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置酒送惠連,吾傢稱白眉。”詩句出處:《涇川送族弟□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涇川三百裡,若耶羞見之。錦石照碧山,兩邊白鷺鷥。 佳境千萬曲,客行無歇時。上有琴高水,下有陵陽祠。 仙人不見我,明月空相知。問我何事來,盧敖結幽期。 蓬山振雄筆,繡服揮清詞。江湖發秀色,草木含榮滋。 置酒送惠連,吾傢稱白眉。愧無海嶠作,敢闕河梁詩。 見爾復幾朝,俄然告將離。中流漾彩鷁,列岸叢金羈。 嘆息蒼梧鳳,分棲瓊樹枝。清晨各飛去,飄落天南垂。 望極落日盡,秋深暝猿悲。寄情與流水,但有長相思。
|
【註釋】:
置:
①赦罪,釋放。《漢書·尹賞傳》:“賞親閱,見十置一。”②放在一邊;放棄。曹丕《雜詩》:“棄置勿復陳。”③擱;安放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置之亡地而後存。”④擺設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置酒咸陽宮。”⑤建立;立。《管子· 任法》:“置法而不變,使民安其法也。”⑥購買;添置。《宋史·食貨志》:“女適人以(lián)錢置產。”(適人:嫁人。 錢:陪嫁的錢。)⑦驛站。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五十裡而一置。”⑧驛車;驛馬。《漢書·劉屈氂傳》:“乘疾置以聞。”送:
①送;送行。《荀子·禮論》:“賓出,主人拜送。”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:“輪臺東門送君去。”(輪臺:地名。)②目送。《左傳·桓公元年》:“目逆而送之。”(逆:迎。)③運送;傳送。《墨子·雜守》:“外宅粟米畜產財物諸可以佐城者,送入城中。”王安石《元日》:“春風送暖入屠蘇。”(屠蘇:酒名。)④贈送。《儀禮·聘禮》:“賓再拜稽首送幣。”惠:
①仁愛;仁慈。《周易·益》:“有孚(fú)惠心,勿問元吉。”(孚:誠信。勿問元吉:無須疑問,會有大吉。)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昊天不惠,降此不戾。”②恩惠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從也。”③賜與……恩惠與好處。沈約《大觀舞賦》:“寬以惠下,德以為政。”④和;柔和。嵇康《琴賦》:“清露潤其膚,惠風流其間。”《詩經·邶風·燕燕》:“終溫且惠,淑慎其身。”⑤敬詞。用於對方對待自己的行動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君惠徼(yāo)福於敝邑之社稷。”(徼:求。敝邑:對自己國傢的謙稱。社:土神。稷:谷神。)⑥通“慧”。聰明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甚矣,汝之不惠。”連:
①聯合;集合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故善戰者服上刑,連諸侯者次之。”《史記· 田單列傳》:“樂毅畏誅而不敢歸,以伐齊為名,實欲連兵南面而王(wàng)齊。”(王:稱王。)②連接。陳子龍《寓山賦》:“是山也,峻削孤竦,無所連附。”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連辟公府,不就。”③連續。何景明《歲晏行》:“長官叫號吏馳突,府帖連催築河卒。”(府帖:府的文書。)④牽連;連累。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令民為什伍,而相收司連坐。”⑤同時得到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一釣而連六鰲。”⑥連同;連帶。葛洪《神仙傳》:“凡傳三人,連子四矣。”⑦姻親關系。《史記·南越列傳》:“(呂嘉)及蒼梧秦王有連。”⑧古代行政區劃名。十國為連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。”(方伯:一方諸侯之長。)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十國以為連”。⑨未煉的鉛。後作“鏈”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長沙出連錫。”吾:
①代詞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②通“禦(禦)”。抵禦。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厚攻則厚吾,薄攻則薄吾。”③[吾子]對人的尊稱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病未及死,吾子勉之。”傢:
①傢;傢庭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克勤於邦,克儉於傢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數口之傢可以無饑矣。”②傢庭的住所。杜甫《苦雨》:“群木水光下,萬傢雲氣中。”③卿大夫的采邑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丘也聞有國有傢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④學術流派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今諸侯異政,百傢異說,則必或是或非,或治或亂。”稱:
(一)①稱量;量重。《商君書·算地》:“度而取長,稱而取重。”②舉起。《詩經· 豳風·七月》:“稱彼兕觥。”③指舉薦。《左傳·襄公三年》:“祈奚請老,晉侯問嗣焉,稱解狐。”④贊揚;頌揚。《商君書·徠民》:“此四王者,萬世之所稱也,以為聖王,然其道猶不能取用於後。”⑤陳述;聲言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上稱帝嚳,下通齊桓,中述湯武,以刺世事。”⑥稱呼;稱為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今秦王欲吞天下,稱帝而治。”⑦名稱;稱謂。嵇康《養生論》:“一畝十斛,謂之良田,此天下之通稱也。’”《南史·毛喜傳》:“文帝嘗謂宣帝曰:‘我諸子皆以伯為名,汝諸子宜用叔為稱。’”(嘗:曾經。)⑧號稱;聲稱;稱作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乃詐稱公子扶蘇、項燕,從民欲也。”⑨名聲;聲譽。《晉書·王洽傳》:“(洽)與荀羨俱有美稱。” (二)chèng 測重量的器具。後作“秤”。《淮南子·時則》:“角鬥稱。” (三)chèn ①適合;相副。《後漢書·來歙傳》:“誠恨奉職不稱,以為朝廷羞。”《南齊書·張融傳》:“(衣)已令裁減,稱卿之體。”(卿:對對方的愛稱。)②衡量。《晉書·刁協傳》:“(劉)裕散其資財,令百姓稱力而取之,彌日不盡。”白:
①白色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惡。”(辨:辨別。)②純潔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潔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見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顯赫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傢,則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陳述。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吾將以死白之。”⑥稟告;報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太尉自州以狀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詞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白眉:
蜀漢馬良為兄弟五人中最優者,其眉有白毛,鄉諺曰:“馬氏五常,~~最良。”故以“白眉” 稱兄弟間之傑出者。崔泰之《同光祿弟冬日述懷》:“吾族~~良,才華動洛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