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朅來已永久,頹思如循環。”詩句出處:《禪房懷友人岑倫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嬋娟羅浮月,搖艷桂水雲。美人竟獨往,而我安得群。 一朝語笑隔,萬裡歡情分。沉吟彩霞沒,夢寐群芳歇。 歸鴻渡三湘,遊子在百粵。邊塵染衣劍,白日凋華發。 春風變楚關,秋聲落吳山。吳木結悲緒,風沙淒苦顏。 朅來已永久,頹思如循環。飄飄限江裔,想像空留滯。 離憂每醉心,別淚徒盈袂。坐愁青天末,出望黃雲蔽。 目極何悠悠,梅花南嶺頭。空長滅征鳥,水闊無還舟。 寶劍終難托,金囊非易求。歸來倘有問,桂樹山之幽。 第一百七十三卷
|
【註釋】:
朅:
①離去。《呂氏春秋·士容》:“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。”②勇武的樣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庶士有朅。”③通“何(hé)”。顏延之《秋胡詩》:“高節難久淹,朅來空復辭?”(淹:淹留。辭:致辭。)來:
(一)①小麥。《詩經·周頌·思文》:“貽我來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遠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孫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來者,為交地。”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?”③使……來;招致;招來。也作“徠”。司馬遷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?”④某一時間以後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來,至於今,百有餘歲。”⑤將來;未來。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”(諫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義,斯速已矣,何待來年?”(斯:則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詞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嘗以語我來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盍歸乎來!” (二)lài 慰勞。《詩經·小雅·大東》:“東人之子,職勞不來。”(職:主管。勞lào:慰勞)已:
①停止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學不可以已。”②完畢。《戰國策·齊策二》:“言未已,齊讓又至。”(讓:責備。)③罷免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(子文)三已之,無慍(yùn)色。”(慍:怨恨。)④疾止;病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可以已大風。”(大風:麻風病。)⑤副詞。1. 已經。《史記·蒙恬列傳》:“扶蘇已死。”2.隨後;旋即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廢以為侯,已又殺之。”3. 太;過分。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昊(hào)天已威。”(昊天:天。)⑥通“以”。介詞。和方位詞“來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東”、“西”等結合,表示對時間、范圍的限制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自丞相雍已下皆諫。”⑦語氣詞。用法同“矣”。用於句末,表示確定語氣。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”(斯惡已:就顯出醜惡瞭。)永:
①水流長。引申為長。《詩經·周南 ·漢廣》:“江之永矣。”嵇康《贈秀才入軍》:“永嘯長吟。”陸雲《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出祖王羊二公於城》:“身乖路永。”(乖:指分離。)②長久;永遠。《尚書·梓材》:“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。”阮籍《詠懷詩八十二首》之十二:“永世不相忘。”③吟誦;唱。後作“詠”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詩言志,歌永言。”(永言:吟誦詩句。)陶潛《有會而作》詩序:“歲雲夕兮,慨然永懷。”④延長。《詩經·小雅·白駒》:“縶之維之,以永今夕。”[永巷]1.宮中後妃的住所;後宮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於是范雎乃得見於離宮,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。”(詳:通“佯”。)《舊唐書·德宗紀論》:“罷不急之官,出永巷之嬪嬙。”2.宮中署名。掌管後宮人事。《史記· 呂太後本紀》:“呂後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,乃令永巷囚戚夫人。”3.長巷;深巷。李商隱《無題》之四:“何處哀箏隨急管,櫻花永巷垂楊岸。”王禹偁《記馬》:“旁顧適有永巷,修直百餘步。”永久:
長久,永遠。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“來歸自鎬,我行~~。”久:
①時間長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:“久與賢人處則無過。”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悵恨久之。”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。”②久留。《左傳·文公十二年》:“秦不能久,請深壘固軍以待之。”③久戰。《商君書·戰法》:“攻不若者勿與戰,食不若者勿與久。”頹:
①落;下墜。陶宏景《與謝中書書》:“夕日欲頹,沉鱗競躍。”②水向下流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水頹以絕商顏。”(商顏:山名。)③崩塌;倒塌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泰山其頹乎!”④衰敗;滅亡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”⑤跌倒。歐陽修《河南府司錄張君墓表》:“雖醉未嘗頹墮。”柳宗元《逐畢萬文》:“民氣不舒兮,僵踣(bó)顛頹。”(僵、踣:均指跌倒。)⑥恭順。《北史·文苑傳· 庾信》:“容止頹然,有過人者。”⑦旋風。《詩經·小雅·谷風》:“習習谷風,維風及頹。”頹思:
憂愁,憂傷。司馬相如《長門賦》:“無面目之可顯兮,遂~~而就床。”思:
①思考;想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學而不思則罔。”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。”②思念;懷念。《詩經·邶風·泉水》:“靡(mǐ)日不思。”(靡:無。)李白《靜夜思》:“低頭思故鄉。”③愁思。張華《勵志詩》:“吉士思秋。”(吉士:對男子的美稱。)④心情;情緒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清霜殘雪思難任。”(清霜殘雪:指鬢發已白。)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樓》:“海天愁思正茫茫。”⑤助詞。可用於句首或句中,調整音節。《詩經·大雅 ·思齊》:“思齊大任,文王之母。”(齊:通“齋”。莊敬。大任:即太任。王季之妻,文王之母。)⑥語氣詞,啊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南有喬木,不可休思。”(喬:高大。休:休息。)如:
①順從;依照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唯所如之,無不如志。”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毅如其言,遂至其宮。”②往;到……去。《漢書·燕王傳》:“田生如長安,不見(劉)澤。”③似;像;如同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④及;趕得上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弗如也! 吾與女弗如也!”⑤奈。“如……何”,相當於“奈……何”,把……怎麼樣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一薛居州,獨如宋王何?”(薛居州:人名,宋臣。)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其如土石何?”⑥介詞。相當於“於”。引進比較對象。《呂氏春秋·愛士》:“人之困窮,甚如饑渴。”⑦連詞。1. 相當於“如果”,表示假設。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:“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。”2. 相當於“和”。表示並列。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:“公如大夫入。”(大夫:官名。)3. 相當於“而”。表示轉折。至於;卻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如其禮樂,以俟君子。”4.相當於“或者”。表示選擇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(安:怎。方六七十:指縱橫六七十裡。邦:諸侯封國。)⑧助詞。形容詞後綴,相當於“然”,表示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論語·鄉黨》:“孔子於鄉黨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”[不如]也作“弗如”。比不上。岑參《石犀》:“始知李太守,伯禹亦不如。”(伯禹:大禹。)循:
①順著;沿著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循山而南。”②遵循;沿襲。《淮南子·氾論》:“茍周於事,不必循舊。”③順從;服從。《荀子·性惡》:“上不循於亂世之君。”④撫摩。《漢書·李陵傳》:“自循其發。”⑤通“巡”。巡視;巡察。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遣大中大夫強等十二人循行天下。”⑥安慰;慰問。《漢書·蕭何傳》:“拊循勉百姓。”[循環]周而復始地環繞運行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贊》:“三王之道若循環,終而復始。”(三王:指夏、商、周。)環:
①一種中間有孔的圓形玉器。《山海經·海外西經》:“夏後啟……左手操翳(yí),右手操環。”(翳:舞者所執幢蓋。)②泛指圓圈形的物體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徹其環瑱。”③環繞;包圍。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六》:“前環疏竹,右結松蓋為亭,亦蕭雅有致。”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三裡之城,七裡之郭,環而攻之而不勝。”④周圍;四周。《漢書· 賈誼傳》:“動一親戚,天下環視而起。”[環玦]玉環與玉玦。蘇軾《虎跑泉》:“至今遊人灌濯罷,臥聽空階環玦響。”古以玦表示決絕,以環表示歸還。所以又用以表示對官員的內召與外貶。《後漢書·袁譚傳》:“願熟詳吉兇,以賜環玦。”(詳:知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