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走馬紅陽城,呼鷹白河灣。”詩句出處:《南都行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南都信佳麗,武闕橫西關。白水真人居,萬商羅鄽闤。 高樓對紫陌,甲第連青山。此地多英豪,邈然不可攀。 陶朱與五羖,名播天壤間。麗華秀玉色,漢女嬌朱顏。 清歌遏流雲,艷舞有馀閑。遨遊盛宛洛,冠蓋隨風還。 走馬紅陽城,呼鷹白河灣。誰識臥龍客,長吟愁鬢斑。
|
【註釋】:
走:
①跑;逃跑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棄甲曳兵而走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老翁逾墻走。”②步行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走而不趨。”(趨:快步走。)③奔向;趨向。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趨利如水走下,四方亡擇也。”(亡:無。)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驪山北構而西折,直走咸陽。”④移動;挪動。蘇軾《新灘阻風》:“初聞似搖扇,漸覺平沙走。”⑤離開;離去。《南史·張暢傳》:“今城內乏食,百姓咸有走情。”⑥通過;經由。蔣士銓《香祖樓·撻蚓》:“夫妻免得充軍,且向洋舡(chuán)走水。”(舡:同“船”。)⑦謙詞,等於說仆人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。”(牛馬走:意思是像牛馬一樣被驅使的仆人。)⑧謙稱,等於“我”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走雖不敏,庶斯達矣。”(庶:希望。)[走狗]1. 善跑的獵狗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傢》:“飛鳥盡,良弓藏。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2.受人豢養幫助作惡的人。《聊齋志異·田七郎》:“操杖隸皆紳傢走狗。”紅:
①本義為淺紅;桃紅;粉紅。後泛指紅色。宋祁《玉樓春》:“紅杏枝頭春意鬧。”(鬧:濃盛。)②花的代稱。張先《天仙子》:“明日落紅應滿徑。”③通“工(gōng)”。指婦女所做的紡織、刺繡等工作。《漢書·酈食其傳》:“農夫釋耒(lěi),紅女下機。”(釋:放下。耒:農具名。)陽:
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岷山之陽,至於衡山。”《詩經·秦風·渭陽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陽。”(曰:句首助詞。無義。)地名第二個字為“陽”的,一般都來自這個意義。②太陽;陽光。《詩經·小雅 ·湛露》:“匪陽不晞。”(匪:非。晞:曬幹。)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秋陽以暴(pù)之。”(暴:曬。)③溫暖。《管子 ·地數》:“陽春農事方作。”④鮮明;明亮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我朱孔陽。”(朱:紅色。孔:甚。)⑤表面上;假裝。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則陽收其身,而實疏之。”⑥古代哲學概念。與“陰”相對。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陰陽易位,時不當兮。”(時不當:生不逢時。)⑦通“佯”。假裝。《漢書·田儋傳》:“儋陽為縛其奴。”⑧古邑名。春秋燕地。在今河北省唐縣東。城:
①城郭。一般是兩重,裡面的稱城,外面的稱郭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然後踐華為城,因河為池。”②古代都邑為中心的所轄地區稱城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昭王聞之,使人遺(wèi)趙王書,願以十五城請易璧。”(遺:送給。易:交換。)③築城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令天下縣邑城。”《詩經·小雅·出車》:“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”(朔方:北方。)④守城。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我朝縱還臺堡降卒二千,城者拒之。”⑤城墻以內的地方。韓翊(yì)《寒食》: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禦柳斜。”(禦柳:皇宮栽的柳樹。)⑥城市;都市。《史記·吳起傳》:“魏文侯以為將,擊秦,拔五城。”呼:
①吐氣;往外出氣。跟“吸”相對。《莊子·刻意》:“吹呴(xū)呼吸,吐故納新。”②高聲叫喊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城上不呼。”《荀子·天問》:“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”③呼喚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(項伯)欲呼張良與俱去。”④稱道;稱呼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。”白居易《寄明州於駙馬使君三絕句》:“何郎小妓歌喉好,嚴老呼為一串珠。”⑤通“籲”。吹氣聲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曾子聞之,瞿然曰:‘呼!’”白:
①白色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惡。”(辨:辨別。)②純潔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潔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見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顯赫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傢,則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陳述。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吾將以死白之。”⑥稟告;報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太尉自州以狀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詞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河:
①黃河的專稱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浮於濟(jǐ)漯(tà),達於河。”(濟、漯:都是水名。)《世說新語· 言語》:“風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異。”②河流的通稱。陸遊《十一月一日風雨大作》:“夜闌臥聽風吹雨,鐵馬冰河入夢來。”(鐵馬:披甲的戰馬。)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信著金石,義蓋山河。”③指銀河;天河。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對月》:“牛女漫愁思,秋期猶渡河。”《古詩十九首·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”灣:
①水流彎曲處。沈佺期《入鬼門關》:“舟險萬重灣。”杜荀鶴《春日登樓遇雨》:“浪催漁父盡歸灣。”②海灣。《南史· 夷貊傳上·中天竺國》:“循海大灣中正西北入,歷灣邊數國。”③水流彎曲;彎曲。柳宗元《陪永州崔使君遊宴南池序》:“則泓然為池,灣然為溪。”④量詞。用於彎曲的水流或水面。錢起《江行無題》之九十:“一灣斜照水,三版順風船。”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一》:“門內池水一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