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禽荒非所樂,撫轡更招憂。

    “禽荒非所樂,撫轡更招憂。”詩句出處:《冬狩》;是唐朝詩人李世民的作品。

    烈烈寒風起,慘慘飛雲浮。霜濃凝廣隰,冰厚結清流。
    金鞍移上苑,玉勒騁平疇。旌旗四望合,罝羅一面求。
    楚踣爭兕殪,秦亡角鹿愁。獸忙投密樹,鴻驚起礫洲。
    騎斂原塵靜,戈回嶺日收。心非洛汭逸,意在渭濱遊。
    禽荒非所樂,撫轡更招憂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禽:

    ①擒捉;捕捉;獵獲。後作“擒”。《呂氏春秋·季秋》:“命主祠祭禽於四方。”②獸的總稱。《論衡·遭虎》:“虎也諸禽之雄也。”③鳥獸的總稱。《周易·師》:“田有禽。”《論衡·物勢》:“以十二辰之禽效之。”(十二辰:十二地支。效:證明。)④特指鳥類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君子之於禽獸也,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。”

    禽荒:

    沉迷於田獵。《國語·越語》:“出則~~,入則酒荒。”

    荒:

    ①荒蕪。《商君書·算地》:“勝敵而草不荒。”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獄訟繁則田荒,田荒則府倉虛。”②荒地;荒野。陶潛《歸園田居五首》之一:“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田園。”③荒年。《韓非子·六反》:“天饑歲荒。”④廢棄;荒廢。曹植《送應氏》:“側足無行徑,荒疇不復田。”《尚書·盤庚上》:“非予自荒茲德。”⑤逸樂過度;放縱。白居易《雜興三首》之一:“(楚王)色禽合為荒,刑政兩已衰。”(禽:田獵。)⑥僻遠的地方。鐘嶸《詩品·上品》:“言在耳目之內,情寄八荒之表。”(表:外。)屈原《離騷》:“忽反顧以遊目兮,將往觀乎四荒。”⑦遮蔽;覆蓋。《詩經·周南·樛木》:“南有樛木,葛藟荒之。”[荒服]邊遠地區。《論衡·恢國》:“唐虞國界,吳為荒服。”

    非:

    ①違背;違反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無謀非德,無犯非義。”(無:不。謀:謀劃。犯:觸及。)②違理的事;過錯。與“是”相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”③指責;譏諷;非議;非難。《呂氏春秋·審己》:“國人不說,大非上。”(說:同“悅”。上:指國君。)《荀子· 修身》:“故非我而當者,吾師也。”④不是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”(子:你。安:怎。)⑤無;沒有。左思《三都賦序》:“雖寶非用。”⑥副詞。不。《尚書·盤庚下》:“各非敢違卜。”( 卜:吉卜。)

    所:

    ①處所;位置;地方。《墨子·號令》:“夜以火指鼓所。”《詩經·豳風·九罭》:“鴻飛遵渚(zhǔ),公歸無所。”(遵:沿著。渚:水中的沙洲。)②元、明時駐軍的一種建制。《明史·兵志二》:“度(duó)要害地,系一郡者設所,連郡者設衛。”(度:估量。)③不定數詞,附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未到匈奴陳二裡所,止。”(陳:同“陣”。)④量詞。計算房舍及其他處所。《宋書 ·沈慶之傳》:“居清明門外,有宅四所,室宇甚麗。”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刺足陽明脈,左右各三所。”⑤助詞。用在動詞前,組成名詞性短語。1. 動詞後不再出現表事物的詞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此小人之所務而君子所不為也。”2. 動詞後用“者”或“的”表示事物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視吾傢所寡有者。”3. 動詞後仍出現表事物的詞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。”⑥助詞。放在動詞前表示被動,多與“為”配合使用。《漢書·黃霸傳》:“食於道旁,乃為烏所盜肉。”(烏:烏鴉。)[所以]1.表示原因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吾所以為此者,以先國傢之急而後私仇也。”2. 表示使用的東西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吾知所以距子矣,吾不言。”(距:同“拒”。)3. 表示方法或憑借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彼兵者,所以禁暴除害也。”

    樂:

    (一)①音樂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樂崇德。”《呂氏春秋·古樂》:“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,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。”又為奏樂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歲兇,年谷不登……士飲酒不樂。”②樂工;演奏音樂的人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齊人歸女樂,季桓子受之。”(歸:通“饋”。贈送。)③樂器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故竽先則鐘瑟皆隨,竽唱則諸樂皆和。” (二)lè愉快;快樂。《左傳· 隱公元年》:“其樂也融融。”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此樂何極?” (三)yào 喜好;喜愛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知者樂山,仁者樂水。”(知:智。)《晉書·阮籍傳》:“籍平生曾遊東平,樂其風土。”

    撫:

    ①撫摩。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主人降,北面於堂下,君撫之,主人拜稽(qǐ)顙(sǎng)。”(稽顙:跪拜禮,額至地。)②按;握。《呂氏春秋· 舉難》:“桓公聞之,撫其仆之手。”③安撫;撫慰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欲辟土地,朝秦楚,蒞中國,而撫四夷。”④敲擊;拍打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撫節悲歌,聲振林木,響遏行雲。”(遏:止。)又撫弄;彈奏。庾信《春賦》:“玉管初調,鳴弦暫撫。”⑤撫養;撫育。《顏氏傢訓·兄弟》:“換子而撫,則此患不生矣。”⑥古代官名。巡撫的省稱。

    轡:

    ①駕馭牲口用的韁繩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代禦執轡。”②牽,套。王禹偁《唐河店嫗傳》:“聞虜至,或父母轡馬,妻子弓矢。”(虜:賊寇。)[轡頭]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南市買轡頭,北市買長鞭。”

    更:

    (一)①改變;更換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凡法令更則利害易。”②替換。《呂氏春秋·仲春紀》:“是月也,祀不用犧牲,用圭璧,更皮幣。”(犧牲:祭祀用的牲畜。圭:玉器名。皮幣:毛皮和繒帛。)引申為交替。《漢書·萬石君傳》:“九卿更進用事。”③經歷;經過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更日久則塗幹而椽燥。”④抵償;抵押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。”(悉:竭盡。)⑤古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為五更,每一更約二小時。嶽飛《小重山》:“驚回千裡夢,已三更。” (二)gèng 副詞。①相當於“再”、“又”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,直千金,天下無雙,入秦獻之昭王,更無他裘。”(直:同“值”。)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室中更無人,惟有乳下孫。”②相當於“愈”。更加。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吾嘗為鮑叔謀事,而更窮困。”

    招:

    ①打手勢叫人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登高而招。”②招來;招集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上招賢良。”③招致;招引。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:“有招禍之道。”④箭靶;靶子。《呂氏春秋·本生》:“萬人操弓,共射其一招。”

    憂:

    ①擔憂;發愁。《鹽鐵論·伐功》:“憂人之患者,民一心而歸之,湯武是也。”(湯武:商湯王和周武王。)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心憂炭賤願天寒。”②困厄;憂患。《新書·禮》:“憂民之憂者,民必憂其憂。”蘇軾《貧士》:“未能遣一力,分汝薪水憂。”③特指父母的喪事。《魏書·李彪傳》:“朝臣丁父憂者假滿赴職。”(丁:遭遇。)


    上一篇:移步出词林,停舆欣武宴。

    下一篇:叶洗玉泉水,珠清湛露滋。
  • 禽荒非所乐,抚辔更招忧。

    “禽荒非所乐,抚辔更招忧。”诗句出处:《冬狩》;是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。

    烈烈寒风起,惨惨飞云浮。霜浓凝广隰,冰厚结清流。
    金鞍移上苑,玉勒骋平畴。旌旗四望合,罝罗一面求。
    楚踣争兕殪,秦亡角鹿愁。兽忙投密树,鸿惊起砾洲。
    骑敛原尘静,戈回岭日收。心非洛汭逸,意在渭滨游。
    禽荒非所乐,抚辔更招忧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禽:

    ①擒捉;捕捉;猎获。后作“擒”。《吕氏春秋·季秋》:“命主祠祭禽于四方。”②兽的总称。《论衡·遭虎》:“虎也诸禽之雄也。”③鸟兽的总称。《周易·师》:“田有禽。”《论衡·物势》:“以十二辰之禽效之。”(十二辰:十二地支。效:证明。)④特指鸟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。”

    禽荒:

    沉迷于田猎。《国语·越语》:“出则~~,入则酒荒。”

    荒:

    ①荒芜。《商君书·算地》:“胜敌而草不荒。”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狱讼繁则田荒,田荒则府仓虚。”②荒地;荒野。陶潜《归园田居五首》之一:“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田园。”③荒年。《韩非子·六反》:“天饥岁荒。”④废弃;荒废。曹植《送应氏》:“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”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非予自荒兹德。”⑤逸乐过度;放纵。白居易《杂兴三首》之一:“(楚王)色禽合为荒,刑政两已衰。”(禽:田猎。)⑥僻远的地方。钟嵘《诗品·上品》:“言在耳目之内,情寄八荒之表。”(表:外。)屈原《离骚》:“忽反顾以游目兮,将往观乎四荒。”⑦遮蔽;覆盖。《诗经·周南·樛木》:“南有樛木,葛藟荒之。”[荒服]边远地区。《论衡·恢国》:“唐虞国界,吴为荒服。”

    非:

    ①违背;违反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无谋非德,无犯非义。”(无:不。谋:谋划。犯:触及。)②违理的事;过错。与“是”相对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”③指责;讥讽;非议;非难。《吕氏春秋·审己》:“国人不说,大非上。”(说:同“悦”。上:指国君。)《荀子· 修身》:“故非我而当者,吾师也。”④不是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(子:你。安:怎。)⑤无;没有。左思《三都赋序》:“虽宝非用。”⑥副词。不。《尚书·盘庚下》:“各非敢违卜。”( 卜:吉卜。)

    所:

    ①处所;位置;地方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夜以火指鼓所。”《诗经·豳风·九罭》:“鸿飞遵渚(zhǔ),公归无所。”(遵:沿着。渚:水中的沙洲。)②元、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。《明史·兵志二》:“度(duó)要害地,系一郡者设所,连郡者设卫。”(度:估量。)③不定数词,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未到匈奴陈二里所,止。”(陈:同“阵”。)④量词。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。《宋书 ·沈庆之传》:“居清明门外,有宅四所,室宇甚丽。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刺足阳明脉,左右各三所。”⑤助词。用在动词前,组成名词性短语。1.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。”2. 动词后用“者”或“的”表示事物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视吾家所寡有者。”3.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。”⑥助词。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,多与“为”配合使用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食于道旁,乃为乌所盗肉。”(乌:乌鸦。)[所以]1.表示原因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2. 表示使用的东西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吾知所以距子矣,吾不言。”(距:同“拒”。)3. 表示方法或凭借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彼兵者,所以禁暴除害也。”

    乐:

    (一)①音乐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。”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,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。”又为奏乐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岁凶,年谷不登……士饮酒不乐。”②乐工;演奏音乐的人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齐人归女乐,季桓子受之。”(归:通“馈”。赠送。)③乐器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故竽先则钟瑟皆随,竽唱则诸乐皆和。” (二)lè愉快;快乐。《左传· 隐公元年》:“其乐也融融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乐何极?” (三)yào 喜好;喜爱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知者乐山,仁者乐水。”(知:智。)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籍平生曾游东平,乐其风土。”

    抚:

    ①抚摩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主人降,北面于堂下,君抚之,主人拜稽(qǐ)颡(sǎng)。”(稽颡:跪拜礼,额至地。)②按;握。《吕氏春秋· 举难》:“桓公闻之,抚其仆之手。”③安抚;抚慰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,而抚四夷。”④敲击;拍打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(遏:止。)又抚弄;弹奏。庾信《春赋》:“玉管初调,鸣弦暂抚。”⑤抚养;抚育。《颜氏家训·兄弟》:“换子而抚,则此患不生矣。”⑥古代官名。巡抚的省称。

    辔:

    ①驾驭牲口用的缰绳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代御执辔。”②牵,套。王禹偁《唐河店妪传》:“闻虏至,或父母辔马,妻子弓矢。”(虏:贼寇。)[辔头]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”

    更:

    (一)①改变;更换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凡法令更则利害易。”②替换。《吕氏春秋·仲春纪》:“是月也,祀不用牺牲,用圭璧,更皮币。”(牺牲:祭祀用的牲畜。圭:玉器名。皮币:毛皮和缯帛。)引申为交替。《汉书·万石君传》:“九卿更进用事。”③经历;经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。”④抵偿;抵押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。”(悉:竭尽。)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为五更,每一更约二小时。岳飞《小重山》:“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” (二)gèng 副词。①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又”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,直千金,天下无双,入秦献之昭王,更无他裘。”(直:同“值”。)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”②相当于“愈”。更加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吾尝为鲍叔谋事,而更穷困。”

    招:

    ①打手势叫人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登高而招。”②招来;招集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上招贤良。”③招致;招引。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:“有招祸之道。”④箭靶;靶子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万人操弓,共射其一招。”

    忧:

    ①担忧;发愁。《盐铁论·伐功》:“忧人之患者,民一心而归之,汤武是也。”(汤武:商汤王和周武王。)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②困厄;忧患。《新书·礼》:“忧民之忧者,民必忧其忧。”苏轼《贫士》:“未能遣一力,分汝薪水忧。”③特指父母的丧事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“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。”(丁:遭遇。)


    上一篇:移步出词林,停舆欣武宴。

    下一篇:叶洗玉泉水,珠清湛露滋。

  • 上一篇:移步出词林,停舆欣武宴。

    下一篇:叶洗玉泉水,珠清湛露滋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