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莫驗昭華琯,虛傳甲帳神。”詩句出處:《昭肅皇帝挽歌辭三首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九縣懷雄武,三靈仰睿文。周王傳叔父,漢後重神君。 玉律朝驚露,金莖夜切雲。笳簫淒欲斷,無復詠橫汾。 玉塞驚宵柝,金橋罷舉烽。始巢阿閣鳳,旋駕鼎湖龍。 門咽通神鼓,樓凝警夜鐘。小臣觀吉從,猶誤欲東封。 莫驗昭華琯,虛傳甲帳神。海迷求藥使,雪隔獻桃人。 桂寢青雲斷,松扉白露新。萬方同象鳥,舉慟滿秋塵。
|
【註釋】:
莫:
①(mu)[名]日落的時候。《禮記·聘義》:“日~人倦。”(“暮”的本字。)②[代]沒有什麼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,~大於海。”③[副]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殺臣,宋~能守,乃可攻也。”驗:
①證據;憑證。《史記·晉世傢》:“何以為驗。”②檢驗。沈括《夢溪筆談》卷七:“何以知之?以月盈虧可驗也。”③效果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驗在近而求之遠。”④應驗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表說水旱小事,往往有驗。”(表:人名。)昭:
①光明;明。《詩經·小雅·雲漢》:“倬彼雲漢,昭回於天。”(倬:明貌。)②明白;清楚。《論語·堯曰》:“敢昭告於皇皇後帝。”③明顯;顯示。《詩經·小雅·鹿鳴》:“德音孔昭。”④古代宗廟神主排列之法,始祖居中,二世、四世、六世居左,稱昭;三世、五世、七世居右,稱穆。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元年》:“朕止含於伯字行中選擇,庶昭穆順序。”昭華:
①美玉,玉石。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“~~之珍既徙,延喜之玉攸歸。”②玉管樂器。《晉書·律歷志》:“西王母獻~~之琯(管),以玉為之。”華:
(一)①草木所開的花。後作“花”。《詩經·召南·何彼穠矣》:“華如桃李。”《詩經· 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”又指開花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桃始華。”②從中間剖開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為天子削瓜者副之,巾以絺;為國君者華之,巾以绤。”(二)huá ①光彩;光輝。謝莊《月賦》:“增華臺室,揚采軒宮。”(臺室、軒宮:皆星座名。)又輝映。何遜《秋夕仰贈從兄寘南》:“高樹北風響,空庭秋月華。”②出現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彩色光環,古人以為吉兆。李程《日五色賦》:“祥開日華。”(祥:吉祥。)③華麗;華美。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華容婀娜,令我忘餐。”又指人物美麗有風采。陸機《贈紀士》:“華顏婉如玉。”④精華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鬥之墟。”⑤才學。韓愈《送鄭十校理得洛字》:“才子富文華。”又指文采。杜甫《贈比部蕭郎中十兄》:“詞華傾後輩。”(傾:使欽佩。)⑥聲譽;名聲。張九齡《和許給事中直夜簡諸公》:“聲華大國寶。”⑦繁盛。劉得仁《樂遊原春望》:“始覺繁華地,應無不醉人。”⑧顯貴。王績《策杖尋隱士》:“歲歲長如此,方知輕世華。”⑨浮華。《後漢書·周舉傳》:“但務其華,不求其實。”⑩歲月;時光。沈佺期《春閨》:“歲華空自擲。”又年輕;年少。李商隱《錦瑟》:“錦瑟無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華年。”(11)(頭發)花白。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:“故國神遊,多情應笑我,早生華發。”(12)中國古稱華夏,省稱“華”。亦專指漢族。《左傳·定公十年》:“夷不亂華。”(夷:古稱少數民族名。)(13)通“嘩”。喧嘩。《晏子春秋·內篇問上二十》:“不掩君過,諫乎前,不華乎外。”(乎:於。) (三)huà 通“樺”。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華楓枰櫨。”琯:
同“管”。玉管,古樂器,用玉制成,六孔,如笛。也泛指管樂器。歷傢用以測定節氣。《大戴禮記·少間》:“西王母來獻其白琯。”孟郊《晚雪吟》:“願於堯琯中,奏盡鬱抑謠。”虛:
①大土山。《詩經·鄘風·定之方中》:“升彼虛矣,以望楚矣。”②廢墟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凡十三歲,社稷為虛。”③集市。柳宗元《童區(ōu)寄傳》:“去逾四十裡之虛所賣之。”④空虛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。”⑤空著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梁王虛上位。”⑥虛假。《楚辭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聽讒人之虛辭。”⑦副詞。徒然,白白地。李商隱《安定城樓》:“賈生年少虛垂涕。”(賈生:漢代賈誼。)⑧指清靜無欲的內心境界。《老子》第十五章:“致虛極,守靜篤。”傳:
(一)①傳遞。司馬遷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王大喜,傳以示美人及左右。”②傳授。韓愈《師說》: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。”③流傳;傳播。桓寬《鹽鐵論·非鞅》:“功如丘山,名傳後世。”張籍《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》之十:“新詩才上卷,已得滿城傳。”(卷:指書寫用的紙、帛。)④表達。江總《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詩》:“絲傳園客意,曲奏楚妃情。”(絲:指琴。)⑤臨摹。杜荀鶴《八駿圖》:“丹雘(huò)傳真未得真,那知筋骨與精神。”(丹雘:紅色顏料。真:原貌。)[傳道]1.轉述;傳說。杜甫《秦州雜詩》之十三:“傳道東柯谷,深藏數十傢。”2.傳授儒傢聖賢之道。韓愈《師說》: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。”後也指宗教宣傳教義。[傳燈]1.佛傢指宣傳佛法。佛法猶如明燈,可以消除迷惑,故稱。崔顥《贈懷一上人》:“傳燈遍都邑,杖錫遊王公。”2.指佛像前或人將死時置於腳後的長明燈。杜甫《望牛頭寺》:“傳燈無白日,佈地有黃金。”[傳衣]傳授師法;繼承師業。李商隱《謝書》:“自蒙半夜傳衣後,不羨王祥得佩刀。”(二)zhuàn ①驛站的房舍,供過往旅客及車馬中途休息的地方。《後漢書·陳忠傳》:“發人修道,繕理亭傳。”又泛指客舍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(秦王)舍相如廣成傳。”(舍:使居住。廣成:傳舍名。)②驛站所備的車馬。《左傳·成公五年》:“晉侯以傳召伯宗。”③出入關卡的憑證。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民以車船載谷入關者,得毋用傳。”(毋:勿。)又泛指官府的憑證。《後漢書·陳蕃傳》:“以諫爭不合,投傳而去。”(投:棄擲。)④解說經義的文字。⑤傳記。如《二十五史》均有人物列傳。劉知幾《史通·列傳》:“傳之為體,大抵相同,而述者多方,有時而異。”甲:
①植物種子的外皮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五:“太平之世,則風不鳴條,開甲散萌而已。”(鳴條:風吹樹枝發出響聲。散萌:分出新芽。)《周易·解》: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”②鎧甲,古代將士作戰時穿的護身衣裳。多用皮革制成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:“操吳戈兮被犀甲。”(被:同“披”。犀:指犀牛皮。)也泛指鎧甲。《呂氏春秋·貴卒》:“衣鐵甲操鐵杖以戰。”(衣:穿衣。)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擐甲執兵,固即死也。”③代指兵士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。”④動物的甲殼。元稹《感逝》:“蜩(tiáo)甲暗枯秋葉墜。”(蜩甲:蟬蛻的外殼。)⑤手指和腳趾表皮的硬殼。周密《癸辛雜識續集·金鳳染甲》:“先洗凈指甲,然後以此傅(fū)甲上。”(傅:塗抹。)⑥天幹的第一位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諸侯將以甲戍盟。”⑦居於第一位。歐陽修《送楊員外》:“君傢兄弟才,門族當世甲。”(君:對對方的尊稱。)也指順序第一。《新唐書·藝文志一》:“以甲、乙、丙、丁為次,列經、史、子、集四庫。”(次:順序。)⑧舊時戶口編制單位。《農政全書·備荒考中》:“每保統十甲,設保正副各一人,每甲統十戶,設甲長一人。”甲帳:
居神的帳幕,也泛指上等的帳幕。見“乙帳”。帳:
①床帳或帷帳。《史記·黥佈列傳》:“帳禦飲食從官如漢王居,佈又大喜過望。”②軍用營帳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即其帳中斬宋義頭。”③登記戶籍、賬目的簿子。《隋書·高祖紀下》:“凡是軍人,可悉屬州縣,墾田籍賬,一與民同。”神:
①天神。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禱爾於上下神祇。”②鬼神。《禮記·祭法》:“山林、川谷、丘陵,能出雲,為風雨,見怪物,皆曰神。”(見:現。)③指人死後的魂靈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昔堯殛鯀於羽山,其神化為黃熊。”④玄妙;神奇。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陰陽不測謂之神。”⑤心神;精神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形具而神生。”⑥表情;神態。《世說新語·簡傲》:“(王恬)神氣傲邁,瞭無相酬對意。”⑦形象;肖像。蔣驥《傳神秘要》:“傳神最大者,令彼隔幾而坐,可遠三四尺許,若小照,可遠五六尺,愈小愈宜遠。”⑧神韻。指文藝作品在境界上所表達出的情趣韻致。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辨》:“詩之極致有一,曰入神。詩而入神,至矣,盡矣,蔑以加矣!”(蔑:無;沒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