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渺然一水隔,何由稅歸鞅。

    “渺然一水隔,何由稅歸鞅。”詩句出處:《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雨色秋來寒,風嚴清江爽。孤高繡衣人,瀟灑青霞賞。
    平生多感激,忠義非外獎。禍連積怨生,事及徂川往。
    楚邦有壯士,鄢郢翻掃蕩。申包哭秦庭,泣血將安仰。
    鞭屍辱已及,堂上羅宿莽。頗似今之人,蟊賊陷忠讜。
    渺然一水隔,何由稅歸鞅。日夕聽猿怨,懷賢盈楚想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渺:

    ①同“淼”。水遼遠。李咸用《江南曲》:“晚雲接水共渺帾,遠沙疊草空萋萋。”(萋萋:草茂盛的樣子。)②遙遠。柳永《八聲甘州》:“望故鄉渺邈,歸思難收。”③微小。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”(蜉蝣:極小的飛蟲。滄海:大海。)

    然:

    ①燃燒。後來寫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”②代詞。如此;這樣。《呂氏春秋·用眾》:“物固莫不有長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對;贊同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詞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當於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君侯為漢相,奸吏成其私,然無所懲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順承關系。相當於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連詞。1.表示轉折關系,相當於“然而”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讓步關系,相當於“雖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纖腰細褪羅裙。”⑥助詞。1.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,表示狀態,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 小雅·南有嘉魚》: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於句末,表示比擬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道則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於句末,表示斷定,相當於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

    一:

    ①數詞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愛一牛?”(愛:吝惜。)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數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萬也。”又表序數第一。《呂氏春秋·古樂》:“投足以歌八闋:一曰載民,二曰玄鳥。”(八闋:指舞樂的八章。載民、玄鳥:樂曲八章之名。)②專一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螾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滿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至拜大將,乃韓信也,一軍皆驚。”④統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傳·莊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惡一也。”(惡:指惡人。)⑥整體。賈誼《新書·過秦上》:“合從締交,相與為一。”⑦古代哲學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氣”。⑧副詞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食客數千人,無貴賤一與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一聞人之過,終身不忘。”(過:過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於寡人,一至於此乎?”⑨語氣詞。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恥之,願比死者一灑之。”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[一何]副詞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婦啼一何苦!”

    隔:

    ①阻開;隔離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秦無韓魏之隔。”②間隔;距離。杜甫《奉待嚴大夫》:“不知旌節隔年回。”李白《江行寄遠》:“疾風吹片帆,日暮千裡隔。”③隔閡。李白《君馬黃》:“馬色雖不同,人心本無隔。”④通“膈”。隔膜,腹腔和胸腔之內的肌肉膜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脾生隔,肺生骨。”⑤格子。周邦彥《六醜》:“多情是誰追惜,但蜂媒蝶使,時叩窗隔。”

    何:

    (一)①疑問代詞。1. 什麼。《詩經·召南·何彼穠矣》:“何彼穠(nóng)矣?”(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?)2. 為什麼。《漢書·伍被傳》:“公獨以為無福,何?”3. 何處。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雲橫秦嶺傢何在?”②副詞。1.表示反問。相當於“怎麼”、“哪裡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大王來何操?”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男兒要當死於邊野,以馬革裹屍還葬身,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嘆。相當於“多麼”。曹操《觀滄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擔。《詩經·曹風·候人》:“何戈與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負。《詩經·小雅· 無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為承受。《詩經·商頌·長發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義後來寫作“荷”。

    由:

    ①經過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行不由徑。”(徑:小路。)②順隨;依順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③原由;原因。雍陶《非酒》:“人人慢說酒消憂,我道翻為引恨由。”④介詞。1. 自;從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由陳涉始。”2. 由於;因為。王充《論衡·實知》:“知物由學,學乃知之,不問不識。”3. 憑借;依據。《論語 · 顏淵》:“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(而由人乎哉:難道憑借他人嗎?)⑤通“猶”。1. 如同;好像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由弓人而恥為弓。”2. 還;仍然。羅隱《夏州胡常侍》:“仍聞隴蜀由多事,深喜將軍未白頭。”(事:事故。)3. 尚且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由將不足以免也。”

    稅:

    (一)①田賦。陶潛《桃花源詩》:“春蠶收長絲,秋熟靡王稅。”(靡:無。)②稅收。《宋史·范正辭傳》:“以年老,求監兗(yǎn)州商稅。”③贈送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。”④釋放。《呂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乃稅馬於華山,稅牛於桃林。”⑤止息;居住。曹植《應詔》:“爰暨帝室,稅此西墉。”(爰:乃。墉:城。)⑥通“脫”。1.脫下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稅冕而行。”(冕: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禮帽。)2.溢出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栗氏》:“概而不稅。”(概:量米粟時刮平鬥斛的木板。)(二)tuì ①古代喪禮規定的追服,即補服喪服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小功不稅。”(小功:古代喪服名,五服的第四等。)②改變。《禮記·服問》:“小功之麻,不變大功之葛,以有本為稅。”

    歸:

    (一)①出嫁;嫁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傢。”②返回。陶潛《歸園田居》: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”(興:起來。)③送回;交還。《孟子· 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。”(假:借)④歸依;歸附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微斯人,吾誰與歸?”(微:如果沒有。)⑤結局;歸宿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途。”(殊:不同。途:路。)⑥死。《爾雅·釋訓》:“鬼之為言歸也。” (二)kuì ①通“饋”。贈送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(陽貨)歸孔子豚。”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晉唐叔得嘉谷,獻之成王,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。”②通“愧”。慚愧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狀有歸色。”

    鞅:

    ①古時套在馬脖子上的皮套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大子抽劍斷鞅,乃止。”(大:太。)②車馬。陶潛《歸園田居》之二:“野外罕人事,窮巷寡輪鞅。”③羈絆;束縛。白居易《香爐峰》:“紛紛何屑屑,未能脫塵鞅。”(屑屑:忙碌的樣子。)[鞅鞅]通“怏怏”。失意;不滿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信由此日夜怨望,居常鞅鞅。”(怨望:怨恨。)[鞅掌]事務煩雜的樣子。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官事鞅掌,萬機纏其心。”(萬機:多種多樣的事物。)


    上一篇:豁此伉俪愤,粲然大义明。

    下一篇:早行子午关,却登山路远。
  • 渺然一水隔,何由税归鞅。

    “渺然一水隔,何由税归鞅。”诗句出处:《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雨色秋来寒,风严清江爽。孤高绣衣人,潇洒青霞赏。
    平生多感激,忠义非外奖。祸连积怨生,事及徂川往。
    楚邦有壮士,鄢郢翻扫荡。申包哭秦庭,泣血将安仰。
    鞭尸辱已及,堂上罗宿莽。颇似今之人,蟊贼陷忠谠。
    渺然一水隔,何由税归鞅。日夕听猿怨,怀贤盈楚想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渺:

    ①同“淼”。水辽远。李咸用《江南曲》:“晚云接水共渺帾,远沙叠草空萋萋。”(萋萋:草茂盛的样子。)②遥远。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“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”③微小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(蜉蝣:极小的飞虫。沧海:大海。)

    然:

    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②代词。如此;这样。《吕氏春秋·用众》:“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对;赞同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词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当于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君侯为汉相,奸吏成其私,然无所惩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顺承关系。相当于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连词。1.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然而”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让步关系,相当于“虽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纤腰细褪罗裙。”⑥助词。1.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,表示状态,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 小雅·南有嘉鱼》:“南有嘉鱼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于句末,表示比拟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道则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于句末,表示断定,相当于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

    一:

    ①数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爱一牛?”(爱:吝惜。)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数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也。”又表序数第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。”(八阕:指舞乐的八章。载民、玄鸟:乐曲八章之名。)②专一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螾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满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④统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传·庄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恶一也。”(恶:指恶人。)⑥整体。贾谊《新书·过秦上》:“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”⑦古代哲学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气”。⑧副词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食客数千人,无贵贱一与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一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”(过:过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于寡人,一至于此乎?”⑨语气词。起加强语气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一洒之。”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。[一何]副词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

    隔:

    ①阻开;隔离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秦无韩魏之隔。”②间隔;距离。杜甫《奉待严大夫》:“不知旌节隔年回。”李白《江行寄远》:“疾风吹片帆,日暮千里隔。”③隔阂。李白《君马黄》:“马色虽不同,人心本无隔。”④通“膈”。隔膜,腹腔和胸腔之内的肌肉膜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脾生隔,肺生骨。”⑤格子。周邦彦《六丑》:“多情是谁追惜,但蜂媒蝶使,时叩窗隔。”

    何:

    (一)①疑问代词。1. 什么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(nóng)矣?”(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?)2. 为什么。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公独以为无福,何?”3. 何处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”②副词。1.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王来何操?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身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多么”。曹操《观沧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担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何戈与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负。《诗经·小雅· 无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为承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义后来写作“荷”。

    由:

    ①经过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行不由径。”(径:小路。)②顺随;依顺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③原由;原因。雍陶《非酒》:“人人慢说酒消忧,我道翻为引恨由。”④介词。1. 自;从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由陈涉始。”2. 由于;因为。王充《论衡·实知》:“知物由学,学乃知之,不问不识。”3. 凭借;依据。《论语 · 颜渊》:“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(而由人乎哉:难道凭借他人吗?)⑤通“犹”。1. 如同;好像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由弓人而耻为弓。”2. 还;仍然。罗隐《夏州胡常侍》:“仍闻陇蜀由多事,深喜将军未白头。”(事:事故。)3. 尚且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由将不足以免也。”

    税:

    (一)①田赋。陶潜《桃花源诗》:“春蚕收长丝,秋熟靡王税。”(靡:无。)②税收。《宋史·范正辞传》:“以年老,求监兖(yǎn)州商税。”③赠送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。”④释放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乃税马于华山,税牛于桃林。”⑤止息;居住。曹植《应诏》:“爰暨帝室,税此西墉。”(爰:乃。墉:城。)⑥通“脱”。1.脱下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税冕而行。”(冕: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。)2.溢出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栗氏》:“概而不税。”(概: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木板。)(二)tuì ①古代丧礼规定的追服,即补服丧服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小功不税。”(小功:古代丧服名,五服的第四等。)②改变。《礼记·服问》:“小功之麻,不变大功之葛,以有本为税。”

    归:

    (一)①出嫁;嫁。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②返回。陶潜《归园田居》: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”(兴:起来。)③送回;交还。《孟子· 尽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归。”(假:借)④归依;归附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(微:如果没有。)⑤结局;归宿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。”(殊:不同。途:路。)⑥死。《尔雅·释训》:“鬼之为言归也。” (二)kuì ①通“馈”。赠送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(阳货)归孔子豚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晋唐叔得嘉谷,献之成王,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。”②通“愧”。惭愧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状有归色。”

    鞅:

    ①古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套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大子抽剑断鞅,乃止。”(大:太。)②车马。陶潜《归园田居》之二:“野外罕人事,穷巷寡轮鞅。”③羁绊;束缚。白居易《香炉峰》:“纷纷何屑屑,未能脱尘鞅。”(屑屑:忙碌的样子。)[鞅鞅]通“怏怏”。失意;不满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由此日夜怨望,居常鞅鞅。”(怨望:怨恨。)[鞅掌]事务烦杂的样子。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官事鞅掌,万机缠其心。”(万机:多种多样的事物。)


    上一篇:豁此伉俪愤,粲然大义明。

    下一篇:早行子午关,却登山路远。

  • 上一篇:豁此伉俪愤,粲然大义明。

    下一篇:早行子午关,却登山路远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