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談笑遏橫流,蒼生望斯存。”詩句出處: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晉室昔橫潰,永嘉遂南奔。沙塵何茫茫,龍虎鬥朝昏。 胡馬風漢草,天驕蹙中原。哲匠感頹運,雲鵬忽飛翻。 組練照楚國,旌旗連海門。西秦百萬眾,戈甲如雲屯。 投鞭可填江,一掃不足論。皇運有返正,醜虜無遺魂。 談笑遏橫流,蒼生望斯存。冶城訪古跡,猶有謝安墩。 憑覽周地險,高標絕人喧。想像東山姿,緬懷右軍言。 梧桐識嘉樹,蕙草留芳根。白鷺映春洲,青龍見朝暾。 地古雲物在,臺傾禾黍繁。我來酌清波,於此樹名園。 功成拂衣去,歸入武陵源。
|
【註釋】:
談:
①對話;談論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客從外來,與坐談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遍國中無與立談者。”②言論;主張;言談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然惠施之口談,自以為最賢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慎、墨不得進其談。”(慎:慎子。墨:墨子。)遏:
①阻攔;阻止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撫節悲歌,聲振林木,響遏行雲。”(響:音響。)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》:“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。”②遮蔽;掩飾。孟郊《投所知》:“盡美固可揚,片善亦不遏。”《周易·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(è)揚善,順天休命。”(遏惡:掩飾人之過失。休:美。)③斷絕;禁絕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帝乃殂(cú)落,百姓如喪考妣,三載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橫:
(一)①橫貫;橫放著。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雲橫秦嶺傢何在?雪擁藍關馬不前。”《天工開物·舟車·車》:“四輪者前後各橫軸一根。”②橫的方向。1. 東西向的。與“縱”相對。揚雄《太玄·玄瑩》:“立天之經曰陰與陽,形地之緯曰縱與橫。”范望註:“南北為縱,東西為橫。”2. 橫向的;橫著的。與“直”、“豎”相對。《呂氏春秋·貴直》:“行人燭過免胄橫戈而進。”3. 跟物體長的一邊垂直的。與“直”、“縱”相對。《天工開物·舟車·漕舫》:“凡風從橫來名曰搶風。”③橫貫;橫渡。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將祭後土,上乃帥群臣橫大河,湊汾陰。”(湊:奔赴。)④充滿。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。”⑤廣;廣闊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浩浩湯湯(shāng),橫無際涯。”(湯湯:水流大而急。)⑥錯雜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洪水橫流,泛濫於天下。”⑦戰國時外交策略“連橫”的省稱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要在強兵,破馳說(shuì)之言從橫者。” (二)hèng ①蠻橫;強暴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丞相言灌夫傢在潁川,橫甚,民苦之。”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橫政之所出,橫民之所止,不忍居也。”②意外;出乎意料;預料不到。《淮南子·詮言訓》:“內修極而橫禍至者,皆天也。”流:
①水流動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聲。)②泛指液體流動。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屍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縞素。”(伏屍二人:指殺死國王和自己。縞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幹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順風波以從流兮。”④運動不停;移動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紅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劉禹錫《謝分司東都表》:“閭裡獲安,流庸盡復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傳》:“今水旱連年,民流滿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。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贓,雖未加誅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貸也。”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流共工於幽州。”⑦流傳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於置郵而傳命。”⑧變化,演變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);放縱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陰子堅涉於淺易,何仲言流於瑣碎。”(陰子堅:陰鏗。何仲言:何遜。)⑨流派;派別;品類。劉基《賣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齊民要術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悅目。”[流連]1.耽於遊樂而忘歸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連荒亡,為諸侯憂。”(荒亡:沉迷於田獵酒色,縱欲無度。)2. 依戀不舍。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:“遊九京者,亦流連於隨會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。隨會:晉大夫。)3. 滯留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劉靖傳》:“封符指期,無流連之吏。”4. 流徙離散。《漢書·師丹傳》:“百姓流連,無所歸心。”5. 哭泣流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翟酺傳》:“言無所及,唯涕泣流連。”蒼:
①深藍色。李白《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》詩:“謝公行處蒼苔沒。”(謝公:謝靈運。)②灰白色。杜甫《洗兵行》:“張公一生江海客,身長九尺須眉蒼。”③指天。袁康《越絕書·越絕清糴內傳》:“昔者上蒼以越賜吳,吳不受也。”[蒼蒼]1.深藍色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”2. 灰白色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滿面塵灰煙火色,兩鬢蒼蒼十指黑。”3. 茂盛貌。《詩經·秦風·蒹葭》:“蒹葭(jiān jiā)蒼蒼,白露為霜。”(蒹葭:蘆葦。)蒼生:
①人民,百姓。《晉書·王衍傳》:“然誤天下~~者,未必非此人也。”②草木生長之處。《書·益稷》:“至於海隅~~。”生:
①生長;長出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②活著;生存。《論語· 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③生命;性命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祿也者,人之所以持生也。”(祿:俸祿。持:維持。)④產生;發生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水淵深廣,則龍魚生之。”⑤生育;誕生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莊公寤生。”⑥生存的期間,指人的一生;一輩子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”⑦生活;生計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鄉鄰之生日蹙(cù)。”(蹙:窘迫。)⑧不熟的。1. 未煮或未煮熟的。《呂氏春秋·適音》:“大饗之禮,上玄尊而俎生魚。”2.未加工煉制的。《洛陽伽藍記·城北》:“頭後垂二尺生絹。”⑨讀書的人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以非當世。”望:
①遠望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。”(轍:車轍。靡:倒。)②盼望;期望。曹操《收田租令》:“欲望百姓親附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知此,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。”③聲望;名望。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“令聞令望。”④有聲望的人或物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吾子,楚國之望也。”⑤怨恨;責怪。《新唐書·劉漢宏傳》:“漢宏恨賞薄,有望言。”⑥祭名。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望於山川。”⑦農歷每月十五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予猶記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[望洋]亦作“望羊”、“望陽”。仰視;遠視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嘆。”(若:海神名。)斯:
①劈;分開。《詩經·陳風·墓門》:“墓門有棘,斧以斯之。”(棘:酸棗樹。)②指示代詞。《楚辭·漁父》:“何故至於斯。”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。”③副詞。表示承接上文,相當於“乃”、“就”。柳宗元《非國語下》:“受賞者恥,則立功者怠,國斯弱矣。”④助詞。相當於“之”、“的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甫田》:“乃求千斯倉,乃求萬斯箱。”⑤語氣詞。表疑問或感嘆。《詩經·豳風·破斧》:“哀我人斯,亦孔之將。”(將:大。)⑥盡;全都。《呂氏春秋·報更》:“斯食之,吾更與女。”[斯須]片刻,一會兒。《禮記·祭義》:“禮樂不可斯須去身。”存:
①問候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而公子親數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是以形存則神存,形謝則神滅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長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論衡·訂鬼》:“凡天地之間有鬼,非人死精神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