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騎襜侵韉卷,車帷約幰鈋。”詩句出處:《鏡檻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鏡檻芙蓉入,香臺翡翠過。撥弦驚火鳳,交扇拂天鵝。 隱忍陽城笑,喧傳郢市歌。仙眉瓊作葉,佛髻鈿為螺。 五裡無因霧,三秋隻見河。月中供藥剩,海上得綃多。 玉集胡沙割,犀留聖水磨。斜門穿戲蝶,小閣鎖飛蛾。 騎襜侵韉卷,車帷約幰鈋。傳書兩行雁,取酒一封駝。 橋迥涼風壓,溝橫夕照和。待烏燕太子,駐馬魏東阿。 想像鋪芳褥,依稀解醉羅。散時簾隔露,臥後幕生波。 梯穩從攀桂,弓調任射莎。豈能拋斷夢,聽鼓事朝珂。 |
【註釋】:
騎:
(一)①騎馬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今吾將胡服騎射,以教百姓。”(胡:古代北方種族名。)②跨坐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騎箕尾。”(二)jì①乘坐的馬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車千乘,騎萬匹。”②騎兵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。”③一人一馬。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千乘雷起,萬騎紛紜。”襜:
①系在衣前的圍裙。即蔽膝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綠》:“終朝采藍,不盈一襜。”(藍:草名。汁可作染料。)②車上的帷幕。《後漢書·劉盆子傳》:“乘軒車大馬,赤屏泥,絳襜絡。”(絳:深紅色。絡:馬籠頭。)侵:
(一)①進犯;進攻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。”②侵奪;侵占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下》:“至(周)襄王,以河內賜晉文公,又為諸侯所侵,故其分地小。”(分:分封。)③欺凌;傷害;欺負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強不侵弱。”韓愈《枯樹》:“老樹無枝葉,風霜不復侵。”④漸進。陳子昂《南山傢園十韻》:“坐觀萬象化,方見百年侵。”⑤逐漸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帝憑怒,侵減龍伯之國使厄。”⑥逼近。庾肩吾《亂後經夏禹廟》:“侵雲似天闕,照水類河宮。”(闕:宮闕。類:似。)⑦荒年;莊稼歉收。《谷梁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五谷不升謂之大侵。”(升:成熟。) (二)qǐn 長相既矮小又醜陋。又作“寢”。《漢書·田蚡傳》:“田蚡貌侵。”韉:
襯托馬鞍的墊子。岑參《衛節度赤驃馬歌》:“玉鞍錦韉黃金勒。”卷:
(一)把東西向裡彎轉或向外翻轉。後作“捲”(今簡化為“卷”)。古樂府《西洲曲》:“卷簾天自高。”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(漫:隨便。)《淮南子·兵略》:“鼓不振塵,旗不解卷。” (二)quán ①彎曲;拳曲。《詩經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卷發如蠆(chài)。”(發:頭發。蠆:蠍子。)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。”②通“拳”。親切的樣子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執女手之卷然。”(然:……的樣子。) (三)juàn ①書籍或字畫的卷軸。泛指書畫、書籍。《論衡·商蟲》:“書卷不舒有蟲。”陶潛《與子儼等書》:“開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。”《南齊書·江泌傳》:“夜讀書,隨月光握卷升屋。”(升屋:登上屋頂。)②量詞。古代書籍、文書等以一個卷軸為一卷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軍書十二卷,卷卷有爺名。”(軍書:軍中文書。)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”車:
①車子。《禮記· 中庸》:“今天下車同軌,書同文。”②特指兵車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車轔轔,馬蕭蕭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”③指用輪子轉動的工具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地高則用水車。”④用水車戽(hù)水。范成大《圍田嘆四絕》之二:“六七月間天不雨,若為車水到山邊。”⑤牙床骨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。”(輔:面頰。)⑥量詞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一車炭重千餘斤。”帷:
①圍在四周的帳幕,上面無頂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大風至,大雨隨之,裂帷幕,破俎豆,隳(huī)廊瓦。”(俎豆:古代禮器。隳:毀壞。)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為治齋宮河上,張緹絳帷。”②用帳幕遮蔽。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塗上帷之。”約:
①捆縛;套。《詩經·小雅·斯幹》:“約之閣閣。”(閣閣:上下嚴緊的樣子。)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,質於齊。”(百乘:百輛。質於齊:到齊國作人質。)又繩索。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:“人尋約。”(每人一根八尺長的繩子。尋:八尺為一尋。)②約束;束縛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約之以禮。”③簡明;簡要。《荀子·強國》:“約而詳。”(詳:詳盡。)④節儉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荀彧傳》:“約食畜谷。”(畜:積蓄。)⑤訂約;約定。《史記· 高祖本紀》:“與諸將約,先入定關中者王之。”又約定的事;盟約。《鹽鐵論·和親》:“匈奴數和親,而常先犯約。”⑥大約(後起意義)。魏學洢《核舟記》:“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(jī雞)。”(奇:餘數。)意:
①心意;意圖。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賈思勰《齊民要術序》:“蔡倫立意造紙。”又意思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鎔裁》:“善刪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懷疑。《列子 ·說符》:“人有亡鐵(fū夫)者,意其鄰之子。”(亡:丟失。鐵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。”[意者]想來大概是……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選擇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“還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義將匿耶? 意將以告人乎?”(匿:隱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嘆詞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戰,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