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此事勤雖過,他謀拙莫先。

    “此事勤雖過,他謀拙莫先。”詩句出處:《長安書情投知己》;是唐朝詩人李頻的作品。

    陜服因詩句,從容已半年。一從歸闕下,罕得到門前。
    每候朝軒出,常看列宿懸。重投期見獎,數首果蒙傳。
    轉覺功宜倍,兼令住更堅。都忘春暫醉,少省夜曾眠。
    煩暑燈誰讀,孤雲業自專。精華搜未竭,騷雅琢須全。
    此事勤雖過,他謀拙莫先。槐街勞白日,桂路在青天。
    取第殊無序,還鄉可有緣。旅情長越鳥,秋思幾秦蟬。
    月色千樓滿,砧聲萬井連。江山阻迢遞,時節暗推遷。
    道即窮通守,才應始末憐。書紳相戒語,藏篋贈行篇。
    致主當齊聖,為郎本是仙。人心期際會,鳳翼許遷延。
    畢竟良圖在,何妨逸性便。幽齋中寢覺,珍木正陰圓。
    隱幾閑瞻夜,臨雲興渺然。五陵供麗景,六義動花箋。
    倘與潛生翼,寧非助化權。免教垂素發,歸種海隅田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此:

    ①代詞。這;這個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”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此之謂大同。”②這樣;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天何為而此醉。”③副詞。乃;則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必待堯舜之君,此為志士終無時矣。”

    事:

    ①職位;職務;官職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職業。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舞陽侯樊噲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為事。”(沛:江蘇沛縣。)③事情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言不順則事不成。”④變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秦有荊軻之事。”蘇軾《徐州上皇帝書》:“今臣於無事之時,屢以盜賊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圖之,則已晚矣。”(圖:謀。)⑤實行;從事;做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欲與大叔,巨請事之 ”⑦從師求學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[非]與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為不如非。”⑧量詞。用於器物或衣服,相當於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》:“管弦三兩事。”

    勤:

    ①勤勞;辛苦;勞苦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賽神曲》:“新婦上酒勿辭勤,使爾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勞苦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佈令陳辭而又不至,則增修德而無勤民於遠。”③名詞,勤勞的事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幽獨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閑。)④功績;功勞。《周書·賀拔勝傳》:“將軍首舉義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謀,可謂速禍,未見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禍:招禍。)⑤努力幹;積極用;做事盡力。《尚書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無怠。”⑥幫助;援助。《左傳·僖公三年》:“齊方勤我,棄德不祥。”⑦慰問;慰勞。韓愈《送楊支使序》:“夫樂道人之善,以勤其歸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孫復《答張浻書》:“兩辱手書,辭意勤至。”⑨憂愁;憂慮。韋應物《送宣州周錄事》:“惟當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憂愁。)⑩經常;頻繁地;次數多。劉開《問說》:“好學而不勤問,非真能好學者也。”

    雖:

    ①連詞。1.表示轉折。相當於“雖然”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。”(若:如。)2.表示讓步。相當於“即使”、“縱然”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”②通“惟(wéi)”。副詞。相當於“僅”、“隻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決之則行,塞之則止,雖有明君能決之,能塞之。”③蟲名,形似蜥蜴。《說文》:“雖,似蜥蠍而大。”

    過:

    (一)①經過;走過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乘白馬而過關。”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西過高陽。”(高陽:地名)。②過去。杜甫《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》:“三伏適已過,驕陽化為霖。”(適:恰好。霖:甘雨。)③超過;勝出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過參國之一。”(參國之一:國都的三分之 一。)④過分。張居正《答馬總兵》:“一切事體,不必過慮。”⑤探訪;拜訪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願枉車騎過之。”⑥過錯;犯錯誤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《論語·學而》:“過則勿憚改。”⑦量詞。遍;次。陸雲《與兄平原書》:“前後讀兄文一再過。” (二)guō 古國名。在今山東省掖縣北。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“(寒浞)處澆於過,處豷於戈。” (三)huò 通“禍”。《墨子·魯問》:“故大國之攻小國也,是交相賊也,過必反於國。”

    他:

    ①別的;其他的。《管子·內業》:“別無他圖。”屈原《離騷》:“豈其有他故兮,莫好脩之害也!”(脩:修飾。)②第三人稱代詞。寒山子《有漢姓傲慢》:“百事被他嫌。”③助詞。虛指,無實際意義。李清照《聲聲慢》:“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晚來風急。”

    謀:

    ①謀劃;考慮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謀之。”②計謀;計策。《孫子·謀攻》:“上兵伐謀。”③謀求;圖謀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君子謀道不謀食。”④咨詢。《隋書·李密傳》:“玄感謀計於密。”

    拙:

    ①笨。《莊子·胠篋》:“大巧若拙。”②粗劣;粗鄙。錢起《奉和中書常舍人〈晚秋集賢院即事〉》:“定笑巴歌拙。”③謙詞。張居正《答石麓李相公》:“拙作俟秋冬間各呈上也。”

    莫:

    ①(mu)[名]日落的時候。《禮記·聘義》:“日~人倦。”(“暮”的本字。)②[代]沒有什麼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,~大於海。”③[副]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殺臣,宋~能守,乃可攻也。”

    先:

    ①走在前面。《楚辭· 九歌·國殤》:“旌蔽日兮敵若雲,矢交墜兮士爭先。”②先於;在……之前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先事慮事,先患慮患。”③首要的事。《吳子·治兵》:“用病之道何先?”④祖先;上代。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斬荊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”⑤對死去的人的尊稱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。”⑥對古代人的稱呼。⑦先生。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夫叔孫先非不忠也。”[先生]1. 老師。2.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,亦用來作對人的尊稱。3. 醫生。[先進]先行學習。《論語 ·先進》:“先進於禮樂,君子也。”


    上一篇:恤惸且存老,抚弱复绥强。

    下一篇:习俗问黎人,亲巡慰里闾。
  • 此事勤虽过,他谋拙莫先。

    “此事勤虽过,他谋拙莫先。”诗句出处:《长安书情投知己》;是唐朝诗人李频的作品。

    陕服因诗句,从容已半年。一从归阙下,罕得到门前。
    每候朝轩出,常看列宿悬。重投期见奖,数首果蒙传。
    转觉功宜倍,兼令住更坚。都忘春暂醉,少省夜曾眠。
    烦暑灯谁读,孤云业自专。精华搜未竭,骚雅琢须全。
    此事勤虽过,他谋拙莫先。槐街劳白日,桂路在青天。
    取第殊无序,还乡可有缘。旅情长越鸟,秋思几秦蝉。
    月色千楼满,砧声万井连。江山阻迢递,时节暗推迁。
    道即穷通守,才应始末怜。书绅相戒语,藏箧赠行篇。
    致主当齐圣,为郎本是仙。人心期际会,凤翼许迁延。
    毕竟良图在,何妨逸性便。幽斋中寝觉,珍木正阴圆。
    隐几闲瞻夜,临云兴渺然。五陵供丽景,六义动花笺。
    倘与潜生翼,宁非助化权。免教垂素发,归种海隅田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此:

    ①代词。这;这个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此之谓大同。”②这样;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天何为而此醉。”③副词。乃;则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必待尧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”

    事:

    ①职位;职务;官职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职业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舞阳侯樊哙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。”(沛:江苏沛县。)③事情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④变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秦有荆轲之事。”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今臣于无事之时,屡以盗贼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图之,则已晚矣。”(图:谋。)⑤实行;从事;做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欲与大叔,巨请事之 ”⑦从师求学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[非]与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为不如非。”⑧量词。用于器物或衣服,相当于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》:“管弦三两事。”

    勤:

    ①勤劳;辛苦;劳苦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赛神曲》:“新妇上酒勿辞勤,使尔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劳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布令陈辞而又不至,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。”③名词,勤劳的事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幽独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闲。)④功绩;功劳。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将军首举义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谋,可谓速祸,未见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祸:招祸。)⑤努力干;积极用;做事尽力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无怠。”⑥帮助;援助。《左传·僖公三年》:“齐方勤我,弃德不祥。”⑦慰问;慰劳。韩愈《送杨支使序》:“夫乐道人之善,以勤其归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孙复《答张浻书》:“两辱手书,辞意勤至。”⑨忧愁;忧虑。韦应物《送宣州周录事》:“惟当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忧愁。)⑩经常;频繁地;次数多。刘开《问说》:“好学而不勤问,非真能好学者也。”

    虽:

    ①连词。1.表示转折。相当于“虽然”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(若:如。)2.表示让步。相当于“即使”、“纵然”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”②通“惟(wéi)”。副词。相当于“仅”、“只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决之则行,塞之则止,虽有明君能决之,能塞之。”③虫名,形似蜥蜴。《说文》:“虽,似蜥蝎而大。”

    过:

    (一)①经过;走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乘白马而过关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西过高阳。”(高阳:地名)。②过去。杜甫《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》:“三伏适已过,骄阳化为霖。”(适:恰好。霖:甘雨。)③超过;胜出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”(参国之一:国都的三分之 一。)④过分。张居正《答马总兵》:“一切事体,不必过虑。”⑤探访;拜访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愿枉车骑过之。”⑥过错;犯错误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⑦量词。遍;次。陆云《与兄平原书》:“前后读兄文一再过。” (二)guō 古国名。在今山东省掖县北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(寒浞)处浇于过,处豷于戈。” (三)huò 通“祸”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故大国之攻小国也,是交相贼也,过必反于国。”

    他:

    ①别的;其他的。《管子·内业》:“别无他图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岂其有他故兮,莫好脩之害也!”(脩:修饰。)②第三人称代词。寒山子《有汉姓傲慢》:“百事被他嫌。”③助词。虚指,无实际意义。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。”

    谋:

    ①谋划;考虑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谋之。”②计谋;计策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上兵伐谋。”③谋求;图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”④咨询。《隋书·李密传》:“玄感谋计于密。”

    拙:

    ①笨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大巧若拙。”②粗劣;粗鄙。钱起《奉和中书常舍人〈晚秋集贤院即事〉》:“定笑巴歌拙。”③谦词。张居正《答石麓李相公》:“拙作俟秋冬间各呈上也。”

    莫:

    ①(mu)[名]日落的时候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“日~人倦。”(“暮”的本字。)②[代]没有什么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,~大于海。”③[副]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杀臣,宋~能守,乃可攻也。”

    先:

    ①走在前面。《楚辞· 九歌·国殇》:“旌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。”②先于;在……之前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先事虑事,先患虑患。”③首要的事。《吴子·治兵》:“用病之道何先?”④祖先;上代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”⑤对死去的人的尊称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。”⑥对古代人的称呼。⑦先生。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夫叔孙先非不忠也。”[先生]1. 老师。2.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,亦用来作对人的尊称。3. 医生。[先进]先行学习。《论语 ·先进》:“先进于礼乐,君子也。”


    上一篇:恤惸且存老,抚弱复绥强。

    下一篇:习俗问黎人,亲巡慰里闾。

  • 上一篇:恤惸且存老,抚弱复绥强。

    下一篇:习俗问黎人,亲巡慰里闾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