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舟楫功須著,鹽梅望匪疏。”詩句出處:《餞王晙巡邊》;是唐朝詩人李隆基的作品。
振武威荒服,揚文肅遠墟。金壇申將禮,玉節授軍符。 免胄三方外,銜刀萬裡餘。昔時吳會靜,今日虜庭虛。 分閫仍推轂,援桴且訓車。風揚旌旆遠,雨洗甲兵初。 坐見臺階謐,行聞襖祲除。檄來雖插羽,箭去亦飛書。 舟楫功須著,鹽梅望匪疏。不應陳七德,欲使化先敷。
|
【註釋】:
楫:
①船槳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若夫經制不定,是猶度江河亡維楫,中流而遇風波,船必覆矣。”(經制:常法。維:纜索。)魏學洢《核舟記》:“舟尾橫臥一楫。”又為用槳劃船。《詩經·大雅·棫樸》:“淠彼涇舟,烝徒楫之。”②林木。《呂氏春秋·明理》:“有若水之波,有若山之楫。”功:
①功勞;業績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不及今令有功於國。”②成就;功效。《莊子· 天運》:“勞而無功。”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妙算有遺,良圖不果,降齡何促,功敗垂成。”(降齡:上天給予的壽齡。垂成:將成。)嵇康《養生論》:“田種一也,至於樹養不同,則功收相懸。”③工作。《呂氏春秋·仲春》:“無作大事,以妨農功。”④功能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以全其天功。”⑤工程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崇教》:“民力竭於功役,儲蓄靡於不急,起土山以準嵩霍,決渠水以象九河。”(靡:浪費。嵩霍:二山名,被稱為中嶽與南嶽。)⑥精善;堅固;精良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有蓄積,則久而不匱;器械功,則伐而不費。”⑦通“攻”。治理。《水經註·巨洋水》:“中有古壇,參差相對,後人微加功飾,以為嬉遊之處。”⑧喪服通稱。《禮記·服問》:“絰服之絰,服其功衰。”須:
①胡子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美須髯。”②等待;等候。《楚辭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君維須兮雲之際?”③需要;需。林逋《山園小梅》:“不須檀板共金尊。”④必須;應當。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白日放歌須縱酒。”⑤須臾;片刻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罷不能,不待須而廢。”著:
(一)①顯露;顯著。《商君書·錯法》:“如此,則臣忠、君明、治著而兵強矣。”(治著:政績昭著。)②稱道。《後漢書·李恂陳禪等傳論》:“任棠、薑岐,世著其清。”③寫文章;寫書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不能道說,而善著書。”④登記;記載。《商君書·境內》:“生者著,死者削。”⑤土著。指定居不遷的人。《後漢書·李忠傳》:“墾田增多,三歲間,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。” (二)zhuó 今作“著”。①附著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今驅民而歸之農,皆著於本,使天下各食其力。”(本:指農業。)②穿;戴。蒲處厚《保生要錄·論衣服》:“寒欲漸著,熱欲漸脫。” (三)zhāo ①圍棋下子。蔣正子《山房隨筆》:“某有仆能棋,欲試數著不敢?”②計策;手段。 (四)zháo 遇到;受到。陸遊《 卜算子·詠梅》:“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” (五)zhe 助詞。①用在動詞後,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。白居易《邯鄲冬至夜思傢》:“想得傢中夜深坐,還應說著遠行人。”②用在句末,表示祈使或一般告語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回:“老娘先打兩個耳刮著。”望:
①遠望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。”(轍:車轍。靡:倒。)②盼望;期望。曹操《收田租令》:“欲望百姓親附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知此,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。”③聲望;名望。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“令聞令望。”④有聲望的人或物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吾子,楚國之望也。”⑤怨恨;責怪。《新唐書·劉漢宏傳》:“漢宏恨賞薄,有望言。”⑥祭名。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望於山川。”⑦農歷每月十五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予猶記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[望洋]亦作“望羊”、“望陽”。仰視;遠視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嘆。”(若:海神名。)匪:
① 古代筐類竹器名,有蓋的竹筐。後作“篚”。《周禮·春官·肆師》:“共設匪甕之禮。”②非;不是。《詩經·邶風·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。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”③行為不正的人。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不幸見辱於匪人。”④代詞。相當於“彼”。《詩經·檜風·匪車》:“匪風發兮,匪車偈兮。”(發:形容風聲。偈:車疾馳貌。)⑤通“斐”。有文采的樣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淇奧》: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⑥車馬行進不止的樣子。《禮記·少儀》:“車馬之美,匪匪翼翼。”疏:
①疏通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禹疏九河。”②清除。仲長統《昌言》:“疏濯胸臆,澡雪腹心。”③分給;分散。《淮南子·道應》:“襄子疏隊而擊之。”④分賜;給予。《鹽鐵論·毀學》:“疏爵分祿以褒賢。”⑤稀,與“密”相對。《老子》第七十三章: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⑥疏遠。《漢書·元帝紀》:“繇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。”⑦遠親。亦泛指關系疏遠的人。《管子·形勢》:“子婦不失其常,則長幼理而親疏和。”⑧粗略;疏忽;不周密;不細密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天下初定,制度疏闊。”⑨粗糙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三年之喪,齊(zī)疏之服。”(齊:縫邊。)⑩指粗食。《詩經·大雅·召旻》:“彼疏,斯粺。”(11)分條陳述。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數疏光過失予燕王。”(光:人名。)(12)臣下給皇帝的奏章。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數上疏諫爭。”(13)註釋的一種,對古書的前人註釋加以引申和說明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:“《莊子義疏》八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