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蘿木靜蒙蒙,風煙深寂寂。

    “蘿木靜蒙蒙,風煙深寂寂。”詩句出處:《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》;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作品。

    山居秋更鮮,秋江相映碧。獨臨滄洲路,如待掛帆客。
    遂使康樂侯,披榛著雙屐。入雲開嶺道,永日尋泉脈。
    古寺隱青冥,空中寒磬夕。蒼苔絕行徑,飛鳥無去跡。
    樹杪下歸人,水聲過幽石。任情趣逾遠,移步奇屢易。
    蘿木靜蒙蒙,風煙深寂寂。徘徊未能去,畏共桃源隔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木:

    ①樹木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南有喬木。”②樹葉。韓駒《念奴嬌·月》:“木落山高真個是,一雨秋容新沐。”③木材;木料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為巨室,則必使工師求大木。”④用木料制成的。《三國志 · 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亮復出祁山,以木牛運,糧盡退軍。”⑤特指棺材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則就木焉。”⑥古代八音之一,指木制的樂器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⑦五行之一。⑧質樸;樸實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剛毅木訥,近仁。”

    靜:

    ①靜止;平靜(與“動”相對)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而神民不違,天下乃靜。”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。”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夫坤,其靜也翕(xī),其動也辟。”(翕:斂息。辟:開啟。)②寂靜;安靜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靜言思之,躬自悼矣。”杜甫《甘林》:“喧靜不同科。”③安定;平定。杜光庭《墉城集仙錄·薛玄同》:“玄同自是冥心靜神,往往不食。”④閑雅;文靜。《詩經·邶風·靜女》:“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”⑤清潔;清凈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滌濯靜嘉。”(嘉:美好。)洪昇《長生殿·雨夢》:“因此把驛庭靜掃,鑾輿幸早。”(鑾輿:皇帝的車駕。)⑥道傢的一種修煉方法。王建《送宮人入道》:“問師初得經中字,入靜猶燒內裡香。”(內裡:宮裡。)

    蒙:

    ①覆蓋。《詩經·鄘風·君子偕老》:“蒙彼縐絺。”(縐絺:細葛衫。)②蒙蔽;欺騙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上下相蒙,難與處矣。”③蒙受;遭受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西子蒙不潔。”《潛書·貞隱》:“有不忍小辱,而甘蒙天下之大辱者,是又不可不察也。”④冒;冒著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蒙矢石,赴湯火,視死如生。”(矢:箭。)⑤愚昧;無知。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民非蒙愚也。”⑥自稱的謙詞。相當於“愚”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蒙竊惑焉。”(竊:謙詞。私下。)⑦敬詞。承蒙。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昨日蒙教。”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尋蒙國恩,除臣洗馬。”

    蒙蒙:

    ①陰暗,昏暗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願皓日之顯行兮,雲~~而蔽之。”②繁盛,濃盛。《楚辭·七諫·自悲》:“何青雲之流瀾兮,微霜降之~~。”

    蒙:

    ①覆蓋。《詩經·鄘風·君子偕老》:“蒙彼縐絺。”(縐絺:細葛衫。)②蒙蔽;欺騙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上下相蒙,難與處矣。”③蒙受;遭受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西子蒙不潔。”《潛書·貞隱》:“有不忍小辱,而甘蒙天下之大辱者,是又不可不察也。”④冒;冒著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蒙矢石,赴湯火,視死如生。”(矢:箭。)⑤愚昧;無知。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民非蒙愚也。”⑥自稱的謙詞。相當於“愚”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蒙竊惑焉。”(竊:謙詞。私下。)⑦敬詞。承蒙。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昨日蒙教。”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尋蒙國恩,除臣洗馬。”

    風:

    (一)①空氣流通的現象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②吹風;讓風吹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寒疾,不可以風。”③比喻快速如風。《資治通鑒·晉成帝咸和五年》:“俟足下軍到,風發相赴。”④氣勢;勢頭。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好臧否人物,王公貴人望風憚之。”⑤教化;教育。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宣風導禮。”⑥風氣;風俗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”陸遊《遊山西村》:“衣冠簡樸古風存。”⑦景象;景色。楊萬裡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》之一:“畢竟西湖六月中,風光不與四時同。”⑧風度;風格。杜甫《詠懷古跡五首》:“搖落深知宋玉悲,風流儒雅亦吾師。”⑨歌謠;民歌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吾驟歌北風,又歌南風。”(驟:屢次。)⑩走失;散失。《尚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。”(11)病名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粲傳》註引《典略》:“太祖先苦頭風,是日疾發臥。”(12)諷誦。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辯》:“先須讀《楚辭》,朝夕諷詠,以為之本。” (二)fěng 通“諷(fěng)”。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。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廣漢聞之,先風告(杜)建不改,於是收案致法。”(收案:收審。)[風騷]《詩經》的《國風》和《楚辭》的《離騷》的合稱。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莫不同祖風騷。”(祖:效法。)也泛指詩文。高適《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:“晚晴催翰墨,秋興引風騷。”(翰:筆。)

    風煙:

    ①邊防報警的烽煙。高適《信安王幕府》:“四郊增氣象,萬裡絕~~。”②戰亂。《桃花扇》出六:“不管~~傢萬裡,五更懷裡囀歌喉。”

    煙:

    (一)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。《國語 · 魯語上》:“既其葬也,焚,煙徹於上。”王維《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》:“墟裡上孤煙。”②泛指雲氣、霧靄等煙狀之物。陳子昂《春日登金華觀》:“山川亂雲日,樓榭入煙霄。”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煙籠寒水月籠沙。”③煙熏所積的灰。可制墨。簡文帝《與湘東王書》:“煙墨不言,受其驅染。”晁貫之《墨經·松》:“墨取廬山松煙。”代指墨。庾肩吾《謝賚銅硯筆格啟》:“煙磨青石。” (二)yīn [煙煴]1.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。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降煙煴,調元氣。”2. 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天地煙煴,百卉含葩。”3.雲煙彌漫的樣子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襲青氣之煙煴。”

    深:

    ①水深。與“淺”相對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澤,實生龍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請為父老歌,艱難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奧。《論衡· 自紀》:“何以為辯? 喻深以淺。”⑥厲害;深重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膚,不治將益深。”⑦刻毒;殘酷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將軍,可謂深矣:父母宗族皆為戮沒。”(將軍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對待。)⑧色彩濃重。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戶中人賦。”⑨時間久。陸遊《入蜀記》:“是日風靜,舟行頗遲,又深秋潦(lǎo)縮。”(潦縮:積水下降。)⑩副詞。表示程度較高,相當於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記·汲黯鄭當時列傳》:“然至其輔少主,守城深堅,招之不來。”

    寂:

    ①寂靜;沒有聲音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五章:“寂兮寥兮。”(寥:空曠高遠。)韓愈《明水賦》:“夜寂天清。”②孤單;冷清。元稹《行宮》:“宮花寂寞紅。”

    寂寂:

    冷靜,寂寞。左思《詠史》:“~~揚子宅,門無卿相輿。”

    寂:

    ①寂靜;沒有聲音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五章:“寂兮寥兮。”(寥:空曠高遠。)韓愈《明水賦》:“夜寂天清。”②孤單;冷清。元稹《行宮》:“宮花寂寞紅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一薰知异质,片玉谁齐价。

    下一篇:白狼行欲静,骢马何常驱。
  • 萝木静蒙蒙,风烟深寂寂。

    “萝木静蒙蒙,风烟深寂寂。”诗句出处:《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》;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。

    山居秋更鲜,秋江相映碧。独临沧洲路,如待挂帆客。
    遂使康乐侯,披榛著双屐。入云开岭道,永日寻泉脉。
    古寺隐青冥,空中寒磬夕。苍苔绝行径,飞鸟无去迹。
    树杪下归人,水声过幽石。任情趣逾远,移步奇屡易。
    萝木静蒙蒙,风烟深寂寂。徘徊未能去,畏共桃源隔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木:

    ①树木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:“南有乔木。”②树叶。韩驹《念奴娇·月》:“木落山高真个是,一雨秋容新沐。”③木材;木料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为巨室,则必使工师求大木。”④用木料制成的。《三国志 · 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亮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。”⑤特指棺材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”⑥古代八音之一,指木制的乐器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⑦五行之一。⑧质朴;朴实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刚毅木讷,近仁。”

    静:

    ①静止;平静(与“动”相对)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而神民不违,天下乃静。”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。”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夫坤,其静也翕(xī),其动也辟。”(翕:敛息。辟:开启。)②寂静;安静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静言思之,躬自悼矣。”杜甫《甘林》:“喧静不同科。”③安定;平定。杜光庭《墉城集仙录·薛玄同》:“玄同自是冥心静神,往往不食。”④闲雅;文静。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: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”⑤清洁;清净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涤濯静嘉。”(嘉:美好。)洪昇《长生殿·雨梦》:“因此把驿庭静扫,銮舆幸早。”(銮舆:皇帝的车驾。)⑥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。王建《送宫人入道》:“问师初得经中字,入静犹烧内里香。”(内里:宫里。)

    蒙:

    ①覆盖。《诗经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:“蒙彼绉絺。”(绉絺:细葛衫。)②蒙蔽;欺骗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上下相蒙,难与处矣。”③蒙受;遭受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西子蒙不洁。”《潜书·贞隐》:“有不忍小辱,而甘蒙天下之大辱者,是又不可不察也。”④冒;冒着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”(矢:箭。)⑤愚昧;无知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民非蒙愚也。”⑥自称的谦词。相当于“愚”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蒙窃惑焉。”(窃:谦词。私下。)⑦敬词。承蒙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昨日蒙教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寻蒙国恩,除臣洗马。”

    蒙蒙:

    ①阴暗,昏暗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愿皓日之显行兮,云~~而蔽之。”②繁盛,浓盛。《楚辞·七谏·自悲》:“何青云之流澜兮,微霜降之~~。”

    蒙:

    ①覆盖。《诗经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:“蒙彼绉絺。”(绉絺:细葛衫。)②蒙蔽;欺骗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上下相蒙,难与处矣。”③蒙受;遭受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西子蒙不洁。”《潜书·贞隐》:“有不忍小辱,而甘蒙天下之大辱者,是又不可不察也。”④冒;冒着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”(矢:箭。)⑤愚昧;无知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民非蒙愚也。”⑥自称的谦词。相当于“愚”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蒙窃惑焉。”(窃:谦词。私下。)⑦敬词。承蒙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昨日蒙教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寻蒙国恩,除臣洗马。”

    风:

    (一)①空气流通的现象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。”②吹风;让风吹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有寒疾,不可以风。”③比喻快速如风。《资治通鉴·晋成帝咸和五年》:“俟足下军到,风发相赴。”④气势;势头。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好臧否人物,王公贵人望风惮之。”⑤教化;教育。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“宣风导礼。”⑥风气;风俗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衣冠简朴古风存。”⑦景象;景色。杨万里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》之一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”⑧风度;风格。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》:“摇落深知宋玉悲,风流儒雅亦吾师。”⑨歌谣;民歌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。”(骤:屡次。)⑩走失;散失。《尚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。”(11)病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注引《典略》:“太祖先苦头风,是日疾发卧。”(12)讽诵。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“先须读《楚辞》,朝夕讽詠,以为之本。” (二)fěng 通“諷(fěng)”。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广汉闻之,先风告(杜)建不改,于是收案致法。”(收案:收审。)[风骚]《诗经》的《国风》和《楚辞》的《离骚》的合称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莫不同祖风骚。”(祖:效法。)也泛指诗文。高适《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:“晚晴催翰墨,秋兴引风骚。”(翰:笔。)

    风烟:

    ①边防报警的烽烟。高适《信安王幕府》:“四郊增气象,万里绝~~。”②战乱。《桃花扇》出六:“不管~~家万里,五更怀里啭歌喉。”

    烟:

    (一)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。《国语 · 鲁语上》:“既其葬也,焚,烟彻于上。”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:“墟里上孤烟。”②泛指云气、雾霭等烟状之物。陈子昂《春日登金华观》:“山川乱云日,楼榭入烟霄。”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烟笼寒水月笼沙。”③烟熏所积的灰。可制墨。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烟墨不言,受其驱染。”晁贯之《墨经·松》:“墨取庐山松烟。”代指墨。庾肩吾《谢赉铜砚笔格启》:“烟磨青石。” (二)yīn [烟煴]1.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降烟煴,调元气。”2.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天地烟煴,百卉含葩。”3.云烟弥漫的样子。江淹《别赋》:“袭青气之烟煴。”

    深:

    ①水深。与“浅”相对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远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泽,实生龙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请为父老歌,艰难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奥。《论衡· 自纪》:“何以为辩? 喻深以浅。”⑥厉害;深重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⑦刻毒;残酷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将军,可谓深矣:父母宗族皆为戮没。”(将军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对待。)⑧色彩浓重。白居易《买花》:“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”⑨时间久。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是日风静,舟行颇迟,又深秋潦(lǎo)缩。”(潦缩:积水下降。)⑩副词。表示程度较高,相当于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记·汲黯郑当时列传》:“然至其辅少主,守城深坚,招之不来。”

    寂:

    ①寂静;没有声音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五章:“寂兮寥兮。”(寥:空旷高远。)韩愈《明水赋》:“夜寂天清。”②孤单;冷清。元稹《行宫》:“宫花寂寞红。”

    寂寂:

    冷静,寂寞。左思《咏史》:“~~扬子宅,门无卿相舆。”

    寂:

    ①寂静;没有声音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五章:“寂兮寥兮。”(寥:空旷高远。)韩愈《明水赋》:“夜寂天清。”②孤单;冷清。元稹《行宫》:“宫花寂寞红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一薰知异质,片玉谁齐价。

    下一篇:白狼行欲静,骢马何常驱。

  • 上一篇:一薰知异质,片玉谁齐价。

    下一篇:白狼行欲静,骢马何常驱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