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--潘述鶴駕方可致,霓裳定將迎。

    “--潘述鶴駕方可致,霓裳定將迎。”詩句出處:《還丹可成詩聯句》;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羽化自仙骨,延年資養生。--皎然
    金經啟靈秘,玉液流至精。--潘述
    八石思共煉,九丹知可成。--湯衡
    吾心茍無妄,神理期合並。--皎然
    封灶用六一,置門考休京。--潘述
    浮光含日彩,圓質煥雲英。--湯衡
    持此保壽命,服之頤性情。--皎然
    跂予望仙侶,高詠升天行。--潘述
    鶴駕方可致,霓裳定將迎。--湯衡
    不因五色藥,安著七真名。--皎然
    揮妙在微密,全功知感誠。--潘述
    與君棄城市,攜手遊蓬瀛。--湯衡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潘:

    ①[名]淘米水。《左傳·哀公十四年》:“使疾,而遣之~沐。”②(pan)[名]回旋的水流。《列子·黃帝》:“流水之~為淵。”

    述:

    ①遵循;依照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:“五子咸怨,述大禹之戒以作歌。”(咸:皆。)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下》:“景帝能述遵孝道。”②記述;陳述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故述往事,思來者。”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醉能同其樂,醒能述其文者,太守也。”③闡述前人學說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應劭《風俗通》序:“予實頑闇(àn),無能述演,豈敢比隆於斯人哉!”(闇:愚昧。演:推演。斯:此。)④文體名。《顏氏傢訓 ·文章》:“序、述、論、議,生於《易》者也。”

    鶴駕:

    ①太子的車駕。因周靈王太子晉曾乘白鶴至緱氏山頭,故稱。李顯《享太廟樂章》:“龍樓玉啟,~~斯舉。”②仙人的車駕。耿��《遊鐘山紫芝觀》:“~~何時去,遊人自不逢。”

    駕:

    ①把車套在馬或其它牲口身上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薇》:“戎車既駕,四牡業業。”(戎車:兵車。牡:雄馬。業業:高大貌。)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君車將駕,則仆執策立於馬前。”②乘;騎。古樂府《孤兒行》:“父母在時,乘堅車,駕駟(sì)馬。”(駟馬:四匹馬。)③駕駛;駕車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夜來城外一尺雪,曉駕炭車輾冰轍。”(轍:車跡。)《呂氏春秋·權勛》:“龔王駕而往視之。”④車乘。《後漢書·竇融傳》:“官屬賓客相隨,駕乘千餘兩。”(官屬:部下。兩:同“輛”。)又特指帝王的車乘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為之駕,比門下之車客。”又借指帝王。《柏梁詩》:“修飾輿馬待駕來。”後為對人的敬辭。⑤凌駕。李白《古風》之二:“大略駕雄才。”(略:謀略。)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子木之信,稱於諸侯,猶詐晉而駕焉。”⑥通“架”。架設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大構駕,興宮室。”⑦量詞。馬走一天的路程稱一駕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駑(nú)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”

    方:

    (一)①並列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濟於河。”也指竹木編成的筏子。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圓。表面積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孫權)割據江東,地方數千裡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與圓相對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輿人》:“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願借子殺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心怵惕而震蕩兮,何所憂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懼。)⑥正直。《新語·慎微》:“然後忠良方直之人,則得容於世而施於政。”⑦地區;區域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且五方土音,鄉俗好尚,習見習聞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為天圓地方,故稱地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戴圓履方。”⑨方法;辦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學而無方。”⑩藥方;處方。《後漢書·華佗傳》:“精於方藥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賢使能,則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擬;比方。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贊》:“票(piāo)騎亦方此意,為將如此。”(票騎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詞。1.正在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沛公、項羽方攻陳留。”2. 剛剛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廡下一生伏案臥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軍八十萬眾,方與將軍會獵於吳。”(治:訓練。會獵:一同打獵,是交戰的婉辭。)(14)介詞。正當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方此之時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魚窺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

    可:

    (一)①同意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確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使以臣之言為可,願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為不可,久留臣無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可憐身上衣正單,心憂炭賤願天寒。”④能夠;可以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見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著實。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:“吾懼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塚墓,僇(lù)先人,可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殺。此指戮屍。)⑥適合;適宜。張翰《杖賦》:“方圓適意,洪細可乎。”李漁《笠翁一傢言·笠翁偶集·種植部》:“芙蕖則不然:自荷錢出水之日,便為點綴綠波;及其莖葉既生,則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瘦得渾如削,百般醫療終難可。”(渾:簡直。)⑧當著,對著。周邦彥《南柯子》:“曉來階下按新聲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擊,奏。一方:一塊。)⑨副詞。1.表示估計,相當於“大約”。王維《洛陽女兒行》:“洛陽女兒對門居,才可容顏十五餘。”2. 表示轉折,相當於“卻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見情已深,未語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詰,相當於“豈”“哪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騅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幹《山中言志》:“潛夫自有孤雲侶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潛夫:隱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數民族君主的稱號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昨夜見軍帖,可汗大點兵。”(軍帖:軍中文告。)

    致:

    ①送達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遠方莫不致其珍。”又使送達。《周禮·夏官·懷方氏》:“掌來遠方之民,致方貢,致遠物。”②取得;求得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裡。”《禮記·大學》:“致知在格物。”(格物:推究事物之理。格:推究。)③傳達;表達。《晉書·簡文帝紀》:“致意尊公,傢國之事,遂至於此。”《漢書·朱傅傳》:“遣吏存問致意。”④招引;招來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此人可就見,不可屈致也。”⑤導致。張居正《答荊州趙知府》:“頑奴犯法,致煩尊慮,惶愧不可言。”⑥獻出;盡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。”《論語·學而》:“事君能致其身。”⑦竭盡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色從,而後可與言道之致。”⑧意態;情趣。《魏書·茹皓傳》:“樹草栽木,頗有野致。”⑨副詞。極。《荀子 · 仲尼》:“非致隆高也。”(隆:高。)⑩招引;引來。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致市民,聚萬貨。”(11)到。《周髀算經》:“引繩致地而識(zhì志)之。”

    霓:

    ①副虹。莊忌《哀時命》:“虹霓紛其朝霞兮,夕淫淫而淋雨。”也泛指虹。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虯龍以喻君子,雲霓以譬讒邪。”(虯龍:傳說為無角龍。)②雲彩;彩色。毛熙震《女冠子》:“翠環冠玉葉,霓袖捧瑤琴。”

    裳:

    古稱下裙為裳。《詩經·邶風·綠衣》:“綠衣黃裳。”屈原《離騷》:“制芰(jì)荷以為衣兮,集芙蓉以為裳。”(芰:菱。)泛指衣服。《水經註·江水》:“猿鳴三聲淚沾裳。”

    定:

    ①安定;使安定。《周易·傢人》:“正傢而天下定矣。”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夫定國之術,在於強兵足食。”又指平定。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傢》:“沛公定魏地。”(沛公,指劉邦。)②平靜。戴叔倫《送少微上人入蜀》:“亂猿心本定,流水性長閑。”(亂猿:性情浮躁的猿猴。)③停止。王安石《燕集》:“空堂無塵小雨定。”④決定;確定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君亟(jí)定變法之慮。”⑤使確定。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奏請正定六經文字。”⑥固定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:“隨時之宜,未有定制。”⑦副詞。確實;一定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梁聞陳王定死,召諸別將會薛計事。”⑧副詞。到底;究竟(後起意義)。李白《答僧中孚贈仙人掌茶》詩:“舉世未見之,其名定誰傳。”

    將:

    (一)①扶持;扶助。《詩經·周南·樛木》:“樂隻君子,福履將之。”(隻:助詞。履:祿。)《木蘭詩》:“爺娘聞女來,出郭相扶將。”(郭:外城。)②帶領。《漢書·張禹傳》:“禹將(戴)崇入後堂飲食。”《淮南子·人間》:“其馬將胡駿馬而歸。”③取;拿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。”④送行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:“不將不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若夫迎新將故之勞。”(若夫:至於。)⑤做;奉行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將事不敬。”⑥養;保養。《呂氏春秋·音律》:“以將陽氣。”⑦副詞。1.將要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知老之將至雲爾。”(雲:如此。爾:同“耳”,罷瞭。)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先生將何之?”(之:往。)《左傳· 隱公元年》:“夫人將啟之。”(啟之:給他開門。)2. 且,又。《詩經·小雅· 谷風》:“將恐將懼。”⑧介詞。以;用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。”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肯將衰朽惜殘年。”⑨連詞。和;與。李頎《臨別送張諲入蜀》:“經山復歷水,百恨將千慮。”李白《月下獨酌》:“暫伴月將影。”⑩助詞。用在動詞後面,無實義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一車炭,千餘斤,宮使驅將惜不得。” (二)jiàng ①將帥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(寧:難道。)《呂氏春秋·執一》:“軍必有將。”②統率;帶兵。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“虢公林父將右軍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。”(卒:兵。)③使擔任將領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齊威王欲將孫臏。”[將領]1. 將帥。《隋書·楊玄感傳》:“玄感欲立威名,陰求將領。”(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。)2.率領。元結《宿洄溪翁宅》:“老翁八十猶能行,將領兒孫行拾稼。”(稼:莊稼。) (三)qiāng 請;希望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將子無怒,秋以為期。”(子:你。)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將進酒,杯莫停。”

    將迎:

    ①迎送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:“唯無所傷者,為能與人相~~。”②保養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不待殺戮而夭,不待~~而壽。”

    迎:

    ①迎接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民扶老攜幼,迎君道中。”②面對著;正對著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數節之後,皆迎刃而解,無復著手處也。”③迎擊。李華《河南府參軍廳壁記》:“如川決防,如竹迎刃。”④迎合。《新五代史·唐傢人傳第二》:“劉氏多智,善迎意承旨。”


    上一篇:栖子妙今道已成,手把玄枢心运冥。

    下一篇:道心制野猿,法语授幽客。
  • --潘述鹤驾方可致,霓裳定将迎。

    “--潘述鹤驾方可致,霓裳定将迎。”诗句出处:《还丹可成诗联句》;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。

    羽化自仙骨,延年资养生。--皎然
    金经启灵秘,玉液流至精。--潘述
    八石思共炼,九丹知可成。--汤衡
    吾心苟无妄,神理期合并。--皎然
    封灶用六一,置门考休京。--潘述
    浮光含日彩,圆质焕云英。--汤衡
    持此保寿命,服之颐性情。--皎然
    跂予望仙侣,高咏升天行。--潘述
    鹤驾方可致,霓裳定将迎。--汤衡
    不因五色药,安著七真名。--皎然
    挥妙在微密,全功知感诚。--潘述
    与君弃城市,携手游蓬瀛。--汤衡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潘:

    ①[名]淘米水。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使疾,而遣之~沐。”②(pan)[名]回旋的水流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流水之~为渊。”

    述:

    ①遵循;依照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五子咸怨,述大禹之戒以作歌。”(咸:皆。)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景帝能述遵孝道。”②记述;陈述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故述往事,思来者。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其文者,太守也。”③阐述前人学说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应劭《风俗通》序:“予实顽闇(àn),无能述演,岂敢比隆于斯人哉!”(闇:愚昧。演:推演。斯:此。)④文体名。《颜氏家训 ·文章》:“序、述、论、议,生于《易》者也。”

    鹤驾:

    ①太子的车驾。因周灵王太子晋曾乘白鹤至缑氏山头,故称。李显《享太庙乐章》:“龙楼玉启,~~斯举。”②仙人的车驾。耿��《游钟山紫芝观》:“~~何时去,游人自不逢。”

    驾:

    ①把车套在马或其它牲口身上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”(戎车:兵车。牡:雄马。业业:高大貌。)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君车将驾,则仆执策立于马前。”②乘;骑。古乐府《孤儿行》:“父母在时,乘坚车,驾驷(sì)马。”(驷马:四匹马。)③驾驶;驾车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”(辙:车迹。)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龚王驾而往视之。”④车乘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官属宾客相随,驾乘千余两。”(官属:部下。两:同“辆”。)又特指帝王的车乘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为之驾,比门下之车客。”又借指帝王。《柏梁诗》:“修饰舆马待驾来。”后为对人的敬辞。⑤凌驾。李白《古风》之二:“大略驾雄才。”(略:谋略。)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子木之信,称于诸侯,犹诈晋而驾焉。”⑥通“架”。架设。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大构驾,兴宫室。”⑦量词。马走一天的路程称一驾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驽(nú)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

    方:

    (一)①并列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。”也指竹木编成的筏子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圆。表面积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孙权)割据江东,地方数千里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与圆相对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舆人》:“圜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愿借子杀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心怵惕而震荡兮,何所忧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惧。)⑥正直。《新语·慎微》:“然后忠良方直之人,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。”⑦地区;区域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且五方土音,乡俗好尚,习见习闻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为天圆地方,故称地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戴圆履方。”⑨方法;办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学而无方。”⑩药方;处方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精于方药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贤使能,则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拟;比方。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赞》:“票(piāo)骑亦方此意,为将如此。”(票骑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词。1.正在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沛公、项羽方攻陈留。”2. 刚刚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”(治:训练。会猎:一同打猎,是交战的婉辞。)(14)介词。正当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方此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鱼窥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

    可:

    (一)①同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确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④能够;可以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着实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吾惧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冢墓,僇(lù)先人,可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杀。此指戮尸。)⑥适合;适宜。张翰《杖赋》:“方圆适意,洪细可乎。”李渔《笠翁一家言·笠翁偶集·种植部》:“芙蕖则不然: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;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可。”(浑:简直。)⑧当着,对着。周邦彦《南柯子》:“晓来阶下按新声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击,奏。一方:一块。)⑨副词。1.表示估计,相当于“大约”。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”2.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见情已深,未语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岂”“哪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骓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干《山中言志》:“潜夫自有孤云侣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潜夫:隐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(军帖:军中文告。)

    致:

    ①送达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远方莫不致其珍。”又使送达。《周礼·夏官·怀方氏》:“掌来远方之民,致方贡,致远物。”②取得;求得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。”(格物:推究事物之理。格:推究。)③传达;表达。《晋书·简文帝纪》:“致意尊公,家国之事,遂至于此。”《汉书·朱傅传》:“遣吏存问致意。”④招引;招来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”⑤导致。张居正《答荆州赵知府》:“顽奴犯法,致烦尊虑,惶愧不可言。”⑥献出;尽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事君能致其身。”⑦竭尽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色从,而后可与言道之致。”⑧意态;情趣。《魏书·茹皓传》:“树草栽木,颇有野致。”⑨副词。极。《荀子 · 仲尼》:“非致隆高也。”(隆:高。)⑩招引;引来。《盐铁论·本议》:“致市民,聚万货。”(11)到。《周髀算经》:“引绳致地而识(zhì志)之。”

    霓:

    ①副虹。庄忌《哀时命》:“虹霓纷其朝霞兮,夕淫淫而淋雨。”也泛指虹。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虬龙以喻君子,云霓以譬谗邪。”(虬龙:传说为无角龙。)②云彩;彩色。毛熙震《女冠子》:“翠环冠玉叶,霓袖捧瑶琴。”

    裳:

    古称下裙为裳。《诗经·邶风·绿衣》:“绿衣黄裳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制芰(jì)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”(芰:菱。)泛指衣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

    定:

    ①安定;使安定。《周易·家人》:“正家而天下定矣。”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夫定国之术,在于强兵足食。”又指平定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沛公定魏地。”(沛公,指刘邦。)②平静。戴叔伦《送少微上人入蜀》:“乱猿心本定,流水性长闲。”(乱猿:性情浮躁的猿猴。)③停止。王安石《燕集》:“空堂无尘小雨定。”④决定;确定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君亟(jí)定变法之虑。”⑤使确定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奏请正定六经文字。”⑥固定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“随时之宜,未有定制。”⑦副词。确实;一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梁闻陈王定死,召诸别将会薛计事。”⑧副词。到底;究竟(后起意义)。李白《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》诗:“举世未见之,其名定谁传。”

    将:

    (一)①扶持;扶助。《诗经·周南·樛木》:“乐只君子,福履将之。”(只:助词。履:禄。)《木兰诗》: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。”(郭:外城。)②带领。《汉书·张禹传》:“禹将(戴)崇入后堂饮食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》:“其马将胡骏马而归。”③取;拿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。”④送行。《淮南子·览冥》:“不将不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若夫迎新将故之劳。”(若夫:至于。)⑤做;奉行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将事不敬。”⑥养;保养。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:“以将阳气。”⑦副词。1.将要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(云:如此。尔:同“耳”,罢了。)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先生将何之?”(之:往。)《左传· 隐公元年》:“夫人将启之。”(启之:给他开门。)2. 且,又。《诗经·小雅· 谷风》:“将恐将惧。”⑧介词。以;用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。”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肯将衰朽惜残年。”⑨连词。和;与。李颀《临别送张諲入蜀》:“经山复历水,百恨将千虑。”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“暂伴月将影。”⑩助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无实义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” (二)jiàng ①将帅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(宁:难道。)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:“军必有将。”②统率;带兵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虢公林父将右军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。”(卒:兵。)③使担任将领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齐威王欲将孙膑。”[将领]1. 将帅。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“玄感欲立威名,阴求将领。”(暗中谋求将帅的职位。)2.率领。元结《宿洄溪翁宅》:“老翁八十犹能行,将领儿孙行拾稼。”(稼:庄稼。) (三)qiāng 请;希望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。”(子:你。)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将进酒,杯莫停。”

    将迎:

    ①迎送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唯无所伤者,为能与人相~~。”②保养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不待杀戮而夭,不待~~而寿。”

    迎:

    ①迎接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”②面对着;正对着。《晋书·杜预传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,无复着手处也。”③迎击。李华《河南府参军厅壁记》:“如川决防,如竹迎刃。”④迎合。《新五代史·唐家人传第二》:“刘氏多智,善迎意承旨。”


    上一篇:栖子妙今道已成,手把玄枢心运冥。

    下一篇:道心制野猿,法语授幽客。

  • 上一篇:栖子妙今道已成,手把玄枢心运冥。

    下一篇:道心制野猿,法语授幽客。
可可诗词网