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揚麾氛霧靜,紀石功名立。”詩句出處:《飲馬長城窟行》;是唐朝詩人李世民的作品。
塞外悲風切,交河冰已結。瀚海百重波,陰山千裡雪。 迥戍危烽火,層巒引高節。悠悠卷旆旌,飲馬出長城。 寒沙連騎跡,朔吹斷邊聲。胡塵清玉塞,羌笛韻金鉦。 絕漠幹戈戢,車徒振原隰。都尉反龍堆,將軍旋馬邑。 揚麾氛霧靜,紀石功名立。荒裔一戎衣,靈臺凱歌入。
|
【註釋】:
揚:
①舉起。《楚辭·九歌·東皇太一》:“揚枹(fú)兮拊(fǔ)鼓,疏緩節兮安歌。”(枹:鼓槌。拊:擊。疏緩:指節奏緩慢。)②向上揚起的樹枝。《詩經· 豳風·七月》:“取彼斧斨,以伐遠揚。”③簸動;向上播散;掀起。《詩經·小雅·大東》:“維南有箕,不可以簸揚。”④稱頌;宣揚;傳播。《詩經·大雅·江漢》:“對揚王之休命。”(對:酬答。休:美好。)⑤顯示;顯揚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》:“揚兵河上。”⑥容貌出眾。裴度《自題寫真贊》:“爾才不長,爾貌不揚,胡為將? 胡為相?”⑦發揚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光揚洪烈。”(洪烈:偉大的功業。)⑧振作。杜甫《新婚別》:“兵氣恐不揚。”(兵氣:士氣。)⑨古九州之一——揚州的簡稱。轄今之蘇、皖、贛、浙、閩諸省。⑩鉞,古代一種兵器。《詩經· 大雅·公劉》:“幹戈戚揚。”(幹:盾牌。戚:古代一種像斧的兵器。)[揚揚]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樣子。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意氣揚揚,甚自得也。”麾:
①州郡長官所用的旗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建大麾,以田,以封蕃國。”(田:打獵。)②指揮。葉適《廬州錢公墓志銘》:“公麾諸軍奮擊。”又揮動。全祖望《義武將軍戴少峰畫像記》:“有戴少峰者,佈衣也,舉手一麾,三四千人皆從之。”③同“揮”。用手拂去。蘇軾《答王莊叔二首》之二:“蒸暑麾汗,不能盡意。”[麾下]1. 本指將旗之下,後用以指部下。《後漢書·滕撫傳》:“撫所得賞賜,盡分於麾下。”2. 敬辭,稱將帥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張纮傳》:“願麾下重天授之姿,副四海之望。”氛:
①古時預示兇吉的天氣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楚氛甚惡,懼難。”②氣;氣象。江淹《采菱曲》:“高彩隘通壑,香氛麗廣川。”王貞《溫池》:“寒氛空外擁,蒸氣沼中浮。”③氣氛;氣勢。李白《塞下曲》其三:“橫行負勇氣,一戰靜妖氛。”(橫行:一往直前。負:憑借。靜:平息。)④霧氣。《禮記· 月令》:“氛霧冥冥,雷乃發聲。”霧:
霧氣,水蒸汽在氣溫下降時凝結而彌漫在空中的小水點。蘇軾《海棠》:“香霧空蒙月轉廊。”靜:
①靜止;平靜(與“動”相對)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而神民不違,天下乃靜。”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。”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夫坤,其靜也翕(xī),其動也辟。”(翕:斂息。辟:開啟。)②寂靜;安靜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靜言思之,躬自悼矣。”杜甫《甘林》:“喧靜不同科。”③安定;平定。杜光庭《墉城集仙錄·薛玄同》:“玄同自是冥心靜神,往往不食。”④閑雅;文靜。《詩經·邶風·靜女》:“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”⑤清潔;清凈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滌濯靜嘉。”(嘉:美好。)洪昇《長生殿·雨夢》:“因此把驛庭靜掃,鑾輿幸早。”(鑾輿:皇帝的車駕。)⑥道傢的一種修煉方法。王建《送宮人入道》:“問師初得經中字,入靜猶燒內裡香。”(內裡:宮裡。)紀:
①絲的頭緒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譬之若絲縷之有紀。”②治理;管理。《左傳·定公六年》:“而議紀其政,以是楚國。”③準則;法度。劉禹錫《天論下》:“用天之利,立人之紀。”④古代記年單位。十二年為一紀。《尚書·畢命》:“既歷三紀,世變風移。”⑤古代以一代為一紀。史岑《出師頌》:“歷紀十二。”⑥舊史書體裁。1.紀傳體史書中記述帝王事跡及有關大事的篇章。《史記》有十二紀,《漢書》有十紀。《文心雕龍》:“紀傳為式,編年輟事。”2. 編年體史書中按朝代編寫的部分。⑦通“記”。記載。王充《論衡·須頌》:“司馬子長紀黃帝以至孝武。”石:
(一)①石頭;石塊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且焉置土石?”②碑碣;石刻。陸機《文賦》:“被金石以廣德,流管弦而日新。”③石磬,古樂器名,八音之一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不聽鐘石之聲。”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(病)在肌膚,針石所及也。” (二)dàn (舊讀shí) ①古代重量單位。一百二十斤為一石。《墨子·魯問》:“而任五十石之重。”②容量單位。十鬥為一石。韓愈《雜說》四:“馬之千裡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”功:
①功勞;業績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不及今令有功於國。”②成就;功效。《莊子· 天運》:“勞而無功。”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妙算有遺,良圖不果,降齡何促,功敗垂成。”(降齡:上天給予的壽齡。垂成:將成。)嵇康《養生論》:“田種一也,至於樹養不同,則功收相懸。”③工作。《呂氏春秋·仲春》:“無作大事,以妨農功。”④功能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以全其天功。”⑤工程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崇教》:“民力竭於功役,儲蓄靡於不急,起土山以準嵩霍,決渠水以象九河。”(靡:浪費。嵩霍:二山名,被稱為中嶽與南嶽。)⑥精善;堅固;精良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有蓄積,則久而不匱;器械功,則伐而不費。”⑦通“攻”。治理。《水經註·巨洋水》:“中有古壇,參差相對,後人微加功飾,以為嬉遊之處。”⑧喪服通稱。《禮記·服問》:“絰服之絰,服其功衰。”功名:
①功績,名聲。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》:“今不同心膽共舉~~,反欲守妻子財物邪?” ②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。《儒林外史》回二:“~~大事,總以文章為主。”名:
①名字;名稱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諱名不諱姓,姓所同也,名所獨也。”(諱:避諱。)②取名;命名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三》:“宋人有學者,三年反而名其母。”③名號;名分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。”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則言不順。”④名聲;聲譽。卓爾堪《明遺民詩序》:“死事者名垂青史,固無論已。”(死事:效忠國事而死。垂:留傳。固:本來。無論:不用說。)⑤著稱;聞名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”陸遊《書憤》:“《出師》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?”(《出師》:指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。伯仲間:可以相提並論。)⑥古代名傢的簡稱。名傢以正名辨義為主,戰國百傢之一。⑦說出;陳述。林嗣環《口技》:“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出一處也。”⑧占有。《論衡·骨相》:“不名一錢。”⑨大的;重要的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名山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無數。”⑩文字。《儀禮·聘禮》:“百名以上書於策。”立:
①站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立於沼上。”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子路拱而立。”②豎立;樹立。《韓非子·功名》:“立尺材於高山之上。”葉適《終論七》:“的必先立,然後挾弓註矢以從之。”(的:箭靶。)③設置,建立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立大學,設庠序。”④制定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立法施令。”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商君佐之,內立法度。”⑤建樹;成就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兵精糧多,足以立事。”⑥泛指登上某種位置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吾聞二世少子也,不當立。”(少子:最小的兒子。)⑦立刻;立即;馬上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匈奴追射我立盡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至軍,立誅殺曹無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