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論交但若此,友道孰雲喪。

    “論交但若此,友道孰雲喪。”詩句出處:《陳情贈友人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延陵有寶劍,價重千黃金。觀風歷上國,暗許故人深。
    歸來掛墳松,萬古知其心。懦夫感達節,壯士激青衿。
    鮑生薦夷吾,一舉置齊相。斯人無良朋,豈有青雲望。
    臨財不茍取,推分固辭讓。後世稱其賢,英風邈難尚。
    論交但若此,友道孰雲喪。多君騁逸藻,掩映當時人。
    舒文振頹波,秉德冠彝倫。卜居乃此地,共井為比鄰。
    清琴弄雲月,美酒娛冬春。薄德中見捐,忽之如遺塵。
    英豪未豹變,自古多艱辛。他人縱以疏,君意宜獨親。
    奈向成離居,相去復幾許。飄風吹雲霓,蔽目不得語。
    投珠冀相報,按劍恐相距。所思采芳蘭,欲贈隔荊渚。
    沉憂心若醉,積恨淚如雨。願假東壁輝,馀光照貧女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論:

    (一)①討論;研討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世叔討論之。”②議論;評論;談論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鄭人遊於鄉校,以論執政。”③辯論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今日廷論。”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與之論辯,言和而色夷。”④陳述;述說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眾形殊聲,不可勝論。”⑤評判;評定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宜付有司論其刑賞。”《鹽鐵論·箴石》:“論其才能,然後官之。”⑥定罪;判罪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。”(晦:每月最後一天。)⑦顧及;考慮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不問可否,不論曲直,非秦者去,為客者逐。”⑧言論;學說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君法明,論有常。”⑨文體的一種。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論則析理精微。” (二)lún①《論語》的簡稱。劉向《別錄》:“魯人所學謂之《魯論》。”②通“倫”。順序,次序。《詩經·大雅·靈臺》:“於論鼓鐘。”③通“掄”。選擇。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權節其用,論比其材。”

    交:

    ①交叉;交錯。《孔子傢語·致思》:“挺刃交兵。”《楚辭· 九歌·國殤》:“旌(jīng)蔽日兮敵若雲,矢交墜兮士爭先。”(旌:旗。矢:箭。)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(nà),樊噲側其盾以撞。”(內:同“納”。)②結交;交往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”(信:誠實。)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守其交禮。”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卒相與歡,為刎頸之交。”(卒:終於。)《法言·修身》:“上交不諂,下交不驕,則可以有為矣。”(有為:有作為。)③交情;友誼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,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”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交淺而言深者,愚也。”④時間或地區相連接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其九月、十月之交乎?”⑤交配。《聊齋志異·董生》:“夢與女交。”⑥副詞。1.俱;同時。《左傳·文公十二年》:“(秦軍與晉軍)乃皆出戰,交綏。”(綏:退軍。)2. 互相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周、鄭交質。王子狐為質於鄭,鄭公子質於周。”(質:人質。)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兩國交爭,其勢不兩立。”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俱據萬乘之國,交有稱王之名。”⑦通“蛟”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則見交龍於上。”⑧通“教”。使。岑參《嘆白發》:“白發生偏速,交人不奈何。”

    但:

    ①隻。曹操《敗軍抵罪令》:“但賞功而不罰罪,非國典也。”杜甫《無傢別》:“寂寞天寶後,園廬但蒿藜。”(天寶:唐玄宗年號。)②隻管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卿但暫還傢,吾今且報府。”③空。《鹽鐵論·刺復》:“但居者不知負載之勞。”(負:背負物。載:頭頂物。)[但可] 隻須。陳壽《三國志·魏書·鐘會傳》:“鐘會所統,五六倍於鄧艾,但可敕會取艾,不足自行。”

    若:

    ①從;順從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邦國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②選擇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。”(是:指仲山甫。)③好像;如同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雲。”④代詞。1. 人稱代詞。相當於“你”、“你的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2.指示代詞。相當於“此”、“這”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君子哉若人!”⑤連詞。1. 表示假設關系,相當於“如果”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若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2. 表示選擇關系,相當於“或者”。《漢書·惠帝紀》:“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,皆免之。”⑥詞尾。用在形容詞後,表示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”(沃若:潤澤的樣子。)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於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”(愀qiǎo然:容色變動的樣子。超若:悵惘的樣子。)[若夫]至於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。”

    此:

    ①代詞。這;這個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”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此之謂大同。”②這樣;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天何為而此醉。”③副詞。乃;則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必待堯舜之君,此為志士終無時矣。”

    友:

    ①朋友。《荀子·性惡》:“擇良友而友之。”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②結為友。《呂氏春秋·舉難》:“文侯師子夏,友田子方。”③友愛;相好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:“坋深與先主相友。”

    友道:

    交友的準則。孔融《與曹操論盛孝章書》:“公誠能馳一介之使,加咫尺之書,則孝章可致,~~可弘矣。”

    道:

    (一)①道路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會天大雨,道不通。”②水流通行的途徑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秋,晉侯會吳子於良,水道不可,吳子辭,乃還。”(會:約會。良:地名。)③取道。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:“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裡。”④方法;途徑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”⑤技藝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”⑥宇宙萬物的本原。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一陰一陽之謂道。”⑦規律;道理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循道而不貳,則天不能禍。”(循:遵照。貳:不專一。)⑧政治主張或思想學說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吾道一以貫之哉。”⑨好的政治局面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”⑩道德;道義。徐階《送司封仲芳楊子赴留都》:“古道日淪替,群諛紛追隨。”(淪:淪亡。替:衰落。諛:阿諛,奉承。)(11)道傢。上古思想流派之一。(12)指道術。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十二:“子若學道,即有仙分。”(13)行政區劃名。1.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,開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。2. 清代和民國初年曾在省以下設若幹分守道。(14)說;講述。《鹽鐵論·遵道》:“飾虛言以亂實,道古以害今。”(15)量詞。用於命令、題目等。《新唐書·選舉志》:“進士試詩、賦及時務策五道。”(二)dǎo ①同“導”。1.疏通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決所犯,傷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決使道。”(決:河流決口。克:能。)2. 引導。《漢書·張騫傳》:“唯王使人道送我。”②治理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”(政:政令。齊:整頓。免:免於犯罪。)③介詞。從;由。《漢書·淮南王安傳》:“諸使者道長安來,為妄妖言。”

    孰:

    ①熟;煮熟。《楚辭·大招》:“四酎(zhòu)並孰。”(酎:醇酒。)②莊稼、果實成熟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寒暑和節,而五谷以時孰。”(時:按時。)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“於是盧橘夏孰。”(盧:黑色。)③仔細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凡慮事欲孰。”④疑問代詞。1.相當於“誰”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管氏而知禮,孰不知禮?”2. 相當於“哪個”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女與回也孰愈?”(女:同“汝”。回:顏回。愈:勝過。)3.指物,什麼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禮與食孰重?”4.相當於“何”、“怎麼”。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:“孰兩東門之可蕪?”(兩:再次。蕪:荒蕪。)[孰與]與……比,哪一個……;哪裡比得上。表示兩相比較,選擇其一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(鄒忌)謂其妻曰:‘我孰與城北徐公美?’”

    雲:

    ①同“雲2”。②說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雲:吾不試,故藝。’”(牢:人名。試:見用於朝廷。藝:多才藝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雲益乎?”④代詞。如此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汲、鄭亦雲,悲夫!”(汲、鄭:指汲黯、鄭當時二人。)⑤助詞。1. 用於句首。《詩經·鄭風·風雨》:“既見君子,雲胡不喜?”2. 用於句中。《後漢書·陳龜傳》:“雖歿(mò)軀體,無所雲補。”(歿:死。補:彌補。)⑥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表陳述語氣。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餘登箕山,其上蓋有許由塚雲。”[雲雲]通“蕓蕓”。眾多貌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萬物雲雲。”

    喪:

    (一)①失去;丟掉。《周易·井卦》:“無喪無得。”②失位;失官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喪欲速貧,死欲速朽。”③滅亡;死亡。《世說新語·賢媛》:“郗嘉賓喪,婦兄弟欲迎妹還,終不肯歸。” (二)sāng ①喪事;為死者辦理的後事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三年之喪,期已久矣。”②不幸的事。《詩經·邶風·多士》:“旻天大降喪於殷。”


    上一篇:畏落日月后,强欢歌与酒。

    下一篇:喜兹一会面,若睹琼树枝。
  • 论交但若此,友道孰云丧。

    “论交但若此,友道孰云丧。”诗句出处:《陈情赠友人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延陵有宝剑,价重千黄金。观风历上国,暗许故人深。
    归来挂坟松,万古知其心。懦夫感达节,壮士激青衿。
    鲍生荐夷吾,一举置齐相。斯人无良朋,岂有青云望。
    临财不苟取,推分固辞让。后世称其贤,英风邈难尚。
    论交但若此,友道孰云丧。多君骋逸藻,掩映当时人。
    舒文振颓波,秉德冠彝伦。卜居乃此地,共井为比邻。
    清琴弄云月,美酒娱冬春。薄德中见捐,忽之如遗尘。
    英豪未豹变,自古多艰辛。他人纵以疏,君意宜独亲。
    奈向成离居,相去复几许。飘风吹云霓,蔽目不得语。
    投珠冀相报,按剑恐相距。所思采芳兰,欲赠隔荆渚。
    沉忧心若醉,积恨泪如雨。愿假东壁辉,馀光照贫女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论:

    (一)①讨论;研讨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世叔讨论之。”②议论;评论;谈论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郑人游于乡校,以论执政。”③辩论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日廷论。”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与之论辩,言和而色夷。”④陈述;述说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众形殊声,不可胜论。”⑤评判;评定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”《盐铁论·箴石》:“论其才能,然后官之。”⑥定罪;判罪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。”(晦:每月最后一天。)⑦顾及;考虑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不问可否,不论曲直,非秦者去,为客者逐。”⑧言论;学说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君法明,论有常。”⑨文体的一种。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论则析理精微。” (二)lún①《论语》的简称。刘向《别录》:“鲁人所学谓之《鲁论》。”②通“伦”。顺序,次序。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:“於论鼓钟。”③通“抡”。选择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权节其用,论比其材。”

    交:

    ①交叉;交错。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挺刃交兵。”《楚辞· 九歌·国殇》:“旌(jīng)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。”(旌:旗。矢:箭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(nà),樊哙侧其盾以撞。”(内:同“纳”。)②结交;交往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”(信:诚实。)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守其交礼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(卒:终于。)《法言·修身》:“上交不谄,下交不骄,则可以有为矣。”(有为:有作为。)③交情;友谊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,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”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交浅而言深者,愚也。”④时间或地区相连接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其九月、十月之交乎?”⑤交配。《聊斋志异·董生》:“梦与女交。”⑥副词。1.俱;同时。《左传·文公十二年》:“(秦军与晋军)乃皆出战,交绥。”(绥:退军。)2. 互相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周、郑交质。王子狐为质于郑,郑公子质于周。”(质:人质。)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两国交争,其势不两立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俱据万乘之国,交有称王之名。”⑦通“蛟”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则见交龙于上。”⑧通“教”。使。岑参《叹白发》:“白发生偏速,交人不奈何。”

    但:

    ①只。曹操《败军抵罪令》:“但赏功而不罚罪,非国典也。”杜甫《无家别》:“寂寞天宝后,园庐但蒿藜。”(天宝:唐玄宗年号。)②只管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”③空。《盐铁论·刺复》:“但居者不知负载之劳。”(负:背负物。载:头顶物。)[但可] 只须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“钟会所统,五六倍于邓艾,但可敕会取艾,不足自行。”

    若:

    ①从;顺从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②选择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。”(是:指仲山甫。)③好像;如同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④代词。1. 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”、“你的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2.指示代词。相当于“此”、“这”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君子哉若人!”⑤连词。1. 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如果”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若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2. 表示选择关系,相当于“或者”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:“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,皆免之。”⑥词尾。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”(沃若:润泽的样子。)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于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”(愀qiǎo然:容色变动的样子。超若:怅惘的样子。)[若夫]至于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    此:

    ①代词。这;这个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此之谓大同。”②这样;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天何为而此醉。”③副词。乃;则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必待尧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”

    友:

    ①朋友。《荀子·性恶》:“择良友而友之。”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②结为友。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:“文侯师子夏,友田子方。”③友爱;相好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坋深与先主相友。”

    友道:

    交友的准则。孔融《与曹操论盛孝章书》:“公诚能驰一介之使,加咫尺之书,则孝章可致,~~可弘矣。”

    道:

    (一)①道路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道不通。”②水流通行的途径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秋,晋侯会吴子于良,水道不可,吴子辞,乃还。”(会:约会。良:地名。)③取道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④方法;途径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⑤技艺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。”⑥宇宙万物的本原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⑦规律;道理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循道而不贰,则天不能祸。”(循:遵照。贰:不专一。)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贯之哉。”⑨好的政治局面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。”⑩道德;道义。徐阶《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》:“古道日沦替,群谀纷追随。”(沦:沦亡。替:衰落。谀:阿谀,奉承。)(11)道家。上古思想流派之一。(12)指道术。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二:“子若学道,即有仙分。”(13)行政区划名。1.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,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。2.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。(14)说;讲述。《盐铁论·遵道》:“饰虚言以乱实,道古以害今。”(15)量词。用于命令、题目等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:“进士试诗、赋及时务策五道。”(二)dǎo ①同“導”。1.疏通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道。”(决:河流决口。克:能。)2. 引导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唯王使人道送我。”②治理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”(政:政令。齐:整顿。免:免于犯罪。)③介词。从;由。《汉书·淮南王安传》:“诸使者道长安来,为妄妖言。”

    孰:

    ①熟;煮熟。《楚辞·大招》:“四酎(zhòu)并孰。”(酎:醇酒。)②庄稼、果实成熟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寒暑和节,而五谷以时孰。”(时:按时。)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于是卢橘夏孰。”(卢:黑色。)③仔细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凡虑事欲孰。”④疑问代词。1.相当于“谁”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2. 相当于“哪个”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女与回也孰愈?”(女:同“汝”。回:颜回。愈:胜过。)3.指物,什么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礼与食孰重?”4.相当于“何”、“怎么”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孰两东门之可芜?”(两:再次。芜:荒芜。)[孰与]与……比,哪一个……;哪里比得上。表示两相比较,选择其一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(邹忌)谓其妻曰: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?’”

    云:

    ①同“云2”。②说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云:吾不试,故艺。’”(牢:人名。试:见用于朝廷。艺:多才艺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云益乎?”④代词。如此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汲、郑亦云,悲夫!”(汲、郑:指汲黯、郑当时二人。)⑤助词。1. 用于句首。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: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”2. 用于句中。《后汉书·陈龟传》:“虽殁(mò)躯体,无所云补。”(殁:死。补:弥补。)⑥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表陈述语气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余登箕山,其上盖有许由冢云。”[云云]通“芸芸”。众多貌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万物云云。”

    丧:

    (一)①失去;丢掉。《周易·井卦》:“无丧无得。”②失位;失官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丧欲速贫,死欲速朽。”③灭亡;死亡。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郗嘉宾丧,妇兄弟欲迎妹还,终不肯归。” (二)sāng ①丧事;为死者办理的后事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”②不幸的事。《诗经·邶风·多士》:“旻天大降丧于殷。”


    上一篇:畏落日月后,强欢歌与酒。

    下一篇:喜兹一会面,若睹琼树枝。

  • 上一篇:畏落日月后,强欢歌与酒。

    下一篇:喜兹一会面,若睹琼树枝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