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豈意聞周鐸,翻然慕舜韶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大鎮初更帥,嘉賓素見邀。使車無遠近,歸路更煙霄。 穩放驊騮步,高安翡翠巢。禦風知有在,去國肯無聊。 早忝諸孫末,俱從小隱招。心懸紫雲閣,夢斷赤城標。 素女悲清瑟,秦娥弄玉簫。山連玄圃近,水接絳河遙。 豈意聞周鐸,翻然慕舜韶。皆辭喬木去,遠逐斷蓬飄。 薄俗誰其激,斯民已甚恌。鸞皇期一舉,燕雀不相饒。 敢共頹波遠,因之內火燒。是非過別夢,時節慘驚飆。 未至誰能賦,中幹欲病痟。屢曾紆錦繡,勉欲報瓊瑤。 我恐霜侵鬢,君先綬掛腰。甘心與陳阮,揮手謝松喬。 錦裡差鄰接,雲臺閉寂寥。一川虛月魄,萬崦自芝苗。 瘴雨瀧間急,離魂峽外銷。非關無燭夜,其奈落花朝。 幾處逢鳴佩,何筵不翠翹。蠻童騎象舞,江市賣鮫綃。 南詔知非敵,西山亦屢驕。勿貪佳麗地,不為聖明朝。 少減東城飲,時看北鬥杓。莫因乖別久,遂逐歲寒凋。 盛幕開高宴,將軍問故僚。為言公玉季,早日棄漁樵。
|
【註釋】:
豈:
(一)副詞。①表示反問。相當於“難道”、“怎麼”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晉,吾宗也,豈害我哉?”②表示推測或疑問。相當於“是否”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諸葛孔明者,臥龍也,將軍豈願見之乎?”(二)kǎi 同“愷”。快樂;和樂。《詩經·小雅·魚藻》:“豈樂飲酒。”[豈弟]同“愷悌”。和悅可親。《詩經·齊風·載驅》:“齊子豈弟。”(齊子:齊國國君的女兒。)意:
①心意;意圖。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賈思勰《齊民要術序》:“蔡倫立意造紙。”又意思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鎔裁》:“善刪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懷疑。《列子 ·說符》:“人有亡鐵(fū夫)者,意其鄰之子。”(亡:丟失。鐵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。”[意者]想來大概是……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選擇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“還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義將匿耶? 意將以告人乎?”(匿:隱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嘆詞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戰,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!”聞:
(一)①聽見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先聞此聲者,其國必削。”②聽說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吾聞君子不食鱺(lǐ)魚。”③使上級聽到;報告上級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。”④見聞;知識。《史記·儒林列傳序》:“小吏淺聞,不能究宣,無以明佈諭下。”⑤聞名。李白《贈孟浩然》:“風流天下聞。”⑥領會;掌握。韓愈《師說》:“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。”⑦嗅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共王駕而自往,入其幄中,聞酒臭而還。” (二)wèn 名聲;聲譽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四十、五十而無聞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”周:
①周遍;遍及。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服牛軺馬,以周四方。”(軺:輕便馬車。一說“駕”。)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親巡天下,周覽遠方。”②周密。《孫子·謀攻》:“輔周則國必強,輔隙則國必弱。”③合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是以天下之眾,其談言者務為辨,而不周於用。”④完備;周全。《左傳·文公三年》:“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為君也,舉人之周也,與人主壹也。”(壹:專一。)⑤周濟;救濟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序》:“周人之急。”⑥周圍;圓圈。楊炯《渾天賦》:“周三徑一,遠近乖於辰極。”(周三徑一:圓周與直徑之比。辰極:北極星。)⑦環繞;循環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周而復始。”⑧指一定循環的時段。古指一年。《宋書·謝靈運傳》:“在郡一周,稱疾去職。”(稱疾:推說有病。)⑨朝代名。1.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滅紂建立的王朝。又分為西周和東周。至公元前256年為秦所滅。2. 南北朝時宇文覺代西魏建立的王朝。史稱北周(公元557—581年)。3. 唐武後稱帝,改國號為周,止於中宗復位(公元690—705年)。4.五代時郭威代後漢稱帝,改國號為周,史稱後周(公元951—960年)。[周旋]1.運轉。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蚤晏無失,以順天道,周旋無究。”(蚤:通“早”。無究:無窮。)2. 盤繞。王子一《誤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山環水繞天臺洞,勢周旋,形曲折。”3. 交往應酬。曹操《與荀彧傷郭嘉書》:“郭奉孝年不滿四十,相與周旋十一年,險阻艱難皆共罹(lí)之。”(奉孝:郭嘉字。罹:遭受。)4.與敵人較量。蘇軾《和子由苦寒見寄》:“何時逐汝去? 與虜試周旋?”(逐:隨。虜:對敵人的蔑稱。)鐸:
①古樂器名。形如鐃、鉦而有舌。古代宣佈政教法令或有戰事時所用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天將以夫子為木鐸。”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金鐸通鼓。”②掛在牛馬頸下或屋簷下的小鈴或風鈴。《晉書·荀勖傳》:“於路逢趙賈人牛鐸,識其聲。”《洛陽伽藍記·永寧寺》:“寶鐸含風,響出天外。”翻:
①鳥飛;翻飛。王維《輞川閑居》詩:“白鳥歸山翻。”②翻動;反復翻轉。元稹《競渡》:“萬裡黃河翻。”③反轉;傾覆。杜甫《白帝》:“白帝城下雨翻雲。”④編寫;譜寫。劉禹錫《楊柳枝詞》:“請君莫奏前朝曲,聽唱新翻《楊柳枝》。”⑤翻譯。《舊唐書·姚崇傳》:“今之佛經,羅什所譯。姚興執本與什對翻。”⑥副詞。反而;反倒。岑參《衙郡守還》:“頭白翻折腰,歸傢還自笑。”(折腰:指下拜。)翻然:
①迅速,迅疾。杜甫《諸將》:“豈謂盡煩回紇馬,~~遠救朔方兵。”②反而,反倒。《三國志·魏·王朗傳》:“朕求賢於君而未得,君乃~~稱疾。”然:
①燃燒。後來寫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”②代詞。如此;這樣。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:“物固莫不有長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對;贊同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詞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當於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君侯為漢相,奸吏成其私,然無所懲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順承關系。相當於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連詞。1.表示轉折關系,相當於“然而”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讓步關系,相當於“雖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纖腰細褪羅裙。”⑥助詞。1.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,表示狀態,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 小雅·南有嘉魚》: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於句末,表示比擬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道則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於句末,表示斷定,相當於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慕:
①效法;模仿。沈約《謝靈運傳論》:“一世之士,各相慕習。”②想念;思念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大孝終身慕父母。”③仰慕。《昌言下》:“慕名而不知實。”④羨慕。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餘則缊袍敝衣處其間,略無慕艷意。”舜:
①木槿。落葉灌木。後作“蕣”。《詩經·鄭風·有女同車》:“有女同車,顏如舜華。”(顏:容貌。華:花。)②古代帝王,為上古五帝之一。又稱“虞舜”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昔者舜之治天下也,不以事詔而萬物成。”韶:
①傳說中舜時的樂曲名。《荀子·樂論》:“舞韶歌武。”②美好。柳宗元《題所植海石榴樹》:“韶艷朱顏竟不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