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雪飛不盡,碧雲欲成堆。”詩句出處:《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》;是唐朝詩人李山甫的作品。
幽居少人事,三徑草不開。隱幾虛室靜,閑雲入坐來。 至道非內外,詎言才不才。寶月當秋空,高潔無纖埃。 心滅百慮減,詩成萬象回。亦有吾廬在,寂寞舊山隈。 從容未歸去,滿地生青苔。謝公寄我詩,清奇不可陪。 白雪飛不盡,碧雲欲成堆。驚風出地戶,虩虩似震雷。 吟哦山嶽動,令人心膽摧。思君覽章句,還復如望梅。 慷慨追古意,曠望登高臺。何當陶淵明,遠師勸傾杯。 流年將老來,華發自相催。野寺連屏障,左右相裴回。
|
【註釋】:
白:
①白色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惡。”(辨:辨別。)②純潔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潔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見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顯赫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傢,則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陳述。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吾將以死白之。”⑥稟告;報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太尉自州以狀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詞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雪:
①雪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大雨雪,深二尺五寸。”②下雪。《晉書·五行志》:“飛騎大將軍車嬴王騰自並州遷鎮鄴,行次真定時,久大雪。”③揩拭。杜甫《丈八溝納涼》詩:“佳人雪藕絲。”④洗除;洗刷。李白《獨漉篇》:“國恥未雪,何由成名?”⑤白色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,朝如青絲暮如雪。”飛:
①鳥類和某些昆蟲鼓動翅膀在空中 飛行。屈原《天問》:“蒼鳥群飛。”杜甫《曲江二首》之二:“點水蜻蜓款款飛。”(款款:緩緩。)②物體憑借外力或機械作用在空中行動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先生之巧,至能使木鳶(yuān)飛。”(木鳶:古代飛行器。鳶:鳥名。)③飛動;飄落。杜甫《閿鄉薑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》:“無聲細下飛碎雪,有骨已剁觜春蔥。”張志和《漁父》:“八月九月蘆花飛。”④高。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飛宇承霓。”⑤無根據的;無緣無故的;意外的。《後漢書·周榮傳》:“若卒遇飛禍,無得殯斂。”⑥形容極快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呂蒙傳》:“而飛書召蒙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盡:
(一)①完畢;沒有瞭。蘇軾《赤壁賦》:“肴核既盡,杯盤狼藉。”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“糧食將盡。”②終結;結束。曹丕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年壽有時而盡。”李咸用《遣興》:“雨盡晚雲輕。”又終極;達到極點。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仁之至,義之盡也。”成語有“仁至義盡”。李白《遊太山六首》之三:“憑崖覽八極,目盡長空閑。”(八極:極邊遠之地。空閑:空曠。)③竭盡;竭力完成。《宋史·嶽飛傳》:“飛裂裳以背示(何)鑄,有盡忠報國四大字。”④全;所有的。潘嶽《笙賦》:“樂聲發而盡室歡。”⑤副詞。皆;都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”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一坐盡傾。”(滿坐的人都很傾慕。) (二)jǐn 盡量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”(空坐著盡量往後,飲食就坐盡量往前,以免油污弄臟座席。)碧:
①青綠色的玉石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萇弘死於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。”②青綠色。宋·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。”雲:
①同“雲2”。②說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雲:吾不試,故藝。’”(牢:人名。試:見用於朝廷。藝:多才藝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雲益乎?”④代詞。如此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汲、鄭亦雲,悲夫!”(汲、鄭:指汲黯、鄭當時二人。)⑤助詞。1. 用於句首。《詩經·鄭風·風雨》:“既見君子,雲胡不喜?”2. 用於句中。《後漢書·陳龜傳》:“雖歿(mò)軀體,無所雲補。”(歿:死。補:彌補。)⑥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表陳述語氣。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餘登箕山,其上蓋有許由塚雲。”[雲雲]通“蕓蕓”。眾多貌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萬物雲雲。”欲:
①欲望;願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從(縱)耳目之欲。”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勝。”②想要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淺。”④副詞。將要;快要。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貪欲。劉伶《酒德頌》:“不覺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成:
①完成;實現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使秦成帝業。”②幫助實現;成全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”③成為;變為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劉向《說苑·奉使》:“齊之臨淄三百閭,張袂(mèi)成帷,揮汗成雨。”(閭:裡巷。袂:袖子。帷:帷幕。)④成果;成就。李白《化城寺大鐘銘》:“少蘊才略,壯而有成。”(蘊:蓄。)⑤成長;成熟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(萬物)各得其養以成。”⑥和解;交好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一年》:“秦晉為成。”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哀王於是倍從(zòng)約而因儀請成於秦。”(倍:違背。從:指合縱。儀:人名。)⑦已定的;定型的;現成的。《詩經·周頌·昊天有成命》:“昊天有成命,二後受之。”《三國志·蜀書·蔣琬費禕薑維傳論》:“咸承諸葛之成規,因循而不革。”(咸:都。革:改變。)⑧層;重(chóng)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刑者相半於道,而死人日成積於市。”《呂氏春秋·音初》:“為九成之臺。”⑨古代十裡見方為一成。《漢書·刑法志》:“成方十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