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東後方肆覲,西都導六師。

    “東後方肆覲,西都導六師。”詩句出處:《在巂州遙敘封禪》;是唐朝詩人李義府的作品。

    天齊標巨鎮,日觀啟崇期。岧嶢臨渤澥,隱嶙控河沂。
    眺迥分吳乘,凌高屬漢祠。建嶽誠為長,升功諒在茲。
    帝猷符廣運,玄范暢文思。飛聲總地絡,騰化撫幹維。
    瑞策開珍鳳,禎圖薦寶龜。創封超昔夏,修禪掩前姬。
    東後方肆覲,西都導六師。肅駕移星苑,揚罕馭風司。
    沸鼓喧平陸,凝蹕靜通逵。汶陽馳月羽,蒙陰警電麾。
    巖花飄曙輦,峰葉蕩春旗。石閭環藻衛,金壇映黼帷。
    仙階溢秘秬,靈檢耀祥芝。張樂分韶濩,觀禮縱華夷。
    佳氣浮丹谷,榮光泛綠坻。三始貽遐貺,萬歲受重釐。
    菲質陶恩獎,趨跡奉軒墀。觸網淪幽裔,乘徼限明時。
    周南昔已嘆,邛西今復悲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後:

    ①帝王;君主。《詩經·商頌·玄鳥》:“商之先後,受命不殆。”(殆:懈怠。)②諸侯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周有天下,裂土田而瓜分之,設五等,邦群後。”③天子的正妻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之妃曰後。”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趙後體輕腰弱,善行步進退。”④通“後2”。時間或位置在後。《禮記·大學》:“知止而後有定。”

    方:

    (一)①並列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濟於河。”也指竹木編成的筏子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圓。表面積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孫權)割據江東,地方數千裡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與圓相對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輿人》:“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願借子殺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心怵惕而震蕩兮,何所憂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懼。)⑥正直。《新語·慎微》:“然後忠良方直之人,則得容於世而施於政。”⑦地區;區域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且五方土音,鄉俗好尚,習見習聞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為天圓地方,故稱地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戴圓履方。”⑨方法;辦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學而無方。”⑩藥方;處方。《後漢書·華佗傳》:“精於方藥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賢使能,則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擬;比方。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贊》:“票(piāo)騎亦方此意,為將如此。”(票騎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詞。1.正在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沛公、項羽方攻陳留。”2. 剛剛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廡下一生伏案臥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軍八十萬眾,方與將軍會獵於吳。”(治:訓練。會獵:一同打獵,是交戰的婉辭。)(14)介詞。正當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方此之時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魚窺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

    肆:

    (一)①古代處死刑後陳屍示眾。《周禮·秋官·掌戮》:“凡殺人者,踣(bó)諸市,肆之三日。”(踣:倒斃。)②陳列;陳設。《詩經·大雅·行葦》:“或肆之筵,或授之幾。”(筵:墊席。幾:矮桌。)③作坊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百工居肆,以成其事。”④市場;店鋪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。”⑤放肆;放縱;任意妄為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文帝紀》:“群兇肆逆,宇內顛覆。”⑥極;盡。《後漢書·承宮》:“肆力耕種。”⑦伸展;延伸。《尚書 ·舜典》:“眚災肆赦。” (二)yì 解剔牲體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祀五帝,奉牛牲,羞其肆。”

    覲:

    ①諸侯秋天朝見天子。《詩經·大雅·韓奕》:“韓侯入覲,以其介圭,入覲於王。”(介:大。圭:玉。)又泛指諸侯朝見天子。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王覲為可。”(王覲:覲王。)《新唐書·李錡傳》:“憲宗即位,不假借方鎮,故倔強者稍稍入朝。錡不自安,亦三請覲。”(方鎮:指掌握兵權,鎮守一方的軍事長官。)②天子召見諸侯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(天子)覲諸侯。”③會見。《左傳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宣子私覲於子產。”④通“僅(jǐn)”。副詞。隻;僅僅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魯日以削,至於覲存。”

    西:

    ①鳥類止息。《敦煌曲子詞集·西江月》:“棹歌驚起亂西禽,女伴各歸南浦。”②方位名,日落處,與“東”相對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東至於海,西至於河。”③副詞。向西;往西。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”

    都:

    (一)du ①[名]大城市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大~不過三國之一。”②[名]首都,京城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漢之西~,在於雍州,實曰長安。”③[名][都會]1. 諸侯國的都城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秦有天下,裂~~而之郡邑。”2. 繁華的大城市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然邯鄲亦漳、河之間一~~也。”④[形]漂亮。《詩經·鄭風·有女同車》:“彼美孟薑,洵美且~。”⑤[嘆]表示贊美。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皋陶曰:‘~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”⑥[動]居於,處在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,而~卿相之位,澤及後世。”⑦[動]匯總,匯聚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頃撰其遺文,~為一集。”(二) dou [副]全,盡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於時天月明凈,~無纖翳。” 【辨析】都,京。“京”的本義是“大”。在先秦“京師”連用方指“國都”,“京”指國都是後起義。“都”的本義指“大城市”,漢代以後才可以指首都。

    導:

    ①引導。《史記·孫臏傳》:“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”②向導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烏孫發導譯送(張)騫還。”(烏孫:古族名。)③開導;教導;啟發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其道不可以期世,其學不可以導眾。”④疏通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為川者決之使導。”

    六師:

    天子有六軍,泛指軍隊。《孟子·告子》:“三不朝,則~~移之。”

    師:

    ①人眾;群眾。《左傳·哀公五年》:“師乎師乎,何黨之乎?”②軍隊編制;按照周代軍制,二千五百人為師。《周禮· 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為五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,五卒為旅,五旅為師,五師為軍。”③泛指軍隊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齊師敗績。”④老師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”⑤榜樣;樣子。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既往不咎,來事之師也。”(來:未來。)⑥專司一事的長官或掌握某種專長、技術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士師不能治士。”⑦古代特指樂官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師曠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⑧對和尚的尊稱。《北史·齊文宣帝紀》:“晉陽有沙門,乍愚乍智,時人不測,呼為阿禿師。”(沙門:和尚。測:測度。)⑨學習;效法;以……為師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莫如師文王。”


    上一篇:豪吏多猜忌,无劳问姓名。

    下一篇:孝为子,忠为臣,不独语言能教人。
  • 东后方肆觐,西都导六师。

    “东后方肆觐,西都导六师。”诗句出处:《在巂州遥叙封禅》;是唐朝诗人李义府的作品。

    天齐标巨镇,日观启崇期。岧峣临渤澥,隐嶙控河沂。
    眺迥分吴乘,凌高属汉祠。建岳诚为长,升功谅在兹。
    帝猷符广运,玄范畅文思。飞声总地络,腾化抚干维。
    瑞策开珍凤,祯图荐宝龟。创封超昔夏,修禅掩前姬。
    东后方肆觐,西都导六师。肃驾移星苑,扬罕驭风司。
    沸鼓喧平陆,凝跸静通逵。汶阳驰月羽,蒙阴警电麾。
    岩花飘曙辇,峰叶荡春旗。石闾环藻卫,金坛映黼帷。
    仙阶溢秘秬,灵检耀祥芝。张乐分韶濩,观礼纵华夷。
    佳气浮丹谷,荣光泛绿坻。三始贻遐贶,万岁受重釐。
    菲质陶恩奖,趋迹奉轩墀。触网沦幽裔,乘徼限明时。
    周南昔已叹,邛西今复悲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后:

    ①帝王;君主。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:“商之先后,受命不殆。”(殆:懈怠。)②诸侯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周有天下,裂土田而瓜分之,设五等,邦群后。”③天子的正妻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妃曰后。”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赵后体轻腰弱,善行步进退。”④通“后2”。时间或位置在后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知止而后有定。”

    方:

    (一)①并列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。”也指竹木编成的筏子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圆。表面积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孙权)割据江东,地方数千里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与圆相对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舆人》:“圜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愿借子杀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心怵惕而震荡兮,何所忧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惧。)⑥正直。《新语·慎微》:“然后忠良方直之人,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。”⑦地区;区域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且五方土音,乡俗好尚,习见习闻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为天圆地方,故称地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戴圆履方。”⑨方法;办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学而无方。”⑩药方;处方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精于方药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贤使能,则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拟;比方。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赞》:“票(piāo)骑亦方此意,为将如此。”(票骑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词。1.正在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沛公、项羽方攻陈留。”2. 刚刚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”(治:训练。会猎:一同打猎,是交战的婉辞。)(14)介词。正当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方此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鱼窥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

    肆:

    (一)①古代处死刑后陈尸示众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戮》:“凡杀人者,踣(bó)诸市,肆之三日。”(踣:倒毙。)②陈列;陈设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”(筵:垫席。几:矮桌。)③作坊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百工居肆,以成其事。”④市场;店铺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。”⑤放肆;放纵;任意妄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群凶肆逆,宇内颠覆。”⑥极;尽。《后汉书·承宫》:“肆力耕种。”⑦伸展;延伸。《尚书 ·舜典》:“眚灾肆赦。” (二)yì 解剔牲体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祀五帝,奉牛牲,羞其肆。”

    觐:

    ①诸侯秋天朝见天子。《诗经·大雅·韩奕》:“韩侯入觐,以其介圭,入觐于王。”(介:大。圭:玉。)又泛指诸侯朝见天子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王觐为可。”(王觐:觐王。)《新唐书·李锜传》:“宪宗即位,不假借方镇,故倔强者稍稍入朝。锜不自安,亦三请觐。”(方镇:指掌握兵权,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。)②天子召见诸侯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(天子)觐诸侯。”③会见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宣子私觐于子产。”④通“仅(jǐn)”。副词。只;仅仅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鲁日以削,至于觐存。”

    西:

    ①鸟类止息。《敦煌曲子词集·西江月》:“棹歌惊起乱西禽,女伴各归南浦。”②方位名,日落处,与“东”相对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。”③副词。向西;往西。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
    都:

    (一)du ①[名]大城市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~不过三国之一。”②[名]首都,京城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汉之西~,在于雍州,实曰长安。”③[名][都会]1. 诸侯国的都城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秦有天下,裂~~而之郡邑。”2. 繁华的大城市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然邯郸亦漳、河之间一~~也。”④[形]漂亮。《诗经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:“彼美孟姜,洵美且~。”⑤[叹]表示赞美。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皋陶曰:‘~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”⑥[动]居于,处在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,而~卿相之位,泽及后世。”⑦[动]汇总,汇聚。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顷撰其遗文,~为一集。”(二) dou [副]全,尽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于时天月明净,~无纤翳。” 【辨析】都,京。“京”的本义是“大”。在先秦“京师”连用方指“国都”,“京”指国都是后起义。“都”的本义指“大城市”,汉代以后才可以指首都。

    导:

    ①引导。《史记·孙膑传》:“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②向导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乌孙发导译送(张)骞还。”(乌孙:古族名。)③开导;教导;启发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其道不可以期世,其学不可以导众。”④疏通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为川者决之使导。”

    六师:

    天子有六军,泛指军队。《孟子·告子》:“三不朝,则~~移之。”

    师:

    ①人众;群众。《左传·哀公五年》:“师乎师乎,何党之乎?”②军队编制;按照周代军制,二千五百人为师。《周礼· 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为五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,五师为军。”③泛指军队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齐师败绩。”④老师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⑤榜样;样子。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既往不咎,来事之师也。”(来:未来。)⑥专司一事的长官或掌握某种专长、技术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士师不能治士。”⑦古代特指乐官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师旷之聪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⑧对和尚的尊称。《北史·齐文宣帝纪》:“晋阳有沙门,乍愚乍智,时人不测,呼为阿秃师。”(沙门:和尚。测:测度。)⑨学习;效法;以……为师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莫如师文王。”


    上一篇:豪吏多猜忌,无劳问姓名。

    下一篇:孝为子,忠为臣,不独语言能教人。

  • 上一篇:豪吏多猜忌,无劳问姓名。

    下一篇:孝为子,忠为臣,不独语言能教人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