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女奴厭金翠,傾海未滿臆。”詩句出處:《雜詩六首》;是唐朝詩人李華的作品。
黃鐘叩元音,律呂更循環。邪氣悖正聲,鄭衛生其間。 典樂忽涓微,波浪與天渾。嘈嘈鴟梟動,好鳥徒綿蠻。 王吉歸鄉裡,甘心長閉關。 玄黃與丹青,五氣之正色。聖人端其源,上下皆有則。 齊侯好紫衣,魏帝婦人飾。女奴厭金翠,傾海未滿臆。 何忍嚴子陵,羊裘死荊棘。 甘酸不私人,元和運五行。生人受其用,味正心亦平。 爪牙相踐傷,日與性命爭。聖人不能絕,鉆燧與炮烹。 嗜欲乘此熾,百金資一傾。正銷神耗衰,邪勝體充盈。 顏子有馀樂,瓢中寒水清。 陰魄淪宇宙,太陽假其明。臣道不敢專,由此見虧盈。 未聞東菑稼,一氣嘉谷成。上天降寒暑,地利乃可生。 葛藟附柔木,繁陰蔽曾原。風霜摧枝幹,不復庇本根。 女蘿依松柏,然後得長存。 孔光尊董賢,胡廣慚李固。儒風冠天下,而乃敗王度。 絳侯與博陸,忠樸受遺顧。求名不考實,文弊反成蠹。 結交得書生,書生鈍且直。爭權復爭利,終不得其力。 我逢縱橫者,是我牙與翼。相旋如疾風,並命趨紫極。 奔車得停軌,風火何相逼。仁義豈有常,肝膽反為賊。 勿嫌書生直,鈍直深可憶。
|
【註釋】:
女:
(一)①女性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一女不織,或受之寒。”②少女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③女兒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(男:兒子。)④小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猗(yī)彼女桑。”(猗:采摘。)劉禹錫《石頭城》:“淮水東邊舊時月,夜深還過女墻來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又特指織女星。唐彥謙《夜泊東溪有懷》:“酒醒推篷坐,淒涼望女牛。”(牛:牽牛星。)(二)rǔ 代詞。表示第二人稱,相當於“你”或“你們”。後作“汝”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今女不求之於本,而索之於末,此世之所以亂也。” (三)nǜ 將女兒嫁人。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:“宋雍氏女於鄭莊公。”奴:
①奴隸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箕子為之奴。”後男稱奴,女稱婢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毛玠傳》:“漢律,罪人妻子,沒為奴婢,黥(qíng)面。”(黥面:刺面塗墨。)②對人的賤稱。《後漢書·嚴光傳》:“帝笑曰:‘狂奴故態也。’”③仆人,仆從。辛延年《羽林郎》:“昔有霍傢奴,姓馮名子都。”④古代婦女自稱的謙詞。《敦煌曲子詞·望江南》:“與奴吹散月邊雲,照見負心人。”⑤古代宦官對皇帝及皇室的自稱。《新唐書·宦者下·李輔國》:“(輔國)至謂帝曰:‘大傢弟坐宮中,外事聽老奴處決。’”(大傢:皇帝。弟:隻管。)⑥名詞後綴。加於某些動植物及雜物等名稱之後。顧況《諒公洞庭孤橘歌》:“不羨江陵千木奴。”(木奴:指柑橘。)⑦通“駑”。劣馬。《墨子·魯問》:“今有固車良馬於此,又有奴馬四隅之輪於此,使之擇焉,子將何乘?”厭:
(一)①壓;覆壓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平王弱,抱而入,再拜,皆厭紐。”(弱:幼小。紐:指玉璧上的襻紐。)《荀子·強國》:“黭然而雷擊之,如墻厭之。”(黭yǎn然:突然。黭,通“奄”。)②壓制;抑制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舉左案齊,舉右案魏,厭案萬乘之國。”(案:抑制。)《漢書·翼奉傳》:“東厭諸侯之權,西遠羌胡之難。”③鎮壓。《宋書·索虜傳》:“進可以厭捍兇寇,覆其巢窟。”(捍:抵禦。)④特指用迷信的方法鎮壓妖邪,驅避災禍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秦始皇帝常曰‘東南有天子氣’,於是因東遊以厭之。”⑤堵塞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厭其源,開其瀆,江河可竭。”(瀆dú:溝渠。)(二)yàn ①飽;飽足。後來寫作“饜”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原憲不厭糟糠,匿於窮巷。”(原憲:人名。窮巷:偏僻狹窄的小巷。)《清波雜志》卷八:“每食數斤,猶未厭飫。”(飫yù:飽足。)②滿足。《呂氏春秋·尊師》:“好學而不厭,好教而不倦。”《聊齋志異·雨錢》:“(翁)乃顧語秀才:‘頗厭君意否?’曰:‘足矣。’”③服;信服。《漢書·景帝紀》:“諸獄疑,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,輒讞之。”(輒zhé:就。讞yàn:評議。)司馬光《賀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》:“斷獄必求厭人心。”④合;符合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克厭帝心。”(克:能。)《新唐書·喬琳傳》:“琳年高且聵,每進對失次,所言不厭帝旨。”(聵kuì:聾。失次:錯亂。)⑤厭惡;嫌棄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龜既厭,不我告猶。”(猶:指吉兇。)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山不厭高,海不厭深。”⑥美盛的樣子。《詩經·周頌·載芟》:“驛驛其達,有厭其傑。”(驛驛:禾苗生長的樣子。達:生出地面。傑:指高大的禾苗。) (三)yǎn ①做惡夢。後來寫作“魘(魘)”。《山海經 · 西山經》:“有鳥焉……名鵸䳜,服之使人不厭,又可以禦兇。”《世說新語·假譎》:“虨乃詐厭,良久不悟,聲氣轉急。”(虨:人名。)②閉藏;掩蔽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其厭也如緘。”《春秋繁露·深察名號》:“而月之魄常厭於日光。”(魄:月初升時的微光。) (四)yān 安;安定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天下厭然猶一也。” (五)yì ①通“撎”。長揖。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:“賓厭介入門左,介厭眾賓入。”(介:傳賓主之言的人。)[厭浥]露水沾濕的樣子。《詩經·召南·行露》:“厭浥行露。”(行háng:道路。)金:
①金屬的通稱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”《周禮·秋官·職金》:“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。”(為:制作。)②金黃色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浮光躍金。”《阿房宮賦》:“金塊珠礫,棄擲迤邐,秦人視之,亦不甚惜。”③錢財;錢。《史記·陳丞相世傢》:“臣聞(陳)平受諸將金,金多者得善處,金少者得惡處。”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金石絲竹,樂之器也。”《淮南子·說山》:“砥石不利,而可以利金。”(利金:磨利刀劍。)⑤古代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言,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。以一鎰(二十四兩)為一金,或以一斤為一金。《史記·燕召公世傢》:“子之因遺(wèi)蘇代百金。”(子之:人名。遺:贈與。)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,買五人之脰而函之。”(脰dòu:頸項;頭臚。)《獄中雜記》:“富者賂數百金。”⑦比喻堅固。《過秦論》:“始皇之心,自以為關中之地,金城千裡。”⑧五行之一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⑨朝代名(公元1115—1234年)。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。翠:
①“翡翠”的省稱。《楚辭·招魂》:“砥室翠翹(qiáo)。”(砥:石。翹:羽毛。)權德輿《旅館雪晴又睹新月眾興所感因成雜言》:“珠環翠佩聲珊珊。”(佩:佩飾。珊珊:玉聲。)②青綠色。李白《廬山謠》:“翠影紅霞映朝日。”③一種青綠色的雌鳥,也叫“翠鳥。”左思《蜀都賦》:“孔翠群翔,犀象競馳。”傾:
①倒向一邊;傾斜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立必正方,不傾聽。”(正方:方向端正。)②行為不正;邪惡。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後朋行傾邪,望之絕不與通。”③倒塌;傾覆。《新論》:“高臺既已傾,曲池又已平。”盧照鄰《行路難》:“巢傾枝折鳳歸去。”④將東西倒出來;全部倒出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:“是田成恒傾圃池而示渴民也。”⑤全部;盡。《後漢書 · 郭太傳》:“鄉裡有憂患者,(賈)淑輒傾身營救。”(輒:總是。)⑥欽佩;愛慕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不得已,強往,一坐盡傾。”(強:勉強。)《唐語林·補遺四》:“朝野傾羨。”⑦排擠;傾軋。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以利相傾。”⑧凌駕;壓倒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絳侯誅諸呂,權傾五伯。”海:
①海洋;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(揚州)沿於江海。”也指大的湖泊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君不見青海頭,古來白骨無人收。”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觀滄海》:“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”②連成片的同類事物。李白《關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蒼茫雲海間。”③來自海外的。江總《山庭春日》:“岸綠開河柳,池紅照海榴。”④大的(容器或容量)。徐光啟《刻幾何原本序》:“百傢之學海。”[四海][海內]古人認為中國為海環繞,所以用來指全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無以保妻子。”(推恩:施恩惠於人。)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”未:
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時辰之一,即午後一時至三時。③十二生肖屬羊。④副詞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當於“不”。《詩經·周頌·小毖》:“未堪傢多難。”b.相當於“沒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詩經 · 召南·草蟲》:“未見君子,我心傷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問。相當於“否”。《後漢書·劉表傳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臆:
①胸部。陸機《演連珠》:“撫臆論心。”②心中。仲長統《昌言》:“疏濯胸臆,澡雪腹心。”(疏濯:洗滌。澡雪:洗凈。)③主觀想像和揣測。蘇軾《石鐘山記》: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其有無,可乎?”(可乎:可以嗎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