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逢風燕不定,值石波先疊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路司諫侍從叔赴洪州》;是唐朝詩人李端的作品。
郄超本絕倫,得意在芳春。勛業耿傢盛,風流荀氏均。 聲名金作賦,白皙玉為身。斂笏辭天子,乘龜從丈人。 度關行且獵,鞍馬何躞蹀。猿嘯暮應愁,湖流春好涉。 潯陽水分送,於越山相接。梅雨細如絲,蒲帆輕似葉。 逢風燕不定,值石波先疊。樓見遠公廬,船經徐稚業。 邑人多秉筆,州吏亦負笈。村女解收魚,津童能用楫。 唯我有荊扉,無成未得歸。見君兄弟出,今日自沾衣。
|
【註釋】:
逢:
(一)①遇見;碰到。李白《古風·二十四》:“路逢鬥雞者。”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”②迎接。王維《與盧象集朱傢》:“主人能愛客,終日有逢迎。”③迎合;奉承。《孟子· 告子下》:“今之大夫,皆逢君之惡。”④大。《禮記·儒行》:“丘少居魯,衣逢掖之衣。”(掖:胳肢窩。“逢掖”即大袖子。)(二)péng [逢逢]象聲詞。鼓聲。李賀《上之回》:“蚩尤死,鼓逢逢。”風:
(一)①空氣流通的現象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②吹風;讓風吹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寒疾,不可以風。”③比喻快速如風。《資治通鑒·晉成帝咸和五年》:“俟足下軍到,風發相赴。”④氣勢;勢頭。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好臧否人物,王公貴人望風憚之。”⑤教化;教育。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宣風導禮。”⑥風氣;風俗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”陸遊《遊山西村》:“衣冠簡樸古風存。”⑦景象;景色。楊萬裡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》之一:“畢竟西湖六月中,風光不與四時同。”⑧風度;風格。杜甫《詠懷古跡五首》:“搖落深知宋玉悲,風流儒雅亦吾師。”⑨歌謠;民歌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吾驟歌北風,又歌南風。”(驟:屢次。)⑩走失;散失。《尚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。”(11)病名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粲傳》註引《典略》:“太祖先苦頭風,是日疾發臥。”(12)諷誦。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辯》:“先須讀《楚辭》,朝夕諷詠,以為之本。” (二)fěng 通“諷(fěng)”。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。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廣漢聞之,先風告(杜)建不改,於是收案致法。”(收案:收審。)[風騷]《詩經》的《國風》和《楚辭》的《離騷》的合稱。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莫不同祖風騷。”(祖:效法。)也泛指詩文。高適《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:“晚晴催翰墨,秋興引風騷。”(翰:筆。)燕:
(一)①燕子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(安:哪裡。鴻:雁。鵠:天鵝。志:志向。)②安逸;安閑。《史記·萬石君傳》:“雖燕居必冠。”(冠:戴帽。表示恭敬。)③接近;親近。《韓非子·難三》:“士之用不在近遠,而俳(pái)優侏儒,固人主之所與燕也。”(俳優:古代以樂舞作諧戲的藝人。侏儒:雜技藝人。)④輕慢;褻瀆。蘇軾《題楊次公春蘭》:“丹青寫真色,欲補《離騷》傳。對之如靈均,冠佩不敢燕。”(靈均:屈原的字。)⑤通“宴”。宴飲。《詩經·小雅·鹿鳴》:“我有旨酒,嘉賓式燕以敖。”(式:與。敖:遨遊。)(二)yān 周代諸侯國名。戰國時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北部與遼寧南部。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親齊、燕,以成霸王之名。”[燕支]1.草名。可作紅色染料、顏料。《南史·齊紀下·廢帝海陵王》:“武帝時以燕支為宋衣。”代指紅色。白居易《題郡中荔枝詩十八韻》:“燕支掌中顆,甘露舌頭漿。”也作“燕脂”。2.山名。在匈奴境內。李白《王昭君》之一:“燕支長寒雪作花。”也泛指北地。李白《代贈遠》:“燕支多美女,走馬輕風雪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定:
①安定;使安定。《周易·傢人》:“正傢而天下定矣。”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夫定國之術,在於強兵足食。”又指平定。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傢》:“沛公定魏地。”(沛公,指劉邦。)②平靜。戴叔倫《送少微上人入蜀》:“亂猿心本定,流水性長閑。”(亂猿:性情浮躁的猿猴。)③停止。王安石《燕集》:“空堂無塵小雨定。”④決定;確定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君亟(jí)定變法之慮。”⑤使確定。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奏請正定六經文字。”⑥固定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:“隨時之宜,未有定制。”⑦副詞。確實;一定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梁聞陳王定死,召諸別將會薛計事。”⑧副詞。到底;究竟(後起意義)。李白《答僧中孚贈仙人掌茶》詩:“舉世未見之,其名定誰傳。”值:
①面對;遇到。王充《論衡·實知》:“武庫正值其墓。”②遇到……的時候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政事》:“值積雪始晴。”③價格;價錢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半匹紅紗一丈綾,系向牛頭充炭值。”石:
(一)①石頭;石塊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且焉置土石?”②碑碣;石刻。陸機《文賦》:“被金石以廣德,流管弦而日新。”③石磬,古樂器名,八音之一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不聽鐘石之聲。”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(病)在肌膚,針石所及也。” (二)dàn (舊讀shí) ①古代重量單位。一百二十斤為一石。《墨子·魯問》:“而任五十石之重。”②容量單位。十鬥為一石。韓愈《雜說》四:“馬之千裡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”波:
①波浪,起伏波動的水面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觀滄海》:“秋風蕭瑟,洪波湧起。”②水流;水。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? 復道行空,不霽何虹?”③流轉的目光。李白《長相思》:“昔日橫波目,今成流淚泉。”④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。獨孤及《壬辰歲過舊居》:“丈夫隨世波,豈料百年身!”⑤跑。北朝樂府《企喻歌》:“鷂子經天飛,群雀兩向波。”先:
①走在前面。《楚辭· 九歌·國殤》:“旌蔽日兮敵若雲,矢交墜兮士爭先。”②先於;在……之前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先事慮事,先患慮患。”③首要的事。《吳子·治兵》:“用病之道何先?”④祖先;上代。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斬荊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”⑤對死去的人的尊稱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。”⑥對古代人的稱呼。⑦先生。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夫叔孫先非不忠也。”[先生]1. 老師。2.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,亦用來作對人的尊稱。3. 醫生。[先進]先行學習。《論語 ·先進》:“先進於禮樂,君子也。”疊:
①重疊;累積。酈道元《水經註·江水》:“重巖疊嶂,隱天蔽日。”②折疊。白居易《微之重誇州居……因嘲茲石,聊以寄懷》:“君問西州城下事,醉中疊紙為君書。”③通“慴”。懼怕。杜牧《為中書門下請追加尊號表》:“震疊雷霆。”④量詞。1. 層。用於重疊、累積的東西。許渾《題峽山寺》之二:“水曲巖千疊,雲重樹百層。”2.計算樂曲重奏或文辭反復遍數的單位。白居易《聽歌六絕句·何滿子》:“一曲四詞歌八疊,從頭便是斷腸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