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湖之山兮樓上見,山冥冥兮水悠悠。

    “湖之山兮樓上見,山冥冥兮水悠悠。”詩句出處:《奉同顏使君真卿清風樓賦得洞庭》;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名山洞府到金庭,三十六洞稱最靈。不有古仙啟其秘,
    今日安知靈寶經。中山煉師棲白雲,道成仙秩號元君。
    三千甲子朝玉帝,世上如今名始聞。吐納青牙養肌發,
    花冠玉舄何高潔。不聞天上來謫仙,自是人間授真訣。
    吳興太守道傢流,仙師遠放清風樓。應將內景還飛去,
    且從分風當此留。湖之山兮樓上見,山冥冥兮水悠悠。
    世人不到君自到,縹緲仙都誰與儔。黃鶴孤雲天上物,
    物外飄然自天匹。一別千年未可期,仙傢不數人間日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之:

    ①到……去。《呂氏春秋·察傳》:“子夏之晉,過衛。”(晉、衛:皆諸侯國名。)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沛公引兵之薛。”(沛公:劉邦。薛:地名。)②直到。《詩經·鄘風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(mǐ)它。”(矢:發誓。靡它:沒有他心。)③代詞。1. 指代人和事物。相當於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(它)們”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(薑氏)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(共叔段:人名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學而時習之。”(時:按時。習:演習。)2.指示代詞。“這”、“這個”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。”④助詞。1.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“的”,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。《詩經· 召南·羔羊》:“羔羊之皮。”2. 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,取消句子的獨立性,使變成偏正結構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不虞君之涉吾地也。”(虞:料想。涉:進入。)3.用於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,相當於“是”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宋何罪之有?”4.用於句中或句末起調整音節的作用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公將鼓之。”(鼓:擊鼓。)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雲,沛然下雨,則苗浡(bó)然興之矣。”(浡然:興起的樣子。)

    兮:

    語氣詞。多用於韻文。相當於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靈,魂魄毅兮為鬼雄。”

    樓:

    ①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屋。杜甫《登嶽陽樓》:“昔聞洞庭水,今上嶽陽樓。”②設在高處的建築,多用作瞭望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登諸樓車,使呼宋而告之。”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處的。與“下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於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”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。《天工開物·飴餳》:“色以白者為上。”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雖上世之聖王,豈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樂府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長上。”⑤由低處往高處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(tuán)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⑥去;往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”⑦向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終。)⑧進呈;進獻;送上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。”⑨出場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鶯鶯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草上之風必偃。”(11)塗染。《天工開物·造竹紙》:“先以白礬水染過,後上紅花汁雲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尊賢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聲,漢語四聲之一。鐘嶸《詩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則餘病未能。”

    見:

    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詩經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聞其聲,不見其身。”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見兔而顧犬。”《石鐘山記》: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有無,可乎?”②拜見;謁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子墨子見王。”③會見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伯即入見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見。”④見解;見識。《晉書·王渾傳》:“敢陳愚見。”⑤表示被動,相當於“被”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,能無怨乎?”《楚辭·漁父》:“舉世皆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動詞前,有稱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冀君實或見恕也。”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見背。” (二)xiàn ①顯露;出現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②介紹;引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胡不見我於王?”(胡:為何。)③現成的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軍無見糧。”

    冥:

    ①昏暗。《周易·升》:“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”(消:消失,消衰。)《淮南子·說林》:“置之冥室之中。”②夜晚。枚乘《七發》:“冥火薄天,兵車雷運。”(薄:迫近。雷運:像迅雷一樣滾動。)③幽深。孫綽《遊天臺山賦》:“臨萬丈之絕冥。”④遠;深遠;高遠。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據青冥而攄(shū)虹兮,遂儵忽而捫天。”(攄:舒張。儵忽:同“倏忽”。)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高低冥迷,不知西東。”又深入。⑤愚昧;不明事理。韓愈《鱷魚文》:“不然,則是鱷魚冥頑不靈,刺史雖有言,不聞不知也。”⑥迷信指人死後進入的世界;陰間。陶潛《乞食》:“銜戢(jí)如何謝?冥報以相貽。”(銜戢:說不出話。)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胥某一夕暴卒,人皆以為冥謫雲。”⑦通“溟”。海。莊子《逍遙遊》: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”⑧相合;暗合。《關尹子·四符》:“唯無我無人,無首無尾,所以與天地冥。”[冥冥]1. 昏暗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薄暮冥冥,虎嘯猿啼。”2.高遠。蘇軾《喜雨亭記》:“太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”

    冥冥:

    ①昏暗,幽暗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薄暮~~,虎嘯猿啼。”②精誠,專一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無~~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。”③渺茫,杳冥。蘇軾《喜雨亭記》:“歸之太空,太空~~,不可得而名。”④靜止的樣子。韋應物《長安遇馮著》:“~~花正開,颺颺燕新乳。”⑤高遠的天空。《法言·問明》:“鴻飛~~,弋人何篡焉?”

    冥:

    ①昏暗。《周易·升》:“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”(消:消失,消衰。)《淮南子·說林》:“置之冥室之中。”②夜晚。枚乘《七發》:“冥火薄天,兵車雷運。”(薄:迫近。雷運:像迅雷一樣滾動。)③幽深。孫綽《遊天臺山賦》:“臨萬丈之絕冥。”④遠;深遠;高遠。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據青冥而攄(shū)虹兮,遂儵忽而捫天。”(攄:舒張。儵忽:同“倏忽”。)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高低冥迷,不知西東。”又深入。⑤愚昧;不明事理。韓愈《鱷魚文》:“不然,則是鱷魚冥頑不靈,刺史雖有言,不聞不知也。”⑥迷信指人死後進入的世界;陰間。陶潛《乞食》:“銜戢(jí)如何謝?冥報以相貽。”(銜戢:說不出話。)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胥某一夕暴卒,人皆以為冥謫雲。”⑦通“溟”。海。莊子《逍遙遊》: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”⑧相合;暗合。《關尹子·四符》:“唯無我無人,無首無尾,所以與天地冥。”[冥冥]1. 昏暗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薄暮冥冥,虎嘯猿啼。”2.高遠。蘇軾《喜雨亭記》:“太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”

    兮:

    語氣詞。多用於韻文。相當於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靈,魂魄毅兮為鬼雄。”

    悠:

    ①思念;想念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”②長遠;長久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蘇武《詩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”③閑適的樣子。陶潛《飲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[悠悠]1.憂思的樣子。《詩經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遙遠;長遠的樣子。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:“悠悠蒼天。”3.閑適的樣子。崔顥《黃鶴樓》詩:“白雲千載空悠悠。”4. 眾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悠悠罔極,亦各有得。”

    悠悠:

    ①悠謬,荒謬。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~~之談,宜絕智者之口。”②憂思的樣子。《詩·邶風·終風》:“莫往莫來,~~我思。”③遙遠,悠長。《詩·唐風·鴇羽》:“~~蒼天,曷其有極?”④安閑靜止的樣子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閑雲潭影日~~,物換星移幾度秋。”⑤旌旗下垂的樣子。《詩·小雅·車攻》:“蕭蕭馬鳴,~~旆旌。”⑥眾多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~~者天下皆是也。”

    悠:

    ①思念;想念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”②長遠;長久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蘇武《詩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”③閑適的樣子。陶潛《飲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[悠悠]1.憂思的樣子。《詩經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遙遠;長遠的樣子。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:“悠悠蒼天。”3.閑適的樣子。崔顥《黃鶴樓》詩:“白雲千載空悠悠。”4. 眾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悠悠罔極,亦各有得。”


    上一篇:今朝听鸾凤,岂独羡门啸。

    下一篇:--皎然荆吴备登历,风土随编录。
  • 湖之山兮楼上见,山冥冥兮水悠悠。

    “湖之山兮楼上见,山冥冥兮水悠悠。”诗句出处:《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》;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名山洞府到金庭,三十六洞称最灵。不有古仙启其秘,
    今日安知灵宝经。中山炼师栖白云,道成仙秩号元君。
    三千甲子朝玉帝,世上如今名始闻。吐纳青牙养肌发,
    花冠玉舄何高洁。不闻天上来谪仙,自是人间授真诀。
    吴兴太守道家流,仙师远放清风楼。应将内景还飞去,
    且从分风当此留。湖之山兮楼上见,山冥冥兮水悠悠。
    世人不到君自到,缥缈仙都谁与俦。黄鹤孤云天上物,
    物外飘然自天匹。一别千年未可期,仙家不数人间日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之:

    ①到……去。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卫。”(晋、卫:皆诸侯国名。)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沛公引兵之薛。”(沛公:刘邦。薛:地名。)②直到。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(mǐ)它。”(矢:发誓。靡它:没有他心。)③代词。1. 指代人和事物。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(它)们”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(姜氏)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(共叔段:人名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。”(时:按时。习:演习。)2.指示代词。“这”、“这个”。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。”④助词。1.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“的”,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。《诗经· 召南·羔羊》:“羔羊之皮。”2.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不虞君之涉吾地也。”(虞:料想。涉:进入。)3.用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,相当于“是”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宋何罪之有?”4.用于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公将鼓之。”(鼓:击鼓。)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则苗浡(bó)然兴之矣。”(浡然:兴起的样子。)

    兮:

    语气词。多用于韵文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”

    楼:

    ①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。杜甫《登岳阳楼》: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”②设在高处的建筑,多用作瞭望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登诸楼车,使呼宋而告之。”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处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”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。《天工开物·饴饧》:“色以白者为上。”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虽上世之圣王,岂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⑤由低处往高处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(tuán)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⑥去;往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⑦向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终。)⑧进呈;进献;送上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。”⑨出场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莺莺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11)涂染。《天工开物·造竹纸》:“先以白矾水染过,后上红花汁云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尊贤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声,汉语四声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则余病未能。”

    见:

    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闻其声,不见其身。”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有无,可乎?”②拜见;谒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见王。”③会见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伯即入见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见。”④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见。”⑤表示被动,相当于“被”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动词前,有称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 (二)xiàn ①显露;出现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②介绍;引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胡不见我于王?”(胡:为何。)③现成的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军无见粮。”

    冥:

    ①昏暗。《周易·升》:“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”(消:消失,消衰。)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置之冥室之中。”②夜晚。枚乘《七发》:“冥火薄天,兵车雷运。”(薄:迫近。雷运:像迅雷一样滚动。)③幽深。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临万丈之绝冥。”④远;深远;高远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据青冥而摅(shū)虹兮,遂儵忽而扪天。”(摅:舒张。儵忽:同“倏忽”。)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”又深入。⑤愚昧;不明事理。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不然,则是鳄鱼冥顽不灵,刺史虽有言,不闻不知也。”⑥迷信指人死后进入的世界;阴间。陶潜《乞食》:“衔戢(jí)如何谢?冥报以相贻。”(衔戢:说不出话。)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胥某一夕暴卒,人皆以为冥谪云。”⑦通“溟”。海。庄子《逍遥游》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”⑧相合;暗合。《关尹子·四符》:“唯无我无人,无首无尾,所以与天地冥。”[冥冥]1. 昏暗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2.高远。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太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”

    冥冥:

    ①昏暗,幽暗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~~,虎啸猿啼。”②精诚,专一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无~~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。”③渺茫,杳冥。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归之太空,太空~~,不可得而名。”④静止的样子。韦应物《长安遇冯著》:“~~花正开,飏飏燕新乳。”⑤高远的天空。《法言·问明》:“鸿飞~~,弋人何篡焉?”

    冥:

    ①昏暗。《周易·升》:“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”(消:消失,消衰。)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置之冥室之中。”②夜晚。枚乘《七发》:“冥火薄天,兵车雷运。”(薄:迫近。雷运:像迅雷一样滚动。)③幽深。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临万丈之绝冥。”④远;深远;高远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据青冥而摅(shū)虹兮,遂儵忽而扪天。”(摅:舒张。儵忽:同“倏忽”。)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”又深入。⑤愚昧;不明事理。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不然,则是鳄鱼冥顽不灵,刺史虽有言,不闻不知也。”⑥迷信指人死后进入的世界;阴间。陶潜《乞食》:“衔戢(jí)如何谢?冥报以相贻。”(衔戢:说不出话。)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胥某一夕暴卒,人皆以为冥谪云。”⑦通“溟”。海。庄子《逍遥游》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”⑧相合;暗合。《关尹子·四符》:“唯无我无人,无首无尾,所以与天地冥。”[冥冥]1. 昏暗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2.高远。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太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”

    兮:

    语气词。多用于韵文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”

    悠:

    ①思念;想念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”②长远;长久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苏武《诗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长。”③闲适的样子。陶潜《饮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[悠悠]1.忧思的样子。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遥远;长远的样子。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悠悠苍天。”3.闲适的样子。崔颢《黄鹤楼》诗:“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4. 众多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悠悠罔极,亦各有得。”

    悠悠:

    ①悠谬,荒谬。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~~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②忧思的样子。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莫往莫来,~~我思。”③遥远,悠长。《诗·唐风·鸨羽》:“~~苍天,曷其有极?”④安闲静止的样子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闲云潭影日~~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”⑤旌旗下垂的样子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萧萧马鸣,~~旆旌。”⑥众多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~~者天下皆是也。”

    悠:

    ①思念;想念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”②长远;长久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苏武《诗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长。”③闲适的样子。陶潜《饮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[悠悠]1.忧思的样子。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遥远;长远的样子。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悠悠苍天。”3.闲适的样子。崔颢《黄鹤楼》诗:“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4. 众多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悠悠罔极,亦各有得。”


    上一篇:今朝听鸾凤,岂独羡门啸。

    下一篇:--皎然荆吴备登历,风土随编录。

  • 上一篇:今朝听鸾凤,岂独羡门啸。

    下一篇:--皎然荆吴备登历,风土随编录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