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旌旄光裡舍,騎服歡妻嫂。”詩句出處:《過梅裡七首傢於無錫四十載,今敝廬》;是唐朝詩人李紳的作品。
昔餘過稚齒,從師昧知奧。徒懷利物心,不獲藏身寶。 曳婁一縫掖,出處勞昏早。醒醉迷啜哺,衣裳辨顛倒。 忠誠貫白日,直已憑蒼昊。卷舌墮讒諛,驚波息行潦。 衰禽識舊木,疲馬知歸道。楊柳長庭柯,蘭荃覆階草。 旌旄光裡舍,騎服歡妻嫂。綠鬢絕新知,蒼須稀舊老。 冠緌身忝貴,齋沐心常禱。笙磬諒諧和,庭除還灑掃。 棲遲還竹巷,物役浸江島。倏忽變星霜,悲傷滿衷抱。
|
【註釋】:
旌:
①古代用犛或五色羽毛裝飾的一種旗子。《詩經·鄘風·幹旄》:“孑孑幹旌,在浚之城。”(孑孑:特出的樣子。幹:同“竿”,旗桿。浚:春秋時衛邑。)又泛指旗幟。屈原《九歌·國殤》:“旌蔽日兮敵若雲。”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近來奉辭伐罪,旌旄所指,劉琮束手。”②表彰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以志吾過,以旌善人。”(志:記。)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且立石於其墓之門,以旌其所為。”旄:
①竿頂用犛牛尾做裝飾的旗子。《詩經·鄘風·幹旄》:“孑孑幹旄,在浚之郊。”也泛指旌旗。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羽旄掃霓,旌旗拂天。”(羽旄:羽飾的旌旗。)②犛牛尾。古代舞者所執,用以指麾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。”也用作符節上的裝飾,故以為大將的標識。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朱輪華轂,擁旄萬裡,何壯也!”也作使臣的象征。《漢書·蘇建傳附蘇武》:“杖漢節牧羊,臥起操持,節旄盡落。”③犛牛。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:“肉之美者……旄象之約。”(約:美好。)④通“耄(mào)”。年老;老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速出令:反其旄倪,止其重器。”(反:遣反。旄倪:老人兒童。重器:國傢寶物。)⑤昏亂。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:“瘨而殫悶,旄不知人。”光:
①光亮;光輝。《墨子·尚賢中》:“若日之光,若月之明。”李白《靜夜思》:“窗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②明亮;光明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與天地兮同壽,與日月兮齊光。”③光采;風采。《莊子·盜蹠》:“身長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。”也指華美。《詩經·大雅·韓奕》:“百兩彭彭,八鸞鏘鏘,不顯其光。”④光榮;榮耀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下民之樂,子孫保光。”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取尊官厚祿,以為宗族交遊光寵。”⑤時光;光陰。李白《前有一樽酒行二首》之一:“青軒桃李能幾何?流光欺人忽蹉跎。”(青軒:官員坐的有青綢障蔽的車。)⑥景物;景色。辛棄疾《南鄉子·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》:“何處望神州,滿眼風光北固樓。”⑦發揚光大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誠宜開張聖聽,以光先帝遺德。”⑧光滑。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爬羅剔抉(jué),刮垢磨光。”(抉:挑出,剔出。)⑨指禮樂文物。《周易·觀》:“觀國之光,利用賓於王。”裡:
①古時鄉村居民聚居的地方;村落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制其田裡,教之樹畜。”②故鄉;傢鄉。江 淹《別賦》:“割慈忍愛,離邦去裡。”③古代的居民組織。其編制以二十五傢或五十傢或百傢為一裡。《詩經·鄭風·將仲子》:“將仲子兮,無踰我裡。”④裡巷;裡弄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以廛裡任國中之地。”⑤長度單位。市制五百米為一裡。李白《早發白帝城》:“千裡江陵一日還。”舍:
(一)①客舍;旅舍。《莊子·說劍》:“夫子休就舍。”②泛指供人居住的房舍。杜甫《客至》:“舍南舍北皆春水。”③住宿;居住。《莊子· 田子方》:“溫伯雪子適齊,舍於魯。”④止息;休息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!”⑤古代行軍三十裡為一舍。《呂氏春秋·博志》:“步之遲也,而百舍,不止也。”⑥謙辭。1. 稱自己的傢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賤姓嚴,舍下就在咫(zhǐ)尺。”(咫尺:喻距離近。)2.稱比自己輩分低的親屬。杜甫《得舍弟消息二首》之一:“近有平陰信,遙憐舍弟存。”(平陰:地名。)⑦通“赦”。赦免。《漢書·朱博傳》:“《春秋》之義,奸以事君,常刑不舍。” (二)shě 放棄;放下。後作“捨”。今簡化為“舍”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”騎:
(一)①騎馬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今吾將胡服騎射,以教百姓。”(胡:古代北方種族名。)②跨坐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騎箕尾。”(二)jì①乘坐的馬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車千乘,騎萬匹。”②騎兵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。”③一人一馬。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千乘雷起,萬騎紛紜。”服:
①從事;承擔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有事,弟子服其勞。”②駕;禦。《呂氏春秋·慎大》:“馬弗復乘,牛弗復服。”③服從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何為則民服?”(何為:做什麼事。)《論語·季氏》:“遠人不服,而不能來也。”④降服;屈從。《國語·越語上》:“古之伐國者,服之而已。”⑤欽佩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三:“子雲學相如為賦而不逮,故雅服焉。”(子雲:揚雄字。相如:司馬相如。逮:及。雅:甚。)⑥衣服。《老子》第八十章:“甘其食,美其服。”⑦穿著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一:“上(漢武帝)時服此裘以聽朝。”(聽朝:聽政。)⑧佩帶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服太阿之劍。”(太阿:劍名。)⑨吞服(藥物)。《顏氏傢訓·養生篇》:“庾肩吾常服槐實。”(實:子粒。)⑩習慣;適應。屈原《九章·橘頌》:“後皇嘉樹,橘徠服兮。”(11)服馬。古代一車四馬,居中的兩匹稱作“服”。《詩經·鄭風·大叔於田》:“兩服上襄,兩驂(cān)雁行。”(上襄:馬頭昂舉。驂:駕車時位於兩邊的馬。)(12)執持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乃令服兵擐甲。”(13)上古王畿之外,五百裡為一服,即甸服、侯服、綏服、要服、荒服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方五千裡,至於荒服。”歡:
①喜悅;高興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從宋之盟,承君之歡。”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“歡以承命,何時之有?”②交好;友好。《史記· 田敬仲完世傢》:“陽生素與乞歡。”③古時相愛男女的互稱。古樂府《石城樂》:“聞歡遠行去,相送方山亭。”④恩愛;情誼。《古詩十九首》之十六:“良人惟古歡,枉駕惠前綏。”妻:
(一)妻子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吳起取齊女為妻。” (二)qì ①以女嫁人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以其子妻之。”又:“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(子:女兒。)②娶女子為妻。關漢卿《救風塵》第一折:“他一心待嫁我,我一心待妻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