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興馀輕拂遠天色,曾向峰東海邊識。

    “興馀輕拂遠天色,曾向峰東海邊識。”詩句出處:《奉應顏尚書真卿觀玄真子置酒張》;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道流跡異人共驚,寄向畫中觀道情。如何萬象自心出,
    而心澹然無所營。手援毫,足蹈節,披縑灑墨稱麗絕。
    石文亂點急管催,雲態徐揮慢歌發。樂縱酒酣狂更好,
    攢峰若雨縱橫掃。尺波澶漫意無涯,片嶺崚嶒勢將倒。
    盻睞方知造境難,象忘神遇非筆端。昨日幽奇湖上見,
    今朝舒卷手中看。興馀輕拂遠天色,曾向峰東海邊識。
    秋空暮景颯颯容,翻疑是真畫不得。顏公素高山水意,
    常恨三山不可至。賞君狂畫忘遠遊,不出軒墀坐蒼翠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興:

    ①[動]起身,起 來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從者病,莫能~。”②[動]興起,建立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漢~,至孝文四十有餘載。”③[動]發動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漢大~兵伐匈奴。”④[形]興盛。與“廢”相對。《論語· 子路》:“事不成,則禮樂不~。”⑤(xing)[名]興致,興趣(後起意義)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吾本乘~而行,~盡而返。”

    輕:

    ①重量小。與“重”相對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權,然後知輕重。”(權:衡量。)②輕微;微薄;淺薄。諸葛亮《與參軍掾屬教》:“任重才輕。”③輕率;不穩重。劉炎《邇言》:“輕躁寡謀,不必皆年少。”④輕便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夫寒之於衣,不待輕暖。”⑤輕視;看不起。《老子》:“禍莫大於輕敵。”⑥輕易;隨便。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輕凌。”⑦使……變輕;減輕。王維《送元中丞傳運江淮》:“薄稅歸天府,輕徭賴使臣。”(天府:朝廷的倉庫。徭:勞役。)⑧用力小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輕攏慢捻(niǎn)抹復挑。”⑨輕快。王維《觀獵》:“雪盡馬蹄輕。”

    拂:

    (一)①擦拭;除去灰塵。《楚辭·卜居》:“詹尹乃端策拂龜。”(詹尹:鄭詹尹,太卜名。策:蓍草,占卜用。龜:龜殼,占卜用。)②輕輕擦過;掠過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寒風淒而永至兮,拂穹岫之騷騷。”③抖動;揮動。《逸周書·時訓》:“鳴鳩拂其羽。”④違背;違逆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忠言拂於耳。”⑤擊。劉向《說苑·雜言》:“幹將莫邪,拂鐘不錚。”⑥彈奏。李端《聽箏》:“欲得周郎顧,時時誤拂弦。” (二)bì 通“弼”。輔助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則無法傢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”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天色:

    常指時間的早晚和天氣的變化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仰看~~改,旁覺妖氣豁。”

    色:

    ①臉色;表情;神色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民有饑色。”②怒色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太後之色少解。”③姿色;美色。多用於女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好色。”④情欲。《孟子· 告子上》:“告子曰:‘食、色,性也。’”⑤顏色;色彩。《老子》第十二章:“五色令人目盲。”⑥景象;景色。《莊子·盜蹠》:“車馬有行色。”⑦種類;品類。《敦煌變文集·降魔變文》:“樹下端然坐睡,不知是何色類?”⑧佛教用語。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,與“空”相對。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陳子昂《感遇》之八:“空色皆寂滅,緣業亦何名。”

    曾:

    (一)①副詞。竟;乃。《詩經·大雅·板》:“喪亂蔑資,曾不惠我師。”(蔑資:沒有貨財。師:眾人。)②重。指隔兩代以上的親屬。《詩經·周頌·維天之命》:“駿惠我文王,曾孫篤之。”(駿jùn:大。惠:順。)③通“增”。增加。《鹽鐵論·詔聖》:“雖曾而累之,其亡(wú)益乎?” (二)céng ①曾經。《呂氏春秋·順民》:“失民心而立功名者,未之曾有也。”②通“層”。重疊。劉禹錫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秋月生湖心,曾波萬頃如熔金。”

    向:

    ①朝北的窗戶。《說文》:“向,北出牖也。”②對著;朝向。《孫子·軍爭》:“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。”③趨向;奔向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(西伯)修義而人向之,卒為天下患。”④方向;目標。柳宗元《送兄序》:“進不知向,退不知守。”⑤將近;接近。陶潛《歲暮和張常侍》:“向夕長風起,寒雲沒西山。”⑥仰慕;歸向。沈作喆《寓簡》卷二:“朝者君子所會,市者小人所集,義欲向君子而背小人也。”⑦偏愛;偏袒。《西遊記》第三十八回:“行者道:‘八戒生得夯,你有些偏向他。’”⑧原先;從前。《莊子· 山木》:“向也不怒,而今也怒。”⑨原來的;舊的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志。”(志:記。)⑩副詞。相當於“剛才”。《莊子·達生》:“向者休來,吾告之以至人之德。”(休:人名。至人:有至德之人。)(11)介詞。表示方向、對象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”(12)連詞“假使”。相當於“如果”。《論衡·定賢》:“向令韓信用權變之才,為芳叔通之事,安得謀反誅死之禍哉?”

    海:

    ①海洋;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(揚州)沿於江海。”也指大的湖泊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君不見青海頭,古來白骨無人收。”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觀滄海》:“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”②連成片的同類事物。李白《關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蒼茫雲海間。”③來自海外的。江總《山庭春日》:“岸綠開河柳,池紅照海榴。”④大的(容器或容量)。徐光啟《刻幾何原本序》:“百傢之學海。”[四海][海內]古人認為中國為海環繞,所以用來指全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無以保妻子。”(推恩:施恩惠於人。)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”

    邊:

    ①側畔;旁邊。陶潛《五柳先生傳》:“先生不知何許人也,亦不詳其姓字,宅邊有五柳樹,因以為號焉。”②邊緣。蘇渙《毒蜂成一窠》詩:“長安大道邊,挾彈誰傢兒?”③邊境。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思念北邊之未安。”④指邊防。《宋書·裴松之傳》:“裴松之廊廟之才,不宜久屍邊務。”(廊廟:指朝廷。屍:主管。)⑤靠近;接壤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齊邊楚。”

    識:

    (一)①知道;懂得。《莊子·天地》:“識其一不知其二。”②認識。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兒童相見不相識。”③識別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新婦識馬聲。”④知識;見識。《荀子·法行》:“怨天者無識。” (二)zhì ①記住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。”②標記。曹植《寶刀賦序》:“以龍熊烏雀為識。”


    上一篇:--皎然荆吴备登历,风土随编录。

    下一篇:狐裘兽炭酌流霞,壮士悲吟宁见嗟。
  • 兴馀轻拂远天色,曾向峰东海边识。

    “兴馀轻拂远天色,曾向峰东海边识。”诗句出处:《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》;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道流迹异人共惊,寄向画中观道情。如何万象自心出,
    而心澹然无所营。手援毫,足蹈节,披缣洒墨称丽绝。
    石文乱点急管催,云态徐挥慢歌发。乐纵酒酣狂更好,
    攒峰若雨纵横扫。尺波澶漫意无涯,片岭崚嶒势将倒。
    盻睐方知造境难,象忘神遇非笔端。昨日幽奇湖上见,
    今朝舒卷手中看。兴馀轻拂远天色,曾向峰东海边识。
    秋空暮景飒飒容,翻疑是真画不得。颜公素高山水意,
    常恨三山不可至。赏君狂画忘远游,不出轩墀坐苍翠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兴:

    ①[动]起身,起 来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从者病,莫能~。”②[动]兴起,建立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汉~,至孝文四十有余载。”③[动]发动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汉大~兵伐匈奴。”④[形]兴盛。与“废”相对。《论语· 子路》:“事不成,则礼乐不~。”⑤(xing)[名]兴致,兴趣(后起意义)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吾本乘~而行,~尽而返。”

    轻:

    ①重量小。与“重”相对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上》:“权,然后知轻重。”(权:衡量。)②轻微;微薄;浅薄。诸葛亮《与参军掾属教》:“任重才轻。”③轻率;不稳重。刘炎《迩言》:“轻躁寡谋,不必皆年少。”④轻便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夫寒之于衣,不待轻暖。”⑤轻视;看不起。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轻敌。”⑥轻易;随便。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轻凌。”⑦使……变轻;减轻。王维《送元中丞传运江淮》:“薄税归天府,轻徭赖使臣。”(天府:朝廷的仓库。徭:劳役。)⑧用力小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捻(niǎn)抹复挑。”⑨轻快。王维《观猎》:“雪尽马蹄轻。”

    拂:

    (一)①擦拭;除去灰尘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“詹尹乃端策拂龟。”(詹尹:郑詹尹,太卜名。策:蓍草,占卜用。龟:龟壳,占卜用。)②轻轻擦过;掠过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寒风凄而永至兮,拂穹岫之骚骚。”③抖动;挥动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鸣鸠拂其羽。”④违背;违逆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忠言拂于耳。”⑤击。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干将莫邪,拂钟不铮。”⑥弹奏。李端《听筝》:“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” (二)bì 通“弼”。辅助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天色:

    常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仰看~~改,旁觉妖气豁。”

    色:

    ①脸色;表情;神色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民有饥色。”②怒色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太后之色少解。”③姿色;美色。多用于女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好色。”④情欲。《孟子· 告子上》:“告子曰:‘食、色,性也。’”⑤颜色;色彩。《老子》第十二章:“五色令人目盲。”⑥景象;景色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车马有行色。”⑦种类;品类。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树下端然坐睡,不知是何色类?”⑧佛教用语。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,与“空”相对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陈子昂《感遇》之八:“空色皆寂灭,缘业亦何名。”

    曾:

    (一)①副词。竟;乃。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丧乱蔑资,曾不惠我师。”(蔑资:没有货财。师:众人。)②重。指隔两代以上的亲属。《诗经·周颂·维天之命》:“骏惠我文王,曾孙笃之。”(骏jùn:大。惠:顺。)③通“增”。增加。《盐铁论·诏圣》:“虽曾而累之,其亡(wú)益乎?” (二)céng ①曾经。《吕氏春秋·顺民》:“失民心而立功名者,未之曾有也。”②通“层”。重叠。刘禹锡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秋月生湖心,曾波万顷如熔金。”

    向:

    ①朝北的窗户。《说文》:“向,北出牖也。”②对着;朝向。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。”③趋向;奔向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(西伯)修义而人向之,卒为天下患。”④方向;目标。柳宗元《送兄序》:“进不知向,退不知守。”⑤将近;接近。陶潜《岁暮和张常侍》:“向夕长风起,寒云没西山。”⑥仰慕;归向。沈作喆《寓简》卷二:“朝者君子所会,市者小人所集,义欲向君子而背小人也。”⑦偏爱;偏袒。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行者道:‘八戒生得夯,你有些偏向他。’”⑧原先;从前。《庄子· 山木》:“向也不怒,而今也怒。”⑨原来的;旧的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。”(志:记。)⑩副词。相当于“刚才”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向者休来,吾告之以至人之德。”(休:人名。至人:有至德之人。)(11)介词。表示方向、对象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(12)连词“假使”。相当于“如果”。《论衡·定贤》:“向令韩信用权变之才,为芳叔通之事,安得谋反诛死之祸哉?”

    海:

    ①海洋;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(扬州)沿于江海。”也指大的湖泊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君不见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”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观沧海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”②连成片的同类事物。李白《关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”③来自海外的。江总《山庭春日》:“岸绿开河柳,池红照海榴。”④大的(容器或容量)。徐光启《刻几何原本序》:“百家之学海。”[四海][海内]古人认为中国为海环绕,所以用来指全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”(推恩:施恩惠于人。)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

    边:

    ①侧畔;旁边。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,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”②边缘。苏涣《毒蜂成一窠》诗:“长安大道边,挟弹谁家儿?”③边境。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思念北边之未安。”④指边防。《宋书·裴松之传》:“裴松之廊庙之才,不宜久尸边务。”(廊庙:指朝廷。尸:主管。)⑤靠近;接壤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齐边楚。”

    识:

    (一)①知道;懂得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识其一不知其二。”②认识。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。”③识别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新妇识马声。”④知识;见识。《荀子·法行》:“怨天者无识。” (二)zhì ①记住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。”②标记。曹植《宝刀赋序》:“以龙熊乌雀为识。”


    上一篇:--皎然荆吴备登历,风土随编录。

    下一篇:狐裘兽炭酌流霞,壮士悲吟宁见嗟。

  • 上一篇:--皎然荆吴备登历,风土随编录。

    下一篇:狐裘兽炭酌流霞,壮士悲吟宁见嗟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