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習俗問黎人,親巡慰裡閭。”詩句出處:《過晉陽宮》;是唐朝詩人李隆基的作品。
緬想封唐處,實惟建國初。俯察伊晉野,仰觀乃參虛。 井邑龍斯躍,城池鳳翔餘。林塘猶沛澤,臺榭宛舊居。 運革祚中否,時遷命茲符。顧循承丕構,怵惕多憂虞。 尚恐威不逮,復慮化未孚。豈徒勞轍跡,所期訓戎車。 習俗問黎人,親巡慰裡閭。永言念成功,頌德臨康衢。 長懷經綸日,嘆息履庭隅。艱難安可忘,欲去良踟躕。
|
【註釋】:
習:
①鳥練習飛。《呂氏春秋·季夏》:“鷹乃學習。”②泛指反復練習或演習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學而時習之。”(時:按時。)《宋史·魏勝傳》:“勝嘗自創如意戰車數百兩,砲車數十兩……夜習不使人見。”(兩:同“輛”。)③學習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莫如修仁義而習文學。”④熟悉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疏》:“習地形,知民心。”⑤常常。柳宗元《三戒·臨江之麋》:“自是日抱就犬,習示之,使勿動。”(是:此。日:日日。就:靠近。)⑥習慣。《商君書·戰法》:“民習以力攻難,故輕死。”習俗:
習慣,風俗。《戰國策·趙策》:“常民溺於~~,學者沉於所聞。”俗:
①風俗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廣谷大川異制,民生其間者異俗。”(制:形狀。)②一般的人;眾人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察其本,乃與俗議之異。”③庸俗。王安石《兼並》:“俗儒不知變。”④世俗。曹植《七啟》:“君子不遁俗而遺名,智士不背世而滅勛。”(遺:棄。背:違。滅:埋沒。)⑤佛教特指在傢為俗,與出傢相對。《清平山堂話本·花燈轎蓮女成佛記》:“張待詔夫妻二人亦然棄俗出傢。”(待詔:稱手藝人。)⑥通“欲”。欲念;希望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由俗謂之,道盡嗛矣。”問:
①詢問;與“答”相對。《史記 · 管晏列傳》:“晏子怪而問之。”②責問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復,寡人是問。”(復:返。)③管;幹預。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恣所為不問。”(恣:放任。)④慰問;問候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問之。”⑤贈送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雜佩以問之。”⑥通“聞”。1. 音訊。《晉書·陸機傳》:“既而羈寓京師,久無傢問。”(羈寓:寄居。)2. 名聲;聲譽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宣昭義問。”(宣昭:宣揚昭示。)黎:
①眾;多。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群黎百姓。”②民眾。《宋書·袁豹傳》:“積弊之黎,難用克振。”(用:以。克:能。)③黑色,也作“黧”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厥土青黎。”《荀子·堯問》:“顏色黎黑而不失其所。”④通“耆”。老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今王播棄黎老。”⑤通“遲”。比及;等到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黎明,圍宛城三匝。”⑥古國名。殷代諸侯國,為周文王所滅。在今山西省長治縣西南。親:
①愛;親愛;親密。《韓非子·愛臣》:“愛臣太親,必危其身。”杜甫《奉簡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交情老更親。”②父母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。”③指血緣關系最接近的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”④泛指有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親屬。杜甫《登嶽陽樓》:“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⑤親自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親巡天下,周覽遠方。”巡:
①巡視;巡行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經》:“三十有七年,親巡天下。”②量詞。多用於飲酒。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:“使伯嘉諜之,三巡數之。”慰:
①安慰。《世說新語 · 排調》:“生兒如此,足慰人意。”②心安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新歸且慰意,生理焉得說。”裡:
①古時鄉村居民聚居的地方;村落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制其田裡,教之樹畜。”②故鄉;傢鄉。江 淹《別賦》:“割慈忍愛,離邦去裡。”③古代的居民組織。其編制以二十五傢或五十傢或百傢為一裡。《詩經·鄭風·將仲子》:“將仲子兮,無踰我裡。”④裡巷;裡弄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以廛裡任國中之地。”⑤長度單位。市制五百米為一裡。李白《早發白帝城》:“千裡江陵一日還。”閭:
①裡巷的大門。《周禮·地官·鄉大夫》:“國有大故,則令民各守其閭。”②古代二十五傢為一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閭胥每閭中士一人。”(閭胥:官名。)③泛指鄉裡;裡巷。白居易《村居苦寒》:“回觀村閭間,十室八九貧。”《荀子·富國》:“窮閭漏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