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欲雕小說幹天官,宗孫不調為誰憐。

    “欲雕小說幹天官,宗孫不調為誰憐。”詩句出處:《仁和裡雜敘皇甫湜》;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作品。

    大人乞馬癯乃寒,宗人貸宅荒厥垣。
    橫庭鼠徑空土澀,出籬大棗垂朱殘。
    安定美人截黃綬,脫落纓裾瞑朝酒。
    還傢白筆未上頭,使我清聲落人後。
    枉辱稱知犯君眼,排引才升強絙斷。
    洛風送馬入長關,闔扇未開逢瘈犬。
    那知豎都相草草,客枕幽單看春老。
    歸來骨薄面無膏,疫氣沖頭鬢莖少。
    欲雕小說幹天官,宗孫不調為誰憐。
    明朝下元復西道,崆峒敘別長如天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欲:

    ①欲望;願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從(縱)耳目之欲。”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勝。”②想要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淺。”④副詞。將要;快要。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貪欲。劉伶《酒德頌》:“不覺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

    雕:

    ①一種兇猛的鳥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是必射雕者也。”②刻,畫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韓非子·十對》:“茵(yīn因)席雕文,此彌侈矣。”(茵:古代車子上墊席。文:紋。彌:更,更加。侈:浪費。)③文辭上的修飾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“綺(qǐ)麗以艷說,藻飾以辨雕。”(綺:美。藻飾:修飾。)④通“凋”。衰敗。曹操《為徐宣儀矯下令》:“喪亂以來,風教雕薄。”

    小:

    ①微小;細小。與“大”相對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此小大之辯也。”②低;低微。古樂府《陌上桑》:“十五府小史,二十朝大夫。”(府:太守官府。小史:小吏。朝:朝廷。)③狹小;狹隘。④輕視。《左傳·桓公四年》:“秦師侵芮,敗焉,小之也。”⑤年幼。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時兄子(郗)邁、外甥周翼並小,常攜之就食。”也指年幼的人。李白《長幹行》:“同居長幹裡,兩小無嫌猜。”(嫌猜:嫌疑。)又指排行最末的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小弟聞姊來,磨刀霍霍向豬羊。”(霍霍:磨刀聲。)⑥稍微;略微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今病小愈。”⑦舊時特指妾。⑧謙詞。1. 指與自己有關的事物。2. 自稱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小小有母,皆嘗小小之食矣。”⑨表示時間短暫。楊萬裡《夏夜追涼》:“開門小立月明中。”⑩副詞。表示程度淺。相當於“稍微”。《後漢書 ·應劭傳》:“制禦小緩,則陸掠殘害。”(制禦:統治。陸掠:擄掠。)[小人]1. 平民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。”2. 指沒有道德修養的人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3.自稱的謙詞。

    說:

    (一)①陳述;講述。《周易·咸》:“滕口說也。”(滕:張口放言 )②說明;解釋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萬物之怪書不說。”③學說;主張;言論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矛楯之說也。”《墨子·非攻》:“若以此說往,殺十人,十重不義,必有十死罪矣。”(往:類推。)④告訴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使人說於子胥。”⑤古文體之一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” (二)shuì ①勸說;說服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說大人則藐之。”②通“稅”。止息。《詩經·召南·甘棠》:“召伯所說。” (三)yuè 喜悅;高興。也寫作“悅”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”

    幹:

    ①古人用以抵禦敵人刀箭,捍衛自身的兵器。《詩經 · 大雅·公劉》:“幹戈戚揚,爰方啟行。”②冒犯;觸犯。《後漢書·虞延傳》:“於是外戚斂乎,莫敢幹法。”③騷擾;侵犯。《三國志·吳志·陸遜傳》:“不令兵士幹擾侵侮。”④求取;謀取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張學幹祿。”⑤幹涉;幹擾。《魏書·天象志四》:“齊武帝殂(cú),西昌侯以從子幹政。”(殂:死。從子:侄子。)⑥關涉;牽連。《淮南子·說林》:“猶人臣各守其職,不得相幹。”⑦岸;水邊。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幹兮。”(坎坎:伐木聲。)⑧天幹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的總稱。⑨山澗;山間流水。《詩經 · 小雅·斯幹》:“秩秩斯幹,幽幽南山。”⑩量詞。相當於“個”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又民用錢,郡縣不同:或用輕錢,百加若幹;或用重錢,平稱不受。”[幹城]比喻捍衛者。《詩經·周南·兔置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幹城。”(赳赳:勇武貌。公侯:指國君。)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官:

    ①官府;官署;辦公的地方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在官不俟(sì)屨(jù),在外不俟車。”(俟:等候。屨:以麻葛制成的鞋。)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賊二人得我,我幸皆殺之矣。願以聞於官。”②政府的;公有的。《漢書·蓋寬饒傳》: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傢天下。”③官職;官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君之所審者三:一曰德不當其位,二曰功不當其祿,三曰能不當其官。”④官吏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。”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百官總己,以聽於塚宰。”⑤為官;做官。《晉書 · 王允之傳》:“臣子尚少,不樂早官。”又使當官。曹操《論吏士行能令》:“君不官無功之臣,不賞不戰之士。”⑥感覺器官,指耳目口鼻心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

    宗:

    ①宗廟;祖廟。《左傳·成公三年》:“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。”②祖先;祖宗。《漢書 · 宣帝紀贊》:“功光祖宗,業垂後嗣。”③宗族。同祖稱宗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晉,吾宗也,豈害我哉?”④本;主旨。《老子》:“言有宗,事有君。”⑤尊奉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孔子佈衣,傳十餘世,學者宗之。”⑥被別人尊奉的事或人。班固《離騷序》:“其文宏博麗雅,為辭賦宗。”《新唐書·陳子昂傳》:“初為感遇詩三十八章,王適曰:是必為海內文宗。”⑦派別。《元史·釋老列傳序》:“惟所謂白雲宗、白蓮宗者,亦或頗通奸利。”

    孫:

    (一)①兒子的兒子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。”②孫子以後的各代。《漢書·曹參傳》:“至哀帝時,乃封參玄孫之孫本始為平陽侯。”(本如:人名。)③再生的;細小的。嵇康《琴賦》:“乃斫(zhuó酌)孫枝。”(斫:砍去。) (二)xùn ①恭順;謙讓。《禮記·緇衣》:“恭而蒞之,則民有孫心。”(蒞lì:臨。)《漢書·韓王信傳》:“為人寬和自守,以溫顏孫辭承上接下。”②出奔;逃亡。《春秋·莊公元年》:“夫人孫於齊。”

    不:

    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    調:

    (一)①調動。崔銑《記王忠肅公翱事》:“婿竟不調。”②轉換。徐陵《玉臺新詠·織婦》:“調梭輟寒夜,鳴機罷秋日。”③征調。陳壽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調其賦稅,以充軍實。”④計算。班固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調立城邑,毋下千傢。”⑤音調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未成曲調先有情。”⑥人的才情風格。秦韜玉《貧女》:“誰愛風流高格調,共憐時世儉梳妝。”⑦古代的一種賦稅。漢末、魏晉有戶調,即按戶征稅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趙儼傳》:“都尉李通急錄戶調。”唐代建立租、庸、調制度,仍按戶征調。⑧指聲調,即字音高低升降的音調。⑨腔調。(二)tiáo ①協調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“水旱疾疫,即天地調劑之法也。”②調弄;彈奏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可以調素琴,閱金經。”③嘲弄;調笑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康僧淵目深而鼻高,王丞相每調之。”④馴養;調教。司馬遷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大費拜受,佐舜調馴鳥獸。”⑤烹調;調味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故晝遊乎江河,夕調乎鼎鼐。”⑥音律和諧。班固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譬之琴瑟不調,甚者必解而更張之。”

    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詩經·周頌·豐年》:“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進獻。畀:給予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②制作;創作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為宮室,不斬於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樹。)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。”(遲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”(偷:怠惰;忽視。)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政以德。”④行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”(嘗:曾經。)⑤充當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(溫:溫習。故:舊的知識。)⑥當作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霓為衣兮風為馬。”⑦變為;成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”(蘭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認為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而子為我願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餘為伯儵,餘而祖也。”⑩介詞。1. 表被動。被。《三國志 · 吳書· 呂蒙傳》:“為張遼等所襲。”2.表對象。對;向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(嚴仲子)因為聶政語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連詞。如果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秦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語氣詞。1. 與“何”相配,表疑問語氣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何以伐為?”(伐:進攻。)2. 多用於句未,表示反問語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趙皇後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幫助。《詩經·大雅·鳧鷖》:“公屍燕飲,福祿來為。”②介詞。1. 表對象。替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為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為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慎勿為婦死。”③通“偽”。假裝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。”

    憐:

    ①憐憫;同情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(漢王)身居項王掌握中數(shuò)矣,項王憐而活之。”②愛;憐愛。韓愈《履霜操》:“母生眾兒,有母憐之。獨無母憐,兒寧不悲!”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?”


    上一篇:愿言构蓬荜,荷锸引泠泠。

    下一篇:女奴厌金翠,倾海未满臆。
  • 欲雕小说干天官,宗孙不调为谁怜。

    “欲雕小说干天官,宗孙不调为谁怜。”诗句出处:《仁和里杂叙皇甫湜》;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。

    大人乞马癯乃寒,宗人贷宅荒厥垣。
    横庭鼠径空土涩,出篱大枣垂朱残。
    安定美人截黄绶,脱落缨裾瞑朝酒。
    还家白笔未上头,使我清声落人後。
    枉辱称知犯君眼,排引才升强絙断。
    洛风送马入长关,阖扇未开逢瘈犬。
    那知竖都相草草,客枕幽单看春老。
    归来骨薄面无膏,疫气冲头鬓茎少。
    欲雕小说干天官,宗孙不调为谁怜。
    明朝下元复西道,崆峒叙别长如天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欲:

    ①欲望;愿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从(纵)耳目之欲。”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胜。”②想要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浅。”④副词。将要;快要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贪欲。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

    雕:

    ①一种凶猛的鸟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是必射雕者也。”②刻,画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韩非子·十对》:“茵(yīn因)席雕文,此弥侈矣。”(茵:古代车子上垫席。文:纹。弥:更,更加。侈:浪费。)③文辞上的修饰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绮(qǐ)丽以艳说,藻饰以辨雕。”(绮:美。藻饰:修饰。)④通“凋”。衰败。曹操《为徐宣仪矫下令》:“丧乱以来,风教雕薄。”

    小:

    ①微小;细小。与“大”相对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此小大之辩也。”②低;低微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十五府小史,二十朝大夫。”(府:太守官府。小史:小吏。朝:朝廷。)③狭小;狭隘。④轻视。《左传·桓公四年》:“秦师侵芮,败焉,小之也。”⑤年幼。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时兄子(郗)迈、外甥周翼并小,常携之就食。”也指年幼的人。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(嫌猜:嫌疑。)又指排行最末的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”(霍霍:磨刀声。)⑥稍微;略微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病小愈。”⑦旧时特指妾。⑧谦词。1. 指与自己有关的事物。2. 自称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小小有母,皆尝小小之食矣。”⑨表示时间短暂。杨万里《夏夜追凉》:“开门小立月明中。”⑩副词。表示程度浅。相当于“稍微”。《后汉书 ·应劭传》:“制御小缓,则陆掠残害。”(制御:统治。陆掠:掳掠。)[小人]1. 平民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。”2. 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3.自称的谦词。

    说:

    (一)①陈述;讲述。《周易·咸》:“滕口说也。”(滕:张口放言 )②说明;解释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万物之怪书不说。”③学说;主张;言论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矛楯之说也。”《墨子·非攻》:“若以此说往,杀十人,十重不义,必有十死罪矣。”(往:类推。)④告诉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使人说于子胥。”⑤古文体之一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 (二)shuì ①劝说;说服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说大人则藐之。”②通“税”。止息。《诗经·召南·甘棠》:“召伯所说。” (三)yuè 喜悦;高兴。也写作“悦”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

    干:

    ①古人用以抵御敌人刀箭,捍卫自身的兵器。《诗经 · 大雅·公刘》:“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”②冒犯;触犯。《后汉书·虞延传》:“于是外戚敛乎,莫敢干法。”③骚扰;侵犯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不令兵士干扰侵侮。”④求取;谋取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张学干禄。”⑤干涉;干扰。《魏书·天象志四》:“齐武帝殂(cú),西昌侯以从子干政。”(殂:死。从子:侄子。)⑥关涉;牵连。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犹人臣各守其职,不得相干。”⑦岸;水边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”(坎坎:伐木声。)⑧天干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的总称。⑨山涧;山间流水。《诗经 · 小雅·斯干》: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”⑩量词。相当于“个”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又民用钱,郡县不同:或用轻钱,百加若干;或用重钱,平称不受。”[干城]比喻捍卫者。《诗经·周南·兔置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(赳赳:勇武貌。公侯:指国君。)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官:

    ①官府;官署;办公的地方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在官不俟(sì)屦(jù),在外不俟车。”(俟:等候。屦:以麻葛制成的鞋。)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贼二人得我,我幸皆杀之矣。愿以闻于官。”②政府的;公有的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家天下。”③官职;官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君之所审者三:一曰德不当其位,二曰功不当其禄,三曰能不当其官。”④官吏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。”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百官总己,以听于冢宰。”⑤为官;做官。《晋书 · 王允之传》:“臣子尚少,不乐早官。”又使当官。曹操《论吏士行能令》:“君不官无功之臣,不赏不战之士。”⑥感觉器官,指耳目口鼻心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官知止而神欲行。”

    宗:

    ①宗庙;祖庙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。”②祖先;祖宗。《汉书 · 宣帝纪赞》:“功光祖宗,业垂后嗣。”③宗族。同祖称宗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④本;主旨。《老子》:“言有宗,事有君。”⑤尊奉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布衣,传十余世,学者宗之。”⑥被别人尊奉的事或人。班固《离骚序》:“其文宏博丽雅,为辞赋宗。”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,王适曰:是必为海内文宗。”⑦派别。《元史·释老列传序》:“惟所谓白云宗、白莲宗者,亦或颇通奸利。”

    孙:

    (一)①儿子的儿子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。”②孙子以后的各代。《汉书·曹参传》:“至哀帝时,乃封参玄孙之孙本始为平阳侯。”(本如:人名。)③再生的;细小的。嵇康《琴赋》:“乃斫(zhuó酌)孙枝。”(斫:砍去。) (二)xùn ①恭顺;谦让。《礼记·缁衣》:“恭而莅之,则民有孙心。”(莅lì:临。)《汉书·韩王信传》:“为人宽和自守,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。”②出奔;逃亡。《春秋·庄公元年》:“夫人孙于齐。”

    不:

    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    调:

    (一)①调动。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婿竟不调。”②转换。徐陵《玉台新咏·织妇》:“调梭辍寒夜,鸣机罢秋日。”③征调。陈寿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调其赋税,以充军实。”④计算。班固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调立城邑,毋下千家。”⑤音调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未成曲调先有情。”⑥人的才情风格。秦韬玉《贫女》:“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。”⑦古代的一种赋税。汉末、魏晋有户调,即按户征税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赵俨传》:“都尉李通急录户调。”唐代建立租、庸、调制度,仍按户征调。⑧指声调,即字音高低升降的音调。⑨腔调。(二)tiáo ①协调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“水旱疾疫,即天地调剂之法也。”②调弄;弹奏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”③嘲弄;调笑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康僧渊目深而鼻高,王丞相每调之。”④驯养;调教。司马迁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大费拜受,佐舜调驯鸟兽。”⑤烹调;调味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故昼游乎江河,夕调乎鼎鼐。”⑥音律和谐。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。”

    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    怜:

    ①怜悯;同情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(汉王)身居项王掌握中数(shuò)矣,项王怜而活之。”②爱;怜爱。韩愈《履霜操》:“母生众儿,有母怜之。独无母怜,儿宁不悲!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


    上一篇:愿言构蓬荜,荷锸引泠泠。

    下一篇:女奴厌金翠,倾海未满臆。

  • 上一篇:愿言构蓬荜,荷锸引泠泠。

    下一篇:女奴厌金翠,倾海未满臆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