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不棲惡木上,肯蹈巴蛇穴。

    “不棲惡木上,肯蹈巴蛇穴。”詩句出處:《答黎士曹黎生前適越後之楚》;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楚木紛如麻,高松自孤直。願得苦寒枝,與君比顏色。
    故鄉眇天末,羈旅滄江隅。委質在忠信,苦心無變渝。
    何繇表名義,贈君金轆轤。何以美知才,投我懸黎珠。
    遽為千裡別,南風思越絕。愛君隨海鷗,倚棹宿沙月。
    不棲惡木上,肯蹈巴蛇穴。一上蕭然峰,擬蹤幽人轍。
    晨興獨西望,郢水期溯沿。夜到洞庭月,秋經雲夢天。
    黎生知吾道,此地不潸然。欲寄楚人住,學拏漁子船。
    奈何北風至,攪我窗中弦。遊子動歸思,江蘺亦綿綿。
    篋中封禪書,欲獻無由緣。豈乏晨風翼,翻飛到日邊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不:

    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    棲:

    (一)①鳥類停留、歇宿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南翔衡陽,北棲雁門。”②停留;居處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。” (二)xī [棲棲]忙碌不安的樣子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丘何為是棲棲者與?”

    惡:

    (一)①罪過;罪惡;不好的行為。與“善”相對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無惡不懲,無善不顯。”②惡人;壞人。《書·康誥》:“元惡大憝(duì)。”(元:大。憝:惡人。)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無惡不待教而誅。”③醜。與“美”相對。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今子美而我惡。”④壞;不好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⑤兇狠;兇猛。元好問《雨溪》:“山堂夜半北風惡,一點相思愁殺人。” (二)wù ①討厭;憎恨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。”②恥;慚愧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羞惡之心,義也。” (三)wū 代詞。表示疑問。相當於“怎麼”、“怎樣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問曰:‘天下惡乎定?’曰:‘定於一。’”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路惡在?”[惡乎]於何處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?”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學惡乎始,惡乎終。”

    木:

    ①樹木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南有喬木。”②樹葉。韓駒《念奴嬌·月》:“木落山高真個是,一雨秋容新沐。”③木材;木料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為巨室,則必使工師求大木。”④用木料制成的。《三國志 · 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亮復出祁山,以木牛運,糧盡退軍。”⑤特指棺材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則就木焉。”⑥古代八音之一,指木制的樂器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⑦五行之一。⑧質樸;樸實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剛毅木訥,近仁。”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處的。與“下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於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”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。《天工開物·飴餳》:“色以白者為上。”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雖上世之聖王,豈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樂府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長上。”⑤由低處往高處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(tuán)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⑥去;往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”⑦向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終。)⑧進呈;進獻;送上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。”⑨出場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鶯鶯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草上之風必偃。”(11)塗染。《天工開物·造竹紙》:“先以白礬水染過,後上紅花汁雲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尊賢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聲,漢語四聲之一。鐘嶸《詩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則餘病未能。”

    肯:

    ①附在骨頭上的肉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技經肯綮(qìng)之未嘗。”(技:“枝”字之誤,指枝脈。經:經脈。綮:筋骨結合處。)②願意。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楚眾欲止,子玉不肯。”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早知訣汝,則予豈肯遠遊?”③贊同;同意。司馬光《涑(sù)水紀聞》卷五:“群臣奏事,大抵首肯而已。”④允許;許可。《戰國策· 趙策四》:“太後不肯,大臣強諫。”[肯綮]1.筋骨結合處。2.事情的關鍵或要害。宋濂《鄭景彝傳》:“有所質問,咸中肯綮。”

    蹈:

    ①踐踏。《尚書·君牙》:“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。”(危:畏懼不安。)②頓腳踏地。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羌胡蹈舞兮共謳歌。”③遵循;實行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聚斂者,召寇、肥敵、危身之道也,故明君不蹈也。”④變動不定。《詩經·小雅·菀(yùn)柳》:“上帝甚蹈。”

    巴:

    ①蛇名。傳說中的一種大蛇,可以吃象。《山海經·海內南經》:“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。”(三歲:三年。出:吐出。)②貼近;挨近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前不巴村,後不巴店。”③急切盼望。吳潛《水調歌頭》詞:“巴得西風起,吾亦問前程。”④古地名。周代為巴國,在今四川省東部。秦滅巴國,改置巴郡。東漢末又置巴郡、巴東、巴西三郡,稱三巴。

    穴:

    ①孔洞;巖洞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。”②動物的巢穴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鴟(chī)鳥鳴黃桑,野鼠拱亂穴。”(鴟:猛禽。)③穿洞;穿。《漢書·灌夫傳》:“今日斬頭穴匈。”④墓穴。《詩經·王風·大車》:“谷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”⑤穴位,人體或某些動物體可以進行針灸的部位。《素問·氣府論》:“足太陽脈氣所發者,七十八穴。”


    上一篇:偶世有名道无迹,勋业先登上将科。

    下一篇:且伴丘壑赏,未随名宦诱。
  • 不栖恶木上,肯蹈巴蛇穴。

    “不栖恶木上,肯蹈巴蛇穴。”诗句出处:《答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》;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楚木纷如麻,高松自孤直。愿得苦寒枝,与君比颜色。
    故乡眇天末,羁旅沧江隅。委质在忠信,苦心无变渝。
    何繇表名义,赠君金辘轳。何以美知才,投我悬黎珠。
    遽为千里别,南风思越绝。爱君随海鸥,倚棹宿沙月。
    不栖恶木上,肯蹈巴蛇穴。一上萧然峰,拟踪幽人辙。
    晨兴独西望,郢水期溯沿。夜到洞庭月,秋经云梦天。
    黎生知吾道,此地不潸然。欲寄楚人住,学拏渔子船。
    奈何北风至,搅我窗中弦。游子动归思,江蓠亦绵绵。
    箧中封禅书,欲献无由缘。岂乏晨风翼,翻飞到日边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不:

    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    栖:

    (一)①鸟类停留、歇宿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南翔衡阳,北栖雁门。”②停留;居处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。” (二)xī [栖栖]忙碌不安的样子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丘何为是栖栖者与?”

    恶:

    (一)①罪过;罪恶;不好的行为。与“善”相对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无恶不惩,无善不显。”②恶人;坏人。《书·康诰》:“元恶大憝(duì)。”(元:大。憝:恶人。)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无恶不待教而诛。”③丑。与“美”相对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今子美而我恶。”④坏;不好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⑤凶狠;凶猛。元好问《雨溪》:“山堂夜半北风恶,一点相思愁杀人。” (二)wù ①讨厌;憎恨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。”②耻;惭愧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羞恶之心,义也。” (三)wū 代词。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怎样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问曰:‘天下恶乎定?’曰:‘定于一。’”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路恶在?”[恶乎]于何处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学恶乎始,恶乎终。”

    木:

    ①树木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:“南有乔木。”②树叶。韩驹《念奴娇·月》:“木落山高真个是,一雨秋容新沐。”③木材;木料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为巨室,则必使工师求大木。”④用木料制成的。《三国志 · 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亮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。”⑤特指棺材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”⑥古代八音之一,指木制的乐器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⑦五行之一。⑧质朴;朴实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刚毅木讷,近仁。”

    上:

    (一)①位置在高处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”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。《天工开物·饴饧》:“色以白者为上。”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虽上世之圣王,岂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⑤由低处往高处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(tuán)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⑥去;往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⑦向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终。)⑧进呈;进献;送上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。”⑨出场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莺莺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11)涂染。《天工开物·造竹纸》:“先以白矾水染过,后上红花汁云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尊贤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声,汉语四声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则余病未能。”

    肯:

    ①附在骨头上的肉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(qìng)之未尝。”(技:“枝”字之误,指枝脉。经:经脉。綮:筋骨结合处。)②愿意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楚众欲止,子玉不肯。”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早知诀汝,则予岂肯远游?”③赞同;同意。司马光《涑(sù)水纪闻》卷五:“群臣奏事,大抵首肯而已。”④允许;许可。《战国策· 赵策四》:“太后不肯,大臣强谏。”[肯綮]1.筋骨结合处。2.事情的关键或要害。宋濂《郑景彝传》:“有所质问,咸中肯綮。”

    蹈:

    ①践踏。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。”(危:畏惧不安。)②顿脚踏地。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羌胡蹈舞兮共讴歌。”③遵循;实行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聚敛者,召寇、肥敌、危身之道也,故明君不蹈也。”④变动不定。《诗经·小雅·菀(yùn)柳》:“上帝甚蹈。”

    巴:

    ①蛇名。传说中的一种大蛇,可以吃象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(三岁:三年。出:吐出。)②贴近;挨近。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前不巴村,后不巴店。”③急切盼望。吴潜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巴得西风起,吾亦问前程。”④古地名。周代为巴国,在今四川省东部。秦灭巴国,改置巴郡。东汉末又置巴郡、巴东、巴西三郡,称三巴。

    穴:

    ①孔洞;岩洞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。”②动物的巢穴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鸱(chī)鸟鸣黄桑,野鼠拱乱穴。”(鸱:猛禽。)③穿洞;穿。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今日斩头穴匈。”④墓穴。《诗经·王风·大车》:“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”⑤穴位,人体或某些动物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足太阳脉气所发者,七十八穴。”


    上一篇:偶世有名道无迹,勋业先登上将科。

    下一篇:且伴丘壑赏,未随名宦诱。

  • 上一篇:偶世有名道无迹,勋业先登上将科。

    下一篇:且伴丘壑赏,未随名宦诱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