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五侯賓從莫敢視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

    “五侯賓從莫敢視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”詩句出處:《雜曲歌辭·緩歌行》;是唐朝詩人李頎的作品。

    小來托身攀貴遊,傾財破產無所憂。暮擬經過石渠署,
    朝將出入銅龍樓。結交杜陵輕薄子,謂言可生復可死。
    一沉一浮會有時,棄我翻然如脫屣。男兒立身須自強,
    十五閉戶潁水陽。業就功成見明主,擊鐘鼎食坐華堂。
    二八蛾眉梳墮馬,美酒清歌曲房下。文昌宮中賜錦衣,
    長安陌上退朝歸。五侯賓從莫敢視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
    早知今日讀書是,悔作從來任俠非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五:

    ①基數,五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畝之宅。”②表序數第五。李白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》:“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”③隊伍行列。後來寫作“伍”。《呂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孟賁過於河,先其五。”④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

    侯:

    (一)①古代舉行射禮所用的箭靶。“侯”指射佈,射佈的靶心叫“鵠(gǔ)”或“的”,以皮革或佈制成。《詩經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“大侯既抗,弓矢斯張。”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祿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凡五等。”漢代以後僅次於王的爵位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五侯九伯,女實征之。”③諸侯的通稱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齊侯之子,衛侯之妻,東宮之妹,邢侯之姨。”(子:女兒。東宮:指齊太子。姨:妻的姊妹。)④泛指達官貴人。杜荀鶴《與友人對酒吟》:“客路如天遠,侯門似海深。”(二)hòu [閩侯]縣名,屬福建省。

    賓:

    (一)①客人。《荀子·禮論》:“賓出,主人拜送。”②服從;歸順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暴民不作,諸侯賓服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侯衛賓服。” (二)bìn 通“擯”。拋棄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先生居山林……以賓寡人也久矣。”

    賓從:

    服從,歸順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諸侯咸來~~。”

    從:

    (一)[從容]1.逍遙自在。歐陽修《浪淘沙》:“把酒祝東風,且共從容。”2.鎮靜安詳。黃溍《日損齋筆記·文獻黃公神道碑》:“俯仰從容,不大聲色。” (二)cóng ①相隨;跟隨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子路從而後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。”②追逐;追趕。《孫子兵法· 軍爭》:“佯北勿從。”③聽從;依從。《左傳· 莊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從也。”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從天而頌之,孰與制天命而用之。”④聽任;任憑。杜甫《屏跡》:“失學從兒懶,長貧任婦愁。”⑤做;參與。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及使之從政,則茫然不知其方……”⑥指跟隨的人。《後漢書·單超傳》:“其仆從皆乘牛車……”⑦副的。與“正”相對。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、從之分。《唐六典》:“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,凡有九等。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萬戶;二曰郡王,從一品,食邑五千戶。”⑧次要的;附屬的。《老殘遊記》第四回:“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。”⑨舊指堂房,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。《三國志· 蜀書·許靖傳》:“(靖)少(shào)與從弟劭俱知名。”⑩介詞。自;由。1.表示起點。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:“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。”2. 表示對象,相當於“向”。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。”(三) sǒng [從容(yǒng)]同“慫恿”。鼓動。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日夜從容(衡山)王密謀反事。”(反:反叛。)(四)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“從”,東西方向稱“衡(橫)”。《詩經·齊風·南山》:“衡從其畝。”(畝:田壟。)②特指“合縱”。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,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,稱“合從”,省稱“從”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遂散六國之從。”③放縱。晁錯《賢良文學對策》:“其行罰也,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。”

    莫:

    ①(mu)[名]日落的時候。《禮記·聘義》:“日~人倦。”(“暮”的本字。)②[代]沒有什麼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,~大於海。”③[副]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殺臣,宋~能守,乃可攻也。”

    敢:

    ①勇敢;有膽氣。《莊子·盜蹠》:“勇悍果敢,聚眾率兵,此下德也。”《新唐書·石雄傳》:“少為牙校,敢毅善戰,氣蓋軍中。”②敢於;有膽量做某事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用兵深入敢戰者吉。”③謙詞。有冒昧的意思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敢佈腹心。”(佈腹心:指講出心裡話。)④豈敢;怎敢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敬以待命,敢有貳心乎?”

    視:

    ①看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下視其轍。”②觀察;審視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。”③對待;看待。黃宗羲《原君》:“視下天為莫大之產業。”④探望。《三國志·魏書 · 張遼傳》:“遼還屯雍丘,得疾,帝遣侍中劉曄將(jiàng)太醫視疾。”(將:帶領。)⑤比照;比較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其辱人賤行,視五人之死,輕重固何如哉?”⑥通“示”。向……表示;顯示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亦視項羽無東意。”[視事]1.辦公;理事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崔子稱疾,不視事。”2.任職。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[張衡]視事三年,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。”(上書乞骸骨:猶言向上打報告申請退休養老。)

    三:

    ①基數詞。《周易·解》:“田獲三狐。”(田:打獵。)②序數第三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③表示多數或多次。《史記·魯周公世傢》:“一沐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。”(哺:口中含嚼的食物。)

    三省:

    《論語·學而》有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”,句因以謂從多方面檢查反省。曹操《上書讓增封武平侯及費亭侯》:“伏自~~,姿質頑素。”也作“參省”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君子博學而日~~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”

    省:

    (一)①減少;去掉。《後漢書·襄楷傳》:“省欲去奢。”《三國志·吳書· 吳主傳》:“省徭役,減征賦。”②儉省;節省;節約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谷》:“所以省費燎火。”③宮禁。《北齊書·神武紀》:“孫騰帶仗入省。”④古代官署名。為朝廷的中央機構。《新五代史·豆盧革傳》:“父子同省,人以為非。”⑤地方行政區劃名。元代於各路設行省,後世即以省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,直屬中央領導。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訓》:“以此省此府此縣而憎彼省彼府彼縣。” (二)xǐng ①檢查;察看;視察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皇帝春遊,覽省遠方。”(功:事。)李公佐《南柯太守傳》:“生下車省風俗,療病苦。”②檢查自己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(日:一天。)③問候、探視尊長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昏定而晨省。”④泛指探視。《新唐書·杜審言傳》:“初審言病甚,宋之問、武平一等省候何如。”⑤醒悟:明白。杜甫《遊龍門奉先寺》:“欲覺聞晨鐘,令人發深省。”

    官:

    ①官府;官署;辦公的地方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在官不俟(sì)屨(jù),在外不俟車。”(俟:等候。屨:以麻葛制成的鞋。)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賊二人得我,我幸皆殺之矣。願以聞於官。”②政府的;公有的。《漢書·蓋寬饒傳》: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傢天下。”③官職;官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君之所審者三:一曰德不當其位,二曰功不當其祿,三曰能不當其官。”④官吏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。”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百官總己,以聽於塚宰。”⑤為官;做官。《晉書 · 王允之傳》:“臣子尚少,不樂早官。”又使當官。曹操《論吏士行能令》:“君不官無功之臣,不賞不戰之士。”⑥感覺器官,指耳目口鼻心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

    僚:

    (一)①官吏;官職。《詩經·小雅·大東》:“百僚是試。”(試:用。)②同官;朋輩,指同朝或同一衙門做官的人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遂奔僖子,其僚從之。”又泛指友人。孟郊《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二首》之二:“懶朋寡新僚。”③屬官;下屬。李商隱《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》:“將軍問故僚。”《新唐書·崔咸傳》:“日與賓客僚屬痛飲。”④古代奴隸的一個等級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隸臣僚,僚臣仆。”(臣:統治。隸、仆:奴隸的兩個等級。) (二)liǎo 美好的樣子。《詩經·陳風·月出》:“佼(jiǎo)人僚兮。”(佼:姣好。)

    者:

    ①代詞。指人、物、事、時間、地點等。《道林寓居》:“青嶂者邊來已熟,紅塵那畔去應疏。”②助詞。1.與動詞、形容詞或短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表示人、事、物等。《老子》:“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2. 與數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指稱前邊的事物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瑜傳》:“此數四者,用兵之患也。”3. 與時間名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相當於“……的時候”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昔者十日並出。”4.用在名詞主語後,表示提頓或判斷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陳勝者,陽城人也。”5. 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末,表示因果關系或假設關系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”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盡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無悔矣。”③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與疑問代詞“誰”、“何”等配合,表示疑問語氣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誰為大王為此計者?”

    稀:

    ①稀疏;空間或時間上間隔遠。與“密”相反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。”②極少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相見常日稀。”③稀薄;不濃。陳思濟《漱石亭和段超宗韻》:“羨殺田傢豆粥稀。”④副詞。用在某些形容詞前,表示達到極點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三回:“一大碗煨的稀爛的豬肉。”


    上一篇:晚景南路别,炎云中伏初。

    下一篇:知君练思本清新,季子如今得为邻。
  • 五侯宾从莫敢视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

    “五侯宾从莫敢视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”诗句出处:《杂曲歌辞·缓歌行》;是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。

    小来托身攀贵游,倾财破产无所忧。暮拟经过石渠署,
    朝将出入铜龙楼。结交杜陵轻薄子,谓言可生复可死。
    一沉一浮会有时,弃我翻然如脱屣。男儿立身须自强,
    十五闭户颍水阳。业就功成见明主,击钟鼎食坐华堂。
    二八蛾眉梳堕马,美酒清歌曲房下。文昌宫中赐锦衣,
    长安陌上退朝归。五侯宾从莫敢视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
    早知今日读书是,悔作从来任侠非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五:

    ①基数,五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亩之宅。”②表序数第五。李白《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》:“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”③队伍行列。后来写作“伍”。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孟贲过于河,先其五。”④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。

    侯:

    (一)①古代举行射礼所用的箭靶。“侯”指射布,射布的靶心叫“鹄(gǔ)”或“的”,以皮革或布制成。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大侯既抗,弓矢斯张。”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凡五等。”汉代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。”③诸侯的通称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齐侯之子,卫侯之妻,东宫之妹,邢侯之姨。”(子:女儿。东宫:指齐太子。姨:妻的姊妹。)④泛指达官贵人。杜荀鹤《与友人对酒吟》:“客路如天远,侯门似海深。”(二)hòu [闽侯]县名,属福建省。

    宾:

    (一)①客人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②服从;归顺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暴民不作,诸侯宾服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侯卫宾服。” (二)bìn 通“摈”。抛弃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先生居山林……以宾寡人也久矣。”

    宾从:

    服从,归顺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诸侯咸来~~。”

    从:

    (一)[从容]1.逍遥自在。欧阳修《浪淘沙》: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。”2.镇静安详。黄溍《日损斋笔记·文献黄公神道碑》:“俯仰从容,不大声色。” (二)cóng ①相随;跟随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子路从而后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。”②追逐;追赶。《孙子兵法· 军争》:“佯北勿从。”③听从;依从。《左传· 庄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。”④听任;任凭。杜甫《屏迹》:“失学从儿懒,长贫任妇愁。”⑤做;参与。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及使之从政,则茫然不知其方……”⑥指跟随的人。《后汉书·单超传》:“其仆从皆乘牛车……”⑦副的。与“正”相对。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、从之分。《唐六典》:“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,凡有九等。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万户;二曰郡王,从一品,食邑五千户。”⑧次要的;附属的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。”⑨旧指堂房,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。《三国志· 蜀书·许靖传》:“(靖)少(shào)与从弟劭俱知名。”⑩介词。自;由。1.表示起点。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:“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。”2. 表示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(三) sǒng [从容(yǒng)]同“怂恿”。鼓动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日夜从容(衡山)王密谋反事。”(反:反叛。)(四)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“从”,东西方向称“衡(横)”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衡从其亩。”(亩:田垄。)②特指“合纵”。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,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,称“合从”,省称“从”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遂散六国之从。”③放纵。晁错《贤良文学对策》:“其行罚也,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。”

    莫:

    ①(mu)[名]日落的时候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“日~人倦。”(“暮”的本字。)②[代]没有什么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,~大于海。”③[副]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杀臣,宋~能守,乃可攻也。”

    敢:

    ①勇敢;有胆气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勇悍果敢,聚众率兵,此下德也。”《新唐书·石雄传》:“少为牙校,敢毅善战,气盖军中。”②敢于;有胆量做某事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用兵深入敢战者吉。”③谦词。有冒昧的意思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敢布腹心。”(布腹心:指讲出心里话。)④岂敢;怎敢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敬以待命,敢有贰心乎?”

    视:

    ①看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下视其辙。”②观察;审视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。”③对待;看待。黄宗羲《原君》:“视下天为莫大之产业。”④探望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 张辽传》:“辽还屯雍丘,得疾,帝遣侍中刘晔将(jiàng)太医视疾。”(将:带领。)⑤比照;比较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其辱人贱行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”⑥通“示”。向……表示;显示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亦视项羽无东意。”[视事]1.办公;理事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崔子称疾,不视事。”2.任职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[张衡]视事三年,上书乞骸骨,征拜尚书。”(上书乞骸骨:犹言向上打报告申请退休养老。)

    三:

    ①基数词。《周易·解》:“田获三狐。”(田:打猎。)②序数第三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③表示多数或多次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。”(哺:口中含嚼的食物。)

    三省:

    《论语·学而》有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”,句因以谓从多方面检查反省。曹操《上书让增封武平侯及费亭侯》:“伏自~~,姿质顽素。”也作“参省”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君子博学而日~~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”

    省:

    (一)①减少;去掉。《后汉书·襄楷传》:“省欲去奢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 吴主传》:“省徭役,减征赋。”②俭省;节省;节约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谷》:“所以省费燎火。”③宫禁。《北齐书·神武纪》:“孙腾带仗入省。”④古代官署名。为朝廷的中央机构。《新五代史·豆卢革传》:“父子同省,人以为非。”⑤地方行政区划名。元代于各路设行省,后世即以省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,直属中央领导。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。” (二)xǐng ①检查;察看;视察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皇帝春游,览省远方。”(功:事。)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生下车省风俗,疗病苦。”②检查自己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(日:一天。)③问候、探视尊长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昏定而晨省。”④泛指探视。《新唐书·杜审言传》:“初审言病甚,宋之问、武平一等省候何如。”⑤醒悟:明白。杜甫《游龙门奉先寺》:“欲觉闻晨钟,令人发深省。”

    官:

    ①官府;官署;办公的地方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在官不俟(sì)屦(jù),在外不俟车。”(俟:等候。屦:以麻葛制成的鞋。)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贼二人得我,我幸皆杀之矣。愿以闻于官。”②政府的;公有的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家天下。”③官职;官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君之所审者三:一曰德不当其位,二曰功不当其禄,三曰能不当其官。”④官吏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。”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百官总己,以听于冢宰。”⑤为官;做官。《晋书 · 王允之传》:“臣子尚少,不乐早官。”又使当官。曹操《论吏士行能令》:“君不官无功之臣,不赏不战之士。”⑥感觉器官,指耳目口鼻心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

    僚:

    (一)①官吏;官职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百僚是试。”(试:用。)②同官;朋辈,指同朝或同一衙门做官的人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遂奔僖子,其僚从之。”又泛指友人。孟郊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二首》之二:“懒朋寡新僚。”③属官;下属。李商隐《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》:“将军问故僚。”《新唐书·崔咸传》:“日与宾客僚属痛饮。”④古代奴隶的一个等级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隶臣僚,僚臣仆。”(臣:统治。隶、仆:奴隶的两个等级。) (二)liǎo 美好的样子。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:“佼(jiǎo)人僚兮。”(佼:姣好。)

    者:

    ①代词。指人、物、事、时间、地点等。《道林寓居》:“青嶂者边来已熟,红尘那畔去应疏。”②助词。1.与动词、形容词或短语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表示人、事、物等。《老子》:“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2. 与数词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指称前边的事物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此数四者,用兵之患也。”3. 与时间名词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时候”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十日并出。”4.用在名词主语后,表示提顿或判断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”5.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,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”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”③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与疑问代词“谁”、“何”等配合,表示疑问语气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”

    稀:

    ①稀疏;空间或时间上间隔远。与“密”相反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。”②极少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相见常日稀。”③稀薄;不浓。陈思济《漱石亭和段超宗韵》:“羡杀田家豆粥稀。”④副词。用在某些形容词前,表示达到极点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三回:“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。”


    上一篇:晚景南路别,炎云中伏初。

    下一篇:知君练思本清新,季子如今得为邻。

  • 上一篇:晚景南路别,炎云中伏初。

    下一篇:知君练思本清新,季子如今得为邻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