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玉皇據案方凝然,仙官立仗森幢幡。”詩句出處:《升天行》;是唐朝詩人李咸用的作品。
堂堂削玉青蠅喧,寒鴉啄鼠愁飛鸞。梳玄洗白逡巡間, 蘭言花笑俄衰殘。盤金束紫身屬官,強仁小德終無端。 不如服取長流丹,潛神卻入黃庭閑。志定功成飛九關, 逍遙長揖辭人寰。空中龍駕時回旋,左雲右鶴翔翩聯。 雙童樹節當風翻,常娥倚桂開朱顏。河邊牛子星郎牽, 三清宮殿浮晴煙。玉皇據案方凝然,仙官立仗森幢幡。 引餘再拜歸仙班,清聲妙色視聽安。餐和飲順中腸寬, 虛無之樂不可言。
|
【註釋】:
玉:
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。《尚書·胤(yìn)征》:“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。”(胤:古國名。炎:焚燒。)《詩經·小雅·鶴鳴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(攻:制作。)②玉器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”(犧牲:祭祀用的牛羊豬。加:增加。指虛報。)③精美珍貴的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詰鮑》:“崇節儉之清風,肅玉食之明禁。”④潔白美好的。鮑照《舞鶴賦》:“疊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臨霞。”(羽:羽翼。)⑤相助;培養。《詩經·大雅·民勞》:“王欲玉女,是用大諫。”(用:以。諫:規勸。)玉皇:
天帝。李白《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》:“入洞過天地,登真朝~~。”皇:
①大;偉大。《詩經·小雅·正月》:“有皇上帝。”②君主;帝王。《詩經·周頌·桓》:“於昭於天,皇以間之。”(間:監察。)《阿房宮賦》:“妃嬪媵嬙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輦來於秦。”③對已故父、祖的尊稱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朕皇考曰伯庸。”④雌鳳。後作“凰”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鳳皇翼其承旂兮。”⑤美好。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堯舜之道皇兮。”⑥通“遑”。閑暇;空閑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社稷之不皇,況能懷思君德?”[皇皇]1.鮮明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皇皇者華》:“皇皇者華。”(華:同“花”。)2. 同“惶惶”。心神不定的樣子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三月無君,則皇皇如也。”3. 同“遑遑”。匆忙的樣子。劉向《九嘆· 怨思》:“征夫皇皇。”據:
①依據。《漢書·酷吏傳贊》:“趙禹據法守正。”②通“倨”。傲慢。《呂氏春秋·懷寵》:“子之上無道據慢。”案:
①古代進食用的有短腳的木托盤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玉人》:“案,十有二寸。”《史記· 田叔列傳》:“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,禮恭甚。”②矮小的長方桌。《三國志· 吳書·周瑜傳》裴松之註:“權拔刀斫(zhuó)前奏案。”(權:孫權。奏案:接受奏本的幾案。)③處理公事的文書。《新唐書·陸贄傳》:“視案籍煩簡。”(籍:指紀錄的本冊。)④通“按”。1.用手往下壓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案灌夫項令謝。”(灌夫:人名。項:脖頸。謝:道歉。)2.壓抑;止住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諸葛恪傳》:“宜且案兵養銳,觀釁而動。”(釁:空子。)3.考查;查問。王充《論衡·問孔》:“案賢聖之言,上下多相違。”(相違:互相矛盾。)4.依照;按照。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人臣循令而從事,案法而治官。”⑤連詞。相當於“於是”、“就”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財物積,國傢案自富矣。”方:
(一)①並列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濟於河。”也指竹木編成的筏子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圓。表面積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孫權)割據江東,地方數千裡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與圓相對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輿人》:“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願借子殺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心怵惕而震蕩兮,何所憂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懼。)⑥正直。《新語·慎微》:“然後忠良方直之人,則得容於世而施於政。”⑦地區;區域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且五方土音,鄉俗好尚,習見習聞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為天圓地方,故稱地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戴圓履方。”⑨方法;辦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學而無方。”⑩藥方;處方。《後漢書·華佗傳》:“精於方藥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賢使能,則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擬;比方。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贊》:“票(piāo)騎亦方此意,為將如此。”(票騎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詞。1.正在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沛公、項羽方攻陳留。”2. 剛剛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廡下一生伏案臥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軍八十萬眾,方與將軍會獵於吳。”(治:訓練。會獵:一同打獵,是交戰的婉辭。)(14)介詞。正當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方此之時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魚窺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凝:
①冰凍;結冰。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:“愁雲慘淡萬裡凝。”②凝結;凝聚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膚如凝脂。”③穩定;鞏固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慮以王命,全其力,凝其德。”④精神專註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其神凝。”⑤成;形成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茍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”然:
①燃燒。後來寫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”②代詞。如此;這樣。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:“物固莫不有長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對;贊同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詞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當於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君侯為漢相,奸吏成其私,然無所懲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順承關系。相當於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連詞。1.表示轉折關系,相當於“然而”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讓步關系,相當於“雖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纖腰細褪羅裙。”⑥助詞。1.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,表示狀態,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 小雅·南有嘉魚》: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於句末,表示比擬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道則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於句末,表示斷定,相當於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仙:
①神仙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”②指修煉成仙。《論衡·道虛》:“物無不死,人安能仙。”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。杜牧《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》:“誰知病太守,猶得作茶仙。”④非同凡響的。洪昇《長生殿·偷曲》:“恰稱廣寒宮仙樂聲聲。”⑤稱與道教有關的人或事物。⑥對人死的敬稱。韓愈《大行皇太後挽歌詞三首》之三:“雲隨仙馭遠,風助聖情哀。”(仙馭:仙駕。聖:指皇帝。)⑦輕松;自在。杜甫《覽鏡呈柏中丞》:“行遲更覺仙。”仙官:
有尊位的仙人。皮日休《奉和魯望上元日道室焚修》:“明真臺上下~~,玄藻初吟萬籟寒。”官:
①官府;官署;辦公的地方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在官不俟(sì)屨(jù),在外不俟車。”(俟:等候。屨:以麻葛制成的鞋。)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賊二人得我,我幸皆殺之矣。願以聞於官。”②政府的;公有的。《漢書·蓋寬饒傳》: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傢天下。”③官職;官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君之所審者三:一曰德不當其位,二曰功不當其祿,三曰能不當其官。”④官吏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。”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百官總己,以聽於塚宰。”⑤為官;做官。《晉書 · 王允之傳》:“臣子尚少,不樂早官。”又使當官。曹操《論吏士行能令》:“君不官無功之臣,不賞不戰之士。”⑥感覺器官,指耳目口鼻心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立:
①站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立於沼上。”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子路拱而立。”②豎立;樹立。《韓非子·功名》:“立尺材於高山之上。”葉適《終論七》:“的必先立,然後挾弓註矢以從之。”(的:箭靶。)③設置,建立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立大學,設庠序。”④制定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立法施令。”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商君佐之,內立法度。”⑤建樹;成就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兵精糧多,足以立事。”⑥泛指登上某種位置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吾聞二世少子也,不當立。”(少子:最小的兒子。)⑦立刻;立即;馬上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匈奴追射我立盡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至軍,立誅殺曹無傷。”仗:
①執;拿著。《晏子春秋·內篇諫下二十四》:“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。”(兵:兵器。卻:退。)②依靠;憑借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桓階傳》:“曹公雖弱,仗義而起。”③兵器的總稱。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》:“是吾昔時放弓仗處。”④儀衛;儀仗。岑參《寄左省杜拾遺》:“曉隨天仗入,暮惹禦香歸。”幢:
(一)古代用作儀仗用的一種旗幟。《漢書·王莽傳》:“帥使幢,稱五帝之使。” (二)zhuàng 車簾。《隋書·禮儀志五》:“畫輪車上開四望綠油幢。”幡:
①車身兩邊翻出如耳的遮蔽物。《漢書·鮑宣傳》:“博士弟子濟南王咸舉幡太學下。”②通“翻”。變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君子之學如蛻,幡然遷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