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宮掖方為蠱,邊隅忽遘迍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昔帝回沖眷,維皇惻上仁。三靈迷赤氣,萬匯叫蒼旻。 刊木方隆禹,陛陑始創殷。夏臺曾圮閉,汜水敢逡巡。 拯溺休規步,防虞要徙薪。蒸黎今得請,宇宙昨還淳。 纘祖功宜急,貽孫計甚勤。降災雖代有,稔惡不無因。 宮掖方為蠱,邊隅忽遘迍。獻書秦逐客,間諜漢名臣。 北伐將誰使,南征決此辰。中原重板蕩,玄象失鉤陳。 詰旦違清道,銜枚別紫宸。茲行殊厭勝,故老遂分新。 去異封於鞏,來寧避處豳。永嘉幾失墜,宣政遽酸辛。 元子當傳啟,皇孫合授詢。時非三揖讓,表請再陶鈞。 舊好盟還在,中樞策屢遵。蒼黃傳國璽,違遠屬車塵。 雛虎如憑怒,漦龍性漫馴。封崇自何等,流落乃斯民。 逗撓官軍亂,優容敗將頻。早朝披草莽,夜縋達絲綸。 忘戰追無及,長驅氣益振。婦言終未易,廟算況非神。 日馭難淹蜀,星旄要定秦。人心誠未去,天道亦無親。 錦水湔雲浪,黃山掃地春。斯文虛夢鳥,吾道欲悲麟。 斷續殊鄉淚,存亡滿席珍。魂銷季羔竇,衣化子張紳。 建議庸何所,通班昔濫臻。浮生見開泰,獨得詠汀蘋。
|
【註釋】:
宮:
①房屋;住宅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。”②帝王的宮殿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作宮阿房,故天下謂之阿房宮。”③宗廟;神廟。《洛陽伽藍記·永寧寺》:“須彌寶殿,兜率凈宮,莫尚於斯也。”④古代五刑之一。殘害男子生殖器,破壞婦女生殖機能的刑罰。《漢書·景帝紀》:“除宮刑,出美人。”⑤古代五聲“宮商角徵羽”音階的第一音。相當於簡譜的“1”。《宋書· 律歷志上》:“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謂之五聲。”宮掖:
宮內的側室,嬪妃所居住的地方。《後漢書·竇憲傳》:“憲恃~~聲勢,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,主畏逼不敢計。”掖:
①拽著別人的胳膊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餘掖殺國子,莫餘敢止。”引申指扶持。《詩經·陳風·衡門序》:“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也。”(是:此。誘:引導。)②胳肢窩。《史記·呂太後本紀》:“高後遂病掖傷。”(遂:於是。病:得……病。)這個意義後來寫作“腋”。③旁;邊。《後漢書 · 桓帝紀》:“德陽殿及左掖門火。”方:
(一)①並列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濟於河。”也指竹木編成的筏子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圓。表面積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孫權)割據江東,地方數千裡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與圓相對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輿人》:“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願借子殺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心怵惕而震蕩兮,何所憂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懼。)⑥正直。《新語·慎微》:“然後忠良方直之人,則得容於世而施於政。”⑦地區;區域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且五方土音,鄉俗好尚,習見習聞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為天圓地方,故稱地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戴圓履方。”⑨方法;辦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學而無方。”⑩藥方;處方。《後漢書·華佗傳》:“精於方藥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賢使能,則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擬;比方。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贊》:“票(piāo)騎亦方此意,為將如此。”(票騎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詞。1.正在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沛公、項羽方攻陳留。”2. 剛剛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廡下一生伏案臥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軍八十萬眾,方與將軍會獵於吳。”(治:訓練。會獵:一同打獵,是交戰的婉辭。)(14)介詞。正當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方此之時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魚窺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為:
(一)①做。《詩經·周頌·豐年》:“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進獻。畀:給予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②制作;創作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為宮室,不斬於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樹。)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。”(遲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”(偷:怠惰;忽視。)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政以德。”④行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”(嘗:曾經。)⑤充當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(溫:溫習。故:舊的知識。)⑥當作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霓為衣兮風為馬。”⑦變為;成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”(蘭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認為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而子為我願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餘為伯儵,餘而祖也。”⑩介詞。1. 表被動。被。《三國志 · 吳書· 呂蒙傳》:“為張遼等所襲。”2.表對象。對;向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(嚴仲子)因為聶政語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連詞。如果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秦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語氣詞。1. 與“何”相配,表疑問語氣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何以伐為?”(伐:進攻。)2. 多用於句未,表示反問語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趙皇後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幫助。《詩經·大雅·鳧鷖》:“公屍燕飲,福祿來為。”②介詞。1. 表對象。替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為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為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慎勿為婦死。”③通“偽”。假裝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。”蠱:
①谷蟲。《論衡·商蟲》:“谷蟲曰蠱,蠱曰蛾矣。”②毒蟲。《本草綱目 ·蟲部四》集解引陳藏器曰:“取百蟲入甕中,經年開之,必有一蟲盡食諸蟲,即此名為蠱。”③泛指使人致病的毒蟲。《周禮·秋官·庶氏》:“掌除毒蠱。”鄭玄註:“毒蠱,蟲物而病害人者。”④傷害人的邪惡之氣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德公二年,初伏,以狗禦蠱。”張守節正義:“蠱者,熱毒惡氣為傷害人。”⑤巫術中害人的東西。《漢書·江充傳》:“遂掘蠱於太子宮,得桐木人。”⑥蠱惑;誘惑。邊:
①側畔;旁邊。陶潛《五柳先生傳》:“先生不知何許人也,亦不詳其姓字,宅邊有五柳樹,因以為號焉。”②邊緣。蘇渙《毒蜂成一窠》詩:“長安大道邊,挾彈誰傢兒?”③邊境。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思念北邊之未安。”④指邊防。《宋書·裴松之傳》:“裴松之廊廟之才,不宜久屍邊務。”(廊廟:指朝廷。屍:主管。)⑤靠近;接壤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齊邊楚。”隅:
①山水彎曲處。《詩經·小雅·綿蠻》:“綿蠻黃鳥,止於丘隅。”(綿蠻:鳥鳴聲。)②角落。《詩經·邶風· 靜女》:“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”(俟:等待。)③邊遠的地方。王維《終南山》:“太乙近天都,連山到海隅。”(太乙:終南山別名。天都:指長安。)④棱角。《詩經·大雅·抑》:“抑抑威儀,維德之隅。”(抑抑:縝密的樣子。)忽:
①不註意;不經心;忽視;疏忽。《尚書·周官》:“蓄疑敗謀,怠忽荒政。”(蓄:積。怠:惰。荒:亂。)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:“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。”②疾;迅速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”《左傳·莊公十一年》:“桀、紂罪人,其亡也忽焉。”③迷惚;不分明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遊於忽區之旁。”(忽區:忽恍無形之區。)④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名稱。歐陽修《五代史伶官傳序》:“夫禍患常積於忽微。”(微: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。)⑤副詞。突然。曹植《雜詩》之一:“形影忽不見。”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金鼓忽破。”[忽忽]1. 迅疾的樣子。《楚辭·惜誓》:“惜餘年老而日衰兮,歲忽忽而不反。”(反:同“返”。)2. 飄浮不定的樣子。賈《莊周夢為蝴蝶賦》:“忽忽悠悠,東西泛浮。”3. 神志昏亂的樣子。《漢書·蘇建傳》:“(李)陵始降時,忽忽如狂,自痛負漢。”遘:
①逢;遇。《尚書·金縢》:“惟爾元孫某,遘厲虐疾。”(爾:你。厲:同“癘”。)皇甫濂《悼子乘》:“生男以待終,胡為遘夭煢(qióng)?”(煢:孤獨。)②通“構”。構成;造成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荀攸傳》:“今兄弟遘惡,其勢不兩全。”迍:
[迍邅(zhān)]1.行走艱難的樣子。蔡邕《述行賦》:“塗迍邅其蹇(jiǎn)連,潦(lǎo)汙滯而為災。”(蹇連:行路艱難。潦:積水。)2. 困頓;處境不利。左思《詠史八首》之七:“英雄有迍邅,由來自古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