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狐裘獸炭酌流霞,壯士悲吟寧見嗟。

    “狐裘獸炭酌流霞,壯士悲吟寧見嗟。”詩句出處:《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豳谷稍稍振庭柯,涇水浩浩揚湍波。哀鴻酸嘶暮聲急,
    愁雲蒼慘寒氣多。憶昨去傢此為客,荷花初紅柳條碧。
    中宵出飲三百杯,明朝歸揖二千石。寧知流寓變光輝,
    胡霜蕭颯繞客衣。寒灰寂寞憑誰暖,落葉飄揚何處歸。
    吾兄行樂窮曛旭,滿堂有美顏如玉。趙女長歌入彩雲,
    燕姬醉舞嬌紅燭。狐裘獸炭酌流霞,壯士悲吟寧見嗟。
    前榮後枯相翻覆,何惜馀光及棣華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狐:

    狐貍。哺乳動物,肉食類。性狡猾多疑,遇敵時肛門放出臭氣,乘機逃跑,皮可制裘。《戰國策· 楚策一》:“獸見之皆走。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,以為畏狐也。”《詩經· 齊風· 南山》:“南山崔崔,雄狐綏綏。”[狐祥]彷徨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鬼神狐祥無所食。”

    裘:

    ①皮衣;皮襖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夏日葛衣,冬日麑裘。”②穿上皮衣。《呂氏春秋·孟冬紀》:“是月,天子始裘。”③通“求”。追逐。《詩經·小雅·大東》:“舟人之子,熊羆是裘。”

    獸:

    ①狩獵。後作“狩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:“建旐(zhào)設旄(máo),搏獸於敖。”(旐:畫有龜蛇的旗子。旄: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。)②四足哺乳動物。多指野獸。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“獸有茂草。”③比喻野蠻的,愚昧不開化的。《列子·黃帝》:“有七尺之骸,手足之異,戴發含齒;倚而趣(qū)者,謂之人,而人未必無獸心。”(趣:同“趨”,趨赴,行走。)

    酌:

    ①斟酒。《詩經·周南·卷耳》:“我姑酌彼金罍。”(金罍:飾金的酒器。)《詩經·小雅·瓠葉》:“君子有酒,酌言嘗之。”②酒。李白《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》:“茗酌待幽客。”③斟酒喝。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引壺觴以自斟。”④舀取。《詩經·大雅· 洞酌》:“洞(jiǒng)酌彼行潦。”(泂:遠。行潦:溝中的活水。)劉勰《文心雕龍·事類》:“及揚雄百官箴,頗酌於詩書。”⑤斟酌;經過衡量決定取舍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至於斟酌損益,進盡忠言,則攸之、禕、允之任也。”(損益:增減。)

    流:

    ①水流動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聲。)②泛指液體流動。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屍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縞素。”(伏屍二人:指殺死國王和自己。縞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幹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順風波以從流兮。”④運動不停;移動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紅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劉禹錫《謝分司東都表》:“閭裡獲安,流庸盡復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傳》:“今水旱連年,民流滿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。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贓,雖未加誅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貸也。”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流共工於幽州。”⑦流傳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於置郵而傳命。”⑧變化,演變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);放縱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陰子堅涉於淺易,何仲言流於瑣碎。”(陰子堅:陰鏗。何仲言:何遜。)⑨流派;派別;品類。劉基《賣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齊民要術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悅目。”[流連]1.耽於遊樂而忘歸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連荒亡,為諸侯憂。”(荒亡:沉迷於田獵酒色,縱欲無度。)2. 依戀不舍。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:“遊九京者,亦流連於隨會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。隨會:晉大夫。)3. 滯留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劉靖傳》:“封符指期,無流連之吏。”4. 流徙離散。《漢書·師丹傳》:“百姓流連,無所歸心。”5. 哭泣流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翟酺傳》:“言無所及,唯涕泣流連。”

    流霞:

    流動的雲霞。揚雄《甘泉賦》:“吸青雲之~~兮,飲若木之露英。”

    霞:

    ①彩霞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。”②色彩艷麗。孟郊《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》:“霞衣相飄飄。”③通“遐”。遙遠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載營魄而登霞兮,掩浮雲而上征。”(營魄:魂魄。)

    壯:

    ①大;盛大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壯其猶。”(猶,道。)李夢陽《明遠樓春望》:“風雨江聲壯,兵戈地色寒。”②強壯;健壯。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趫材悍北。”(趫:矯健。)③壯年;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。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大國之王,幼弱未壯。”④成年;長大。《韓非子·難二》:“周公旦假天子七年,成王壯,授之以政。”⑤雄偉;豪壯。《漢書 · 樊噲傳》:“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,定天下,何其壯也!”(豐沛:二邑名。)⑥認為勇敢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羽壯之,賜以酒。”(羽:項羽。)

    壯士:

    意氣壯盛之士,勇士。《戰國策·燕策》:“風蕭蕭兮易水寒,~~一去兮不復還。”

    士:

    ①從事某種活動的男子。《周易·歸妹》:“女承筐,無實;士刲(kuī)羊,無血。”(刲:割。)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於嗟女兮,無與士耽。”③古代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,貴族的最下一等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”④智者;賢者。後泛指讀書人,知識階層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故君子居必擇鄉,遊必就士。”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士農工商,四民有業。學以居位曰士,辟士殖谷曰農,作巧成器曰工,通財鬻(yù)貨曰商。”(鬻:賣。)⑤古代的法官;獄官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。”(管夷吾:管仲。孫叔敖:春秋時楚令尹。海:指隱居海濱。)⑥對人的美稱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將軍百戰死,壯士十年歸。”⑦古軍制,在車上者稱士,也稱“甲士”。與“步卒”相對。屈原《九歌·國殤》:“矢交墜兮士爭先。”⑧通“事”。職事;從事。《詩經·豳風·東山》:“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”⑨通“仕”。做官。《論衡·刺孟》:“有士於此,而子悅之。”⑩通“恃”。依靠;憑借。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見威王》:“孫子見威王,曰:‘夫兵者,非士恒勢也。’”

    悲:

    ①哀痛;悲傷。《禮記· 問喪》:“夫悲哀在中,故形變於外也。”《韓非子·和氏獻璧》:“子奚哭之悲也?”(奚:為何。)②同情;憐憫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(蔣氏)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餘悲之。”(戚:悲哀。)③眷戀。《漢書·高祖紀下》:“遊子悲故鄉。”

    悲吟:

    哀嘆,悲鳴。蔡琰《悲憤詩》:“旦則號泣行,夜則~~坐。”

    吟:

    ①聲調抑揚地詠誦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:“依樹而吟。”②嘆息。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:“晝吟宵哭。”③啼叫;鳴響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熊咆龍吟殷(yǐn)巖泉。”(殷:如雷震響。)④古代詩歌體裁之一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亮躬耕隴畝,好為梁父吟。”⑤詩歌。陸遊《病起》:“收拾吟箋停酒碗,年來觸事動憂端。”⑥通“噤(jìn)”。閉口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雖有舜禹之智,吟而不言,不如瘖(yīn)聾之指麾也。”(瘖:啞。指麾:指揮。)⑦口吃;說話不清。《後漢書·梁冀傳》:“口吟舌言。”

    寧:

    (一)①安定;安寧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萬邦咸寧。”②探望,省視父母。《詩經·周南·葛覃》:“歸寧父母。”③為父母守喪。《漢書·哀帝紀》:“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寧三年。”[歸寧]出嫁的女子回娘傢看望父母。(二)nìng ①副詞。相當於“豈”、“難道”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”②連詞。表示選擇。寧可;寧願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此龜者,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?”

    見:

    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詩經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聞其聲,不見其身。”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見兔而顧犬。”《石鐘山記》: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有無,可乎?”②拜見;謁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子墨子見王。”③會見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伯即入見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見。”④見解;見識。《晉書·王渾傳》:“敢陳愚見。”⑤表示被動,相當於“被”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,能無怨乎?”《楚辭·漁父》:“舉世皆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動詞前,有稱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冀君實或見恕也。”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見背。” (二)xiàn ①顯露;出現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②介紹;引見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胡不見我於王?”(胡:為何。)③現成的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軍無見糧。”

    嗟:

    ①嘆詞。《尚書·甘誓》:“王曰:‘嗟! 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’”(六事:六軍的軍事。)②嘆息;悲嘆。《周易·離》:“出涕沱若,戚嗟若。”(沱tuó:流淚的樣子。若:詞尾。戚:憂。)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恍驚起而長嗟。”③贊嘆。曾鞏《本朝政要策·學校》:“淳化中,上始視學,命孫奭(shì)講《說命》之篇,天子嗟異久之。”(淳化:宋太宗年號。孫奭:北宋學者。《說命》:《尚書》篇名。)


    上一篇:兴馀轻拂远天色,曾向峰东海边识。

    下一篇:--皎然峰高日色转,潭净天光入。
  • 狐裘兽炭酌流霞,壮士悲吟宁见嗟。

    “狐裘兽炭酌流霞,壮士悲吟宁见嗟。”诗句出处:《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豳谷稍稍振庭柯,泾水浩浩扬湍波。哀鸿酸嘶暮声急,
    愁云苍惨寒气多。忆昨去家此为客,荷花初红柳条碧。
    中宵出饮三百杯,明朝归揖二千石。宁知流寓变光辉,
    胡霜萧飒绕客衣。寒灰寂寞凭谁暖,落叶飘扬何处归。
    吾兄行乐穷曛旭,满堂有美颜如玉。赵女长歌入彩云,
    燕姬醉舞娇红烛。狐裘兽炭酌流霞,壮士悲吟宁见嗟。
    前荣后枯相翻覆,何惜馀光及棣华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狐:

    狐狸。哺乳动物,肉食类。性狡猾多疑,遇敌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,皮可制裘。《战国策· 楚策一》:“兽见之皆走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《诗经· 齐风· 南山》:“南山崔崔,雄狐绥绥。”[狐祥]彷徨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鬼神狐祥无所食。”

    裘:

    ①皮衣;皮袄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夏日葛衣,冬日麑裘。”②穿上皮衣。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》:“是月,天子始裘。”③通“求”。追逐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舟人之子,熊羆是裘。”

    兽:

    ①狩猎。后作“狩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:“建旐(zhào)设旄(máo),搏兽于敖。”(旐:画有龟蛇的旗子。旄: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。)②四足哺乳动物。多指野兽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兽有茂草。”③比喻野蛮的,愚昧不开化的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有七尺之骸,手足之异,戴发含齿;倚而趣(qū)者,谓之人,而人未必无兽心。”(趣:同“趋”,趋赴,行走。)

    酌:

    ①斟酒。《诗经·周南·卷耳》:“我姑酌彼金罍。”(金罍:饰金的酒器。)《诗经·小雅·瓠叶》:“君子有酒,酌言尝之。”②酒。李白《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》:“茗酌待幽客。”③斟酒喝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引壶觞以自斟。”④舀取。《诗经·大雅· 洞酌》:“洞(jiǒng)酌彼行潦。”(泂:远。行潦:沟中的活水。)刘勰《文心雕龙·事类》:“及扬雄百官箴,颇酌于诗书。”⑤斟酌;经过衡量决定取舍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”(损益:增减。)

    流:

    ①水流动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声。)②泛指液体流动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”(伏尸二人:指杀死国王和自己。缟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干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顺风波以从流兮。”④运动不停;移动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红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刘禹锡《谢分司东都表》:“闾里获安,流庸尽复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传》:“今水旱连年,民流满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赃,虽未加诛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贷也。”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流共工于幽州。”⑦流传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”⑧变化,演变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);放纵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论诗书》:“阴子坚涉于浅易,何仲言流于琐碎。”(阴子坚:阴铿。何仲言:何逊。)⑨流派;派别;品类。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齐民要术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悦目。”[流连]1.耽于游乐而忘归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连荒亡,为诸侯忧。”(荒亡:沉迷于田猎酒色,纵欲无度。)2. 依恋不舍。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游九京者,亦流连于随会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。随会:晋大夫。)3. 滞留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靖传》:“封符指期,无流连之吏。”4. 流徙离散。《汉书·师丹传》:“百姓流连,无所归心。”5. 哭泣流泪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言无所及,唯涕泣流连。”

    流霞:

    流动的云霞。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吸青云之~~兮,饮若木之露英。”

    霞:

    ①彩霞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。”②色彩艳丽。孟郊《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》:“霞衣相飘飘。”③通“遐”。遥远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载营魄而登霞兮,掩浮云而上征。”(营魄:魂魄。)

    壮:

    ①大;盛大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壮其猶。”(猶,道。)李梦阳《明远楼春望》:“风雨江声壮,兵戈地色寒。”②强壮;健壮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趫材悍北。”(趫:矫健。)③壮年;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。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大国之王,幼弱未壮。”④成年;长大。《韩非子·难二》:“周公旦假天子七年,成王壮,授之以政。”⑤雄伟;豪壮。《汉书 · 樊哙传》:“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,定天下,何其壮也!”(丰沛:二邑名。)⑥认为勇敢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羽壮之,赐以酒。”(羽:项羽。)

    壮士:

    意气壮盛之士,勇士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~~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
    士:

    ①从事某种活动的男子。《周易·归妹》:“女承筐,无实;士刲(kuī)羊,无血。”(刲:割。)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。”③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,贵族的最下一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”④智者;贤者。后泛指读书人,知识阶层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君子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士农工商,四民有业。学以居位曰士,辟士殖谷曰农,作巧成器曰工,通财鬻(yù)货曰商。”(鬻:卖。)⑤古代的法官;狱官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。”(管夷吾:管仲。孙叔敖:春秋时楚令尹。海:指隐居海滨。)⑥对人的美称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⑦古军制,在车上者称士,也称“甲士”。与“步卒”相对。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:“矢交坠兮士争先。”⑧通“事”。职事;从事。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:“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”⑨通“仕”。做官。《论衡·刺孟》:“有士于此,而子悦之。”⑩通“恃”。依靠;凭借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见威王》:“孙子见威王,曰:‘夫兵者,非士恒势也。’”

    悲:

    ①哀痛;悲伤。《礼记· 问丧》:“夫悲哀在中,故形变于外也。”《韩非子·和氏献璧》:“子奚哭之悲也?”(奚:为何。)②同情;怜悯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(蒋氏)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余悲之。”(戚:悲哀。)③眷恋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游子悲故乡。”

    悲吟:

    哀叹,悲鸣。蔡琰《悲愤诗》:“旦则号泣行,夜则~~坐。”

    吟:

    ①声调抑扬地咏诵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依树而吟。”②叹息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昼吟宵哭。”③啼叫;鸣响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熊咆龙吟殷(yǐn)岩泉。”(殷:如雷震响。)④古代诗歌体裁之一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亮躬耕陇亩,好为梁父吟。”⑤诗歌。陆游《病起》:“收拾吟笺停酒碗,年来触事动忧端。”⑥通“噤(jìn)”。闭口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虽有舜禹之智,吟而不言,不如瘖(yīn)聋之指麾也。”(瘖:哑。指麾:指挥。)⑦口吃;说话不清。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口吟舌言。”

    宁:

    (一)①安定;安宁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万邦咸宁。”②探望,省视父母。《诗经·周南·葛覃》:“归宁父母。”③为父母守丧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宁三年。”[归宁]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。(二)nìng ①副词。相当于“岂”、“难道”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②连词。表示选择。宁可;宁愿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此龟者,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”

    见:

    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闻其声,不见其身。”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有无,可乎?”②拜见;谒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见王。”③会见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伯即入见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见。”④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见。”⑤表示被动,相当于“被”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动词前,有称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 (二)xiàn ①显露;出现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②介绍;引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胡不见我于王?”(胡:为何。)③现成的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军无见粮。”

    嗟:

    ①叹词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王曰:‘嗟! 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’”(六事:六军的军事。)②叹息;悲叹。《周易·离》:“出涕沱若,戚嗟若。”(沱tuó:流泪的样子。若:词尾。戚:忧。)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恍惊起而长嗟。”③赞叹。曾巩《本朝政要策·学校》:“淳化中,上始视学,命孙奭(shì)讲《说命》之篇,天子嗟异久之。”(淳化:宋太宗年号。孙奭:北宋学者。《说命》:《尚书》篇名。)


    上一篇:兴馀轻拂远天色,曾向峰东海边识。

    下一篇:--皎然峰高日色转,潭净天光入。

  • 上一篇:兴馀轻拂远天色,曾向峰东海边识。

    下一篇:--皎然峰高日色转,潭净天光入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