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豪吏多猜忌,無勞問姓名。

    “豪吏多猜忌,無勞問姓名。”詩句出處:《雜曲歌辭·少年行三首》;是唐朝詩人李嶷的作品。

    十八羽林郎,戎衣事漢王。臂鷹金殿側,挾彈玉輿旁。
    馳道春風起,陪遊出建章。
    侍獵長楊下,承恩更射飛。塵生馬影滅,箭落雁行稀。
    薄暮歸隨仗,聯翩入瑣闈。
    玉劍膝邊橫,金杯馬上傾。朝遊茂陵道,暮宿鳳凰城。
    豪吏多猜忌,無勞問姓名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豪:

    ①獸名,即豪豬,俗稱箭豬。肩部以後長有許多長而硬的刺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(竹山)有獸焉,其狀如豚(tún)而白毛,毛大如笄(jī)而黑端,名曰豪彘(zhì)。”(豚:豬。笄:簪。彘:豬。)②細毛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”③才能出眾的人。《淮南子·泰族》:“行足以為儀表,知足以決嫌疑,廉足以分財,信可使守約,作事可法,出言可道者,人之豪也。”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。”④豪放;豪爽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平原君之遊,徒豪舉耳,不求士也。”⑤豪華;闊綽。《世說新語·汰侈》:“石崇與王愷爭豪,並窮綺麗,以飾輿(yú)服。”(窮:窮盡。輿:車。)⑥強橫;橫暴。《管子·國蓄》:“使萬室之都必有萬鐘之藏……故大賈蓄傢不得豪奪吾民矣。”(鐘:容量單位。齊制六斛四鬥為一鐘。)⑦有權勢的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願大王毋愛財物,賂其豪臣,以亂其謀。”柳宗元《童區(ōu)寄傳》:“是兒少秦武陽二歲,而計殺二豪,豈可近耶?”(是:此。少:年紀小於。)陶潛《詠荊軻》:“豪主正怔營。”⑧通“毫”。長而細的毛。喻極小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若豪之末。”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?”

    豪吏:

    權勢熾盛的官吏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梁乃召故所知~~,諭以所為起大事。”

    吏:

    ①古代官員的通稱。《尚書·胤征》:“天吏逸德,烈於猛火。”(君王的官吏喪失德行,對於百姓比烈火還厲害。)賈誼《新書·大政上》:“君能為善,則吏必能為善矣;吏能為善,則民必能為善矣。”②低級官吏或官府的差役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為郡小吏。”

    多:

    ①數量大,與“少”相對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(得道:指得治國之道,即行仁政。寡:少。)王維《相思》:“願君多采擷。”②勝過;超過。湯顯祖《紫簫記·巧探》:“想他才似相如,貌多王粲。”(相如:司馬相如,漢辭賦傢。王粲:漢魏間人,貌美多才。)③稱贊;著重。《史記·季佈欒佈列傳》:“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,朱傢以此名聞當世。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士亦以此多之。”④過分的;多餘的。《莊子·漁父》:“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,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,而擅飭(chì)禮樂,選人倫以化齊民,不泰多事乎?”(飭:整頓。泰:太,過於,過分。)劉劭《人物志·體別》:“夫在多疑。”⑤增多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因物而多之,孰與騁能而化之?”⑥通“哆”,不正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中正則雅,多哇則鄭。”(哇:淫邪的樂聲。)⑦副詞。表示限定。約相當於“隻”、“僅僅”。朱浮《為幽州牧與彭寵書》:“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,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《論語·子張》:“人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 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

    猜:

    ①懷疑。《顏氏傢訓·書證》:“狐之為獸,又多猜疑,故聽河水,無流水聲,然後敢渡。”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雖吾子亦有猜焉。”②猜測;猜想。王夫之《鷓鴣天》詞:“龜於朽後隨人卜,夢未圓時莫浪猜。”

    猜忌:

    猜疑,顧忌。《後漢書·申屠剛傳》:“王莽專政,朝多~~。”

    忌:

    ①憎恨;怨恨。《說文》:“忌,憎惡也。”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(孔融)性寬容少忌,好士,喜誘益後進。”(誘益:誘導幫助。)②嫉妒。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:“忌則多怨,又焉能克?”③顧忌,畏懼。《顏氏傢訓·勉學》:“忌盈惡(wù)滿。”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“殺人不忌為賊。”④禁止;忌諱。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子將助天下虐,不忌其不祥乎?”⑤句尾語氣詞。《詩經·鄭風·大叔於田》:“叔善射忌,又良禦忌。”

    無:

    ①沒有。跟“有”相對。陸遊《遊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。”②副詞。表示否定,相當於“不”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民以此為教,則粟焉得無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連詞。表示條件,相當於“無論”、“不論”。《詩經·魯頌·灃水》:“不小不大,從公於邁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詩源·箜篌引》:“公無渡河,公竟渡河。墮河而死,當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勢》:“則國非其國,而民無其民也。”⑥語氣詞。用於疑問句末,表示疑問,相當於“否”。白居易《問劉十九》:“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”

    勞:

    (一)①勞動;勞作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勞。”又勞動者或勞動力的簡稱。②勞苦;操勞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師勞力竭。”③功勞;功績。《貞觀政要·擇要》:“賞當其勞,無功者自退。”④費;煩。《詩經·邶風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實勞我心。”⑤慰勞;慰問。《儀禮·覲禮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勞之。”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然陵一呼勞軍,士無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種耙地的農具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春耕尋手勞。”

    問:

    ①詢問;與“答”相對。《史記 · 管晏列傳》:“晏子怪而問之。”②責問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復,寡人是問。”(復:返。)③管;幹預。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恣所為不問。”(恣:放任。)④慰問;問候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問之。”⑤贈送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雜佩以問之。”⑥通“聞”。1. 音訊。《晉書·陸機傳》:“既而羈寓京師,久無傢問。”(羈寓:寄居。)2. 名聲;聲譽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宣昭義問。”(宣昭:宣揚昭示。)

    名:

    ①名字;名稱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諱名不諱姓,姓所同也,名所獨也。”(諱:避諱。)②取名;命名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三》:“宋人有學者,三年反而名其母。”③名號;名分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。”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則言不順。”④名聲;聲譽。卓爾堪《明遺民詩序》:“死事者名垂青史,固無論已。”(死事:效忠國事而死。垂:留傳。固:本來。無論:不用說。)⑤著稱;聞名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”陸遊《書憤》:“《出師》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?”(《出師》:指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。伯仲間:可以相提並論。)⑥古代名傢的簡稱。名傢以正名辨義為主,戰國百傢之一。⑦說出;陳述。林嗣環《口技》:“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出一處也。”⑧占有。《論衡·骨相》:“不名一錢。”⑨大的;重要的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名山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無數。”⑩文字。《儀禮·聘禮》:“百名以上書於策。”


    上一篇:郊原照初日,林薄委徂秋。

    下一篇:东后方肆觐,西都导六师。
  • 豪吏多猜忌,无劳问姓名。

    “豪吏多猜忌,无劳问姓名。”诗句出处:《杂曲歌辞·少年行三首》;是唐朝诗人李嶷的作品。

    十八羽林郎,戎衣事汉王。臂鹰金殿侧,挟弹玉舆旁。
    驰道春风起,陪游出建章。
    侍猎长杨下,承恩更射飞。尘生马影灭,箭落雁行稀。
    薄暮归随仗,联翩入琐闱。
    玉剑膝边横,金杯马上倾。朝游茂陵道,暮宿凤凰城。
    豪吏多猜忌,无劳问姓名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豪:

    ①兽名,即豪猪,俗称箭猪。肩部以后长有许多长而硬的刺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(竹山)有兽焉,其状如豚(tún)而白毛,毛大如笄(jī)而黑端,名曰豪彘(zhì)。”(豚:猪。笄:簪。彘:猪。)②细毛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③才能出众的人。《淮南子·泰族》:“行足以为仪表,知足以决嫌疑,廉足以分财,信可使守约,作事可法,出言可道者,人之豪也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④豪放;豪爽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平原君之游,徒豪举耳,不求士也。”⑤豪华;阔绰。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石崇与王恺争豪,并穷绮丽,以饰舆(yú)服。”(穷:穷尽。舆:车。)⑥强横;横暴。《管子·国蓄》:“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……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。”(钟:容量单位。齐制六斛四斗为一钟。)⑦有权势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愿大王毋爱财物,赂其豪臣,以乱其谋。”柳宗元《童区(ōu)寄传》:“是儿少秦武阳二岁,而计杀二豪,岂可近耶?”(是:此。少:年纪小于。)陶潜《咏荆轲》:“豪主正怔营。”⑧通“毫”。长而细的毛。喻极小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若豪之末。”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?”

    豪吏:

    权势炽盛的官吏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梁乃召故所知~~,谕以所为起大事。”

    吏:

    ①古代官员的通称。《尚书·胤征》:“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”(君王的官吏丧失德行,对于百姓比烈火还厉害。)贾谊《新书·大政上》:“君能为善,则吏必能为善矣;吏能为善,则民必能为善矣。”②低级官吏或官府的差役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为郡小吏。”

    多:

    ①数量大,与“少”相对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(得道:指得治国之道,即行仁政。寡:少。)王维《相思》:“愿君多采撷。”②胜过;超过。汤显祖《紫箫记·巧探》:“想他才似相如,貌多王粲。”(相如:司马相如,汉辞赋家。王粲:汉魏间人,貌美多才。)③称赞;着重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,朱家以此名闻当世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士亦以此多之。”④过分的;多余的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,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,而擅饬(chì)礼乐,选人伦以化齐民,不泰多事乎?”(饬:整顿。泰:太,过于,过分。)刘劭《人物志·体别》:“夫在多疑。”⑤增多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因物而多之,孰与骋能而化之?”⑥通“哆”,不正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中正则雅,多哇则郑。”(哇:淫邪的乐声。)⑦副词。表示限定。约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朱浮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:“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,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”《论语·子张》:“人虽欲自绝,其何伤于日月乎? 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”

    猜:

    ①怀疑。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狐之为兽,又多猜疑,故听河水,无流水声,然后敢渡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虽吾子亦有猜焉。”②猜测;猜想。王夫之《鹧鸪天》词:“龟于朽后随人卜,梦未圆时莫浪猜。”

    猜忌:

    猜疑,顾忌。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王莽专政,朝多~~。”

    忌:

    ①憎恨;怨恨。《说文》:“忌,憎恶也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(孔融)性宽容少忌,好士,喜诱益后进。”(诱益:诱导帮助。)②嫉妒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忌则多怨,又焉能克?”③顾忌,畏惧。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忌盈恶(wù)满。”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杀人不忌为贼。”④禁止;忌讳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子将助天下虐,不忌其不祥乎?”⑤句尾语气词。《诗经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:“叔善射忌,又良御忌。”

    无:

    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

    劳:

    (一)①劳动;劳作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劳。”又劳动者或劳动力的简称。②劳苦;操劳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劳力竭。”③功劳;功绩。《贞观政要·择要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。”④费;烦。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实劳我心。”⑤慰劳;慰问。《仪礼·觐礼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劳之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然陵一呼劳军,士无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种耙地的农具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春耕寻手劳。”

    问:

    ①询问;与“答”相对。《史记 · 管晏列传》:“晏子怪而问之。”②责问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复,寡人是问。”(复:返。)③管;干预。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恣所为不问。”(恣:放任。)④慰问;问候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问之。”⑤赠送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杂佩以问之。”⑥通“闻”。1. 音讯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。”(羁寓:寄居。)2. 名声;声誉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宣昭义问。”(宣昭:宣扬昭示。)

    名:

    ①名字;名称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(讳:避讳。)②取名;命名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“宋人有学者,三年反而名其母。”③名号;名分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。”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。”④名声;声誉。卓尔堪《明遗民诗序》:“死事者名垂青史,固无论已。”(死事:效忠国事而死。垂:留传。固:本来。无论:不用说。)⑤著称;闻名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陆游《书愤》:“《出师》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?”(《出师》:指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。伯仲间:可以相提并论。)⑥古代名家的简称。名家以正名辨义为主,战国百家之一。⑦说出;陈述。林嗣环《口技》:“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出一处也。”⑧占有。《论衡·骨相》:“不名一钱。”⑨大的;重要的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名山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无数。”⑩文字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百名以上书于策。”


    上一篇:郊原照初日,林薄委徂秋。

    下一篇:东后方肆觐,西都导六师。

  • 上一篇:郊原照初日,林薄委徂秋。

    下一篇:东后方肆觐,西都导六师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