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豪吏多猜忌,無勞問姓名。”詩句出處:《雜曲歌辭·少年行三首》;是唐朝詩人李嶷的作品。
十八羽林郎,戎衣事漢王。臂鷹金殿側,挾彈玉輿旁。 馳道春風起,陪遊出建章。 侍獵長楊下,承恩更射飛。塵生馬影滅,箭落雁行稀。 薄暮歸隨仗,聯翩入瑣闈。 玉劍膝邊橫,金杯馬上傾。朝遊茂陵道,暮宿鳳凰城。 豪吏多猜忌,無勞問姓名。
|
【註釋】:
豪:
①獸名,即豪豬,俗稱箭豬。肩部以後長有許多長而硬的刺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(竹山)有獸焉,其狀如豚(tún)而白毛,毛大如笄(jī)而黑端,名曰豪彘(zhì)。”(豚:豬。笄:簪。彘:豬。)②細毛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”③才能出眾的人。《淮南子·泰族》:“行足以為儀表,知足以決嫌疑,廉足以分財,信可使守約,作事可法,出言可道者,人之豪也。”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。”④豪放;豪爽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平原君之遊,徒豪舉耳,不求士也。”⑤豪華;闊綽。《世說新語·汰侈》:“石崇與王愷爭豪,並窮綺麗,以飾輿(yú)服。”(窮:窮盡。輿:車。)⑥強橫;橫暴。《管子·國蓄》:“使萬室之都必有萬鐘之藏……故大賈蓄傢不得豪奪吾民矣。”(鐘:容量單位。齊制六斛四鬥為一鐘。)⑦有權勢的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願大王毋愛財物,賂其豪臣,以亂其謀。”柳宗元《童區(ōu)寄傳》:“是兒少秦武陽二歲,而計殺二豪,豈可近耶?”(是:此。少:年紀小於。)陶潛《詠荊軻》:“豪主正怔營。”⑧通“毫”。長而細的毛。喻極小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若豪之末。”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?”豪吏:
權勢熾盛的官吏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梁乃召故所知~~,諭以所為起大事。”吏:
①古代官員的通稱。《尚書·胤征》:“天吏逸德,烈於猛火。”(君王的官吏喪失德行,對於百姓比烈火還厲害。)賈誼《新書·大政上》:“君能為善,則吏必能為善矣;吏能為善,則民必能為善矣。”②低級官吏或官府的差役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為郡小吏。”多:
①數量大,與“少”相對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(得道:指得治國之道,即行仁政。寡:少。)王維《相思》:“願君多采擷。”②勝過;超過。湯顯祖《紫簫記·巧探》:“想他才似相如,貌多王粲。”(相如:司馬相如,漢辭賦傢。王粲:漢魏間人,貌美多才。)③稱贊;著重。《史記·季佈欒佈列傳》:“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,朱傢以此名聞當世。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士亦以此多之。”④過分的;多餘的。《莊子·漁父》:“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,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,而擅飭(chì)禮樂,選人倫以化齊民,不泰多事乎?”(飭:整頓。泰:太,過於,過分。)劉劭《人物志·體別》:“夫在多疑。”⑤增多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因物而多之,孰與騁能而化之?”⑥通“哆”,不正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中正則雅,多哇則鄭。”(哇:淫邪的樂聲。)⑦副詞。表示限定。約相當於“隻”、“僅僅”。朱浮《為幽州牧與彭寵書》:“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,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《論語·子張》:“人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 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猜:
①懷疑。《顏氏傢訓·書證》:“狐之為獸,又多猜疑,故聽河水,無流水聲,然後敢渡。”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雖吾子亦有猜焉。”②猜測;猜想。王夫之《鷓鴣天》詞:“龜於朽後隨人卜,夢未圓時莫浪猜。”猜忌:
猜疑,顧忌。《後漢書·申屠剛傳》:“王莽專政,朝多~~。”忌:
①憎恨;怨恨。《說文》:“忌,憎惡也。”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(孔融)性寬容少忌,好士,喜誘益後進。”(誘益:誘導幫助。)②嫉妒。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:“忌則多怨,又焉能克?”③顧忌,畏懼。《顏氏傢訓·勉學》:“忌盈惡(wù)滿。”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“殺人不忌為賊。”④禁止;忌諱。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子將助天下虐,不忌其不祥乎?”⑤句尾語氣詞。《詩經·鄭風·大叔於田》:“叔善射忌,又良禦忌。”無:
①沒有。跟“有”相對。陸遊《遊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。”②副詞。表示否定,相當於“不”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民以此為教,則粟焉得無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連詞。表示條件,相當於“無論”、“不論”。《詩經·魯頌·灃水》:“不小不大,從公於邁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詩源·箜篌引》:“公無渡河,公竟渡河。墮河而死,當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勢》:“則國非其國,而民無其民也。”⑥語氣詞。用於疑問句末,表示疑問,相當於“否”。白居易《問劉十九》:“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”勞:
(一)①勞動;勞作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勞。”又勞動者或勞動力的簡稱。②勞苦;操勞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師勞力竭。”③功勞;功績。《貞觀政要·擇要》:“賞當其勞,無功者自退。”④費;煩。《詩經·邶風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實勞我心。”⑤慰勞;慰問。《儀禮·覲禮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勞之。”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然陵一呼勞軍,士無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種耙地的農具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春耕尋手勞。”問:
①詢問;與“答”相對。《史記 · 管晏列傳》:“晏子怪而問之。”②責問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復,寡人是問。”(復:返。)③管;幹預。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恣所為不問。”(恣:放任。)④慰問;問候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問之。”⑤贈送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雜佩以問之。”⑥通“聞”。1. 音訊。《晉書·陸機傳》:“既而羈寓京師,久無傢問。”(羈寓:寄居。)2. 名聲;聲譽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宣昭義問。”(宣昭:宣揚昭示。)名:
①名字;名稱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諱名不諱姓,姓所同也,名所獨也。”(諱:避諱。)②取名;命名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三》:“宋人有學者,三年反而名其母。”③名號;名分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。”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則言不順。”④名聲;聲譽。卓爾堪《明遺民詩序》:“死事者名垂青史,固無論已。”(死事:效忠國事而死。垂:留傳。固:本來。無論:不用說。)⑤著稱;聞名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”陸遊《書憤》:“《出師》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?”(《出師》:指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。伯仲間:可以相提並論。)⑥古代名傢的簡稱。名傢以正名辨義為主,戰國百傢之一。⑦說出;陳述。林嗣環《口技》:“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出一處也。”⑧占有。《論衡·骨相》:“不名一錢。”⑨大的;重要的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名山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無數。”⑩文字。《儀禮·聘禮》:“百名以上書於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