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維嶽降宰輔,維帝用忠良。”詩句出處:《太平詩》;是唐朝詩人金真德的作品。
大唐開鴻業,巍巍皇猷昌。止戈戎衣定,修文繼百王。 統天崇雨施,理物體含章。深仁諧日月,撫運邁時康。 幡旗既赫赫,鉦鼓何鍠鍠。外夷違命者,翦覆被大殃。 和風凝宇宙,遐邇競呈祥。四時調玉燭,七曜巡萬方。 維嶽降宰輔,維帝用忠良。三五咸一德,昭我皇傢唐。
|
【註釋】:
維:
①系物的大繩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昔者共工與顓頊(zhuān xū)爭為帝,怒而觸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維絕。”②綱紀;法度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秦之綱絕而維弛。”③系;連結。韓愈《同冠峽》:“維舟山水間,晨坐聽百鳥。”④保持;保全。《管子 · 霸言》:“維其民,然後王(wàng)之。”⑤角落。《淮南子 · 天文》:“西南為背陽之維。”⑥通“惟”。思考;計度。《史記·秦楚之際月表》:“秦既稱帝……維萬世之安。”⑦介詞。由於;因為。《詩經·鄭風·狡童》:“維子之故,使我不能餐兮。”(子:你。)⑧連詞。與;和。《詩經·大雅·靈臺》:“賁(bēn)鼓維鏞。”(賁:大。鏞:大鐘。)⑨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維三代尚矣,年紀不可考。”(尚:久遠。)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時維九月,序屬三秋。”(序:時序。)嶽:
①高大的山。《說文》作“嶽”,古文隸變作“嶽”。②對妻子的父母或伯、叔父的稱呼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范進道:‘嶽父見教的是。’”降:
(一)①從高處往下走。《詩經·鄘風·定之方中》:“降觀於桑。”(桑:桑林。)《論語·鄉黨》:“出,降一等,逞顏色,怡怡如也。”《左傳·莊公三十二年》:“有神降於莘。”(莘:地名。)《荀子·議兵》:“若時雨之降,莫不說喜。”(說yuè:喜悅。)②落下。賈誼《鵬(fú)鳥賦》:“雲蒸雨降兮,糾錯相紛。”(糾錯:交錯。)③降生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惟庚寅吾以降。”(惟:語氣詞。庚寅:指庚寅日。)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一百二十五: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”④貶低;降低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。”⑤降給;授予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。”⑥降職;降級。《左傳·昭公六年》:“有犯命者,君子廢,小人降!”《尚書·蔡仲之命》:“降霍叔於庶人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如此不禁,則主勢降乎上,黨與成乎下。”(黨與:朋黨。)⑦下傳;傳到……時候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然而將於夷王,害禮傷尊,下堂而迎覲見者。” (二)xiáng ①投降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先以書遺操,詐雲欲降。”(遺wèi:送給。)劉禹錫《贈日本僧智藏》:“深夜降龍潭水黑。”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》:“儀及其眾皆降。”②喜悅。《詩經· 召南·草蟲》:“亦既覯(gòu)止,我心則降。”(覯:遇見。止:語氣詞。)③和;同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六年》:“六卿三族降聽政。”(三族:指宋國的皇、靈、樂三族。)宰:
①古代官名。1. 百官之長。《禮記·表記》:“宰正百官。”2. 主掌某一專職的官員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乃命宰祝,循行犧牲。”(宰祝:主祭祀的官。)3.縣邑的長官。《左傳·定公五年》:“子泄為費宰。”②治理;主持。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:“宰寧國以禮,治亂邦以法。”③屠殺牲畜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。”④社宰。裡中社祭主持分配胙肉者。《史記·陳平世傢》:“平為宰,分肉食甚均。”⑤墳墓。《公羊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宰上之木拱矣。”宰輔:
皇帝的輔臣。一般指三公宰相。《後漢書·袁術傳》:“使君五世相承,為漢~~,榮寵之盛,莫與為比。”輔:
①綁在車輪外旁用夾轂的兩條直木,以增強輪輻的載重力。《詩經·小雅·正月》:“其車既載,乃棄爾輔。”(載:裝運。)②面頰。《論衡·初稟》:“面輔骨法,生而稟之。”③輔佐;輔助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皇天無親,惟德是輔。”④指輔佐之臣。《六韜·論將》:“將(jiàng)者國之輔,先王之所重也。”⑤指京城附近之地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益廣關,置左右輔。”維:
①系物的大繩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昔者共工與顓頊(zhuān xū)爭為帝,怒而觸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維絕。”②綱紀;法度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秦之綱絕而維弛。”③系;連結。韓愈《同冠峽》:“維舟山水間,晨坐聽百鳥。”④保持;保全。《管子 · 霸言》:“維其民,然後王(wàng)之。”⑤角落。《淮南子 · 天文》:“西南為背陽之維。”⑥通“惟”。思考;計度。《史記·秦楚之際月表》:“秦既稱帝……維萬世之安。”⑦介詞。由於;因為。《詩經·鄭風·狡童》:“維子之故,使我不能餐兮。”(子:你。)⑧連詞。與;和。《詩經·大雅·靈臺》:“賁(bēn)鼓維鏞。”(賁:大。鏞:大鐘。)⑨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維三代尚矣,年紀不可考。”(尚:久遠。)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時維九月,序屬三秋。”(序:時序。)帝:
①天帝。古人或宗教徒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為帝。《尚書·呂刑》:“上帝監民。”屈原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夕宿兮帝郊。”②君主;皇帝。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秦所以急圍趙者,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。”《續資治通鑒·宋太祖乾德四年》:“帝每勸以讀書,(趙)普遂手不釋卷。”用:
①使用。《詩經·大雅·公劉》: “執豕於牢,酌之用匏(páo)。”(豕:豬。牢:畜圈。匏:瓢葫蘆。此指用葫蘆做的瓢。)②任用;采用。《詩經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四國無政,不用其良。”(四國:指天下。無政:無善政。)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秦用李斯謀。”(謀:計策。)③實行;做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則凡可以得生者,何不用也?”④資財;錢財。《荀子 · 天論》:“強本而節用。”⑤用途;用處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禮之用,和為貴。”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天生我材必有用。”⑥需要。《呂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惡用天下?”(惡wū:何。)⑦介詞。引進動作行為賴以實現的憑借或涉及的對象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聞用夏變夷者,未聞變於夷者也。”(夏:指中原各國。夷:指四方少數民族。)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單於既得翕侯……用其姊妻之。”(翕侯:指趙信。)⑧介詞。引進動作行為賴以實現的原由。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國既卒斬,何用不監?”(卒:盡;完全。斬:斷絕。何用:何以;因為什麼。監:察。)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而智術淺短,遂用猖獗。”[用事]執政;掌權。《戰國策 ·趙策四》:“趙太後新用事。”忠:
①盡心竭力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《尚書·仲虺之誥》:“佑賢輔德,顯忠遂良。”(遂:舉薦。)②為君王盡心盡責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昔者子胥忠其君。”(子胥:人名。)良:
①善良;賢良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父慈、子孝、兄良、弟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《後漢書·左雄傳》:“民所以安而無怨者,政平吏良也。”(平:安定。)②善良、賢良的人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尚前良之遺風兮。”(尚:崇尚。)③優良;精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天下之良工也。”④副詞。1.的確;果然。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良有不得已,可賜以財貨,不可私以官位。”《史記·趙世傢》:“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。”2. 甚;很。《漢書·馮唐傳》:“上既聞廉頗、李牧為人,良悅。”[良人]1.婦女稱丈夫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良人者,所仰望而終身也。”2.善良的人。韓愈《原毀》:“是足為良人矣。”(是:這就。)3.有才能的人。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:“彼蒼者天,殲我良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