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子巡劍閣,儲皇守扶風。”詩句出處:《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黃口為人羅,白龍乃魚服。得罪豈怨天,以愚陷網目。 鯨鯢未翦滅,豺狼屢翻履。悲作楚地囚,何日秦庭哭。 遭逢二明主,前後兩遷逐。去國愁夜郎,投身竄荒谷。 半道雪屯蒙,曠如鳥出籠。遙欣克復美,光武安可同。 天子巡劍閣,儲皇守扶風。揚袂正北辰,開襟攬群雄。 胡兵出月窟,雷破關之東。左掃因右拂,旋收洛陽宮。 回輿入咸京,席卷六合通。叱吒開帝業,手成天地功。 大駕還長安,兩日忽再中。一朝讓寶位,劍璽傳無窮。 愧無秋毫力,誰念矍鑠翁。弋者何所慕,高飛仰冥鴻。 棄劍學丹砂,臨爐雙玉童。寄言息夫子,歲晚陟方蓬。
|
【註釋】:
天:
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天子:
統治天下的帝王。《禮記·曲禮》:“君天下曰~~。”子:
①孩子,兼指男女。《詩經·豳風· 七月》:“同我婦子,饁彼南畝。”(饁yè:送飯。南畝:指田地。)②兒子或女兒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?”此指兒子。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衛人嫁其子。”此指女兒。③人的通稱,或指男;或指女。《詩經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“招招舟子,人涉印否?”(涉:過河。印āng:我。)《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傢。”(之:此。歸:出嫁。)④尊稱,多指男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匪我愆期,子無良媒。”(匪:非。愆qiān:錯,誤。)⑤動物的卵或幼小的動物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宛》:“螟嶺有子,蜾蠃負之。”(螟蛉mínglíng:一種吃禾心的害蟲。蜾蠃guǒluǒ:細腰蜂。)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⑥植物的果實或種子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李紳《憫農》之一:“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”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祿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凡五等。”⑧地支的第一位,常與天幹相配以紀日、紀年。《春秋 · 桓公十八年》:“夏四月丙子,公薨於齊。”韓愈《息國夫人墓志銘》:“元和七年甲子,日南至,以疾卒。”(元和:唐憲宗年號。日南至:指夏至。)又指十二時辰之一,即子時,自夜十一時至次日晨一時。⑨利息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子貸金錢千貫。”巡:
①巡視;巡行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經》:“三十有七年,親巡天下。”②量詞。多用於飲酒。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:“使伯嘉諜之,三巡數之。”閣:
①貯藏食物的櫥櫃。《禮記·內則》:“大夫七十而有閣。”②一種類似樓房的建築物,通常為兩層,四方形,六角形或八方形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(丹:指彩繪。無地:指水中。)③女子臥室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開我東閣門,坐我西閣床。”④閣道,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。也指樓與樓之間架空的復道。《洛陽伽藍記·法雲寺》:“重門啟扇,閣道交通。”(扇:門扇。)⑤小門。古詩《上山采蘼蕪》:“新人從門入,故人從閣去。”⑥中央官署。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“雖署三公,事歸臺閣。”⑦擱置;放下。《齊民要術·養羊》:“於風涼處閣置。”《新唐書·劉知幾傳》:“閣筆相視。”儲:
①儲存;儲藏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倉無積粟,府無儲錢。”②古代稱太子或王位繼承者為“儲”。《後漢書·鄭眾傳》:“太子儲君,無外交之義。”③等待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並夾既設,儲乎廣庭。”皇:
①大;偉大。《詩經·小雅·正月》:“有皇上帝。”②君主;帝王。《詩經·周頌·桓》:“於昭於天,皇以間之。”(間:監察。)《阿房宮賦》:“妃嬪媵嬙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輦來於秦。”③對已故父、祖的尊稱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朕皇考曰伯庸。”④雌鳳。後作“凰”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鳳皇翼其承旂兮。”⑤美好。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堯舜之道皇兮。”⑥通“遑”。閑暇;空閑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社稷之不皇,況能懷思君德?”[皇皇]1.鮮明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皇皇者華》:“皇皇者華。”(華:同“花”。)2. 同“惶惶”。心神不定的樣子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三月無君,則皇皇如也。”3. 同“遑遑”。匆忙的樣子。劉向《九嘆· 怨思》:“征夫皇皇。”守:
①官吏的職責。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“官司之守,非君所及也。”②掌管;管理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山林之木,衡鹿守之。”(衡鹿:官名。)③守衛;防守;保衛。《周易 ·坎卦》:“王公設險,以守其國。”④守候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守株,冀復得兔。”(冀:希望。)⑤看守;守護。《國語·越語上》:“將免者以告,公令醫守之。”⑥遵守;保持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守先王之道。”⑦操守;節操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喜之以驗其守。”⑧官名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吳起為西河守。”扶:
(一)①攙扶;扶著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。”②輔佐;輔助。杜甫《秋日夔(kuí)州詠懷一百韻》:“耿賈扶王室,蕭曹拱禦筵。”(耿:耿弇。賈:賈復。二人都是光武帝的名將。蕭:蕭何。曹:曹參。二人都是漢高祖的功臣。拱:環繞。)③扶植,扶持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④幫助;支援。《戰國策 · 宋衛策》:“扶梁伐趙。”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:“此皆所以扶進微學,尊廣道藝也。”(扶進:扶助促進。)⑤介詞。表示方向,相當於“沿著,順著”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志之。”(向路:原來的路。志:作記號。)⑥依仗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,告諭秦父兄。”⑦量詞。古代長度單位。並四指之寬度為一扶。四寸為扶。《禮記·投壺》:“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。”(籌:竹簽。)⑧拄持;拄著。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乃強起扶杖,執圖詣寺後。”又勉力支撐。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:“七月,乃扶病入覲(jīn)。”(扶病:即抱病。覲:朝拜皇帝。)⑨治理。《漢書·翼奉傳》:“建滎陽,扶河東。”⑩靠近;依附。鮑照《擬古八首》:“秋蛩扶戶吟,寒婦成夜織。”[扶寸]四指為扶,一指為寸,指較短的距離。《韓非子·揚權》:“故上失扶寸,下得尋常。”(尋:八尺。常:十六尺。)[扶搖]海中颶風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(摶:盤旋。) (二)pú[扶服]同“匍匐”。伏地爬行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呼韓邪攜國歸化,扶服稱臣。”扶風:
強勁的風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:“陰陽交爭,降~~,雜凍雨,扶搖而登之。”風:
(一)①空氣流通的現象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②吹風;讓風吹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寒疾,不可以風。”③比喻快速如風。《資治通鑒·晉成帝咸和五年》:“俟足下軍到,風發相赴。”④氣勢;勢頭。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好臧否人物,王公貴人望風憚之。”⑤教化;教育。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宣風導禮。”⑥風氣;風俗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”陸遊《遊山西村》:“衣冠簡樸古風存。”⑦景象;景色。楊萬裡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》之一:“畢竟西湖六月中,風光不與四時同。”⑧風度;風格。杜甫《詠懷古跡五首》:“搖落深知宋玉悲,風流儒雅亦吾師。”⑨歌謠;民歌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吾驟歌北風,又歌南風。”(驟:屢次。)⑩走失;散失。《尚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。”(11)病名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粲傳》註引《典略》:“太祖先苦頭風,是日疾發臥。”(12)諷誦。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辯》:“先須讀《楚辭》,朝夕諷詠,以為之本。” (二)fěng 通“諷(fěng)”。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。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廣漢聞之,先風告(杜)建不改,於是收案致法。”(收案:收審。)[風騷]《詩經》的《國風》和《楚辭》的《離騷》的合稱。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莫不同祖風騷。”(祖:效法。)也泛指詩文。高適《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:“晚晴催翰墨,秋興引風騷。”(翰: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