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自來白沙上,鼓噪丹陽岸。

    “自來白沙上,鼓噪丹陽岸。”詩句出處:《南奔書懷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遙夜何漫漫,空歌白石爛。甯戚未匡齊,陳平終佐漢。
    欃槍掃河洛,直割鴻溝半。歷數方未遷,雲雷屢多難。
    天人秉旄鉞,虎竹光藩翰。侍筆黃金臺,傳觴青玉案。
    不因秋風起,自有思歸嘆。主將動讒疑,王師忽離叛。
    自來白沙上,鼓噪丹陽岸。賓禦如浮雲,從風各消散。
    舟中指可掬,城上骸爭爨。草草出近關,行行昧前算。
    南奔劇星火,北寇無涯畔。顧乏七寶鞭,留連道傍玩。
    太白夜食昴,長虹日中貫。秦趙興天兵,茫茫九州亂。
    感遇明主恩,頗高祖逖言。過江誓流水,志在清中原。
    拔劍擊前柱,悲歌難重論。
    第一百八十四卷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自:

    ①自己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親自。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每假借於藏書之傢,手自筆錄,計日以還。”《史記·蕭相國世傢》:“高祖自將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諺曰:‘桃李無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徑;小路。)④介詞。1.從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農:傳說為古代造耒耜、興農業的帝王。許行:當時的農學傢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。”2. 由於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屈平之作《離騷》,蓋自怨生也。”《漢書·灌夫傳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無所恨。”⑤連詞。表示假設。可譯為假如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聖人能內外無患,自非聖人,外寧必有內憂。”⑥連詞。表示假設的讓步。可譯為即使。《漢書·高祖紀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學,而性明達,好謀能聽,自監門戍卒,見之如舊。”又《杜周傳》:“自京師不曉,況於遠方?”

    來:

    (一)①小麥。《詩經·周頌·思文》:“貽我來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遠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孫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來者,為交地。”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?”③使……來;招致;招來。也作“徠”。司馬遷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?”④某一時間以後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來,至於今,百有餘歲。”⑤將來;未來。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”(諫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義,斯速已矣,何待來年?”(斯:則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詞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嘗以語我來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盍歸乎來!” (二)lài 慰勞。《詩經·小雅·大東》:“東人之子,職勞不來。”(職:主管。勞lào:慰勞)

    白:

    ①白色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惡。”(辨:辨別。)②純潔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潔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見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顯赫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傢,則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陳述。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吾將以死白之。”⑥稟告;報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太尉自州以狀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詞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處的。與“下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於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”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。《天工開物·飴餳》:“色以白者為上。”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雖上世之聖王,豈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樂府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長上。”⑤由低處往高處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(tuán)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⑥去;往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”⑦向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終。)⑧進呈;進獻;送上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。”⑨出場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鶯鶯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草上之風必偃。”(11)塗染。《天工開物·造竹紙》:“先以白礬水染過,後上紅花汁雲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尊賢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聲,漢語四聲之一。鐘嶸《詩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則餘病未能。”

    鼓:

    ①打擊樂器之一。多為圓桶形或扁圓形,中間空,兩端蒙著皮革。《荀子·禮論》:“鐘鼓管磬琴瑟竽笙,所以養耳也。”也指鼓聲。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:“可堪回首,佛貍祠下,一片神鴉社鼓。”②擊鼓。《詩經》:“子有鐘鼓,弗鼓弗考。”又擊鼓進軍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戰於長勺,公將鼓之。”③形狀、功能類似鼓的東西。譚嗣同《仁學》上:“耳有鼓焉,聲入而肖其響,由鼓傳腦而覺為聞。”(肖:相像;類似。)④隆起;凸出。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“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。”⑤敲擊或彈奏(樂器)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虎鼓瑟兮鸞回車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”⑥震動;激發。《楚辭·漁父》:“漁父莞(wǎn)爾而笑,鼓枻(yì)而去。”(莞爾:微笑。枻:槳。)⑦用風箱等扇(風)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粲傳附陳琳》:“今將軍總皇威,握兵要,龍驤(xiāng)虎步,高下在心;以此行事,無異於鼓洪爐以燎毛發。”(驤:馬昂首快跑。)⑧古代夜間計時單位。《資治通鑒·唐憲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四鼓,愬至城下,無一人知者。”(愬:李愬)。

    鼓噪:

    喧鬧,起哄。《谷梁傳·定公十年》:“齊人~~而起,欲以執魯君。”

    噪:

    ①鳥蟲喧叫。杜甫《羌村》:“柴門鳥雀噪,歸客千裡至。”②喧嘩;喧嚷。很多人在一起叫嚷。《北史·流求傳》:“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。”(這個意義又寫作“譟”。)③傳揚。李漁《慎鸞交·論心》:“容顏不及他人好,一樣聲名噪。”④毀謗。王充《論衡·累害》:“貞良見妒,高奇見噪。”

    丹:

    ①丹砂的省稱。俗稱朱砂。一種紅色礦物,從中可提煉汞(gǒng),即水銀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巴蜀寡婦清,其先得丹穴,而擅其利數世。”②赤色。杜甫《垂老別》詩:“積屍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”③比喻赤誠。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: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(汗青:喻史冊。)④古代道傢以丹砂煉藥,所煉秘藥稱“丹”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守丹灶而不顧。”

    陽:

   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岷山之陽,至於衡山。”《詩經·秦風·渭陽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陽。”(曰:句首助詞。無義。)地名第二個字為“陽”的,一般都來自這個意義。②太陽;陽光。《詩經·小雅 ·湛露》:“匪陽不晞。”(匪:非。晞:曬幹。)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秋陽以暴(pù)之。”(暴:曬。)③溫暖。《管子 ·地數》:“陽春農事方作。”④鮮明;明亮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我朱孔陽。”(朱:紅色。孔:甚。)⑤表面上;假裝。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則陽收其身,而實疏之。”⑥古代哲學概念。與“陰”相對。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陰陽易位,時不當兮。”(時不當:生不逢時。)⑦通“佯”。假裝。《漢書·田儋傳》:“儋陽為縛其奴。”⑧古邑名。春秋燕地。在今河北省唐縣東。

    岸:

    ①江河湖海等水邊的陸地。王灣《次北固山下》:“潮平兩岸闊,風正一帆懸。”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:“驚濤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②指山崖或高地。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三尺之岸,而虛車不能登也。”(虛車:空車。)王粲《七哀詩》:“南登霸陵岸,回首望長安。”(霸陵:漢文帝陵墓。)③高大雄偉。班固《漢書·江充傳》:“充為人魁岸。”④高傲。《文心雕龍·序志》:“傲岸泉石,咀嚼文義。”⑤端莊嚴肅的樣子。《聊齋志異·成仙》:“黃巾氅(chǎng)服,岸然道貌。”(氅:外套。)⑥把頭飾掀起,露出前額。黃庭堅《玉樓春》:“坐中還有賞音人,能岸烏紗傾大白。”[岸幘(zé)]幘:頭巾。把頭巾往上推露出前額,表示不拘形跡。也稱“岸巾”。《晉書·謝奕傳》:“岸幘笑詠,無異常日。”(笑詠:談笑詠詩。)


    上一篇:长啸万里风,扫清胸中忧。

    下一篇:走马红阳城,呼鹰白河湾。
  • 自来白沙上,鼓噪丹阳岸。

    “自来白沙上,鼓噪丹阳岸。”诗句出处:《南奔书怀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遥夜何漫漫,空歌白石烂。甯戚未匡齐,陈平终佐汉。
    欃枪扫河洛,直割鸿沟半。历数方未迁,云雷屡多难。
    天人秉旄钺,虎竹光藩翰。侍笔黄金台,传觞青玉案。
    不因秋风起,自有思归叹。主将动谗疑,王师忽离叛。
    自来白沙上,鼓噪丹阳岸。宾御如浮云,从风各消散。
    舟中指可掬,城上骸争爨。草草出近关,行行昧前算。
    南奔剧星火,北寇无涯畔。顾乏七宝鞭,留连道傍玩。
    太白夜食昴,长虹日中贯。秦赵兴天兵,茫茫九州乱。
    感遇明主恩,颇高祖逖言。过江誓流水,志在清中原。
    拔剑击前柱,悲歌难重论。
    第一百八十四卷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自:

    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

    来:

    (一)①小麦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贻我来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远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来者,为交地。”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”③使……来;招致;招来。也作“徕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?”④某一时间以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来,至于今,百有余岁。”⑤将来;未来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(谏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”(斯:则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尝以语我来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盍归乎来!” (二)lài 慰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”(职:主管。劳lào:慰劳)

    白:

    ①白色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恶。”(辨:辨别。)②纯洁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洁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显赫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礼义不加于国家,则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陈述。《吕氏春秋·士节》:“吾将以死白之。”⑥禀告;报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太尉自州以状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词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堕,白地断肝肠。”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处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”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。《天工开物·饴饧》:“色以白者为上。”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虽上世之圣王,岂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⑤由低处往高处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(tuán)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⑥去;往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⑦向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终。)⑧进呈;进献;送上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。”⑨出场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莺莺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11)涂染。《天工开物·造竹纸》:“先以白矾水染过,后上红花汁云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尊贤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声,汉语四声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则余病未能。”

    鼓:

    ①打击乐器之一。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,中间空,两端蒙着皮革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钟鼓管磬琴瑟竽笙,所以养耳也。”也指鼓声。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”②击鼓。《诗经》:“子有钟鼓,弗鼓弗考。”又击鼓进军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战于长勺,公将鼓之。”③形状、功能类似鼓的东西。谭嗣同《仁学》上:“耳有鼓焉,声入而肖其响,由鼓传脑而觉为闻。”(肖:相像;类似。)④隆起;凸出。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。”⑤敲击或弹奏(乐器)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”⑥震动;激发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渔父莞(wǎn)尔而笑,鼓枻(yì)而去。”(莞尔:微笑。枻:桨。)⑦用风箱等扇(风)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附陈琳》:“今将军总皇威,握兵要,龙骧(xiāng)虎步,高下在心;以此行事,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。”(骧:马昂首快跑。)⑧古代夜间计时单位。《资治通鉴·唐宪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四鼓,愬至城下,无一人知者。”(愬:李愬)。

    鼓噪:

    喧闹,起哄。《谷梁传·定公十年》:“齐人~~而起,欲以执鲁君。”

    噪:

    ①鸟虫喧叫。杜甫《羌村》:“柴门鸟雀噪,归客千里至。”②喧哗;喧嚷。很多人在一起叫嚷。《北史·流求传》:“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。”(这个意义又写作“譟”。)③传扬。李渔《慎鸾交·论心》:“容颜不及他人好,一样声名噪。”④毁谤。王充《论衡·累害》:“贞良见妒,高奇见噪。”

    丹:

    ①丹砂的省称。俗称朱砂。一种红色矿物,从中可提炼汞(gǒng),即水银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巴蜀寡妇清,其先得丹穴,而擅其利数世。”②赤色。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积尸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”③比喻赤诚。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(汗青:喻史册。)④古代道家以丹砂炼药,所炼秘药称“丹”。江淹《别赋》:“守丹灶而不顾。”

    阳:

   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岷山之阳,至于衡山。”《诗经·秦风·渭阳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”(曰:句首助词。无义。)地名第二个字为“阳”的,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。②太阳;阳光。《诗经·小雅 ·湛露》:“匪阳不晞。”(匪:非。晞:晒干。)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秋阳以暴(pù)之。”(暴:晒。)③温暖。《管子 ·地数》:“阳春农事方作。”④鲜明;明亮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我朱孔阳。”(朱:红色。孔:甚。)⑤表面上;假装。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则阳收其身,而实疏之。”⑥古代哲学概念。与“阴”相对。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阴阳易位,时不当兮。”(时不当:生不逢时。)⑦通“佯”。假装。《汉书·田儋传》:“儋阳为缚其奴。”⑧古邑名。春秋燕地。在今河北省唐县东。

    岸:

    ①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。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: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”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②指山崖或高地。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三尺之岸,而虚车不能登也。”(虚车:空车。)王粲《七哀诗》:“南登霸陵岸,回首望长安。”(霸陵:汉文帝陵墓。)③高大雄伟。班固《汉书·江充传》:“充为人魁岸。”④高傲。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:“傲岸泉石,咀嚼文义。”⑤端庄严肃的样子。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黄巾氅(chǎng)服,岸然道貌。”(氅:外套。)⑥把头饰掀起,露出前额。黄庭坚《玉楼春》:“坐中还有赏音人,能岸乌纱倾大白。”[岸帻(zé)]帻:头巾。把头巾往上推露出前额,表示不拘形迹。也称“岸巾”。《晋书·谢奕传》:“岸帻笑咏,无异常日。”(笑咏:谈笑咏诗。)


    上一篇:长啸万里风,扫清胸中忧。

    下一篇:走马红阳城,呼鹰白河湾。

  • 上一篇:长啸万里风,扫清胸中忧。

    下一篇:走马红阳城,呼鹰白河湾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