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東崖合沓蔽輕霧,深林雜樹空芊綿。”詩句出處:《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峨眉高出西極天,羅浮直與南溟連。名公繹思揮彩筆, 驅山走海置眼前。滿堂空翠如可掃,赤城霞氣蒼梧煙。 洞庭瀟湘意渺綿,三江七澤情洄沿。驚濤洶湧向何處, 孤舟一去迷歸年。征帆不動亦不旋,飄如隨風落天邊。 心搖目斷興難盡,幾時可到三山巔。西峰崢嶸噴流泉, 橫石蹙水波潺湲。東崖合沓蔽輕霧,深林雜樹空芊綿。 此中冥昧失晝夜,隱幾寂聽無鳴蟬。長松之下列羽客, 對坐不語南昌仙。南昌仙人趙夫子,妙年歷落青雲士。 訟庭無事羅眾賓,杳然如在丹青裡。五色粉圖安足珍, 真仙可以全吾身。若待功成拂衣去,武陵桃花笑殺人。
|
【註釋】:
崖:
(舊讀ái) ①山或高地陡直的側面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超洞壑,越峻崖。”②邊際;邊緣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。”合:
(一)①合攏;閉合在一起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。”白居易《赴蘇州,至常州,答賈舍人》:“厭見簿書先眼合,喜逢杯酒暫眉開。”②會合;聚集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從者,合眾弱以攻一強也。”蘇軾《水調歌頭》:“人有悲歡離合。”③符合;與……一致。《北史·賀拔嶽傳》:“不讀兵書,而暗與之合。”(之:兵書。)④和諧;投契。《古今小說·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“兩邊說得情投意合,隻恨相見之晚。”⑤應當;應該。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。”⑥古代雙方以兵器交鋒,一來一往為一合。《史記·蕭相國世傢》:“多者百餘戰,少者數十合。”⑦盒;盒子。《開元天寶遺事》卷下:“又各捉蜘蛛閉於合中。”(二) gě 容量單位。一升的十分之一。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十合為升。”《明季北略》錄明末民謠:“朝求升,暮求合。”沓:
(一)①話多。《詩經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噌(zǔn)沓背憎,職竟由人。”(噌:議論紛紛。背:背後;背地。職:主要。)②多;雜亂。枚乘《七發》:“沓雜似軍行。”揚雄《甘泉賦》:“駢羅列佈,鱗以雜沓兮。”(駢:並。)③重疊;重合。《莊子· 田子方》:“發之,適矢復沓。”④會;交合。屈原《天問》:“天何所沓,十二焉分?”⑤懈怠;輕慢。《國語·鄭語》:“其民怠沓其君。”⑥貪婪。《國語·鄭語》:“其民沓貪而忍,不可因也。”⑦在行進中擊鼓。廋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沓漢鼓於雷門。” (二)dá 量詞。用於重疊起來的薄物。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定是二百五十沓烏樏。”蔽:
①遮蓋;遮擋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:“旌蔽日兮敵若雲。”②隱藏。《管子·內業》:“全心在中,不可蔽匿。”③隱覆;埋沒。《孔子傢語· 辨政》:“匿人之善,斯為蔽賢。”④蒙蔽;壅蔽。《資治通鑒·周紀一》:“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。”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凡人之患,蔽於一曲,而闇於大理。”⑤弊端;毛病。江淹《雜體詩序》:“重耳輕目,俗之恒蔽。”(恒:常。)⑥屏障。《左傳·昭公十八年》:“葉在楚國,方城外之蔽也。”(葉:地名。方城:山名。)⑦概括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《詩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。”輕:
①重量小。與“重”相對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權,然後知輕重。”(權:衡量。)②輕微;微薄;淺薄。諸葛亮《與參軍掾屬教》:“任重才輕。”③輕率;不穩重。劉炎《邇言》:“輕躁寡謀,不必皆年少。”④輕便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夫寒之於衣,不待輕暖。”⑤輕視;看不起。《老子》:“禍莫大於輕敵。”⑥輕易;隨便。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輕凌。”⑦使……變輕;減輕。王維《送元中丞傳運江淮》:“薄稅歸天府,輕徭賴使臣。”(天府:朝廷的倉庫。徭:勞役。)⑧用力小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輕攏慢捻(niǎn)抹復挑。”⑨輕快。王維《觀獵》:“雪盡馬蹄輕。”霧:
霧氣,水蒸汽在氣溫下降時凝結而彌漫在空中的小水點。蘇軾《海棠》:“香霧空蒙月轉廊。”深:
①水深。與“淺”相對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澤,實生龍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請為父老歌,艱難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奧。《論衡· 自紀》:“何以為辯? 喻深以淺。”⑥厲害;深重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膚,不治將益深。”⑦刻毒;殘酷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將軍,可謂深矣:父母宗族皆為戮沒。”(將軍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對待。)⑧色彩濃重。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戶中人賦。”⑨時間久。陸遊《入蜀記》:“是日風靜,舟行頗遲,又深秋潦(lǎo)縮。”(潦縮:積水下降。)⑩副詞。表示程度較高,相當於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記·汲黯鄭當時列傳》:“然至其輔少主,守城深堅,招之不來。”雜:
①多種顏色相配合。《周禮 · 考工記·畫繢(huì)》:“畫繢之事雜五色。”(繢:同“繪”。)②混合;攙雜。《國語·鄭語》:“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。”③交錯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堅甲利刃,長短相雜。”④混雜;不純。《淮南子·說山》:“貂裘而雜,不若狐裘而粹。”⑤副詞。都;共。《新唐書·顏師古傳》:“詔公卿博士雜定其儀。”樹:
①樹木。《禮記·祭義》:“樹木以時伐焉。”(以時:按時,適時。)②種植。《詩經·鄭風·將仲子》:“無折我樹杞。”(杞:一種樹。)③培養人才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吾聞子善樹人。”④豎立;建立。《後漢書·桓彬傳》:“乃共樹碑而頌焉。”⑤量詞。《齊民要術·序》:“種柑橘千樹。”⑥門屏風。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臺門而旅樹。”空:
(一)①空虛;什麼也沒有。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囷倉空虛。”宋玉《風賦》:“空穴來風。”王維《鹿砦》:“空山不見人。”②不實;空泛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貪,負其強,以空言求璧。”③白白地。《漢書·匈奴傳》:“兵不空出。”④天空;空中。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廣陵》:“孤帆遠影碧空盡。”⑤佛教用語。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並無實體,都是空的。《般若心經》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(色:指物質現象。) (二)kǒng 孔;洞穴。《周禮· 考工記·函人》:“眡(shì)其鉆空。”(眡:視。)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舜穿井為匿空旁出。”(三)kòng ①窮困。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不宜空我師。”(空:用如使動,使……窮困。師:眾;眾人。)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回也其庶乎,屢空。”(回:顏回。庶:庶幾;差不多。)②缺少。《法言·問神》:“昔之說《書》者序以百,而《酒誥》之篇俄空焉。”(《酒誥》:《尚書》中的篇名。)白居易《春憶二林寺舊遊》:“最慚僧社題橋處,十八人名空一人。”③間隙;空子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魴傳》:“看伺空隙,欲復為亂。”④閑著;未被利用的。《史記·蕭相國世傢》:“上林中多空地。”(上林:苑囿名。)《論衡·命義》:“伯牛空居,而遭惡疾。”(伯牛:冉耕,字伯牛。空居:閑居在傢。)芊綿:
蔓衍叢生。溫庭筠《雞鳴埭歌》:“~~平綠臺城基,暖色春空荒古陂。”綿:
①綿延;連綿。《谷梁傳·文公十四年》:“長轂(gǔ)五百乘(shèng),綿地千裡。”(長轂:兵車。乘:一車四馬為一乘。)②絲綿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五谷佈帛絲綿之物。”③薄弱;柔軟。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且越人綿力薄材,不能陸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