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斜輪低夕景,歸旆擁通莊。

    “斜輪低夕景,歸旆擁通莊。”詩句出處:《九月九日》;是唐朝詩人李治的作品。

    端居臨玉扆,初律啟金商。鳳闕澄秋色,龍闈引夕涼。
    野凈山氣斂,林疏風露長。砌蘭虧半影,巖桂發全香。
    滿蓋荷凋翠,圓花菊散黃。揮鞭爭電烈,飛羽亂星光。
    柳空穿石碎,弦虛側月張。怯猿啼落岫,驚雁斷分行。
    斜輪低夕景,歸旆擁通莊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低:

    ①矮,與“高”相對。庾信《對宴齊使》:“沙迥(jiǒng)雁飛低。”(迥:遠。)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:“野曠天低樹,江清月近人。”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。白居易《傷友》:“雖雲志氣在,豈免顏色低。”(顏色:臉色。)司空圖《歌者十二首》之二:“一聲初壓管弦低。”③下垂。謝胱《遊敬亭山》:“樛枝聳復低。”(樛:通“糾”。)

    夕:

    ①傍晚;日落的時候。《詩經·王風·君子於役》:“日之夕矣,羊牛下來。”②夜晚。《詩經·唐風·綢繆》:“今夕何夕,見此良人。”③古代傍晚時朝見君主。《左傳·成公十二年》:“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”④祭祀月亮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古者先王既有天下……是乎有朝日、夕月以教民事君。”

    景:

    (一)①日光;光亮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至若春和景明。”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流景曜之(wěi)曄。”(曄:光輝燦爛。)也指太陽。潘嶽《楊仲武誄》:“日昃(zè)景西,望子朝陰。”(昃:日偏西。朝:宮室。)②光陰;時光。傅玄《九歌曲》:“歲莫景邁群光絕,安得長繩系白日?”③風景;景物。《漢書· 梅福傳》:“此何景也?”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四時之景不同。”④情形;景況。李白《贈僧崖公》:“昔往今來歸,絕景無不經。”⑤大。成公綏《嘯賦》:“遊崇崗,陵景山。”(陵:登上。)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龍舉而景雲屬。”(屬zhǔ:連接;跟隨。) (二)yǐng 陰影;影子。後作“影”。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景從雲合。”《過秦論》:“贏糧而景從。”(贏yíng:背。)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照日光而無景。”

    歸:

    (一)①出嫁;嫁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傢。”②返回。陶潛《歸園田居》: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”(興:起來。)③送回;交還。《孟子· 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。”(假:借)④歸依;歸附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微斯人,吾誰與歸?”(微:如果沒有。)⑤結局;歸宿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途。”(殊:不同。途:路。)⑥死。《爾雅·釋訓》:“鬼之為言歸也。” (二)kuì ①通“饋”。贈送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(陽貨)歸孔子豚。”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晉唐叔得嘉谷,獻之成王,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。”②通“愧”。慚愧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狀有歸色。”

    旆:

    ①古代末端像燕尾裝飾的旗。《詩經 · 小雅·六月》:“織文鳥章,白旆央央。”(織文:染絲而織成花紋。鳥章:鳥紋圖飾。央央:鮮明的樣子。)②代指旌旗。《詩經·商頌·長發》:“武王載旆。”

    擁:

    ①抱;懷抱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:“左擁簠(fǔ)梁,右執湆(qì)以降。”(簠:承稻粱的器皿。湆:肉汁。)②執持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餘與四人擁火以入。”③據有;擁有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秦孝公據崤函之固,擁雍州之地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今操已擁百萬之眾,挾天子以令諸侯,此誠不可與爭鋒。”④圍著;簇擁。范成大《峨眉山行記》:“熾炭擁爐危坐。”(熾:火旺。危坐:端坐。)柳永《望海潮》:“千騎擁高牙。”(高牙:牙旗,借指高級官吏。)⑤擁擠;阻塞。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詩:“雪擁藍關馬不前。”⑥扶助;護衛。《漢書·西域傳上·康居國》:“宣帝時,匈奴乖亂,五單於並爭,漢擁立呼韓邪單於。”⑦遮掩。《禮記·內則》:“女子出門,必擁蔽其面。”[擁護]扶助;護衛。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(郅支)怨漢擁護呼韓邪而不助己,因辱漢使者江迺始等。”

    通:

    ①通向;通到。陳壽《隆中對》:“西通巴蜀。”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指通豫南,達於漢陰。”②通行;通過。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:“初極狹,才通人。”③貫通;沒有阻礙的。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④順暢;暢通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俱興。”⑤疏通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決通川防,夷去險阻。”《北史·宇文愷傳》:“今錄其疑難,為之通釋,皆出證據,以相發明。”(發明:闡明。)⑥流通;交換。薛福成《變法》:“環大地九萬裡之內,罔不通使互市。”(罔:無。)⑦交往;溝通。《左傳 · 桓公七年》:“衛孫桓子來盟,始通。”周密《齊東野語》卷十:“既貴,恥其傢微,陰有所遺,而絕不與通。”⑧四通八達的。《晉書·列女傳》:“恨不得梟(xiāo)汝首於通逵,以塞大恥。”(梟:斬首懸掛。逵:大路。)⑨知曉;通曉。《呂氏春秋·謹聽》:“通乎己之不足,則不與物爭矣。”嵇康《釋私論》:“是故言君子,則以無措為主,以通物為美。”⑩開通;開明。《漢書·孝成趙皇後傳》:“知陛下有賢聖通明之德,仁孝子愛之恩。”(11)傳達;通知。《周禮·天官·內豎》:“內豎掌內外之通令。”(12)全部;整個。曹植《與吳質書》:“時有所慮,至通夜不瞑。”(瞑:同“眠”。)(13)共同的;通常的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天下之通義也。”司馬光《為龐相公再讓宰相表》:“臣聞量能授職者,人主之通術。”(14)(馬)糞。《後漢書·戴就傳》:“乃臥就覆船下,以馬通熏之。”(15)量詞。1. 用於文書,表示一份。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無不傳寫,各有一通。”2. 用於擊鼓。相當於“陣”、“遍”。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:“傳吏疑其偽,乃椎鼓三通。”

    莊:

    ①莊重;嚴肅。《管子·形勢》:“動作莊,衣冠正。”《荀子·樂論》:“而容貌得莊焉。”(得:能夠。)②四通八達的道路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。”③村莊。張籍《祭退之》:“養疾城南莊。”杜甫《懷錦水居止》:“萬裡橋西宅,百花潭北莊。”范成大《四時田園雜興》:“晝出耘田夜績麻,村莊兒女各當傢。”


    上一篇:煮茗山房冷,垂纶野艇轻。

    下一篇:蝶舞袖香新,歌分落素尘。
  • 斜轮低夕景,归旆拥通庄。

    “斜轮低夕景,归旆拥通庄。”诗句出处:《九月九日》;是唐朝诗人李治的作品。

    端居临玉扆,初律启金商。凤阙澄秋色,龙闱引夕凉。
    野净山气敛,林疏风露长。砌兰亏半影,岩桂发全香。
    满盖荷凋翠,圆花菊散黄。挥鞭争电烈,飞羽乱星光。
    柳空穿石碎,弦虚侧月张。怯猿啼落岫,惊雁断分行。
    斜轮低夕景,归旆拥通庄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低:

    ①矮,与“高”相对。庾信《对宴齐使》:“沙迥(jiǒng)雁飞低。”(迥:远。)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: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②泛指在一般水准之下。白居易《伤友》:“虽云志气在,岂免颜色低。”(颜色:脸色。)司空图《歌者十二首》之二:“一声初压管弦低。”③下垂。谢胱《游敬亭山》:“樛枝耸复低。”(樛:通“纠”。)

    夕:

    ①傍晚;日落的时候。《诗经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:“日之夕矣,羊牛下来。”②夜晚。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“今夕何夕,见此良人。”③古代傍晚时朝见君主。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:“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”④祭祀月亮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古者先王既有天下……是乎有朝日、夕月以教民事君。”

    景:

    (一)①日光;光亮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至若春和景明。”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流景曜之(wěi)晔。”(晔:光辉灿烂。)也指太阳。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日昃(zè)景西,望子朝阴。”(昃:日偏西。朝:宫室。)②光阴;时光。傅玄《九歌曲》:“岁莫景迈群光绝,安得长绳系白日?”③风景;景物。《汉书· 梅福传》:“此何景也?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四时之景不同。”④情形;景况。李白《赠僧崖公》:“昔往今来归,绝景无不经。”⑤大。成公绥《啸赋》:“游崇岗,陵景山。”(陵:登上。)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龙举而景云属。”(属zhǔ:连接;跟随。) (二)yǐng 阴影;影子。后作“影”。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景从云合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赢粮而景从。”(赢yíng:背。)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照日光而无景。”

    归:

    (一)①出嫁;嫁。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②返回。陶潜《归园田居》: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”(兴:起来。)③送回;交还。《孟子· 尽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归。”(假:借)④归依;归附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(微:如果没有。)⑤结局;归宿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。”(殊:不同。途:路。)⑥死。《尔雅·释训》:“鬼之为言归也。” (二)kuì ①通“馈”。赠送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(阳货)归孔子豚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晋唐叔得嘉谷,献之成王,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。”②通“愧”。惭愧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状有归色。”

    旆:

    ①古代末端像燕尾装饰的旗。《诗经 · 小雅·六月》:“织文鸟章,白旆央央。”(织文:染丝而织成花纹。鸟章:鸟纹图饰。央央:鲜明的样子。)②代指旌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武王载旆。”

    拥:

    ①抱;怀抱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左拥簠(fǔ)梁,右执湆(qì)以降。”(簠:承稻粱的器皿。湆:肉汁。)②执持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余与四人拥火以入。”③据有;拥有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孝公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以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。”④围着;簇拥。范成大《峨眉山行记》:“炽炭拥炉危坐。”(炽:火旺。危坐:端坐。)柳永《望海潮》:“千骑拥高牙。”(高牙:牙旗,借指高级官吏。)⑤拥挤;阻塞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诗:“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⑥扶助;护卫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康居国》:“宣帝时,匈奴乖乱,五单于并争,汉拥立呼韩邪单于。”⑦遮掩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出门,必拥蔽其面。”[拥护]扶助;护卫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(郅支)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,因辱汉使者江迺始等。”

    通:

    ①通向;通到。陈寿《隆中对》:“西通巴蜀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。”②通行;通过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”③贯通;没有阻碍的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④顺畅;畅通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⑤疏通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决通川防,夷去险阻。”《北史·宇文恺传》:“今录其疑难,为之通释,皆出证据,以相发明。”(发明:阐明。)⑥流通;交换。薛福成《变法》:“环大地九万里之内,罔不通使互市。”(罔:无。)⑦交往;沟通。《左传 · 桓公七年》:“卫孙桓子来盟,始通。”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:“既贵,耻其家微,阴有所遗,而绝不与通。”⑧四通八达的。《晋书·列女传》:“恨不得枭(xiāo)汝首于通逵,以塞大耻。”(枭:斩首悬挂。逵:大路。)⑨知晓;通晓。《吕氏春秋·谨听》:“通乎己之不足,则不与物争矣。”嵇康《释私论》:“是故言君子,则以无措为主,以通物为美。”⑩开通;开明。《汉书·孝成赵皇后传》:“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,仁孝子爱之恩。”(11)传达;通知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竖》:“内竖掌内外之通令。”(12)全部;整个。曹植《与吴质书》:“时有所虑,至通夜不瞑。”(瞑:同“眠”。)(13)共同的;通常的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天下之通义也。”司马光《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》:“臣闻量能授职者,人主之通术。”(14)(马)粪。《后汉书·戴就传》:“乃卧就覆船下,以马通熏之。”(15)量词。1. 用于文书,表示一份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无不传写,各有一通。”2. 用于击鼓。相当于“阵”、“遍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传吏疑其伪,乃椎鼓三通。”

    庄:

    ①庄重;严肃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动作庄,衣冠正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而容貌得庄焉。”(得:能够。)②四通八达的道路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。”③村庄。张籍《祭退之》:“养疾城南庄。”杜甫《怀锦水居止》:“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。”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:“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”


    上一篇:煮茗山房冷,垂纶野艇轻。

    下一篇:蝶舞袖香新,歌分落素尘。

  • 上一篇:煮茗山房冷,垂纶野艇轻。

    下一篇:蝶舞袖香新,歌分落素尘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