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忽然遣躍紫騮馬,還是昂藏一丈夫。”詩句出處:《別梁鍠》;是唐朝詩人李頎的作品。
梁生倜儻心不羈,途窮氣蓋長安兒。回頭轉眄似雕鶚, 有志飛鳴人豈知。雖雲四十無祿位,曾與大軍掌書記。 抗辭請刃誅部曲,作色論兵犯二帥。一言不合龍額侯, 擊劍拂衣從此棄。朝朝飲酒黃公壚,脫帽露頂爭叫呼。 庭中犢鼻昔嘗掛,懷裡瑯玕今在無。時人見子多落魄, 共笑狂歌非遠圖。忽然遣躍紫騮馬,還是昂藏一丈夫。 洛陽城頭曉霜白,層冰峨峨滿川澤。但聞行路吟新詩, 不嘆舉傢無擔石。莫言貧賤長可欺,覆簣成山當有時。 莫言富貴長可托,木槿朝看暮還落。不見古時塞上翁, 倚伏由來任天作。去去滄波勿復陳,五湖三江愁殺人。
|
【註釋】:
忽:
①不註意;不經心;忽視;疏忽。《尚書·周官》:“蓄疑敗謀,怠忽荒政。”(蓄:積。怠:惰。荒:亂。)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:“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。”②疾;迅速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”《左傳·莊公十一年》:“桀、紂罪人,其亡也忽焉。”③迷惚;不分明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遊於忽區之旁。”(忽區:忽恍無形之區。)④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名稱。歐陽修《五代史伶官傳序》:“夫禍患常積於忽微。”(微: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。)⑤副詞。突然。曹植《雜詩》之一:“形影忽不見。”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金鼓忽破。”[忽忽]1. 迅疾的樣子。《楚辭·惜誓》:“惜餘年老而日衰兮,歲忽忽而不反。”(反:同“返”。)2. 飄浮不定的樣子。賈《莊周夢為蝴蝶賦》:“忽忽悠悠,東西泛浮。”3. 神志昏亂的樣子。《漢書·蘇建傳》:“(李)陵始降時,忽忽如狂,自痛負漢。”然:
①燃燒。後來寫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”②代詞。如此;這樣。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:“物固莫不有長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對;贊同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詞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當於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君侯為漢相,奸吏成其私,然無所懲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順承關系。相當於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連詞。1.表示轉折關系,相當於“然而”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讓步關系,相當於“雖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纖腰細褪羅裙。”⑥助詞。1.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,表示狀態,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 小雅·南有嘉魚》: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於句末,表示比擬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道則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於句末,表示斷定,相當於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遣:
①釋放。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令大夫種(zhǒng)守於國,與范蠡(lǐ)入宦於吳。三年,而吳人遣之。”(種:文種,人名。宦:作臣仆。)②派遣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乃遣子貢之齊。”③貶謫;發送。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。”④丈夫休棄妻子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”⑤排遣;排除。杜甫《白水崖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》:“贈此遣愁寂。”⑥使;讓。袁敬所《題淵明五柳圖》:“呼兒點檢門前柳,莫遣飛花過石頭。”躍:
(一)①跳躍。《詩經·大雅·旱麓》:“鳶飛戾天,魚躍於淵。”(戾:到。鳶:老鷹。)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浮光躍金。”②物價上漲。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萬物並收,則物騰躍。”(二)tì[躍躍]跳得很快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躍躍毚兔,遇犬獲之。”(毚chán:狡猾。)還:
(一)①返回;回到原地或恢復原位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宋成公如楚,還,入於鄭,鄭伯將享之。”(鄭伯:指鄭文公。享:設宴招待。)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還軍霸上。”②恢復。《魏書·顯祖紀》:“諸非勞超遷者,亦各還初。”(勞:功勞。遷:晉升。)③交還;歸還。《荀子·堯問》:“然而吾所執贄而見者十人,還贄而見者三十人。”也指交納。杜甫《歲晏行》:“割慈忍愛還租庸。”(庸:抵償勞役的佈帛。)④顧;回頭。潘嶽《傷弱子辭》:“還眺兮墳瘞(yì),草莽莽兮木森森。”(瘞:埋葬物。)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疾步數還顧。”⑤償還。江淹《恨賦》:“裂帛系書,誓還漢恩。”(系:綁。書:信。)⑥通“環”。環繞。陳亮《念奴嬌·登多景樓》:“危樓還望,嘆此意,今古幾人曾會。”⑦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還廬樹桑。”(廬:房舍。) (二)xuán ①旋轉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大夫種(zhǒng)勇而善謀,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”(種:指越大夫文種。玩:玩弄。)②立即;迅速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如是則舜禹還至,王業還起。”③輕盈快捷的樣子。《詩經·齊風·還》:“子之還兮,遭我乎峱(náo)之間兮。”(峱:古山名。) (三)hái 副詞。①仍;尚。杜甫《泛江》詩:“亂離還奏樂,漂泊且聽歌。”②再;又。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:“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。”③更。杜甫《奉待嚴大夫》詩:“殊方又喜故人來,重鎮還須濟世才。”是:
①正確。與“非”相對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偃之言是也。”②肯定;認為正確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國君之所是,必皆是之。”③糾正;訂正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是察阿黨,則罪無有掩蔽。”(察:審察。)④表示判斷,是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此必是豫讓也。”⑤代詞。表示近指。相當於“此”、“這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⑥連詞。相當於“於是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非茲,是無以理人;非茲,是無以生財。”⑦助詞。用以前置賓語。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唯餘馬首是瞻。”[是以]因此;所以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今在骨髓,臣是以無請也。”[是故]因此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唯仁者能以大事小,是故湯事葛。”[國是]國傢大計。梁啟超《戊戌政變記·譚嗣同傳》:“定國是之詔既下。”昂:
①抬起;抬高。魏學洢《核舟記》:“矯首昂視。”(矯:直著;挺直。)②高。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世途昏險,擬步如漆,左低右昂,鬥冒沖突。”③高漲。王充《論衡·變動》:“故谷價低昂,一貴一賤矣。”[昂昂]1.精神振奮。劉基《賣柑者言》:“昂昂乎廟堂之器也。”(廟堂:朝廷。)2.志向高遠;氣度不凡。屈原《卜居》:“寧昂昂若千裡之駒乎?”3.驕傲自負。蘇軾《樵漁閑話錄》卷下:“昂昂然擅威福。”藏:
(一)①儲藏;儲存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春耕,夏耘,秋收,冬藏。”②收藏;保存。《墨子·天志下》:“有書之竹帛,藏之府庫。”③隱藏;包藏。《韓非子· 難一》:“術者,藏之於心中。”(術:指君主控制群臣的策略。) (二)zàng ①儲存東西的地方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”②內臟。後作“臟”。王充《論衡·論死》:“人死五藏腐朽。”③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。如:道藏;大藏經。一:
①數詞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愛一牛?”(愛:吝惜。)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數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萬也。”又表序數第一。《呂氏春秋·古樂》:“投足以歌八闋:一曰載民,二曰玄鳥。”(八闋:指舞樂的八章。載民、玄鳥:樂曲八章之名。)②專一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螾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滿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至拜大將,乃韓信也,一軍皆驚。”④統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傳·莊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惡一也。”(惡:指惡人。)⑥整體。賈誼《新書·過秦上》:“合從締交,相與為一。”⑦古代哲學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氣”。⑧副詞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食客數千人,無貴賤一與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一聞人之過,終身不忘。”(過:過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於寡人,一至於此乎?”⑨語氣詞。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恥之,願比死者一灑之。”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[一何]副詞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婦啼一何苦!”丈:
①量詞。長度單位。十尺為一丈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蟻螻之穴潰。”②丈量;測量。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巡丈城,繕守備。”③對老年男子的尊稱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遇丈人以杖荷蓧。”(荷:擔。蓧:竹編農器。)丈夫:
①成年的男子。《戰國策·趙策》:“~~亦愛憐其少子乎?”②有氣慨的男子。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:“若成~~,不能為使君一奮臂耶?”③女子的配偶。《水滸傳》回十七:“隻見老婆問道:“~~,你如何今日這般嘴臉?”夫:
(一)①成年男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內無怨女,外無曠夫。”②舊稱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。《詩經·周頌·噫嘻》:“率時農夫,播厥百谷。”③舊指服勞役的人。《北史·東魏靜帝紀》:“發夫五萬人築漳濱堰。”④丈夫,婦女的配偶。古樂府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自有婦,羅敷自有夫。”(使君:稱刺史。)⑤古代土地面積單位,等於一百畝。《管子·乘馬》:“四聚為一離,五離為一制,五制為一田,二田為一夫,三夫為一傢,事制也。”[夫人]1. 古稱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為夫人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有後,有夫人。”“天子之妃曰後,諸侯曰夫人。”2.唐以後稱高級官員的妻為夫人。張祜《集靈臺》:“虢(guó)國夫人承主恩,平明騎馬入宮門。”(平明:天剛亮。)3.對已婚婦女的尊稱。[夫子]1. 古代對男子的尊稱。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夫子不遠千裡,將有為乎?”(有為:有所作為。)2. 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,後沿稱老師為夫子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夫子時然後言。”(時:當其時。)(二)fú ①代詞。1. 表示第三人稱。相當於“彼”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夫將為我危,故吾得與之皆安。”2. 表示近指。相當於“這”、“此”。《論語 ·先進》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3. 表示遠指。相當於“那”、“彼”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此一是非,隅曲也;夫一是非,宇宙也。”(隅曲:片面。)②句首語氣詞。表示發端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”③語氣詞。1.用於句尾,表示感嘆或發議論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驢》:“今若是焉,悲夫!”(是:此。)2.表疑問或反詰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吾歌,可夫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