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拜天官上玉都,紫皇親授五靈符。”詩句出處:《上清辭五首》;是唐朝詩人李九齡的作品。
入海浮生汗漫秋,紫皇高宴五雲樓。 霓裳曲罷天風起,吹散仙香滿十洲。
樓鎖彤霞地絕塵,碧桃花發九天春。 東皇近日慵遊宴,閑煞瑤池五色麟。
上清仙路有丹梯,影響行人到即迷。 不會無端個漁父,阿誰教入武陵溪。
本來方朔是真仙,偶別丹臺未得還。 何事玉皇消息晚,忍教憔悴向人間。
新拜天官上玉都,紫皇親授五靈符。 群仙個個來相問,人世風光似此無。
|
【註釋】:
新:
①剛有的或剛經驗到的。《周易·雜卦》:“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”②沒有用過的。黃滔《陳侍禦新居》:“幕客開新第,詞人遍有詩。”③指新的人或事物。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攜朋挈儔,去故就新。”(攜:帶著。儔:伴侶。)④更新;使變新。《尚書·胤征》:“舊染污俗,咸與維新。”⑤指剛結婚時的(人或物)。⑥副詞。相當於“剛”、“剛才”。《荀子·不茍》:“新浴者振其衣,新沐者彈其冠。”拜:
(一)①攀折。《詩經·召南·甘棠》:“蔽芾(fèi)甘棠,勿翦勿拜。”(蔽芾:茂盛貌。甘棠:棠梨樹。)②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。行禮時打恭作揖或下跪叩頭。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傢》:“介胄(zhòu)之士不拜,請以軍禮見。”(介胄之士:穿鎧甲戴戰盔的軍人。)③謁見;拜見。杜甫《新婚別》:“妾身未分明,何以拜姑嫜。”④授予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拜亮為丞相。”⑤敬受。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:“於是辭相印不拜。”⑥上;奉。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謹拜表以聞。” (二)bāi 通“擘”。分開。《詩經· 召南·甘棠》:“勿翦勿拜。”天:
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官:
①官府;官署;辦公的地方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在官不俟(sì)屨(jù),在外不俟車。”(俟:等候。屨:以麻葛制成的鞋。)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賊二人得我,我幸皆殺之矣。願以聞於官。”②政府的;公有的。《漢書·蓋寬饒傳》: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傢天下。”③官職;官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君之所審者三:一曰德不當其位,二曰功不當其祿,三曰能不當其官。”④官吏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。”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百官總己,以聽於塚宰。”⑤為官;做官。《晉書 · 王允之傳》:“臣子尚少,不樂早官。”又使當官。曹操《論吏士行能令》:“君不官無功之臣,不賞不戰之士。”⑥感覺器官,指耳目口鼻心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上:
(一)①位置在高處的。與“下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於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”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。《天工開物·飴餳》:“色以白者為上。”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雖上世之聖王,豈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樂府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長上。”⑤由低處往高處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(tuán)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⑥去;往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”⑦向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終。)⑧進呈;進獻;送上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。”⑨出場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鶯鶯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草上之風必偃。”(11)塗染。《天工開物·造竹紙》:“先以白礬水染過,後上紅花汁雲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尊賢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聲,漢語四聲之一。鐘嶸《詩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則餘病未能。”玉:
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。《尚書·胤(yìn)征》:“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。”(胤:古國名。炎:焚燒。)《詩經·小雅·鶴鳴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(攻:制作。)②玉器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”(犧牲:祭祀用的牛羊豬。加:增加。指虛報。)③精美珍貴的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詰鮑》:“崇節儉之清風,肅玉食之明禁。”④潔白美好的。鮑照《舞鶴賦》:“疊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臨霞。”(羽:羽翼。)⑤相助;培養。《詩經·大雅·民勞》:“王欲玉女,是用大諫。”(用:以。諫:規勸。)都:
(一)du ①[名]大城市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大~不過三國之一。”②[名]首都,京城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漢之西~,在於雍州,實曰長安。”③[名][都會]1. 諸侯國的都城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秦有天下,裂~~而之郡邑。”2. 繁華的大城市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然邯鄲亦漳、河之間一~~也。”④[形]漂亮。《詩經·鄭風·有女同車》:“彼美孟薑,洵美且~。”⑤[嘆]表示贊美。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皋陶曰:‘~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”⑥[動]居於,處在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,而~卿相之位,澤及後世。”⑦[動]匯總,匯聚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頃撰其遺文,~為一集。”(二) dou [副]全,盡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於時天月明凈,~無纖翳。” 【辨析】都,京。“京”的本義是“大”。在先秦“京師”連用方指“國都”,“京”指國都是後起義。“都”的本義指“大城市”,漢代以後才可以指首都。皇:
①大;偉大。《詩經·小雅·正月》:“有皇上帝。”②君主;帝王。《詩經·周頌·桓》:“於昭於天,皇以間之。”(間:監察。)《阿房宮賦》:“妃嬪媵嬙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輦來於秦。”③對已故父、祖的尊稱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朕皇考曰伯庸。”④雌鳳。後作“凰”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鳳皇翼其承旂兮。”⑤美好。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堯舜之道皇兮。”⑥通“遑”。閑暇;空閑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社稷之不皇,況能懷思君德?”[皇皇]1.鮮明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皇皇者華》:“皇皇者華。”(華:同“花”。)2. 同“惶惶”。心神不定的樣子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三月無君,則皇皇如也。”3. 同“遑遑”。匆忙的樣子。劉向《九嘆· 怨思》:“征夫皇皇。”親:
①愛;親愛;親密。《韓非子·愛臣》:“愛臣太親,必危其身。”杜甫《奉簡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交情老更親。”②父母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。”③指血緣關系最接近的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”④泛指有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親屬。杜甫《登嶽陽樓》:“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⑤親自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親巡天下,周覽遠方。”授:
①交給;付與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②任用;委任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舉賢而授能兮。”③傳授;教給。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:“孝景時為博士,以老歸教授。”④傳達;下達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王平傳》:“口授作書,皆有意理。”五:
①基數,五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畝之宅。”②表序數第五。李白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》:“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”③隊伍行列。後來寫作“伍”。《呂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孟賁過於河,先其五。”④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靈:
①女巫。《楚辭·九歌·東皇太一》:“靈偃蹇(jiǎn)兮姣服。”(偃蹇:形容舞態。)②神;神靈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靈之下,若風馬。”③靈魂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不效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”溫庭筠《過陳琳墓》:“詞客有靈應識我。”④威靈。《國語·晉語七》:“七合諸侯,君之靈也。”⑤對死人的尊稱。潘嶽《寡婦賦》:“入空室兮望靈座。”⑥靈異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無災無害,以赫其靈。”(赫:顯。)⑦靈驗。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:“以為龜藏則不靈。”⑧人的精神意志。《文心雕龍· 情采》:“綜述性靈。”⑨善;好。白居易《修香山寺記》:“靈跡勝概。”符:
①古代用來封爵、置官、傳達命令及調兵遣將的憑證,雙方各執一半,以驗真假,用竹、木、玉或金屬制成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公子遂行,至鄴,矯魏王令代晉鄙。晉鄙合符,疑之。”②契約;證券。韓愈《厚道》:“相欺也,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。”③一種蓋有官府印信的下行公文。《南史·沈懷文傳》:“孝武入討,呼之使作符檄,固辭。”(檄:一種用來征召、聲討的文書。辭:推辭。)④祥瑞的征兆。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此蓋受命之符也。”⑤符籙,方士、道士用來驅鬼招神或治病延年的文書。《宋書·羊欣傳》:“有病不服藥,飲符水而已。”⑥符節。古代出入門關的憑證。《後漢書·郭丹傳》:“後從師長安,買符入函谷關。”⑦符讖。一種假稱神意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。顧炎武《日知錄·兩漢風俗》:“新莽居攝,頌德獻符者遍於天下。”⑧驗證;應驗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審於符者,怪物不能惑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