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薰知異質,片玉誰齊價。”詩句出處:《灞東晚晴,簡同行薛棄、朱訓》;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作品。
客心豁初霽,霽色暝玄灞。西向看夕陽,曈曈映桑柘。 二賢誠逸足,千裡陪征駕。古樹枳道傍,人煙杜陵下。 伊餘在羈束,且復隨造化。好道當有心,營生苦無暇。 高賢幸茲偶,英達窮王霸。迢遞客王程,裴回主人夜。 一薰知異質,片玉誰齊價。同結丘中緣,塵埃自茲謝。
|
【註釋】:
一:
①數詞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愛一牛?”(愛:吝惜。)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數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萬也。”又表序數第一。《呂氏春秋·古樂》:“投足以歌八闋:一曰載民,二曰玄鳥。”(八闋:指舞樂的八章。載民、玄鳥:樂曲八章之名。)②專一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螾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滿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至拜大將,乃韓信也,一軍皆驚。”④統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傳·莊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惡一也。”(惡:指惡人。)⑥整體。賈誼《新書·過秦上》:“合從締交,相與為一。”⑦古代哲學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氣”。⑧副詞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食客數千人,無貴賤一與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一聞人之過,終身不忘。”(過:過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於寡人,一至於此乎?”⑨語氣詞。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恥之,願比死者一灑之。”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[一何]副詞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婦啼一何苦!”薰:
①一種香草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一薰一蕕。”②花草香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閨中風暖,陌上草薰。”(陌:路。)③和煦;和暖。辛棄疾《小重山·茉莉》:“倩(qìng)得薰風染綠衣。”(倩:請人代做。)④煙氣;火煙。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薰歇燼滅。”⑤熏染;熏灼。潘嶽《馬汧督誄》:“內焚穬火薰之。”知:
①知道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”王充《論衡·知實》:“不學自知,不問自曉,古今行事,未之有也。”(未之有也:沒有這樣的事。)②知覺;感覺。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手等有痛癢之知。”③見解;知識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有獨知之慮者。”(慮:思慮。)④知識。《列子· 湯問》:“兩小兒笑曰:‘孰為汝多知乎?’”(孰:誰。為:通“謂”,說。)⑤瞭解。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知我者鮑子也。”(鮑子:鮑叔牙。)⑥交好;相親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絕賓客之知。”⑦知己;知心的人。鮑照《詠雙燕》:“悲歌辭舊愛,銜淚覓新知。”(銜淚:噙著淚。覓:找尋。)⑧主持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子產其將知政矣。”異:
①分開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群居五人,則長者必異席。”②不同的;不同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世異則事異。”(世:時代。事:指國傢政治和社會情況。)③奇特;與眾不同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永州之野產異蛇。”④奇怪;驚奇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漁人甚異之。”⑤其他;別的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不有異事,必有異慮。”質:
①以物或人作抵押。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其俗以男女質錢,約不時贖。”(不時:隨時。)《管子·山權數》:“請以寶為質於子。”(子:對對方的尊稱。)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故周鄭交質,王子狐為質於鄭,鄭公子忽為質於周。”(狐、忽:均為人名。)②本質;實體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其質非不美也。”③物體的底色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永州之野產異蛇,黑質而白章。”④質量,指事物的優劣。⑤樸實;缺乏文采,與“文”相對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好質而惡飾。”⑥質問;問。《漢書·汲黯傳》:“黯(án岸)質天之有無。”⑦評判;對質。劉禹錫《天論上》:“而欲質天之有無。”⑧箭靶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。”(的:箭靶。)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“流矢雨墜,各指所質。”(流矢:亂飛的箭。)⑨古代刑具名。殺人用的砧墊。《漢書·張蒼傳》:“解衣伏質。”⑩通“贄”。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。《國語·晉語九》:“臣委質於狄之鼓。”(11)臣服;歸順。《韓非子·有度》:“賢者之為人臣,北面委質,無有二心。”片:
①剖開的木片。引申為平而薄的東西。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:“馀有數十斛竹片,咸長數寸。”《南史·齊武陵昭王曄傳》:“少時又無棋局,乃破荻為片,縱橫以為棋局。”②半。《莊子·則陽》:“雌雄片合。”③單;隻。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雙則比目,片則王馀。”(比目、王馀:魚名。)④微小;微少;零星。鮑照《代放歌行》:“一言分珪爵,片善辭草萊。”《宋書·志序》:“片文隻事,鴻纖備舉。”今成語有“隻言片語”。⑤量詞。1.用於平而薄的東西。《風俗通·怪神》:“田傢老母到市買數片餌。”2. 用於面積、范圍較大的東西。庚信《鏡》:“光如一片水。”3.用於情感、景象、聲響等。王昌齡《芙蓉樓送辛漸》之一:“一片冰心在玉壺。”玉:
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。《尚書·胤(yìn)征》:“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。”(胤:古國名。炎:焚燒。)《詩經·小雅·鶴鳴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(攻:制作。)②玉器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”(犧牲:祭祀用的牛羊豬。加:增加。指虛報。)③精美珍貴的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詰鮑》:“崇節儉之清風,肅玉食之明禁。”④潔白美好的。鮑照《舞鶴賦》:“疊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臨霞。”(羽:羽翼。)⑤相助;培養。《詩經·大雅·民勞》:“王欲玉女,是用大諫。”(用:以。諫:規勸。)齊:
①[形]整齊,一致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夫物之不~,物之情也。”②[副]一同,一齊。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若二賊假延,來年水生,東西~舉。”③[形]平等,相等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勢~則不壹,眾~則不使。”④[動]整治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序》:“道之以政,~之以刑。”⑤[形]敏捷。《商君書·弱民》:“~疾而均,速若飄風。”⑥[名]肚臍。《左傳·莊公六年》:“若不早圖,後君噬~。”價:
①價格;價值。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“一旦而馬價十倍。”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故市木之價,不加貴於山。”又指價款。《宋史·蔡興宗傳》:“今日宅價不宜收也。”②名聲;聲望。《文心雕龍·才略》:“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。”(思王:指曹植。益:增。)杜甫《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》:“昔歲文為理,群公價盡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