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上清仙女征遊伴,欲從湘靈住河漢。

    “上清仙女征遊伴,欲從湘靈住河漢。”詩句出處:《寄荊娘寫真》;是唐朝詩人李涉的作品。

    章華臺南莎草齊,長河柳色連金堤。青樓曈曨曙光蚤,
    梨花滿巷鶯新啼。章臺玉顏年十六,小來能唱西梁曲。
    教坊大使久知名,郢上詞人歌不足。少年才子心相許,
    夜夜高堂夢雲雨。五銖香帔結同心,三寸紅箋替傳語。
    緣池並戲雙鴛鴦,田田翠葉紅蓮香。百年恩愛兩相許,
    一夕不見生愁腸。上清仙女征遊伴,欲從湘靈住河漢。
    隻愁陵谷變人寰,空嘆桑田歸海岸。願分精魄定形影,
    永似銀壺掛金井。召得丹青絕世工,寫真與身真相同。
    忽然相對兩不語,疑是妝成來鏡中。豈期人願天不違,
    雲輧卻駐從山歸。畫圖封裹寄箱篋,洞房艷艷生光輝。
    良人翻作東飛翼,卻遣江頭問消息。經年不得一封書,
    翠幕雲屏繞空壁。結客有少年,名總身姓江。
    征帆三千裡,前月發豫章。知我別時言,識我馬上郎。
    恨無羽翼飛,使我徒怨滄波長。開篋取畫圖,
    寄我形影與客將。如今憔悴不相似,恐君重見生悲傷。
    蒼梧九疑在何處,斑斑竹淚連瀟湘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處的。與“下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於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”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。《天工開物·飴餳》:“色以白者為上。”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雖上世之聖王,豈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樂府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長上。”⑤由低處往高處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(tuán)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⑥去;往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”⑦向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終。)⑧進呈;進獻;送上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。”⑨出場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鶯鶯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草上之風必偃。”(11)塗染。《天工開物·造竹紙》:“先以白礬水染過,後上紅花汁雲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尊賢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聲,漢語四聲之一。鐘嶸《詩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則餘病未能。”

    上清:

    ①上天,天空。《漢書·揚雄傳》:“不能撠膠葛。”顏註:“膠葛,~~之氣也。”②指道傢所謂三清境之一。天帝所居。《雲笈七籤》:“其三清境者,玉清,~~,太清是也。”

    清:

    ①水純凈透明,與“濁”相對。屈原《漁父》:“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纓。”②潔凈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京室密清。”③使潔凈;使幹凈。陸雲《盛德賦》:“泛時雨以清天,灑狂塵以肅地。”④清晰;清楚。張祜《酬凌秀才惠虎枕》:“八寸黃楊惠不輕,虎頭光照簟文清。”⑤聲音清亮;清脆。蘇軾《石鐘山記》:“南聲函胡,北聲清越。”(函胡:含糊,模糊。越:高揚。)⑥清爽;清涼;寒涼。辛棄疾《西江月》:“明月別枝驚鵲,清風半夜鳴蟬。”(別:另一。)⑦冷清;淒清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謝公宿處今尚在,淥水蕩漾清猿啼。”⑧寂靜;清靜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寂乎若清。”⑨清平;安定;太平。唐太宗《詠風》:“勞歌《大風曲》,威加四海清。”(大風曲:漢高祖即位後曾回故鄉,作《大風歌》。加:施。)⑩公正;廉潔;清白;清廉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舉世皆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(是以:因此。)(11)單純;素雅。杜牧《沈下賢》:“斯人清唱何人和? 草徑苔蕪不可尋。”(12)肅清;使幹凈。梁啟超《戊戌政變記·譚嗣同傳》:“保護聖主,復大權,清君側,肅宮廷。”(13)用完;用盡。《越絕書·荊平王內傳》:“(伍子胥)乃發其簞飯,清其壺漿而食。”(荊:楚國的別稱。)(14)中國封建朝代名稱,公元1616~1911年。(15)廁所。後作“圊”。《風俗通·怪神》:“二三日乃於清中糞下啼。”(16)古代哲學用語。指沖和之氣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道之以禮,養之以清。”

    仙:

    ①神仙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”②指修煉成仙。《論衡·道虛》:“物無不死,人安能仙。”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。杜牧《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》:“誰知病太守,猶得作茶仙。”④非同凡響的。洪昇《長生殿·偷曲》:“恰稱廣寒宮仙樂聲聲。”⑤稱與道教有關的人或事物。⑥對人死的敬稱。韓愈《大行皇太後挽歌詞三首》之三:“雲隨仙馭遠,風助聖情哀。”(仙馭:仙駕。聖:指皇帝。)⑦輕松;自在。杜甫《覽鏡呈柏中丞》:“行遲更覺仙。”

    女:

    (一)①女性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一女不織,或受之寒。”②少女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③女兒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(男:兒子。)④小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猗(yī)彼女桑。”(猗:采摘。)劉禹錫《石頭城》:“淮水東邊舊時月,夜深還過女墻來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又特指織女星。唐彥謙《夜泊東溪有懷》:“酒醒推篷坐,淒涼望女牛。”(牛:牽牛星。)(二)rǔ 代詞。表示第二人稱,相當於“你”或“你們”。後作“汝”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今女不求之於本,而索之於末,此世之所以亂也。” (三)nǜ 將女兒嫁人。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:“宋雍氏女於鄭莊公。”

    征:

    ①出征;遠行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復。”②征伐。《漢書·李廣傳》:“振旅撫師,以征不服。”③爭奪;奪取。《商君書·開塞》:“當此時也,民務勝而力征。”④賦稅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有佈縷之征,粟米之征,力役之征。”⑤收稅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關市譏而不征。”(關:關卡。譏:稽查。)

    遊:

    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泳之遊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潛行。)泛指遊泳。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越人善遊矣。”(越:國名。)②虛浮;不切實際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(lù陸)。”③遊玩;遊覽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疏》:“幼則同遊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學或求官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遊江淮。”④交際;交往。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與英俊並遊。”⑤流動。《漢書·溝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遊蕩。”⑥縱;放縱。《後漢書·仇覽傳》:“剽輕遊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懸垂的飾物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厲遊纓。”[遊說]為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四處奔走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子毋讀書遊說,安得此辱乎?”

    伴:

    ①同伴;伴侶。吳融《倒次元韻》詩:“南陌來尋伴。”(陌:道路。)②作伴;陪伴;陪著。胡銓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:“天下望治,有如饑渴,而近伴食中書,漫不敢可否事。”(近:人名。指孫近。伴食中書:在中書省陪著吃飯。指任職不管事。中書:官署名。)

    欲:

    ①欲望;願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從(縱)耳目之欲。”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勝。”②想要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淺。”④副詞。將要;快要。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貪欲。劉伶《酒德頌》:“不覺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

    從:

    (一)[從容]1.逍遙自在。歐陽修《浪淘沙》:“把酒祝東風,且共從容。”2.鎮靜安詳。黃溍《日損齋筆記·文獻黃公神道碑》:“俯仰從容,不大聲色。” (二)cóng ①相隨;跟隨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子路從而後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。”②追逐;追趕。《孫子兵法· 軍爭》:“佯北勿從。”③聽從;依從。《左傳· 莊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從也。”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從天而頌之,孰與制天命而用之。”④聽任;任憑。杜甫《屏跡》:“失學從兒懶,長貧任婦愁。”⑤做;參與。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及使之從政,則茫然不知其方……”⑥指跟隨的人。《後漢書·單超傳》:“其仆從皆乘牛車……”⑦副的。與“正”相對。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、從之分。《唐六典》:“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,凡有九等。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萬戶;二曰郡王,從一品,食邑五千戶。”⑧次要的;附屬的。《老殘遊記》第四回:“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。”⑨舊指堂房,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。《三國志· 蜀書·許靖傳》:“(靖)少(shào)與從弟劭俱知名。”⑩介詞。自;由。1.表示起點。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:“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。”2. 表示對象,相當於“向”。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。”(三) sǒng [從容(yǒng)]同“慫恿”。鼓動。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日夜從容(衡山)王密謀反事。”(反:反叛。)(四)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“從”,東西方向稱“衡(橫)”。《詩經·齊風·南山》:“衡從其畝。”(畝:田壟。)②特指“合縱”。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,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,稱“合從”,省稱“從”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遂散六國之從。”③放縱。晁錯《賢良文學對策》:“其行罰也,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。”

    湘:

    ①水名。今名湘江,在湖南省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濟沅,湘以南征兮。”②通“鬺”。烹;煮。蘇軾《元修菜》:“烝之復湘之,香色蔚其饛。”

    靈:

    ①女巫。《楚辭·九歌·東皇太一》:“靈偃蹇(jiǎn)兮姣服。”(偃蹇:形容舞態。)②神;神靈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靈之下,若風馬。”③靈魂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不效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”溫庭筠《過陳琳墓》:“詞客有靈應識我。”④威靈。《國語·晉語七》:“七合諸侯,君之靈也。”⑤對死人的尊稱。潘嶽《寡婦賦》:“入空室兮望靈座。”⑥靈異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無災無害,以赫其靈。”(赫:顯。)⑦靈驗。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:“以為龜藏則不靈。”⑧人的精神意志。《文心雕龍· 情采》:“綜述性靈。”⑨善;好。白居易《修香山寺記》:“靈跡勝概。”

    住:

    ①停留;留下。《後漢書·薊子訓傳》:“薊先生小住。”②居住;住宿。李之儀《卜算子》:“我住長江頭,君住長江尾。”《魏書·袁翻傳》:“那瓌住所,非所經見。”(那瓌:人名。) ③停止。庾信《喜晴》:“雨住便生熱。”④通“駐”。駐紮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蔣琬傳》:“總帥諸軍,屯住漢中。”(屯:駐紮。)

    河:

    ①黃河的專稱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浮於濟(jǐ)漯(tà),達於河。”(濟、漯:都是水名。)《世說新語· 言語》:“風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異。”②河流的通稱。陸遊《十一月一日風雨大作》:“夜闌臥聽風吹雨,鐵馬冰河入夢來。”(鐵馬:披甲的戰馬。)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信著金石,義蓋山河。”③指銀河;天河。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對月》:“牛女漫愁思,秋期猶渡河。”《古詩十九首·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”

    漢:

    ①河流名。漢水,也稱漢江。為長江最長的支流,發源於陜西省寧強縣,流經陜西、湖北,在武漢市入長江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決汝、漢,推淮、泗,而註之江。”②天河;銀河。《漢書·天文志》:“(王梁)旁有八星,絕漢,曰天橫。”《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”③男子。陸遊《雨夜不寐,觀壁間所張魏鄭公砥柱銘》:“世間豈無一好漢,叱吒喑(yīn)嗚氣吞虜。”(喑嗚:怒喝聲。)④朝代名。1. 劉邦建,公元前206~公元8年,史稱“西漢”;劉秀建,公元25~220年,史稱“東漢”。2.五代之一。劉知遠建,公元947~950年,史稱“後漢”。⑤民族名。漢族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近西羌保塞,與漢人交通。”


    上一篇:望祷依前圣,垂休冀厚生。

    下一篇:古有阳台梦,今多下蔡倡。
  • 上清仙女征游伴,欲从湘灵住河汉。

    “上清仙女征游伴,欲从湘灵住河汉。”诗句出处:《寄荆娘写真》;是唐朝诗人李涉的作品。

    章华台南莎草齐,长河柳色连金堤。青楼曈曨曙光蚤,
    梨花满巷莺新啼。章台玉颜年十六,小来能唱西梁曲。
    教坊大使久知名,郢上词人歌不足。少年才子心相许,
    夜夜高堂梦云雨。五铢香帔结同心,三寸红笺替传语。
    缘池并戏双鸳鸯,田田翠叶红莲香。百年恩爱两相许,
    一夕不见生愁肠。上清仙女征游伴,欲从湘灵住河汉。
    只愁陵谷变人寰,空叹桑田归海岸。愿分精魄定形影,
    永似银壶挂金井。召得丹青绝世工,写真与身真相同。
    忽然相对两不语,疑是妆成来镜中。岂期人愿天不违,
    云輧却驻从山归。画图封裹寄箱箧,洞房艳艳生光辉。
    良人翻作东飞翼,却遣江头问消息。经年不得一封书,
    翠幕云屏绕空壁。结客有少年,名总身姓江。
    征帆三千里,前月发豫章。知我别时言,识我马上郎。
    恨无羽翼飞,使我徒怨沧波长。开箧取画图,
    寄我形影与客将。如今憔悴不相似,恐君重见生悲伤。
    苍梧九疑在何处,斑斑竹泪连潇湘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处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”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。《天工开物·饴饧》:“色以白者为上。”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虽上世之圣王,岂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⑤由低处往高处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(tuán)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⑥去;往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⑦向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终。)⑧进呈;进献;送上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。”⑨出场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莺莺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11)涂染。《天工开物·造竹纸》:“先以白矾水染过,后上红花汁云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尊贤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声,汉语四声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则余病未能。”

    上清:

    ①上天,天空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不能撠膠葛。”颜注:“膠葛,~~之气也。”②指道家所谓三清境之一。天帝所居。《云笈七籤》:“其三清境者,玉清,~~,太清是也。”

    清:

    ①水纯净透明,与“浊”相对。屈原《渔父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。”②洁净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京室密清。”③使洁净;使干净。陆云《盛德赋》:“泛时雨以清天,洒狂尘以肃地。”④清晰;清楚。张祜《酬凌秀才惠虎枕》:“八寸黄杨惠不轻,虎头光照簟文清。”⑤声音清亮;清脆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南声函胡,北声清越。”(函胡:含糊,模糊。越:高扬。)⑥清爽;清凉;寒凉。辛弃疾《西江月》: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”(别:另一。)⑦冷清;凄清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”⑧寂静;清静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寂乎若清。”⑨清平;安定;太平。唐太宗《咏风》:“劳歌《大风曲》,威加四海清。”(大风曲: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,作《大风歌》。加:施。)⑩公正;廉洁;清白;清廉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(是以:因此。)(11)单纯;素雅。杜牧《沈下贤》:“斯人清唱何人和? 草径苔芜不可寻。”(12)肃清;使干净。梁启超《戊戌政变记·谭嗣同传》:“保护圣主,复大权,清君侧,肃宫廷。”(13)用完;用尽。《越绝书·荆平王内传》:“(伍子胥)乃发其箪饭,清其壶浆而食。”(荆:楚国的别称。)(14)中国封建朝代名称,公元1616~1911年。(15)厕所。后作“圊”。《风俗通·怪神》:“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。”(16)古代哲学用语。指冲和之气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道之以礼,养之以清。”

    仙:

    ①神仙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”②指修炼成仙。《论衡·道虚》:“物无不死,人安能仙。”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。杜牧《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》:“谁知病太守,犹得作茶仙。”④非同凡响的。洪昇《长生殿·偷曲》:“恰称广寒宫仙乐声声。”⑤称与道教有关的人或事物。⑥对人死的敬称。韩愈《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》之三:“云随仙驭远,风助圣情哀。”(仙驭:仙驾。圣:指皇帝。)⑦轻松;自在。杜甫《览镜呈柏中丞》:“行迟更觉仙。”

    女:

    (一)①女性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一女不织,或受之寒。”②少女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③女儿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(男:儿子。)④小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猗(yī)彼女桑。”(猗:采摘。)刘禹锡《石头城》:“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又特指织女星。唐彦谦《夜泊东溪有怀》:“酒醒推篷坐,凄凉望女牛。”(牛:牵牛星。)(二)rǔ 代词。表示第二人称,相当于“你”或“你们”。后作“汝”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今女不求之于本,而索之于末,此世之所以乱也。” (三)nǜ 将女儿嫁人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一年》:“宋雍氏女于郑庄公。”

    征:

    ①出征;远行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复。”②征伐。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振旅抚师,以征不服。”③争夺;夺取。《商君书·开塞》:“当此时也,民务胜而力征。”④赋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有布缕之征,粟米之征,力役之征。”⑤收税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关市讥而不征。”(关:关卡。讥:稽查。)

    游:

    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泳之游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潜行。)泛指游泳。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越人善游矣。”(越:国名。)②虚浮;不切实际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(lù陆)。”③游玩;游览。晁错《言守边备塞疏》:“幼则同游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学或求官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游江淮。”④交际;交往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与英俊并游。”⑤流动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游荡。”⑥纵;放纵。《后汉书·仇览传》:“剽轻游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悬垂的饰物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厉游缨。”[游说]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奔走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”

    伴:

    ①同伴;伴侣。吴融《倒次元韵》诗:“南陌来寻伴。”(陌:道路。)②作伴;陪伴;陪着。胡铨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:“天下望治,有如饥渴,而近伴食中书,漫不敢可否事。”(近:人名。指孙近。伴食中书:在中书省陪着吃饭。指任职不管事。中书:官署名。)

    欲:

    ①欲望;愿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从(纵)耳目之欲。”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胜。”②想要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浅。”④副词。将要;快要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贪欲。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

    从:

    (一)[从容]1.逍遥自在。欧阳修《浪淘沙》: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。”2.镇静安详。黄溍《日损斋笔记·文献黄公神道碑》:“俯仰从容,不大声色。” (二)cóng ①相随;跟随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子路从而后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。”②追逐;追赶。《孙子兵法· 军争》:“佯北勿从。”③听从;依从。《左传· 庄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。”④听任;任凭。杜甫《屏迹》:“失学从儿懒,长贫任妇愁。”⑤做;参与。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及使之从政,则茫然不知其方……”⑥指跟随的人。《后汉书·单超传》:“其仆从皆乘牛车……”⑦副的。与“正”相对。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、从之分。《唐六典》:“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,凡有九等。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万户;二曰郡王,从一品,食邑五千户。”⑧次要的;附属的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。”⑨旧指堂房,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。《三国志· 蜀书·许靖传》:“(靖)少(shào)与从弟劭俱知名。”⑩介词。自;由。1.表示起点。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:“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。”2. 表示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(三) sǒng [从容(yǒng)]同“怂恿”。鼓动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日夜从容(衡山)王密谋反事。”(反:反叛。)(四)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“从”,东西方向称“衡(横)”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衡从其亩。”(亩:田垄。)②特指“合纵”。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,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,称“合从”,省称“从”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遂散六国之从。”③放纵。晁错《贤良文学对策》:“其行罚也,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。”

    湘:

    ①水名。今名湘江,在湖南省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济沅,湘以南征兮。”②通“鬺”。烹;煮。苏轼《元修菜》:“烝之复湘之,香色蔚其饛。”

    灵:

    ①女巫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灵偃蹇(jiǎn)兮姣服。”(偃蹇:形容舞态。)②神;神灵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灵之下,若风马。”③灵魂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不效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”温庭筠《过陈琳墓》:“词客有灵应识我。”④威灵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七合诸侯,君之灵也。”⑤对死人的尊称。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入空室兮望灵座。”⑥灵异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无灾无害,以赫其灵。”(赫:显。)⑦灵验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以为龟藏则不灵。”⑧人的精神意志。《文心雕龙· 情采》:“综述性灵。”⑨善;好。白居易《修香山寺记》:“灵迹胜概。”

    住:

    ①停留;留下。《后汉书·蓟子训传》:“蓟先生小住。”②居住;住宿。李之仪《卜算子》: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”《魏书·袁翻传》:“那瓌住所,非所经见。”(那瓌:人名。) ③停止。庾信《喜晴》:“雨住便生热。”④通“驻”。驻扎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蒋琬传》:“总帅诸军,屯住汉中。”(屯:驻扎。)

    河:

    ①黄河的专称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浮于济(jǐ)漯(tà),达于河。”(济、漯:都是水名。)《世说新语· 言语》:“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。”②河流的通称。陆游《十一月一日风雨大作》: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”(铁马:披甲的战马。)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信著金石,义盖山河。”③指银河;天河。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对月》:“牛女漫愁思,秋期犹渡河。”《古诗十九首·迢迢牵牛星》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”

    汉:

    ①河流名。汉水,也称汉江。为长江最长的支流,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,流经陕西、湖北,在武汉市入长江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决汝、汉,推淮、泗,而注之江。”②天河;银河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(王梁)旁有八星,绝汉,曰天横。”《迢迢牵牛星》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”③男子。陆游《雨夜不寐,观壁间所张魏郑公砥柱铭》:“世间岂无一好汉,叱咤喑(yīn)呜气吞虏。”(喑呜:怒喝声。)④朝代名。1. 刘邦建,公元前206~公元8年,史称“西汉”;刘秀建,公元25~220年,史称“东汉”。2.五代之一。刘知远建,公元947~950年,史称“后汉”。⑤民族名。汉族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近西羌保塞,与汉人交通。”


    上一篇:望祷依前圣,垂休冀厚生。

    下一篇:古有阳台梦,今多下蔡倡。

  • 上一篇:望祷依前圣,垂休冀厚生。

    下一篇:古有阳台梦,今多下蔡倡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