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器以鋤為利,傢惟竹直錢。”詩句出處:《和吳處士題村叟壁》;是唐朝詩人李咸用的作品。
因閱鄉居景,歸心寸火然。吾傢依碧嶂,小檻枕清川。 遠雨籠孤戍,斜陽隔斷煙。沙虛遺虎跡,水洑聚蛟涎。 糲曲芟汀蓼,甘茶挈石泉。霜朝巡栗樹,風夜探漁船。 戲日魚呈腹,翹灘鷺並肩。棋尋盤石凈,酒傍野花妍。 器以鋤為利,傢惟竹直錢。飯香同豆熟,湯暖摘松煎。 睡島鳧藏足,攀藤狖凍拳。淺茅鳴鬥雉,曲枿嘯寒鳶。 秋果楂梨澀,晨羞筍蕨鮮。衣蓑留冷閣,席草種閑田。 椎髻擔鋪餉,龐眉識稔年。嚇鷹芻戴笠,驅犢筱充鞭。 不重官於社,常尊食作天。谷深青靄蔽,峰迥白雲纏。 每憶關魂夢,長誇表愛憐。覽君書壁句,誘我率成篇。
|
【註釋】:
器:
①器皿;器具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②國傢或名爵的標志物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與名,不可以假人。”③器官;軀體。潘嶽《馬汧(qiān)督誄》:“悠悠烈將,覆軍喪器。”④具體的事物。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“敷寫器象。”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謂之器。”(道:指精神。)⑤度量;胸襟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管仲之器小哉!”⑥才能;能力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。”⑦有才能的人;人才。《老子》第四十一章:“大器晚成。”⑧器重;賞識。孟郊《吊國殤》:“堯舜宰乾坤,器農不器兵。”以:
①任用;使用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賢不必以。”②緣故;原因。《詩經·邶風·旄丘》:“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”③認為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皆以美於徐公。”④介詞。1. 表示使用的對象。用;拿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以子之矛陷子之楯,何如?”(陷:戳穿。)2.表示動作的涉及對象。與;同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主人以賓三揖。”3. 表示動作的原因。因;因為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孫臏以此名顯天下。”4.表示動作的方式和依憑。憑借……身份;按照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使民以時。”(使:役使。)5.表示動作的時間。在;於。《呂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。”(元日:吉日。)6. 表示動作的目的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“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”⑤連詞。1.表示並列、相承等關系。相當於“而”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城高以厚,地廣以深。”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狐偃,其舅也,而惠以有謀。”(惠:通“慧”。聰明。)2. 表示目的。為瞭;以便。《戰國策·東周策》:“秦假道於周以伐韓。”(假道:借路。)⑥助詞。用在往、來、上、下、內、外、前、後、左、右、東、西、南、北等方位詞前,表示對方位、時間、數量的限制。《呂氏春秋 · 上農》:“凡民自七尺以上,屬諸三官。”(三官:指農工商三種職業。)⑦通“已”。1.已經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杜襲傳》:“吾計以定。”2.停止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無以,則王乎?”為:
(一)①做。《詩經·周頌·豐年》:“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進獻。畀:給予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②制作;創作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為宮室,不斬於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樹。)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。”(遲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”(偷:怠惰;忽視。)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政以德。”④行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”(嘗:曾經。)⑤充當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(溫:溫習。故:舊的知識。)⑥當作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霓為衣兮風為馬。”⑦變為;成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”(蘭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認為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而子為我願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餘為伯儵,餘而祖也。”⑩介詞。1. 表被動。被。《三國志 · 吳書· 呂蒙傳》:“為張遼等所襲。”2.表對象。對;向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(嚴仲子)因為聶政語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連詞。如果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秦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語氣詞。1. 與“何”相配,表疑問語氣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何以伐為?”(伐:進攻。)2. 多用於句未,表示反問語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趙皇後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幫助。《詩經·大雅·鳧鷖》:“公屍燕飲,福祿來為。”②介詞。1. 表對象。替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為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為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慎勿為婦死。”③通“偽”。假裝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。”利:
①鋒利;銳利。跟“鈍”相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金就礪則利。”(礪:磨刀石。)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矛之利,於物無不陷也。”②言詞鋒利,會說話。王充《論衡》:“辯口利舌。”③順利;吉利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時不利兮騅(zhuī)不逝。”(騅:馬名。逝:跑。)④利益;好處。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:“小國離,楚之利也。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有蔣氏者,專其利三世矣。”⑤有利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叟,不遠千裡而來,亦將有以利吾國乎?”⑥利潤;利息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傢》:“候時轉物,逐什一之利。”⑦物產;出產。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生谷之土未盡墾,山澤之利未盡出也。”傢:
①傢;傢庭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克勤於邦,克儉於傢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數口之傢可以無饑矣。”②傢庭的住所。杜甫《苦雨》:“群木水光下,萬傢雲氣中。”③卿大夫的采邑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丘也聞有國有傢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④學術流派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今諸侯異政,百傢異說,則必或是或非,或治或亂。”惟:
①思考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載謀載惟。”《尚書·康誥》:“惟文王之敬忌。”(敬忌:敬德忌刑。)②副詞。隻;隻有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鬼神非人實親,惟德是依。”③連詞。1. 表示並列關系。相當於“和”、“與”、“同”。《尚書·多方》:“告爾四國多方,惟爾殷侯尹民。”2. 表示讓步關系。雖然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。”④介詞。以;由於。《尚書·盤庚中》:“亦惟汝故,以丕從厥志。”(丕:大。厥:其。)⑤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一章:“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”竹:
①竹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淇奧(yù)》:“瞻彼淇奧,綠竹青青。”(瞻:視。淇:水名。奧:隈隅。)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。”②古代八音之一,簫笛之類的竹制樂器。③竹簡,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。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抱枯竹,守空言。”直:
①直,與“曲”相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木受繩則直。”②跟地面垂直的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牽衣頓足攔道哭,哭聲直上幹雲霄。”(幹:沖犯。)③豎,與橫相對。《山海經·大荒北經》:“(章尾山)有神,人面蛇身而赤,直目。”郭璞註:“直目,從(zòng)目也。”(從:同“縱”。)④伸;挺直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且夫枉尺直尋者,以利言也。”(枉:屈。尋:八尺為尋。)⑤行為正直。《商君書·修權》:“君好法,則端直之士在前。”⑥坦率。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吾直性狹中,多所不堪。”(狹中:心胸狹隘。)⑦面對;遇到。《漢書·甯成傳》:“寧見乳虎,無直甯成之怒。”(乳虎:幼虎。)《漢書·義縱傳》:“無直寧成之怒。”(寧成:人名。)⑧值班;侍衛。特指在殿堂中值班,侍奉君主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悉統宿衛入直殿中。”⑨價值。《史記·張湯傳》:“湯死,傢產直不過五百金。”⑩工錢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為官寫書受直,以養老母。”(11)副詞。1. 徑直;一直。《漢書·陸賈傳》:“(陳)平嘗燕居深念,賈往,不請,直入坐。”(燕居:閑居。念:思。請:請見。)2.僅;隻是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侯生攝敝衣冠,直上載公子上坐。”錢:
(一)①金屬貨幣。《後漢書·西域傳·大秦國》:“以金銀為錢,銀錢十當金錢一。”②特指銅錢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縣官往往即多銅山而鑄錢,民亦間盜鑄錢,不可勝數。”③重量單位,十錢為一兩。④費用。《漢書·文翁傳》:“爭欲為學官弟子,富人至出錢以求之。”(學官:學校。) (二)jiǎn 古代的一種農具,類似鐵鏟。《詩經·周頌·臣工》:“命我眾人,庤乃錢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