文心雕龍·總術》:“~~筆苑,有術有門。”場:
(一)①多人聚集或事情發生的地方;處所。李白《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推轂出猛將,車旗登戰場。”②科舉時代考試之所;亦指科舉考試。王定保《唐摭言·升沉後進》:“欲入舉場,先問蘇張。”《聊齋志異·鐘生》:“場畢而行母子猶及見也……明日即完畢矣,何爭此一朝夕乎?” (二)cháng ①古祭神用的平地。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屏攝之位,壇場之所。”②翻曬作物和脫粒的平坦場地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九月築場圃,十月納禾稼。”③量詞。用於事情的經過或行為的次數。《宋史·孝宗紀》:“淳熙五年,增銓試為五場,呈試為四場。”新:
①剛有的或剛經驗到的。《周易·雜卦》:“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”②沒有用過的。黃滔《陳侍禦新居》:“幕客開新第,詞人遍有詩。”③指新的人或事物。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攜朋挈儔,去故就新。”(攜:帶著。儔:伴侶。)④更新;使變新。《尚書·胤征》:“舊染污俗,咸與維新。”⑤指剛結婚時的(人或物)。⑥副詞。相當於“剛”、“剛才”。《荀子·不茍》:“新浴者振其衣,新沐者彈其冠。”桂:
①植物名。桂皮樹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雜申椒與桂菌兮,豈維紉夫蕙茞。”②植物名,指木樨。三國·魏·繁欽《彌愁賦》:“整桂冠而自飾,敷綦藻之華文。”茂:
①草木生長繁盛。《詩經·小雅·斯幹》:“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”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山林茂而禽獸歸之。”②豐富;美好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夫維聖哲以茂行兮,茍得用此下土。”(茍:乃。下土:天下。)《漢書·楚元王傳》:“資質淑茂。”③優秀。《漢書 ·朱邑傳》:“廣延茂士。”④通“懋”。勸勉;勉勵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先王之於民也,茂正其德而厚其性。”署:
①佈置;部署。《墨子·雜守》:“署都司空大城四人。”②任用官吏。《後漢書·李固傳》;“開門受賂,署用非次。”(次:次序)。③官署。《新唐書·李程傳》:“學士入署,常視日影為候。”④代理;暫任;兼攝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以亮為軍師將軍,署左將軍府事。”⑤簽名;題寫。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署其官爵姓名。”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後孟嘗君出記,問門下諸客:‘誰習計會,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?’馮諼署曰:‘能。’”(記:賬簿。責:同“債”。)舊:
①陳舊的;過時的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舊令尹之政,必以告新令君。”王安石《元日》:“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。”(鄘:同“墉”。城垣。桑林:城門名。)劉兼《重陽感懷》之二:“張儀舊壁蒼苔厚,諸葛荒祠古木寒。”②故交;舊相識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。”③從前的;原來的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”蘭:
①蘭草,澤蘭。菊科。多年生草本。有香氣,秋末開花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扈江離與辟芷兮,紉秋蘭以為佩。”②蘭花。蘭科,多年生常綠草本。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:“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。”③木蘭。一種香木。《楚辭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桂棟兮蘭橑,辛夷楣兮藥房。”④通“欄(欄)”。柵欄。《漢書·王莽傳》:“又置奴婢之市,與牛馬同蘭。”⑤通“攔”。阻隔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三》:“晉國之去梁也,千裡有餘,有河山以蘭之。”⑥通“闌”。指放兵器的架子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輕罪入蘭、盾、鞈革。”(入:交納。鞈革:護胸的雙層革甲。)崇:
①山大而高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二女感於崇嶽兮。”(嶽:五嶽。)泛指高。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崇山矗矗(chù)。”②崇高。《後漢書·朱穆傳》:“世士誠躬師孔聖之崇則。”(誠:果真。躬師:親身效法。則:法則。)③指地位崇高的人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師叔,楚之崇也。”(師叔:人名。)④尊崇;崇尚。《尚書·武成》:“崇德報功。”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登崇俊良。”⑤增加;助長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:“今將崇諸侯之奸,而披其他。”⑥滿;充實。柳宗元《送薛存義序》:“崇酒於觴。”⑦通“終”。終盡;終瞭。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周流四海,曾不崇日。”《三國志·魏書·涼茂傳》:“而將軍乃欲稱兵西向,則存亡之效,不崇朝而決,將軍其勉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